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C 课程笔记 | 英、美留学申请大长篇——你所不知道的申请细节
文中所涉及素材已得到原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
编者按:在第三、四讲的课程中邓博文与黄倩蓉老师分别为我们讲述了英美两国的申请特点与注意事项,并根据各自的授课经验总结了学生在作品集制作当中易走的误区。于是小编特意将两位老师的内容进行了整合与梳理,让大家在选择国家与学校时能有一个更为客观的参考与比对,也希望两位老师的建议能为正在苦恼作品集的同学们树立信心、指明方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181wdedg6&width=500&height=375&auto=0
随着近年来国内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计划出国学习。有的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了解更先进的理念;有的为了拓展视野,体验更加丰富的人生。各种留学渠道以及服务机构也为大家出国学习提供了种种便利。那么在这么多可以申请的国家、学校、专业面前,如何找才能到自己的定位,如何通过合理的准备增加申请的成功几率?今天我们从选择国家-选择学校-选择专业-作品准备的角度,为大家层层剖析,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英国 vs 美国 |
1. 国内认可度
国内普遍对于美国学校的认可度是比英国高的,这一点不可否认,但确实也有些主观。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英国的Master项目多为一年制,可是学制短就意味着水一些吗?就英国的建筑类专业而言,像UCL、AA的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学习强度极大,理念也非常超前,说它们水真的是太臆断了。其实不论英美,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好学校,认可度完全不必担心。
2. GPA
谈到GPA首先不得不提School List,无论是英国还是美国,每一所学校对于国内大学都有自己的School List,用于区别不同本科学校申请者的质量和要求,不同本科学校的申请者门槛也会不一样。如果你的本科院校是“建筑老八校”、“985”、“211”,对你的要求可能只需要加权80、GPA 3.4/4.0,如果是一般本科甚至二、三本院校毕业的同学,那可能会要求你必须达到加权85甚至90、GPA 3.7/4.0以上。
GPA是申请英、美大学的硬指标,GPA不够一切都免谈。对于本科是“建筑老八校”、“985+211”想申请英国Top 5,美国Top 20的同学,请保证本科成绩一定不能低于80,GPA达到3.4/4.0。(非School List第一类院校的同学在这个标准上需要提高加权5分)
尽管GPA很难在后期有大幅提升,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办法让GPA好看一点。这里提供给大家一些算是稍微有点取巧的办法,GPA在要求线上下浮动的的同学可以参考(江湖传闻的“删成绩”技能建议大家慎用,存在信用风险),主要途径有两条:
一般申请季都在毕业之前,那么最后一个学期的课程可以提前跟老师打好招呼,求老师在给分上面稍微宽容一点,一般老师都会在这个时候帮学生一把。(适用于申请英国的同学)
在成绩单的制作上,尽量用高分的成绩把低分的成绩分隔开,不要连续出现几个60、70,这样的成绩单看上去分数上会高一点,增加的主要是印象分。
3. 语言
相对TOFEL和GRE,IELTS是比较生活化的语言考试,也更容易考到学校要求的分数,并且即使是实在没有考过,学校也会照样发offer,然后报它的语言班通过考试就OK了。对于没有很多时间准备语言考试的同学,英国是很好的选择。(这么说并不代表有充分的时间准备语言就一定是选择美国更好)
美国的学校(建筑类专业)语言成绩是硬指标,申请时就必须提交,没达到要求那就直接被拒了。最好的那几所大学(GSD,MIT等)TOFEL最好达到105以上,低于95能申到的学校可能就比较一般了。其次,各个学校对于GRE的看重程度也不一样,例如Cornell就非常注重学生的GRE成绩,有的学校就不那么严苛。所以申美国的同学语言成绩是能考多好就要考多好。
英国的学校(建筑类专业)要求的语言成绩一般都是总分6.5,小分不低于6.0;个别学校也会有特殊要求,如曼彻斯特就要求学生写作达到7.0(有点奇葩)。语言成绩在申请的时候可以不用提交,但在后续报语言班的时候需要提供语言成绩作为参考。所以语言成绩对于申请英国的同学不存在障碍。
建议申请英国的同学在没有经济压力的前提下,无论语言是否考过,都报一个语言班去适应语言环境和生活。因为即使你雅思考到7.5也不一定能够自由沟通,应试和实际交流的差别还是挺大的。
4. 费用
美国的学费一般公立大学在20000-35000 刀/年,私立大学RMB 45000-60000刀/年,由于近年美元汇率持续走高,折合成人民币公立学校的学费大约是15-25万/年,而私立学校则需要30-40万/年。生活费由于地域关系差别很大,伊萨卡(康奈尔大学所在地)、密歇根等城市一年的花费大概RMB 10-15万/年足以;而纽约、波士顿这样的大城市得花上RMB 20-30万/年。
英国的学费一般在RMB 12-18万/年,生活费RMB 10-15万/年。伦敦区会贵一些,如UCL的学费今年已经涨到了RMB 25万/年,生活费需要20-25万/年。算下来总开销伦敦区在RMB 50-60万/年,非伦敦区RMB 35-45万/年。(剑桥牛津虽然不在伦敦,但是学费高达RMB 30-35万/年)
5. 游学价值
旅游是出国留学绕不开的话题,好不容易出了国门,世界这么大,当然要去看看。美国地大物博,邻近的枫叶国和老墨也是都是旅游胜地,自然地貌景观丰富,文化氛围也更加开放多样。相对来说,英国则比较保守,但是就周边国家数量而言,英国过片海就能畅游欧洲20多个国家这一点,也足以让在英国留学的同学们得瑟一把。尤其是对于学建筑的同学,因为整个欧洲大陆就是一部活的建筑史。
| 美国 · 建筑名校 |
美国的建筑名校众多,选择也更加丰富。诸如GSD、Columbia、Yale、MIT等学校,不论是综合排名还是设计学院都十分顶尖;同时也有一些院校(如USC)虽然综合排名没有特别靠前,但是建筑学院也十分著名。
Renowned Architectural Schools 2015
关于学校的方向和风格,有的学校(如Princeton、Yale等)比较学院派,有一些(如GSD)会更加创新,鼓励跨学科研究,在申请前期最好能够对学校风格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校。
实际上,美国的建筑专业申请难度与排名并非正相关,其中也受到学校招收国际学生的比例等因素的影响。其申请难度梯度如下:
Level of Application Difficulty
关于专业的选择,美国的Architecture专业一般会分为两个项目:MArch I和MArch II,其中MArch I主要针对本科非建筑学背景的学生,MArch II主要针对本科建筑学背景的学生(必须为建筑学学士学位)。部分学校不允许本科建筑学背景的学生申请MArch I的项目,这样的申请会被调剂到MArch II。
Programs in Architectural Schools
| 英国 · 建筑名校 |
英国最负盛名的两所学校,剑桥和牛津,其中剑桥的建筑学院非常偏理论性的研究,学位只有Mphil(哲学硕士)和MSc(理学硕士),而牛津则干脆直接没有建筑学院,这让想在英国读全球Top 10学建筑的同学来说感到非常遗憾。再加上本身学校数量不及美国,所以英国的建筑院校选择面相对来说较窄,比较好的有:UCL,AA,爱丁堡,巴斯等。这里主要介绍笔者最熟悉的UCL和AA。
虽然牛剑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设计,不过比较执着于顶级世界排名的同学仍然有一个选择:UCL(伦敦大学学院)。2013年UCL在QS排名上跻身宇宙第5,并至今保持在Top 10的行列里,如果说QS排名是英国人排的有猫腻,最新的美国Times排名也将UCL提升至了全球第11位,应该说UCL是全球Top 20是毫无疑问的。(这里必须吐槽一下“伦敦大学学院”这个ID,听上去就像三本野鸡大学的)
Bartlett Studio, 132 Hampstead Road, London
Bartlett Workshop, 132 Hampstead Road, London
UCL的建筑学院名为Bartlett,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建筑学院之一,在15年的全球建筑专业排名上,Bartlett跃居第二,仅次于MIT,竟然比GSD还要高(这让笔者对这个排名又产生了怀疑,但是说Top 10想必是不为过的)。因为UCL与AA只相隔两条街,所以Bartlett与AA的学生和老师之间互动非常多,基本事资源共用。提到AA又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牛B到不行的建筑学院,外观看上去根本就不像是一个学校,实在是不可貌相。
AA School, 36 Bedford Square, London
Bartlett和AA的风格都以前卫著称,其中AA更加理性及科技感十足,Bartlett则是把理性、艺术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一套表达风格。
from Bartlett
再说说城市,学校所在的城市也是在选校的时候需要考虑的。由于地处伦敦,UCL和AA可谓是占净地利,经常有各种建筑界的大神出没,也许你一抬头就发现某位大师逛到了你的旁边,很感兴趣地问你在做什么。Peter Cook,Zaha,Koolhaas,Patrick,Bjarke... ...
| 作品集 |
作品集是除了本科背景、GPA、语言等硬指标以外最最最重要的一项参考材料,也是大家在硬指标没有问题之后真正的竞争点所在,甚至有时候一本出色的作品集能够让学校愿意破格录取。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大家在准备作品集的时候往往存在一些误区。究竟怎么样才算是一本好的作品集呢?
1. 美学
其实,“图画的好看”是对于作品集非常业余的一句评价,当然也不可否认,良好的排版、炫酷的风格的确会给一本作品集加分不少,但这是建立在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基础之上的提升,没有灵魂的作品集即使图做的再好看,也只是徒有形式而已。在评判作品集的标准里,审美其实只是一个比较次要的因素。
其次是个人风格,一本有着强烈个人风格的作品集往往会更加吸引眼球,如果再有一定的内涵和深度,自然就会从众多申请者当中脱颖而出。当然,是在申请者的水平能够驾驭的前提下,否则还是建议大家走常规路线,以免弄巧成拙。
2. Argument
论点,论据,或者说逻辑,设计推导,这是国外院校在审查作品集时最看重的。为什么你的设计要这么做?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是最优解?一个好的作品必须有理有据地告诉别人,这样做是经过了反复的论证、筛选、尝试之后得到的,这个过程和逻辑体系支撑着你的最终结果就是这个样子的,而这个结果是最好的。这样的一个作品才是完整和出色的。
下图的这一组分析是伯纳德·屈米年轻时的作品,屈米作为一个非常具有解构主义思想及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建筑师,在这一组分析中体现了其理论实践和逻辑的表达,非常有效地将空间与活动通过一系列的行为联系起来,讲述了空间与行为的变迁所带动的一系列故事和场景,并最终体现在空间的表达上,而这些空间最后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拉维莱特公园的雏形。
3. Research
研究部分是很多人在作品集中比较缺失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恰好是用来表现探索精神和逻辑能力的部分,体现了设计师剖析问题、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研究能力的体现对于作品集来说非常重要。
例如,下图表达的就是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种类人群对于建筑的使用以及其流动情况。虽然这算不上是一张风格酷炫或者非常好看的调研和分析,但是它的逻辑、表达清楚明了,同样是一张好的作品。
同样,下图表达的是建筑内部交通与空间之间的关系,还利用人的行为来表达场景感,整个图片重点突出、结构条理清楚。
4. 作品类型选择
关于作品类型的选择:有的同学倾向于通过丰富的项目类型体现多样性(如单体、公建、户外、室内等均有涉及;也有同学会专注于同一类型的设计,通过细节和侧重不同来体现设计和研究深度;这两种方式没有孰优孰劣,取决于个人风格以及申请的专业方向。
Team Work 和 Individual Work 的组合都需要有,体现个人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如果是Team Work 且自己的工作部分非常出色的,最好能够说明哪些是自己的部分;如果自己的部分不够亮点,那就模糊处理。
| 留学 · 收获 · 感触 |
选择出国留学,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段时期不同寻常的经历:离开出生长大的土地和熟悉的社会环境,到地球的另一片土地去看一看,到万里之外的陌生国家生活,结交不同肤色、语言的朋友;如果有幸进入全球顶尖的学校,还能与这个世界上最顶尖、最前沿的学者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看看最先进的学术都在研究、探讨些什么。这其中的收获很难三言两语讲清楚。
1. 独立
从此不论被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城市,都能从容地面对完全陌生的社会,并能好好地生活下去,自然地与人交谈,厨艺暴涨。
2. 旅行
拖上一个行李箱,便可以去探索这个星球,曾经那些著名而遥远的城市、建筑变得触手可及,如果你去追寻这个世界,世界就会给你惊喜。圣诞节的时候去北欧看极光,经过芬兰的圣诞老人村Rovaniemi,发现某位大大早已偷偷地玩遍了这个世界。
3. 爱国
留学生是最爱国的,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大年三十,伦敦时间中午12:00,在Studio照常苦逼画图的我们,拖过来一个大电视,连上电脑网络直播看春晚,当主持人说出“过年好”的时候,百感交集,那种心情,非在异国无法体会。李克强总理应邀访问英国,在伦敦的留学生自发拿着五星红旗去迎接,在异国见到总理,就如同亲人一般。
关于海外学习的经历和感受实在罄竹难书,留学更多的是一种人生经历,而非仅仅是学习和深造。
求关注,放肆点!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联合 Linking | 学术 Academic | 创新 Creation
联合而不仅是连接--我们搭建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更联合优秀的老师和学生,把宝贵的经验与大家互通分享
学术而不仅是学院--我们不仅提供学院的教学环境,努力创造活跃,互动,平等的课堂气氛,更注重学术知识的研究、整合与传播
创新而不仅是创意--我们培养的是学生全面的能力,不仅有好的思想,更有强大的技术,有把创意变为现实的能力
成为导师 | 应聘方式
|我们将不断寻求有经验、有实力、乐于分享的归国建筑大神们。利用碎片时间分享学术经验,做一个巨人让后来者站在咱坚实的肩膀上!
|发送姓名、毕业学校、专业、有效联系方式及代表作品到hr@lac-studi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