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僧伽吒经》讲记 第1讲1-3 ​(常空法师)

常空法师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我们知道想往生净土不容易,修一辈子到底能不能往生,你也不敢保证。但这部经说了:你只要读过听过,将来必然能往生净土,并且十方净土你可以选择的往生。一遍都可以,这个很了不起啊。所以这部经无论如何要读一遍,种下一个成佛的种子。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发愿成佛

你们知道学佛当中最大的功德、最大的一个法门是什么吗?就是发愿成佛。佛经里也讲到了,佛的功德超出无量的菩萨的功德,像恒河沙一样多的菩萨都证到十地——十地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这么多菩萨的功德,全部合起来都没有佛的功德大,所以我们学佛要发愿成佛。我们学佛是成佛的,而不是求佛——学佛不是求佛保佑顺利,而是自己要像佛一样功德巍巍,有能力、有智慧去救度众生,解决众生生老病死的痛苦;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呀!这么一比较,大家就知道了吧?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成佛的种子

从佛教来讲,“万法唯心造”,你现在发愿成佛,将来必然成佛。当你成佛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能成佛,什么时候种下的这个种子啊,就是你发愿成佛的这个时候。比如说,现在大家发愿:“我一定要成佛,以后不再求佛了,我要成佛”,这一念就是成佛的种子,将来必然成佛。我们修行其实就是在照顾这个种子,给它浇水,给它施肥,给它除草,给它修枝剪叶,让它长好,使这个种子生根、发芽、长干、长枝、长叶、开花、结果,结果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所以发愿成佛这一念是最关键的。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向佛请法

“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

希望佛陀给我们讲讲微妙的佛法,让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无明长夜中得到安隐快乐。

 “隐”现在一般解释成“稳”。听佛说法后,明白了轮回和痛苦的来源,能把人生烦恼断掉,烦恼隐没了,也就“安隐”了。安是安详自在,隐是没有烦恼,多完美啊。

 “断诸业障”,能把一切生死轮回业对我们的障碍都消除。你看,佛经用词非常准确,断的是业障。怎么断业障啊?一切业不再障碍你,这就叫断业障。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佛告诉一切勇菩萨僧伽吒法门

“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有个法门叫“僧伽吒”,也就是说,有一个法门叫大集会法门,是一个总的法门,包含无量的法门、无量的功德。如果这个法门在咱们阎浮提世界流传的话,有人听到了就能除灭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些五逆重罪啊。


这些罪本来该下地狱的,但是你听了之后都能消除。这个法门一定要学,太厉害了,五逆重罪都能消啊。


不仅能消五逆罪业,下面一句最关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也就是于无上正等正觉——成佛,永不退转。换句话说,你读了这部经,甚至没有读,只听过这部经之后,一切罪业全都消除,一直到成佛不会退转。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发心成佛就是一个会集法门,是总持法门。你真发心成佛,肯定能会集、聚集诸佛的一切功德,这个太关键了啊。发心成佛这一念就像是一块磁铁,佛的一切功德就像铁末。磁铁走到哪里都能把铁末吸过来,慢慢地最终成就一个功德宝山。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僧伽吒经的主题思想

《僧伽吒经》的主题思想就是这一个:发心成佛!发心成佛这一念可以收集无量的功德、聚集无量的功德,是一个金刚菩提种子,当然永远不退转。


发心成佛,与诸佛的愿力相应,也与诸佛的功德相应。佛教有名的一个理论是“共业相感”,发愿成佛就是和诸佛的愿力相感。你不和诸佛在一起,谁和诸佛在一起呀?所以说,你做人天善果,行菩萨道,或者做阿罗汉、辟支佛,不一定和佛在一起,但如果发心成佛,必然和佛在一起。当你这一念发起来的时候,以后生生世世肯定和十方诸佛在一起,最终会圆满究竟的佛果。你要想有把握的生净土,就要发成佛的大愿、广度众生的大愿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劝人发菩提心成佛,你就是诸佛之师

发心成佛。你这一念生起,慢慢会把这些智慧再教给别人,别人也发心成佛,在你成佛的道路上,这得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发心成佛的人又要再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


读了这部经,明白了道理,你要发心成佛了,在成佛的道路上,你会把这个法门慢慢地传播开来,让无量的众生都能接触到,从而引导众生成就。当众生成佛的时候,也有你的功德,因为你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说,你读完这部经,劝人发菩提心成佛,你就是诸佛之师,这个功德太大了啊。所以佛陀说,读这部经的功德,绝不仅仅等于一尊佛的功德,而是等于像恒河沙里的沙子那么多的佛的功德。


一个人学会了,又教育旁边的人去学佛、成佛,旁边的人学了之后再教化别的人发心成佛,这么转几转之后,那功德就数不清了,无量无边了。这种法门,大概有一点像传销了,是吧?


---常空法师《僧伽吒经》讲记节选










第一讲:发愿成佛为什么很重要【1】




我们今天讲《僧伽吒经》。大家手里拿的这本《僧伽吒经》,是我们很多年前印的一部经,大家也一直要求讲讲这部经,结果一直忙,也没能讲。正好呢,网络上讲法也告一段落,讲完了几部经,咱们现在就开始讲这部《僧伽吒经》。


本经揭示的大秘密:怎样学佛功德最大




“僧伽吒”就是集会、合会的意思。咱们都知道出家人的僧团又叫僧伽,对不对?注意,我讲过很多次了,“僧”不是一个人为僧。咱们经常看到一个出家人,也叫他僧人,这其实是不对的。僧人的意思是:佛教一个团体里一切的人合起来才叫僧。所以我们三皈的时候---皈依佛、法、僧,这个僧是不是一个人呢?不是,是皈依佛教整个团体的意思。那正好与这部经的名字就相合了,《僧伽吒经》不是一个法门,而是汇合、集会一切法门、无量无边法门的这么一部经。


大家也听到网络上传说这部经威力非常大啊,只要听过一遍,临终就有九十五亿佛现身,所以现在这部经非常红火,有很多专门学修《僧伽吒经》的团体。但是这部经到底什么意思,到底怎么修学,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功德,我看很多人理解得不一定对。很多人都在抄写这部经,也经常讲写这部经的感应。大家最喜欢看这个感应了,就说可了不得了,这个经力量太大了——我读完这部经病好了!我读完这部经生意突然顺了!我看好多人几乎都是这个论调啊。


但是《僧伽吒经》是这个意思吗?为什么《僧伽吒经》有这样的功德呢?它肯定有它的道理,对不对?所以我们学佛是智慧,不是迷信。这部经既然讲有这么大的功德,肯定也讲了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是个方法,能叫你得到无量的功德,到底是什么呢?其实题目基本上已经暗含了,会集法门——会集无量无边的法门、会集无量无边的功德。


这样讲大家还是不明白,我稍微讲一点给你们点题,其实只要讲几句,这部经你就懂了,我下边就不用讲了。很多人读了这部经,都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其实经中都有原话的,很简单,但是我们喜欢看热闹、看故事、看功德,真正讲的道理没有抓住。你抓住了就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德,为什么这部经能会集无量的法门、会集无量的功德。稍微提一点免得大家读起来不明白。为什么这部经叫《僧伽吒经》呢?为什么会集无量的功德呢?就是:发心成佛的功德最大!


我们学佛,大家想想,你真的发心成佛了吗?特别是初发心学佛的时候,你们为什么学的?我相信没有几个人是为了成佛而发心学佛的,是不是?所以我们无量的功德不能聚汇。


你们知道学佛当中最大的功德、最大的一个法门是什么吗?就是发愿成佛。佛经里也讲到了,佛的功德超出无量的菩萨的功德,像恒河沙一样多的菩萨都证到十地——十地菩萨的功德无量无边,这么多菩萨的功德,全部合起来都没有佛的功德大,所以我们学佛要发愿成佛。我们学佛是成佛的,而不是求佛——学佛不是求佛保佑顺利,而是自己要像佛一样功德巍巍,有能力、有智慧去救度众生,解决众生生老病死的痛苦;这是我们学佛的根本呀!这么一比较,大家就知道了吧?


我们现在学佛都不是想成佛,而是都求佛保佑,对不对?当你想求佛保佑的时候,就觉得佛很伟大,而把自己钝置。过去禅宗有一句话叫“钝置众生”,钝置就是反而把大家放在一个非常愚钝的地步,不能进步了。所以你越是求佛保佑求得越多,往往心量越来越狭小,觉得自己很不行;越觉得佛伟大,越觉得自己渺小。其实这样学佛不仅没功德,还减功德。为什么呢?真正的功德是从心里生起,你越有信心——觉得我能成佛,我像佛菩萨一样,我也有能力救度众生——你这个心量就产生无量的功德。你老是想着“佛很伟大,来保佑我吧”,就像一个要饭的,越要越没信心,越要越觉得得喊人家爷爷奶奶。完了,你很自卑,心量会越来越狭小;越来越狭小,功德就会减。


这部经为什么非常高妙,就是因为它指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学佛是为了什么。学佛是为了成佛!学佛不是求财、求名、求利,不是治病、消灾,不是超度,不是度鬼,而是成佛。但是讲到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不要说我们现在没有意识到要成佛,佛陀时代那些佛陀的大弟子,有时候也觉得:哎哟,佛陀太厉害了、太伟大了,我跟着佛学就不错了,我能成佛呀?成佛这件事太厉害了,咱可成不了。所以佛陀的很多弟子往往就觉得:我做个阿罗汉,跟着佛学就已经挺快乐、挺幸福了,已经很满足了。结果很多人不能很快成佛,只有几个学得“不太好”的,有点“傲慢”的,早日成佛了。像弥勒菩萨学得“不好”,别人不敢成佛,他说:“我!我来!我成佛!”哎,佛陀给他授记——就是你了!



功德变成障碍的原因



有时候我们学佛智慧不够,理解佛经不够,修学一些法门可能成为自己的一个障碍。讲到这里了,再提一部经,就是我们正在讲的《佛说净业障经》。因为上一次在讲《佛说净业障经》的时候,我提到了《僧伽吒经》就是说发愿成佛的功德,给《僧伽吒经》做了个广告,咱今天再给那部《佛说净业障经》做个广告。《佛说净业障经》当中,佛陀说学佛要去掉障碍,有些菩萨就问了:佛陀,什么是障碍啊?佛陀说:贪嗔痴为障碍,戒定慧是障碍,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也是障碍。这一讲,菩萨都傻了——六度是解脱生死的,怎么成障碍了呢?佛陀说:因为他学了这个法,觉得自己很高,觉得自己慈悲就觉得别人不慈悲,觉得自己布施就觉得别人小气,觉得自己有智慧就觉得别人很愚笨,觉得自己精进就觉得别人懈怠。本来精进、慈悲是功德,结果他理解错了,这些反而成为他的障碍了。同样,我们学佛学了很多法门,如果理解不对,也可能会障碍自己。


记得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还没接触佛教,还在学道教呢,一听说学佛,先看看吧。噢,听说佛教有阿罗汉、有菩萨、有佛,还不知道佛、菩萨、阿罗汉什么意思呢,先发愿:我只成佛。阿罗汉能成啊,这么低,菩萨也不行,一定要成佛!非常勇猛,大心凡夫啊,越是凡夫心越大,敢成佛。结果学佛学多了,反而觉得:佛的功德太大了!不行,这咱可不敢成,得谦虚一点,不能太骄傲,做个菩萨吧。又学了一段,发现:哎呀,菩萨的功德太大,咱哪有资格成菩萨,做阿罗汉吧。后来再一看:哎哟,阿罗汉的功德也太大了,咱哪能学得到呢,干脆,能求个往生就不错了,哈哈。本来学佛应该越学越有信心,越学心量越大,因为我们理解错了,结果越学越成障碍,越学心量越小,越学越觉得自己罪过深重,越学越觉得自己是凡夫俗子,不敢发愿成佛,还给自己找借口,就说:噢,这叫谦虚。


在成佛这件事情上,大家可千万不能谦虚哟,要当仁不让!不能说:哎呀,成佛,你先成,你先成。这可不行的。我们现在学佛,往往没有理解这一点。所以说,现在求佛的风气影响太大,会使自己沦落在一个要饭的地位上。向佛要饭,而没有想到自己要像佛一样,做个大富长者,给别人带来好处。所以学佛学不好,佛法也成为一个障碍。为什么佛经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呀?你学的佛法要舍掉,不舍掉,这就是一块石头,能把你绊一跤。









如何才能必然成佛



从佛教来讲,“万法唯心造”,你现在发愿成佛,将来必然成佛。当你成佛的时候就知道,为什么能成佛,什么时候种下的这个种子啊,就是你发愿成佛的这个时候。比如说,现在大家发愿:“我一定要成佛,以后不再求佛了,我要成佛”,这一念就是成佛的种子,将来必然成佛。我们修行其实就是在照顾这个种子,给它浇水,给它施肥,给它除草,给它修枝剪叶,让它长好,使这个种子生根、发芽、长干、长枝、长叶、开花、结果,结果的时候就是成佛的时候,所以发愿成佛这一念是最关键的。


如果你只认识到戒定慧,那只是阿罗汉的种子而已,不是成佛的种子;你觉得要度众生,解决众生的痛苦烦恼,这是菩萨的问题,不是佛的功德。那佛到底什么功德?大家还要再去研究,但你最起码知道,佛的功德是超过阿罗汉、超过菩萨的,他很伟大,有了这个信心,你就要发愿成佛。


那下一步该怎么做啊?你要研究什么是真正的佛,慢慢再理解:怎么成佛,怎么早点成佛。你不要理解错了啊,理解错了也可以成邪法。所以这部经在刚开始的时候就提到了:第一,要发愿成佛;第二,怎么才能快速成佛。这两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对吧?第一,要发愿成佛,种子种下了;第二,发了这个愿,种子怎么才能早日结果呢,佛陀也给你讲了。这就是诸佛出世的本怀,是叫你成佛的。所以这部经才是真正的畅佛本怀,把佛陀出世的本意全部告诉你了,非常关键。


那为什么又叫“僧伽吒”呢?“僧伽吒”是集会的意思,你只要发愿成佛,那佛陀讲的八万四千种法门,一切功德、一切智慧,慢慢地不都包含在愿里了吗?你不用一条一条地发愿,就只发愿成佛,那佛所具有的功德,将来你都具有,所以这是一个总持法门,叫集会。这个法门太了不起了!稍微讲一点《僧伽吒经》这几个字的含义。


本经受推崇的原因和末法时代独具的福报



再讲讲这部经的来历。这部经早就翻译到中国来了,在北魏年间,也就是公元五、六世纪那个时候已经进来了,很早。但是呢,研究这部经的人并不多。我经常说,咱们末法时代人也有福报,虽然不能见到过去的高僧大德,但是我们能看到很多的佛经。现在网络发达,条件非常便利,过去一些高僧大德看不到的佛经,我们也能读得到。过去佛经往往是手抄本,或者是木刻版印刷,流通量非常少,加上交通又不便,这个寺庙可能有这几部经,那个寺庙可能有那几部经,你要想多看几本经啊,恐怕得游遍五湖四海、走遍三山五岳,要用很多年,一个寺庙一个寺庙地参访。而我们现在,在家里电脑上一点击,什么佛经都有了。过去,《大藏经》必须是国家颁布、国家印刷,赠予一些皇家寺庙,一般的小寺庙得不到的。现在呢,随便一点下载,全部的《大藏经》可以装在你的电脑里,或者放在你的手机里,随便看。所以末法时代,虽然很不好,烦恼多、障碍多,但是也有个好处,就是经书法宝我们想看就看。这是我们末法时代人的一个福报,也是末法当中的一个正法,大家一定要把这一点福报抓住。所以我们现在能看到过去很多高僧大德都不一定读过的经,真是值得我们末法时代的人欣慰的。


这部经这几年才兴盛,为什么呢?是在前几年,有些考古学家在印度、尼泊尔挖掘一些宝塔发现的。过去,佛教的宝塔下边往往要放很多的宝贝——金银珠宝、各种法器、经书法宝等等。考古学家发掘一些塔的地宫时,发现有很多手抄本的经,有些还是用自己的鲜血写成的,非常珍贵。另外还发现,在很多塔下边都有的一部经、最多的一部经竟然是《僧伽吒经》,说明过去在印度、尼泊尔一带——佛陀的出生地、佛陀教化的区域,人们读的最普遍的一部经就是《僧伽吒经》。当时很多佛教的法师看到这一点,都觉得很惊讶:为什么过去人人都读《僧伽吒经》,不像现在人人都读《金刚经》呢?所以,就研究这部经为什么伟大。一研究,噢,这部经太厉害了——只要你听闻之后,临终一定有九十五亿佛给你现身,你想到哪里随意往生啊!听过就可以!如果专门去学就更了不起了,功德太大了!从那以后,一些法师就提倡这部经,结果形成一股学佛的思潮,大家都读这部经、抄这部经,也算是末法时代的一件盛事。


讲到这里大家都有信心了,我们知道想往生净土不容易,修一辈子到底能不能往生,你也不敢保证。但这部经说了:你只要读过听过,将来必然能往生净土,并且十方净土你可以选择的往生。一遍都可以,这个很了不起啊。所以这部经无论如何要读一遍,种下一个成佛的种子。那么,为什么这部经有这个功德,为什么读一遍就有十方佛现,我们慢慢在正文当中再讲。有的时候发挥太多、时间太长,恐怕又得一两年讲了,咱们尽量讲得简单一点。                 


这部经翻译的比较早,在南北朝时代北朝的元魏期间。元魏又称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一个王朝。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大家看看,又讲到河南了,这是河南人的骄傲啊,山东人民要发贺电了,哈哈。北魏本来是拓跋族,来到汉地以后受汉地文化的影响,改本姓“拓跋”为“元”。现在很多姓元的,其实是少数民族,属于拓跋族,不是汉族。


这部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北魏时代翻译的,另一个是宋代翻译的,年代相隔非常久远。宋代的版本是由施护译师翻译的,他翻译的名字不叫《僧伽吒经》,叫《大集会正法经》。《僧伽吒经》属于音译,而《大集会正法经》属于意译。大家要研究这部经,可以把两个版本放在一起看,如果一些词语不明白,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解释,比如《僧伽吒经》的含义就是《大集会正法经》。


北魏时代的版本叫《僧伽吒经》,是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翻译的。其实按寺庙的传统,“那”(nà)也可以念“那”(nuó),月婆首那(nuó)。优禅尼国即邬阇衍那国,又称温逝尼国、郁支国,是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西南的一个国家,玄奘法师曾经到过那里。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该国幅员六千余里,其都城周围三十余里,居民殷盛,家室富饶,所以这个国家还不小呢。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像佛弟子迦旃延、莲华色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以前我们讲法讲到过,就是在女众当中神通第一的),还有译经的真谛三藏、月婆首那等,都是这个国家的人。还有一种说法,这个地方在阿育王时代有一个卑提写村,阿育王登位以前曾治理过那里,并且还在那里娶了一位长者的女儿,生了两个孩子,后来这两个孩子都出家了,出家之后到锡兰去传法——锡兰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所以斯里兰卡佛教的开创者是阿育王的两个孩子,说起来斯里兰卡人还要去那儿朝拜呢。这样一讲,优禅尼国就非常有名了。


月婆首那就是中印度优禅尼国的王子,过去很多都是王子出家,来中国传法的好多人也都是王子,包括达摩祖师。所以佛教是个富贵法,是过去贵族喜欢学的,详细的不讲了,往下讲正文。




第一讲 发愿成佛为什么很重要【2】




“婆伽婆”六义和五不翻示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山中。"


婆伽婆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音译,又译为薄伽梵,是佛的一个称号。薄伽梵这一个词语含义太多,有六种,所以佛教就不敢随便翻译。这六种含义是:一、自在,二、炽盛,三、端严,四、名称,五、吉祥,六、尊贵。而这六种含义,六德圆满,翻译成中文没有对应的词语,所以不翻。


详细的解释下这六种含义:

一、自在。为什么叫自在呢?是说“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佛陀不受一切烦恼执着的污染,所以叫自在。

二、炽盛。为什么叫炽盛呢?“焰猛智火所烧炼故”,就是佛陀的智慧太广大了,能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把烦恼都转化成无量的智慧,所以叫炽盛。

三、端严。成佛之后,“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所以叫端严。

四、名称。名称就是具有大名闻,“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也就是名闻远播,天上人间都传颂佛陀的威德。

五、吉祥。“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一切世间,天人还有人间都亲近供养,尊重赞叹,所以最吉祥。

六、尊贵。“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意。”成佛之后,内在具有无量的功德,外在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并且精进不会懈怠,这就叫尊贵。我们一讲尊贵就理解为有地位,是不是?从佛教来讲,真正能利益众生才是最尊贵的,你利益众生,众生也会尊敬你,这才是真尊贵,不仅仅有地位是尊贵。


在古代翻译佛经有五不翻:

一、秘密故不翻。比如咒语是佛教的秘密,不翻译。

二、多含故不翻。比如“薄伽梵”这个词有六种含义,所以不翻。

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中国没有阎浮树,没办法翻译,就不翻了。

四、顺古故不翻。古代的一些法师已经用音译的名词翻译过,后代的祖师为了尊重也不翻。如“阿耨”、“菩提”,这些是可以翻译的,但自从摄摩腾、竺法兰到中国传法,翻译佛经用了梵文的音以后,也就不翻了。

五、生善故不翻。是指翻译了之后叫人轻慢,不翻译大家反而觉得很神秘、很尊重,这个原因不翻。比如“般若”这个词,大家一听很了不起、很尊重,如果用咱们经常说的“智慧”,就觉得很轻浅,道理不深奥,为了让人生恭敬所以不翻。


这样就明白薄伽梵什么意思了吧?六种含义,大家一时也记不下来,大体上知道就可以了。总之,“薄伽梵”是佛的一个名号,是具有无量功德的意思。



“灵鹫”趣解



“在王舍城灵鹫山中”。王舍城在哪里呢?王舍城是中印度摩揭陀国的国都,舍念四声(shè),是指国王在这里建家,所以叫王舍。摩揭陀的国王是频婆娑罗王,就是《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中被阿阇世王幽禁的那个国王,《观无量寿佛经》也就是根据频婆娑罗王的因缘讲的。频婆娑罗王旧的国都原本在上茅城,后来迁到王舍城,围绕着这里有五座山,第一座就是灵鹫山。《西游记》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打上灵山”,我们经常说的灵山就是指的灵鹫山,因为山形像一只秃鹫的样子,所以叫灵鹫山。


秃鹫为什么叫灵鹫呢?秃鹫这种鸟很灵,它喜欢吃死尸。在西藏有一种风俗,认为天葬最干净,所以人死后把尸体割成小块儿,放在地上等秃鹫来吃。西藏那里由于地处高寒,不生长植物,只能吃肉,但西藏人都学佛,心也很慈悲,觉得一辈子吃动物很不好意思——活着吃动物,死了就把肉体给动物们吃吧。这样讲,天葬其实也是很慈悲的一种修法。秃鹫真的很灵,因为有时候如果一个人罪孽深重,很奇怪的,它不吃。在西藏,如果一个人死后,他的肉喂鸟鸟都不吃,他家里的亲属都会忧愁,知道这个人坏了,他不能解脱,罪过太深重了,就要赶紧做佛事回向给他。有的时候还要麻烦天葬师,天葬师专门去割下死尸的肉自己吃一点给秃鹫看,意思就是说:你看我都能吃,肯定没问题,你们也来吃吧。这样,如果秃鹫能把人的尸体吃了,这家人才欢喜,如果不吃,这家人一直都有负担,所以说秃鹫很灵。为什么秃鹫头上没毛呢?有一种传说,不知真假,说佛陀成佛的时候,很多鹫鸟来皈依,佛陀就给它摩顶,结果随手脱落,像剃光头出家了一样。


业报唯心所现



现在的灵山,你到印度去还能看到,是中印度的一座山头,不太大。佛陀也说过,灵鹫山不太大,一般人上山很快就能爬上去见到佛了。但是佛陀又讲,根据人业报的不同,灵鹫山的大小是不一定的。比如在上一尊佛——迦叶佛的时候,山就非常高大。再往前,比如拘留孙佛的时候,山也高大。像过去一些古佛讲法的时候,也在灵山讲法,佛佛道同,在咱们这个世界成佛,基本上都是在菩提座那个地方成佛,成佛了也基本上是在释迦牟尼佛教化的这些地方讲法,但是过去人的福德力大,所以山形也高大。过去一些古佛应世,一些居士想去见佛,需要带着干粮,成群结队走好几天才能走到。但是现在人的福德力不够了,你到灵山去,感觉是不太高的一座山,有一个比较平坦的台子,据说是佛陀讲法的遗址。


大家读佛经都知道,佛陀讲法是遍地莲花,非常美好,可现在很多人走到那儿就觉得:哎呀,佛教是这样的吗,怎么现在不像佛经讲的那么美好呢?不用怀疑,佛经也讲过这个原理,末法时代人的福德力不够,看的境相不一样了。佛陀时代,佛讲法经常坐在一个天人化现的宝台上,但是随着众生的业报越来越差,宝台就变化,原来是真正天上的珍宝装饰的一个台子,慢慢地到了末法时代,就成了一块顽石。所以世界的样子与人的心是有关的,有功德看世界就庄严,没功德看世界就变得污浊。



王舍城的来历是怎么回事呢?曾经也有人问过:很多城市也有国王居住,为什么那些国都不叫王舍城呢?佛经里有回答,过去摩揭陀国国王有个儿子,刚生下来,“一头两面四臂,时人呼为不祥”。大家一看,这是个妖怪啊,太可怕了。国王一看,也认为是妖怪,就把他的身体砍碎了,身首异处,弃之荒野。当时旷野里有一个罗刹女,名叫阇罗,虽然是个女鬼,还是有母爱的。一看这个小孩被砍得身首异处却没有死,就用神力把他合起来,带回家养育了。本来鬼道众生就长得奇形怪状的,人看着很奇怪,鬼却看着很正常。这个孩子长大之后,“力能并兼诸国”——力大无穷,是个大力士,出去打仗,把各个国家都打败了,最后统一了各个国家。后来又从各个小国家取一部分人,一共聚集了一万八千人,在这五座山中间的空地上,建了一个王都。“以大力势治阎浮提”,他能治理咱们整个世界,连中国也有力量管辖。“阎浮提人因名此山为王舍城”,就因为这个人成王之后,力量太大了,为了表示尊敬他,所以叫这个地方王舍城。


“共摩诃比丘僧二万二千人俱。”

佛陀在王舍城灵山中,身边有出家的比丘师父两万两千人。

都有谁呢?

“其名曰慧命阿若憍陈如。”

阿若憍陈如就是最早跟佛出家的长老、大弟子。“慧命”的意思是以智慧为命。我们凡夫都是以肉体为命,而佛陀的大弟子都是以智慧为命。智慧的本体是我们的心,智慧的起用就是放下对世间万法的执着,有体用两方面的功德,才叫慧命。

“慧命摩诃谟伽略。”

这个是谁啊?就是摩诃目犍连。这部经翻译的太早,所以用的词语现在感觉不太熟悉。

“慧命舍利子。”

舍利弗,这个大家都清楚。

“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

前面那些大家都知道,就不解释了。婆俱罗,在别的经当中又翻译成薄拘罗、善容尊者。因为他长得漂亮,所以叫善容尊者,寿命第一,活的年纪最大。善容尊者,曾以诃梨勒果供养一位患头疼病的比丘,以此功德,生生世世人间天上享受无尽的福乐,得相貌庄严、寿命长久的报。

“慧命跋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浮帝。慧命难陀斯那。如是等二万二千人俱。”

须浮帝就是须菩提,其他暂时不讲了,大家想研究,直接查辞典吧。以上这些是比丘,下面是菩萨。

“共菩提萨埵摩诃萨埵六万二千人具。”

菩提萨埵是菩萨,摩诃菩提萨埵就是大菩萨。菩萨大小怎么分的?心量、愿力。菩萨就是菩堤萨埵的简称。菩提是道,这个人得道了才叫菩提;得道之后,又很有情有义想利益众生,这叫萨埵(duō)。埵念(duǒ)也行。


菩提我们讲得多,萨埵讲得少。萨埵有时候又翻译成萨多婆、萨和萨、萨婆萨埵,萨怛(dá)嚩(wā),索埵。萨怛嚩,咱们知道在咒语当中,经常有“萨怛嚩”这个词,就是萨埵的意思。萨埵有存在、生、实、真、善、美、贤等意,这个词也不敢翻,为什么?含义太多,包含咱们平常讲的一切美好的道德和愿力。有的经,比如《佛地经论》中,萨埵则有勇猛之义,也就是:得道了,能精进勇猛救度众生;另外还有心力、有、有相、含识、众生等各种含义。


简单一点解释,菩提是道的意思,萨埵是有情的意思,虽然自己觉悟了、解脱了,但是有情有义不舍弃众生,这就叫菩萨。所以菩萨的功德无量,值得我们学习。


这六万多菩萨有名的都是谁呢?

“其名曰弥帝隶菩提萨埵。”

这是谁啊?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又叫弥帝隶。

“一切勇菩提萨埵。童真德菩提萨埵。”

这些名字就不解释了,大家自己去研究。

“发心童真菩提萨埵。童真贤菩提萨埵。无减菩提萨埵。文殊师利菩提萨埵,普贤菩提萨埵。金刚斯那菩提萨埵。如是等六万二千人俱。”

这些大菩萨都来了,包括文殊、普贤,弥勒菩萨都来了。这些是菩萨。

下边还有:

“复有万二千天子。”

天上的神仙也来了。

“其名曰畴阿那天子(版本有二,一为“阿畴那”,一为“畴阿那”)。跋陀天子。须跋陀天子。希法天子。旃檀幢天子(据现有版本作:旃檀藏天子)。旃檀天子。如是等万二千天子俱。”

畴阿那天子,如果解释的话就是最胜树王的意思。但无所谓了,也可以不用解释。总之就是很多天子都来了。

“复有八千天女。”

女众也来了啊。

“其名曰弥邻陀天女。端正天女。发大意天女。岁德天女。护世天女。有力天女。随善臂天女。如是等八千天女俱。”

这些都不解释了。

“复有八千龙王。其名曰阿波罗罗龙王。伊罗钵龙王。提弥罗龙王。君婆娑罗龙王。君婆尸利沙龙王。须难陀龙王。须赊佉龙王。伽婆尸利沙龙王。如是等八千龙王俱。”

须赊佉(qiè),那个字念qiè,如果你查字典注音是qū,但是寺庙里师父一代代往下教的都读qiè。

这是讲的比丘、菩萨、天人、龙王都来了。

“俱向灵鹫山诣世尊所。”

都聚集在灵鹫山。

“头面礼足绕佛三匝却住一面。”

就顶礼佛陀。

“头面礼足”就是五体投地礼佛。

然后绕佛绕了三圈儿。右绕,这是一种礼节。绕佛三匝的礼节现在一般没有了。佛陀时代最常见的一种礼节就是绕佛三匝,像绕塔一样。

然后“却住一面”。“却”是退下的意思。注意,拜完佛,退的时候怎么退啊?不能转身就走,应该倒着退回来,还是面朝佛,然后在一边坐下,这叫却住一面。



“尔时一切勇菩提萨埵摩诃萨埵。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白佛言。”

当时有个菩萨叫一切勇,从自己的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这是印度的一种穿着打扮,穿衣服呢右肩是露着的,斜披着的,现在印度还有这个风俗。然后合掌向佛,对佛说。

“世尊。唯愿世尊演说正法利益众生。”

世间最尊贵的佛陀呀,希望您给一切众生演说佛陀的正法。

“世尊。无量亿天众。无量亿婇女。无量亿菩提萨埵。无量亿声闻。皆悉已集。欲闻正法。”

佛陀啊,无量亿的天众、天女、菩萨,还有声闻众们都已经聚集齐整,想听佛陀的正法。

“世尊。如是大众皆欲闻法。”

佛陀啊,到会的众人都想听法。

“惟愿如来应供等正觉。为说妙法。令长夜安隐。断诸业障。”

希望佛陀给我们讲讲微妙的佛法,让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的无明长夜中得到安隐快乐。

 “隐”现在一般解释成“稳”。听佛说法后,明白了轮回和痛苦的来源,能把人生烦恼断掉,烦恼隐没了,也就“安隐”了。安是安详自在,隐是没有烦恼,多完美啊。

 “断诸业障”,能把一切生死轮回业对我们的障碍都消除。你看,佛经用词非常准确,断的是业障。怎么断业障啊?一切业不再障碍你,这就叫断业障。


“尔时世尊赞一切勇菩提萨埵。”

当时,佛陀听到一切勇菩萨来请法,非常高兴,就赞叹一切勇菩萨。

“善哉善哉。一切勇。能为大众请问如来如是之事。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

佛陀说:太好了,太好了,一切勇,你能为大家请问这样的法。你现在好好的听,听了还要好好的思考,思考了还要经常去想一想——这才叫思念。


思、念是两个意思,大家注意了吗?我们学佛应该怎么学啊?第一是听,听了之后要思,思了之后要念。哎,佛经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啊。我们现在读过一遍就完了,就认为有功德了,什么功德不知道,佛经讲的什么意思也不管,这样不行。所以佛经当中佛陀给菩萨讲的话其实也是在给大家讲法,我们听到佛法之后,要去思考法义,思考明白之后还要经常在心里想一想,经常要用得到,这个就叫念,这种念才是真正的念fo、念法。你经常想到佛,经常想到佛经的意义,这才是真正的念。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一切勇菩萨非常高兴,说:好啊,佛陀,我非常喜欢您给我们讲一下。




第一讲 发愿成佛为什么很重要【3】




闻此法门灭重罪福德如佛、直到成佛不退转的原理


“尔时世尊告一切勇菩提萨埵。”

当时,佛陀就告诉一切勇菩萨。

“有法门名僧伽吒。若此法门在阎浮提。有人闻者。悉能除灭五逆罪业。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有个法门叫“僧伽吒”,也就是说,有一个法门叫大集会法门,是一个总的法门,包含无量的法门、无量的功德。如果这个法门在咱们阎浮提世界流传的话,有人听到了就能除灭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些五逆重罪啊。


这些罪本来该下地狱的,但是你听了之后都能消除。这个法门一定要学,太厉害了,五逆重罪都能消啊。


不仅能消五逆罪业,下面一句最关键:“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也就是于无上正等正觉——成佛,永不退转。换句话说,你读了这部经,甚至没有读,只听过这部经之后,一切罪业全都消除,一直到成佛不会退转。


我们学佛都怕退转,是不是?大家知道为什么学佛会退转吗?因为没有抓住佛教的本质、佛教的核心,不明白学佛到底什么意思、到底怎么修。没有搞清楚根本,修修就迷惑了,可能就退转了。如果真正抓住了佛教的精髓,知道了佛教的道理、意义,就不会退转。


大家都害怕,现在学佛很精进,可万一将来退转怎么办?这部经给你增加信心——不用担心了,读了这部经,绝对不退转。一般刚学佛的人会退转,阿罗汉可能退转,菩萨也可能退转。但听了这部经、读了这部经,一直到成佛不退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只是讲阿罗汉、菩萨的话,不涉及明心见性的概念,不涉及成佛的概念。不知道成佛是什么还怎么修啊?那退呗。比如证阿罗汉果,证到了之后——佛是什么啊?不知道。不知道就有可能退,是不是?同样,菩萨只讲度众生、利益众生,到底什么是佛呀?也不知道,也容易退转。


那佛的概念是什么呢?佛是永恒不变的自性,成佛一定具足体、相、用,一定具足法、报、化身,最根本的是法身成就,法身就是不生不灭的自性。这一点,人天善果不讲,阿罗汉道不讲,辟支佛道不讲,菩萨道不讲,只有佛道才讲。人天善果、菩萨、阿罗汉、辟支佛,他们都是在心起的一种功用上用功。心起的功用,有起必有灭,本来就在生灭,以一个生灭的因,求一个不生灭的果,能得到吗?不可能得到的。


也就是说,如果认为学佛就是做好事、行善积德,认为学佛就是去掉一些烦恼执着,这个容易退转。只讲去掉烦恼执着,那烦恼能灭就能起,有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呀?阿罗汉没有讲到,所以会退;菩萨呢,也没有讲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只讲度众生,度久了,累了,也会退。


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会退转了吗?就是因为只在生灭上用功,肯定会退转,有生必然有灭,灭的时候就是退。要想不退转,一定要找到那个本来就是永恒不变、不会退转的东西。找到那个根本之后,永远不退,一直到成佛。


所以我们学佛会退转,是因为不明白心性,不明白成佛的根本,没有真正发心要究竟成佛。只要真正地发心成佛,一切不退转。这样大家也就知道了,为什么听到这部经不会退转。这部经是叫你发心成佛的。发心成佛,这是个种子,种子种下去,在你的心田里,慢慢会发芽、开花、结果,永不退转,这点太重要了啊。你生起发心成佛这一念,真心切愿地发起这一念,当成你的一个理想、一个生生世世追逐的目标,你就会和佛的身、口、意三业功德相应,慢慢就具有诸佛的一切功德和智慧。


所以发心成佛就是一个会集法门,是总持法门。你真发心成佛,肯定能会集、聚集诸佛的一切功德,这个太关键了啊。发心成佛这一念就像是一块磁铁,佛的一切功德就像铁末。磁铁走到哪里都能把铁末吸过来,慢慢地最终成就一个功德宝山。



以前,我一个弟子读完这部经后总是疑惑,他说:这部经的宗趣在哪里,真正的道理在哪里,主题思想到底是什么呀?他没搞懂。《僧伽吒经》的主题思想就是这一个:发心成佛!发心成佛这一念可以收集无量的功德、聚集无量的功德,是一个金刚菩提种子,当然永远不退转。


发心成佛,与诸佛的愿力相应,也与诸佛的功德相应。佛教有名的一个理论是“共业相感”,发愿成佛就是和诸佛的愿力相感。你不和诸佛在一起,谁和诸佛在一起呀?所以说,你做人天善果,行菩萨道,或者做阿罗汉、辟支佛,不一定和佛在一起,但如果发心成佛,必然和佛在一起。当你这一念发起来的时候,以后生生世世肯定和十方诸佛在一起,最终会圆满究竟的佛果。你要想有把握的生净土,就要发成佛的大愿、广度众生的大愿。这样,就把秘密都告诉大家了,下面其实不用讲了,哈哈。


发心成佛这一念,能灭一切五逆罪业。逆是什么意思呢?佛陀证到的功德是和法界真理相应的,而五逆罪业是违背法界真理的。你一旦发心成佛,要探究宇宙万物的真理了,还会造逆吗?所以还是这一念转过来去掉的五逆十恶,不是这部经有一种特殊的神力帮你去掉五逆十恶。你要成佛,当然就“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了,愿力不思议啊。


“一切勇。于汝意云何。若人闻此法门福德之聚。过于一佛福德之聚。一切勇白佛言。云何世尊。佛告一切勇。如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有福德。若人闻此法门。所得福德亦复如是。”


这一段翻译的有点简略,不太容易明白。在《大集会正法经》当中大概是这个意思,佛陀说:“一切勇,你是不是认为,听到了这个法的功德和一尊佛的功德一样?”一切勇菩萨说:“嗯,是这样的吧,佛陀?”佛陀说:“不是。听了这个法门的功德不是等同于一尊佛的功德,其功德等同于像恒河沙一样多的诸佛的功德。”


“过于一佛福德之聚”这句话后边应该是个问号。再解释下,佛陀说:“一切勇,你心里怎么想的?是不是有人听到了这个法门,他的福德如果聚成堆的话,比佛的福德聚成堆还要大呀?”一切勇对佛说:“云何世尊?”云何是如何的意思,也就是:“佛陀,啥意思啊?难道不是吗?”佛陀说:“不是。”佛经太简略了,省略了一些助词,我们不太容易明白。佛陀说:“不是的,学了这个法门的人,他的功德等同于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多的诸佛的功德。”大家只要听到了这个法门,福德就和这么多佛的功德一样,太厉害了啊。


这部经还没讲呢,佛陀先做广告说功德这么大,为什么呀?还是一句话:发心成佛。你这一念生起,慢慢会把这些智慧再教给别人,别人也发心成佛,在你成佛的道路上,这得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发心成佛的人又要再度多少人发心成佛呀!


读了这部经,明白了道理,你要发心成佛了,在成佛的道路上,你会把这个法门慢慢地传播开来,让无量的众生都能接触到,从而引导众生成就。当众生成佛的时候,也有你的功德,因为你是他们的老师。也可以说,你读完这部经,劝人发菩提心成佛,你就是诸佛之师,这个功德太大了啊。所以佛陀说,读这部经的功德,绝不仅仅等于一尊佛的功德,而是等于像恒河沙里的沙子那么多的佛的功德。


一个人学会了,又教育旁边的人去学佛、成佛,旁边的人学了之后再教化别的人发心成佛,这么转几转之后,那功德就数不清了,无量无边了。这种法门,大概有一点像传销了,是吧?(众笑)


在过去,有国王叫一个人造了一副象棋,六十四格的外国象棋,不是中国的。国王一高兴,说:你想要什么呀?你要什么我都奖赏你。那个人说:国王,我不要别的,我只要这六十四格的棋盘里,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两粒米,第三格放四粒米,第四格放八粒米,总之后一格是前一格的两倍,把六十四格都充满,只要这点米就行了。国王一听,太简单了,没几斤米嘛,来,开仓放粮,给他抬米。结果抬了一会,发现不行,国库里抬完了还没填够一半的格呢。国王一看很纳闷,赶紧叫个数学家来计算。一计算,数学家说:国王啊,把咱们全国的米都送给他也不够啊。


我们学佛,把佛教的智慧传播给别人,别人再传,一直传播下去,一级一级的翻倍,就和这道数学题是一样的,功德太大了,数都数不清了。所以不这么讲的话,大家会怀疑,觉得有点玄,觉得一尊佛的功德那么大,为什么听了这个法门反而比无量的佛的功德还要大。现在一分析,大家就知道了,一点不玄。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真实不虚。



“一切勇。若人得闻如是法门。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哎呀,这一段大家听了太高兴了,“一切”两个字要加着重号啊。如果有人听到僧伽吒法门的话,就能“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不退转”。注意,谁听了谁不退转,厉害吧!


“见一切佛,一切不退转”,是讲精进学佛、发心成佛这个愿和诸佛的功德相应,如磁石吸铁,生生世世在每个世界肯定见佛,永远和佛在一起。另外,“见一切佛”也可以理解为:能知道诸佛证到的诸佛法义——涅槃自性。涅槃自性是一切诸佛的本体,真正成佛是圆证法界的,成佛不是成一尊一尊的佛,而是一切佛都是自己。成佛之后就会发现,其实自己和诸佛同体,自己就是一切佛,一切佛就是自己,这才是真正的成佛的概念。


“一切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谁学谁成无上正等正觉,听到了就能成,说明这个法门非常简单易行。其实最高的法,往往也是最简单的法。所以僧伽吒法门让人发愿成佛,里边的功德太多。


“恶魔不恼。一切善法皆得成就。”

大家都怕着魔,听了这个法不着魔了。是不是说魔就不敢来了?不是。大家想想,发心成佛的人,遇到一丁点的干扰,会退心吗?不会。就像一个大人,会因为被小孩子绊了一脚就生气、不干活、回家去了吗?不会,成佛的人心量广大,能容得下一切。你都发愿成佛了,魔鬼就像一个小孩子调皮,你会理他吗?他干扰不了你,都是小儿科。所以恶魔不扰,不是魔不来扰,而是说遇到任何魔境绝对不怕,并且那些魔境还可以成为助道因缘,帮助自己早日成佛。你看一切都不是魔,都是自己的善知识,根本就没有任何魔能恼害你,恐怕魔都怕了你了,发现越干扰成佛越快,吓得不敢来了,哈哈。


“一切善法皆得成就”。成佛的道路上肯定要行善积德、利益众生,成佛这一愿也就包含了人世间的五乘教法:人乘、天乘、罗汉乘、辟支佛乘、菩萨乘,这些都包含才是佛。五乘教法已经把法界一切善法全部包含了,所以发愿成佛这个法门是一个大集会法门,大集会法门才是正法,它能集会一切正法、一切善法。


“一切勇。闻此法者能知生灭。”

前面讲到“一切不退转”,大家可能会误解:永远不退就是永远没有障碍、永远要什么有什么、只有顺没有逆;不能这样理解啊,不能理解成“只要念了这部经就永远不退转、永远顺利”。那不学了,睡大觉去,也不退啊?如果这样理解,遇到一些障碍就怀疑了:不是说念了僧伽吒法门什么都顺了吗,一直到成佛都不退,现在为什么又有障碍了呢,世间怎么又不顺了呢?不能这样理解!


佛陀讲法非常圆满,你看,“闻此法者能知生灭”——听了这个法,还能知道生灭的道理——佛陀为什么后边一定要加一句“学这个法的人能知生灭”啊?


注意啊,当你发心成佛的时候,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自己前进的一个必然历程,顺境有顺境的作用,逆境有逆境的作用,顺境逆境都能帮自己成佛。其实在发心成佛的人的眼里,任何境界都是自己成佛的一个资粮,都是锻炼自己成佛的一个境界,都成为自己的妙用。要这样理解,所以佛陀说学这部经还要知道生灭变化的道理。


大家读了这部经,又发愿成佛的话,那成佛的道路已经确立了。但我们想的成佛,往往是“一帆风顺”,要钱有钱,要名有名,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都能求得到。理解错了啊。佛陀说“能知生灭”,生灭是指:可以有钱,可以没钱;可以有善人,可以有恶人;可以有前进,可以有倒退;可以有苦,可以有乐;可以有好,可以有坏。



在发心成佛的道路上,我们经常感觉进一下退一下,进进退退的,“进”是走上菩提道路,那感觉自己“退”呢?不要紧,其实所谓的“退”恰恰是一种锻炼,也是帮助自己进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只有进没有退,永远不会退转。要明白道理,不要理解偏了,不要因为自己读过一遍就放心了,反正佛都说不退了,那玩去吧,这一玩儿还是退了。那刚才不是说读了这部经不退转吗?这部经告诉你了,退也能帮助你进步,怎么进步啊?“退”了之后马上想起来:自己不是发心成佛啊,成佛还能那么懒散啊?这不又“进”了!所以绝对不退——读了这部经绝对不退。你偶尔想退,马上感觉到很惭愧,赶紧爬起来又继续跑了,是吧?可能跑得还更快,哈哈。


“能消一切罪业,一切不退转,见一切佛”,这一句大家读了激动啊,太好了,只有好没有坏了。可佛陀接着又说了,读这部经“能知生灭”,这一句很重要。也就是不要认为只有好没有坏,任何境界都是佛境界,以这个智慧来看“见一切佛”——见到谁都是佛,这是个大秘密哦。读了这部经能见一切佛,知道什么意思了吧?大家现在睁眼一看,都是佛呀。这么说绝对没错的,为什么?未来佛嘛!历史上成就的佛是过去佛,佛陀时代大家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现在佛,那众生呢?众生是未来佛嘛。反正睁眼一看都是佛,当然能见一切佛了。大家现在没成佛也能见一切佛,只是早见了一步而已,是吧?


这部经里面有很多智慧,大家不要迷信。不是这部经有一种特殊的力量,能保佑你见一切佛,而是这部经讲了一种智慧,你明白了,就知道自己永远在佛的净土,永远见一切佛。知道了这个法门之后,我们在生活当中遇到的一切顺境逆境、善恶对错、是非曲折,其实都是一种进步,都是净土。成佛是摆脱外境纠缠,不管顺境还是逆境,大家都要放下,当放下的时候,顺境逆境是一样的,都是幻化。我们凡夫执着于善境,不喜欢恶境;喜欢顺境,不喜欢逆境;这是着境了。一切境界肯定有生有灭,如果着境一定会退,为什么?境界有进必然有退,不着境才永远不退,是不是?你真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