查看原文
其他

读完《内经》,再读后世医家,如履平地

2017-09-20 小半夏 读经典诵明书院



读《内经》到底有多重要?

一千八百多年前,

张仲景先生在《伤寒杂病论》序文中写道: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

《阴阳大论》、《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九卷》即《灵枢》,与《素问》合并,

称为《内经》。




在汉代,霸屏图书界的是用竹子做成的“简牍”。

古人形容读书多为什么叫“学富五车”?

因为古代书籍很难得,一块竹板写不了几个字,

现代一个手机里随便储存的几本书,

那时要五匹马车才能拉完。


请注意,

仲景先生写《伤寒杂病论》这部占据

“中医四大经典”半壁江山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千古名书,

所用的六本参考书里,

有两本来源于《内经》。



医圣的床头书都有《内经》,

身处网络教育发达、书籍唾手可得的时代,

作为中医的传承人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读《内经》呢?




诵明书院秉承

“读经典、做临床、跟名师、悟妙道”

的理念,有幸邀请到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原北京中医药大学内经教研室主任——

金光亮老师

为大家讲授两场内经公益课


金光亮老师



课程内容及时间


内经公益课之一:阴阳应象大论之气味论

9月21号周四晚上8点


内经公益课之二:五脏别论之脏腑论

9月26号周二晚上8点



如何加入我们


领取公益课请加客服微信号:smizy123

长按下图,即可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免费领取入场券~


49 30654 49 15263 0 0 2888 0 0:00:10 0:00:05 0:00:05 3002p>

最近客服咨询人数较多,为方便大家听课

好友申请请填写  姓名+职业



内经原文


为了方便大家预习,小半夏特把原文整理于下~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素问·五脏别论》: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之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府,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


本期封面担当:半夏,

以干燥块茎入药。

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功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戳蓝字看入药的半夏长什么样子 | 半夏枯草煎


半夏是《内经》仅有的十三首方剂之一半夏秫米汤的重要组成药物。《灵枢·邪客篇》谈半夏治疗失眠的奇效时,说:“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而在《伤寒杂病论》里有47首方子运用到半夏。同时它也是小半夏名字的来源~

周四晚8点,

金光亮老师内经公益课,

小半夏与你不见不散~

点赞分享,世界因你更美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