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战宇:深夜的香港,应该是怎样的?RIBA银奖提名作品分享

叁碗 LAC STUDIO 2020-01-24

作者 / 叁碗  编辑/柒杯【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编者按:从香港的社会现象入手,建筑学生如何用作品进行回应?一起来看今天的对话~


/ RIBA银奖提名作品是怎样的? /


如何通过建筑项目作为社会现象的回应,如何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提取建筑灵感?今天的对话采访了利物浦大学的战宇同学,围绕他的毕业设计《A Blueprint of McdonaldLand : Hong Kong McAlley Handbook》进行了一番讨论。深夜的香港,本来是怎样的?现在又是怎样的?我们来看战宇同学的想法。




麦小巷场景图


Q:感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介绍一下你自己~
A:我本科和研究生都是在利物浦大学读书拿到了RIBA的Part I和Part II,Part II的毕业设计(小组设计:成员分别是战宇(受访者),王骥玄,鲁一凡)拿到RIBA President Silver Medal银奖提名和AJ学生奖提名,同时也有入围今年WAF student charrette的shortlist。至于工作经验的话,之前本科结束之后去戴璞建筑工作了一年,现在在曼城的Sheppard Robson工作。


Q:这是你们的研究生毕业设计,做了多久,当时选了导师的时候有brief么?
A:对,我们的毕业设计是研二最后一个学期的作品。我们并没有brief,其实我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在做毕设之前需要写自己的项目的提案(proposal)然后去选导师(也是有几率选不上心仪的导师的),我们组的导师Johanna Muszbek比较擅长的是住宅方面的建筑设计。


Q:我看到你们设计的对象是麦难民,怎么会想到麦难民这么一个群体?


A:因为我们的毕业设计需要提交proposal有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且我本人比较擅长叙事性的和政治性的建筑表达和设计,所以其实平时就会有留意一些新闻啊时政方面的动态。那么麦难民的一些新闻是在18年的时候看到的,并且之前也有了解到一些麦当劳过夜居住的情况(B站上有一个拍摄北京麦当劳居住着的采访),所以我之后就进行了一些关于麦难民的现象集中城市以及状况的一个调研,之后把这个现象/事件在建筑层面进行讨论。



Q:那有什么特定的原因选择了香港的麦难民么?
A:原因很简单,麦难民这个词是最早出现在香港的,也就是说香港对这个现象下了最早的定义。但是初期并没有直接选择香港作为我们的场地,因为一方面是距离问题从北京去香港(进行场地调研)确实有点不方便,但是了解之后发现亚洲文化里这个情况的东京或是北京典型性没有香港那么强,所以最后还是选择了香港。


Q:为什么会把周日菲佣集会和麦难民一起进行调研?我个人觉得这两个案例有相似之处但是其实还是有不同的?


A:其实在项目调研初期我并不了解菲佣周日集会的这个现象,是我到了香港之后,香港的朋友告诉我的这个现象的。了解之后发现非常有趣,于是进行了走访;和麦难民不同的是,麦难民是将一个商用空间变成他们私人的住处(类似卧室的功能),菲佣其实是将公共空间转化成一个属于他们的私人的社交空间(变成一个类似客厅的功能),而不是私有化的功能。而且菲佣占用公共空间的时间非常短暂,白天聚餐吃饭天一黑就回家,其实就跟野餐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公共空间其实大多是过街天桥和街边这种本就相对闲置的空间,所以这个行为有他的合理性。



通过研究菲佣的行为,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空间的使用和规划,把他们的材料(模版)当成家具来使用,还有材料的整个生命周期其实都是考虑的非常周全的;所以通过研究菲佣的行为,在设计麦难民住宅的时候也借鉴了一些有趣的本土案例的特征。


Q:能否具体地说一说提取到的东西?
A:一个方面是,我们选取的场地其实也是公共空间了。当时做设计的时候一开始选择一些有时段性的空间,比如地铁站连接的天桥,在地铁停止运行之后天桥就被限制了;立交桥下和天桥中间的畸形空间也一整天都是空闲的;还有市场 / 集市空间,比如旺角或者铜锣湾也是在小贩撤摊之后就没有人使用了。还有小巷,是在白天晚上都空置的一个空间,而且在空间上有他独特的限制性(狭隘和逼仄的空间特性),跟老师讨论了之后,觉得小巷空间比较有难度也很有潜力所以就进行了对于小巷的改造。这个是我们项目和菲佣集会的一个相似之处,将使用少 / 没有完全利用的城市空间使用起来。


另外一个方面从菲佣周日集会借鉴的是,菲佣和麦难民其实都是相对低收入的人群,所以他们在材料 / 构造等等选择上都是相对节约成本并且非常有效的,菲佣使用的是随身的行李箱和里面装的一些纸壳进行一些搭建,所以low-tech这个词非常适合形容他们的行为方式。所以在我们的最终设计中,模块化的构建和搭建的商铺和居住空间都有一些从菲佣身上学习的成分。


Q:人类行为学的三张图进行一个解释?
A:人类行为学其实是我的另一种调研手段,通过对几个空间的体验分析进行再叙述来表达现状并且进行纵向比较。
第一个是香港的经典茶餐厅莲香楼,因为麦难民的现象是发生在一个餐饮空间的,虽然麦当劳是连锁店,但是毕竟开在香港,所以需要考虑怎么适应香港人的需求,并且对本土餐饮空间有一些了解的。就我个人来说,第一次去莲香楼对我来说有很大的(文化)体验冲击:中午排长队进去餐厅之后是跟别人一起拼桌,拼桌拼的还是一家人吃饭那种大圆桌,每个人自己吃自己非常拥挤,没有服务员进行点餐,都是手推车推过来拿食物,其实是一个自己服务自己的过程。


所以第一天去我个人是觉得有点手足无措的,但是香港人其实很友好还告诉我这个茶怎么喝啊,而且所有人都很从容地在吃饭。其实他们从小就生活在高密度的城市空间中,对于高密度的习以为常会让他们对于这样的用餐环境和行为感到非常放松。所以这个是第一个人和空间的关系行为研究的一个结果。


第二张图是中环市场,上面那两道是天桥。底下的市场其实是非常活跃的氛围,有大排档啊有人买菜等等,但是上面的天桥和底下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更便捷更快速,但是失去了街道应有的功能,除了通行功能之外什么都没有,上面的人只是走路打电话和看手机,这张就是明显能将两个状态的公共空间进行比较,体现出各自的优缺点。同时希望引发人们的思考,如何是更适应人的一个公共空间?第三张图其实就很直观了,就是白天和晚上麦当劳的对比,两个时段的不同的用户和行为差异。


我看到项目的概念拼贴(conceptual)有很多有趣的元素,构成了一个“low-tech”高层的雏型?
哈哈其实一开始想做高层的,没做成吗。至于元素的构成其实逻辑非常简单,是提供居住的一些基本需求,也就是通风排水供电等等。是因为在做概念拼贴所以用了一些比较夸张的表达手法,但是其实最后设计过程中选择了更实际的手法去满足这方面的需求了



Q:那我们看到最后其实你的设计成果是一个类似IKEA工具书的一个自建指引手册(McAlley Handbook)。这个手册里面有一些半公共空间,是怎么形成的呢?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小巷这个元素,所以其中是一个非常细长的空间,单元按序列排散在两边,这两边的楼中间的链接空间其实是四个桥状的连接处,纵向看就是一个塔状空间:整个社区以塔为社区功能的中心,每个塔提供公共空间以及社交功能服务周围的一些住户。在这些社交功能中,我放了一些相对更能体现亚洲元素的的一些特色,比如泡汤啊聚餐啊,但是吃火锅可能有点夸张哈哈。




Q:因为你们选用后面的小巷子,自然采光一定很差,那这个方面进行了怎样的考量?
A:这小巷其实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采光,只有很局限的天光,那从传统意义上居住需求的自然光引入其实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对于小巷这个空间的利用,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如何将一个光线差的空间把他做的有居住性,安全性和提供一个让人感觉舒适的氛围。举个例子的话:即使是城市中很热闹的一个隧道商铺,即便没有自然光,也会有很多人去逛嘛。


在设计的时候底楼也有一些商铺,本来是完全不存在的。所以我们的希望是当人们开始使用这个空间的时候,商业空间就成为小巷子的一个新的表皮,所以其实在提供居住可能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功能规划的思考。


Q:有没有和老师有过冲突?这学期比较难的点是什么?
A:我一开始想做的一个设计方向比较偏大胆想做一些有一定远见性的方案,一开始方案老师的想法是需要实际的落地项目的程度,并且希望设计结果非常接近现在状态。


我很喜欢CJ Lim(Bartlett 知名导师),也看了很多他的书,也很喜欢他对于叙事的认知和表达手法,所以其实一开始的项目有一些想往这个方向走。而且我个人认为叙事性建筑需要有潜力的空间做一个平台,才允许你的一些比较大胆的表达。但是老师的想法是,因为你项目的起点是麦难民,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所以需要以一个很现实的设计来回答你的发现。


Q:能否给学建筑的学妹学弟一些建议?
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水平和方向,其实很难给出一个普适性的建议。对于本科毕业时候的我来说,我觉得,每个学习建筑的学生,到了某一个阶段,比如到了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刚开始的时候,其实需要能发现自己的一个特点,并不一定是像AB校每个unit老师的风格和研究方向或者非常清晰的那种,但是需要你找到自己的强项(强项并不是说你擅长做模型和你擅长画图),是一种自己对于建筑学的思维和理解,不断去丰富和累积;直到某一天会发现你的这个思维会慢慢成形,你能够发现你会很擅长做什么样的东西,会发现你在设计中会比较常使用的一些手法(尤其是综合大学中):其实有一个方向,给自己培养一个兴趣或是一个方向,会跟别人没有清晰方向的学生就更容易会跳出来。



往期精彩回顾▼



  • 最新资讯


LAC 中期评图 | 十六位顶配阵容导师助阵,从概念到排版指导作品集全面升级
LAC 2019 康奈尔大学 优秀案例 | 佛堂历史文化博物馆
投稿征集 | 让你的精彩被更多人看到
别人家 | 爱丁堡大二学生作品:Biblioteca Infantil de Valencia
TOP 建筑院校录取趋势分析
伦敦AB两校到底在搞什么把戏?揭开背后的真相 (上篇)
揭开伦敦AB校背后的把戏:百年对望的两校 (下篇)
2019普利兹克 | 2019QS世界大学排名
贝聿铭的102年,只为向世人呈现极致设计
LAC 官宣导师团新成员,等你来Pick! / (二) / (三) / (四)


海外资讯:
又见BIG新作!The Twist 扭转博物馆带你一日挪威艺术之旅!
2019年UCL Bartlett 研究生 B-pro Show高清大图抢先看
展讯回顾 UCL 2018 Bartlett B-Pro Show
建筑生的夏天!2019年度15所欧美高校联手带来不容错过的夏季展合集
梵高与英国 @ Tate Britain
一篇收进Olafur Eliasson最全档案 @ Tate Modern
见筑 | Open House 系列 - 从图书馆、工作室、画廊到墓园
见筑 | Open House 系列 – 为什么人们要在City Hall前抗议?
作品分享 | SKYHIVE 2019 竞赛作品分享


好课推荐:
智慧、绿色与创新:未来医疗建筑设计
LAC课程笔记 | AA Diploma 14 作品分享 :街坊四邻晚饭俱乐部
莫桑比克幼儿园设计竞赛: Mozambique Preschool Competition
社会性城市主义-Socially Restorative Urbanism
危机中的基础设施:填海造陆计划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基础设施的潜在威胁
公共建筑与基地的对话:社区自然中心园区规划设计
奇怪的星球
Of Memories and Program
拥抱非正式:解码野生建筑
The Journey of Garbage 垃圾的旅程
Mediums of Space 空间媒介
Ways of Doing:校园后街的创新型介入
Delta-Intervention 滨海城市防护性设计



  • 制图教室


玩味光影 | 剧场空间剖面表现
拯救出图废!PS高效剖透视
“漫”谈建筑 | 漫画叙事组图
图纸转线稿背后的计算机绘图原理
场地数据分析系列教程:
场地数据分析系列教程-Bison (1)
场地数据分析系列教程-Bison (2)
场地数据分析系列教程-Bison (3)
建筑通风模拟系列教程:
(1)Simscale建筑群通风模拟
(2)RhinoCFD高层风压分析
(3)Butterfly室内通风分析
插画风专题:
活力插画风 | 春意插画风图纸 
效果图专题:诗意雪景教程| 模型风效果图第二期-VFR构建写实白模质感
风格化室内表现 | 手绘风第二期—剖透表现
分析图专题:第一期合辑
拼贴专题:复古:城市更新场景组图
秒图:纯色复古场景组图
GH分析图小技巧:气象分析图 | 城市人流分析图
日照分析与大寒/冬至日模拟 | 浅析galapagos运算器


制图小技巧:获取免费高质HDR贴图 | 快速生成地形


巧用Python和ELK瞬间完成总图建筑名称标注
 God Ray 效果的渲染 | 快速完成三维场地模型
如何在Vray4.0中简洁高效的渲染AO图?



  • 竞赛资讯

国内:国内建筑竞赛合集


近期国内优秀建筑竞赛合集(三)
美国:形式追随气候:托儿所建筑设计竞赛
小空间活出大生活
月球之旅,探索地球之外的事物
微型住宅设计竞赛 | 可移动阅读室设计
URBAN ZOO 联合办公设计竞赛获奖作品分享
欧洲未来纪念碑设计竞赛
冰岛火山博物馆设计竞赛
国际:莫桑比克幼儿园设计竞赛巴黎圣母院尖顶设计竞赛:怎样的方案才能hold住时间
竞赛结果-伊斯坦布尔“弹出集市”建筑竞赛


  • 优秀案例

UCL | 空间游戏 · 798艺术园的自由共享

KADK | THE LAST ONE KILOMETER 最后一公里

康奈尔大学 | 佛堂历史文化博物馆

GSD | 呼吸堤坝

HKU | 港大城市设计优秀作品集赏析

AA | 性别友好型的零售空间




END






官方网站地址
http://www.lac-studio.com上海工作室地址上海市虹口区哈尔滨路160号1913老洋行C-101


北京工作室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泉广场3-812联系电话400-863-5573021-6142-1005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y | 创新 Creation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我们搭建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学术而不仅是学院-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创造活跃,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传播。创新而不仅是创意-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