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僧伽吒经》讲记 第30讲(续1-续5)

常空法师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续1)




真佛不轮回

关于佛还会不会变成凡夫的问题,今天我们先补充一点儿,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分两方面来讲:

第一个,佛还堕落不堕落。佛堕落吗?佛不堕落。为什么佛不堕落呢?我们平常讲的佛是什么呢?——觉性,人的真心。所以“佛”的真正意思在印度叫“觉”,“佛者,觉也”,就是人的这个觉性。觉性它是唯一真实,除了这个东西之外,没有一个真实的。也就是除了咱们现在灵知了了、清净湛然、周遍法界的真心之外,没有东西是真实的。

同样,包括佛的身相、佛的功德、佛的国土也是幻化的,也不真实,是不是这个道理?因为真实的只有这么一个。并且真实的这一个没有生、没有灭,永恒如斯,所以它绝对不会堕落,也不会退转,它也不能迷,也无所谓悟。


所以自性就是自性,不能用任何有相的东西来描述它。你也不能用世间有相的东西来理解它,感觉世间的东西都生灭,觉得佛性和世间东西好像一样,一块儿生灭变化,不要这么理解,这是错误的。所以自性是唯一真实,它是永恒,它是常。“常”就是不变异的意思,自性永远不会变化、不会改变。既然不会改变,它哪来的迷、哪来的悟,哪来的生、哪来的死呢?对不对?这才是佛的本义。

我们都知道佛已经了生脱死了,释迦牟尼佛已经了生脱死了,但是释迦牟尼佛的肉体还存在吗?不存在了嘛!对了,一定要分开。你讲的是真正的佛,还是讲的佛的这个外在形相?佛的外在形相也是幻化。

释迦牟尼佛已经了生脱死,我们很多人理解的了生脱死的意思是他的肉体永恒存在。其实这句话就有错误了。为什么呢?如果说是肉体常存那叫生,还叫了生死吗?了生死就是了了生、也了了死。生和死的问题都得解决了才叫“了”,这才叫了生死。而我们一般讲的了生死是光了死、不了生,不再死了,但是永远生,那还叫了生死吗?


所以佛经任何一个词语不能改动,佛经里说的是“了生死”,没说了死啊。生的问题、死的问题都解决了。怎么解决的呢?佛告诉你,原来生死是幻化,真正的自己根本就没有生、也没有死。既然如此,哪来的生死问题?哪来的退转问题呢?哪来的从佛又变成众生的问题呢?所以这都是从本质上来讲的,这样没疑惑了吧?所以真佛不轮回。

那咱们经常认为的,包括我也说,大家认为佛还轮回不轮回啊?那个都讲的什么呢?是大家认为的这个肉体形相。佛的肉体形相还会不会变化?佛教有名的理论就是有生必有死,造作出来的必然会消失。我们现在这个凡夫的身相长得丑陋,你通过无量劫的修行,变得像佛一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非常庄严,这仅仅是佛的一种功德,是佛的一件“衣服”,是把一件坏的衣服变成了一件好衣服而已。那这件“好衣服”能永恒存在吗?也不会。



其实说白了,我们现在担忧的佛生死不生死的问题,不是讲的那个真佛,而是讲的佛的一件衣服的问题。我们总是不认那个真正的佛,总是纠结佛的衣服!我们现在穿破衣服,就想着穿好衣服,还想着穿了好衣服之后永远穿好衣服,并且还是一件衣服永恒穿下去,是不是?总是有这种错误的认识。你想想如果永恒地叫你穿一件衣服,倒是永远漂亮华丽,但只这么一件,不允许再换啦,你愿意吗?把你憋闷死。

佛的肉体身相,如果从佛教的真义、真谛来讲,这叫“权挂垢衣云是佛”。其实那个不是真正的佛,仅仅穿了一件、还是破的衣服,还认为这个破衣服就是佛啦。按禅宗来说,这就是众生的迷惑。你一定要把这个观念去掉。严格来讲,佛的庄严身相再漂亮,如果从禅宗开悟祖师的智慧来讲,这件“衣服”你们看着好啊?我看是脏不拉叽的一件“破衣服”,我不喜欢。所以你们连这件事也要解脱,也要把这件破衣服解脱掉,千万不要再把这件破衣服当成佛了,明白了吗?

两种错误知见:断见和常见

大家现在担忧的佛轮回不轮回、迷惑不迷惑、成佛了还会不会退转的问题,都是认为肉体形相千万不要再变回来了,是不是这一件事儿?这正是你不能成佛的障碍,就是你总是执着于肉体的身形为自己,所以你成不了佛。你们认为真正成佛了就永远穿着这件漂亮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破衣服”,永恒穿下去吗?不可能!佛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所以佛告诉你,学佛第一步要放下身见,不要再把肉体当成佛,你把肉体当成佛一定会失望。即使成佛了,你也不要认为佛就永恒地穿那一件衣服,佛只是告诉你这个真理,就是法界万事万物的本质——有形有相的必然败坏,必然是成、住、坏、空。那既然如此,我还修行有什么用啊?成住坏空也没关系啊,成住坏空的意思就是,我穿了一件好衣服,如果穿腻了我可以抛掉。抛掉就叫空,但抛掉了之后呢,我能换件另外的衣服穿,不更好吗?你可以换着穿一件又一件的衣服啊,所以千万不要犯常见。


佛教有两种见是偏见。哪两种呢?一个常见,一个断见。常见是讲的有形有相的一样事物永恒存在,认为肉体形相永恒存在。什么叫断见呢?断见就是断了之后这个相永远不存在了,永远不可能再生起。这两种错误都不要犯。

如果认为成佛了之后肉体的身形永远存在,第一个,它是常见;第二个还是断见,断了什么?断了另外的功德了,另外的身形你就生不起了嘛,对不对?那么这种见地会犯两种见:常见和断见。你执着于一个肉体的身形,你就没有办法再换成别的身形。

真正成佛之后,身形可以千变万化,可以化三十二相的身形,可以化凡夫的身形,也可以化菩萨的身形,甚至于无情的山河大地可不可以化现?也可以嘛,就像云聚云散,那个云彩可以化成马的样子、人的样子,也可以化成狗的样子。有一个词语叫白云苍狗,白白的云彩一会儿变成黑颜色狗的样子,那不是真正的狗,也可以变成树林、山、石。既然是云彩,什么都可以变幻嘛,这才是美好。

所以说你执着于一个身相,那么你就没有办法显千变万化别的千百亿化身的相了。那咱们经常疑惑的,成佛之后庄严的身相还能不能回到咱们凡夫的身相?如果认为不能回来,那佛不是少了这么一个功德了吗?佛怎么显出一个凡夫的身相来救助你呢?


(续2)




成佛后可现任何身相度众生

过去有人问禅宗一位祖师:“法师啊,开悟的人还会不会下地狱啊?”那位禅师说:“会下!”他说:“开悟的怎么还下地狱呢?那不是堕落了吗?”这位禅师说:“开悟的人不下地狱,谁到地狱里教化你呢?”这位禅师回答得很机智。

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你说佛可不可以化现地狱的身相啊?可以。真正的佛就是这个真性,真性真心可以化现任何身相,怎么不可以再幻化一个凡夫的身相呢?这个问题的毛病还是一个概念性的错误,我们讲的“佛”到底是什么的问题。我经常说,大家学佛一定要把逻辑学好。学逻辑,第一个要明白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当你谈论佛的时候,一定要搞清楚你谈的这个佛是从哪方面来讲的——是从佛的外在身相来讲的,还是佛真正的那个本性来讲的,这样就不迷惑了。

释迦牟尼佛只要讲到了诸佛寿命无量、恒常不变,都是讲的真心佛性这个法身佛,所以法身佛才是真佛。报身和化身佛呢?都是幻化,那不是真佛。我们现在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你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已经究竟圆满的、现了佛陀外在身相的这种佛,将来退位之后他又到哪里去呢?会化现什么样的身相呢?


大家思考一下。你们觉得成佛之后的像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这样的佛,如果他退位,比如从一个世界这一期教化结束之后,到了下一世他现什么身相?到哪里去了?大家想想。你不知道怎么行啊?将来你成佛了怎么办?成佛了下一辈子到什么地方去你都不知道,你不害怕啊?一定要知道!

来,大家思考一下,你说成佛之后是不是永远化现佛的那个身相?(众弟子:“不是。”)可是你们这理解的“不是”有佛经的根据吗?你们看到过佛经记载“已经成就了的佛后来又化现一个凡夫的身相”了吗?(弟子:“没有。”)你们光自己理解不行啊,一定要有佛经根据啊!好,不要紧,你们没找,我已经给你找到了。

我们一般人现在认为:成了佛就永远是佛的样子,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在咱们这个世界是佛,将来到任何一个佛世界里也只能作佛,不能作别的了。我们凡夫一般从感情上认为:既然成佛了,就永远是佛嘛!成佛了还能再回过头来作菩萨?或者作阿罗汉?或者作天人?或者作凡夫啊?一定要永远是佛!这是个人感情啊,可以理解。我们轮回了这么多世,受了这么多的苦,再也不愿意回来受苦了,感情上可以理解。但是从真理上来讲,这是一种执着,是不对的。恰恰是这种执着使你不得自在。


我找了一个关于已经现庄严的佛身之后,将来又回过头来现凡夫身相的根据。出在哪里呢?《菩萨处胎经》,一小段儿:
(下段附《菩萨处胎经》原文)【佛告阿难:“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与汝一一分别菩萨大士难有之行。”阿难白佛言:“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去此东南方一亿一万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刹,彼有世界名曰思乐。佛名香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于彼现般涅槃而来至忉利天宫。经历无数阿僧祇劫,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三十六返作帝释身。三十六返作转轮王。所度众生无堕二乘及诸恶趣。何以故?皆是诸佛神智所感。云何阿难?如来世尊有胎分耶,无胎分耶。”阿难白佛:“如来之身无有胎分也。”佛告阿难:“若如来无胎分者,云何如来十月处胎教化说法?”阿难白佛:“有胎分者此亦虚寂,无胎分者亦复虚寂。”尔时世尊即以神足,现母摩耶身中坐卧经行,敷大高座纵广八十由旬,金银梯梐天缯天盖悬处虚空,作唱妓乐不可称计。复以神足东方去此娑呵世界万八千土,菩萨大士皆来云集。南方西方北方四维亦尔。复有下方六十二亿刹土,诸shen通菩萨亦来大会。上方七十二亿空界菩萨,亦来云集入胎舍中。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即从坐起白世尊曰:“此诸菩萨大士云集,欲听世尊不思议法、诸三昧门、陀怜尼门、一相三昧、闻空三昧、道性三昧、真实三昧、虚空王三昧、逝习绪三昧、受性三昧、行迹三昧、降魔三昧、除秽污三昧。如是三昧亿千那由他。如今如来,入何三昧居于胎舍,与诸大士说不思议法?”佛告文殊:“汝今观察,一住二住乃至十住一生补处,诸方菩萨各当其位勿相杂错,所以者何?吾今欲与诸大士说不思议法。今此大众清净无杂,寄生枝叶亦无秽恶。”】

释迦牟尼佛举了一个例子:“佛告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今与汝一一分别大士难有之行。”佛陀告诉阿难,“阿难,你好好听着。”为什么要他好好听着啊?这个事真的不好理解。“善思念之”,我怕你有疑问,回去好好思考,思考了之后你对佛教的真理才能理解全面。

我们一般人认为“成了佛了永远是佛,不可能再变异”(这里指的是肉体形相),这恰恰是一个身见,是一种执着。佛陀就怕阿难都不容易相信,怕他怀疑呢,先嘱咐他“好好听啊,不明白的自己回去研究啊”。佛陀说了,真正成佛之后都是法身大士,他的行为我们很难相信,并且一般人确实做不到。所以叫“难有之行”。我们觉得:“成佛了如果再回来,从心里觉得太辛苦,我绝对不来了!”但是人家佛反而觉得:“不要紧,这不是个事儿!”真的是很稀有难得,一般人做不到。


“阿难白佛言,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去此东南方一亿一万一千六十二恒河沙刹。”注意哦,往东南方看,看到了吗?“彼有世界名曰思乐,佛名香焰如来,于彼现般涅槃。”思乐世界有一尊香焰佛,火焰的焰,又有香气又有火焰。香焰佛在思乐世界已经入涅槃了,到哪儿去了呢?

“而来至忉利天宫”,还在六道,并且还很低。仅仅在天界的第二层。这些天界大概就相当于一个高层建筑,你怎么也得分配高一点儿的嘛!结果竟然只给了第二层。你看,大家心里都很难接受啊:“我已经成佛了,门牌号怎么也得给我个好的嘛!高点儿啊,把顶层给我嘛,还要带个阁楼。”结果人家佛不挑不拣:“没关系,都一样啊!”第二层,你能想象吗?这是不是大士难有之行啊?所以,我们学了这些后要把执着放下,你把这些执着放下才能究竟成佛。大家不得自在就是因为有我们个人认为的一些观点,那些观点是不对的,那个真的就像一个系驴橛,又把你系住了,就成个傻驴。要把那些全部去掉,你才得自在。

“经历无数阿僧祇劫”,在天界经历了数不清的劫数。吓人吧!大家修行,即使你从初发心艰苦卓绝地修行,最多三大阿僧祇劫就成佛了。结果,已经成就的佛在天宫里竟然待无数阿僧祇劫。你说成佛的时间长啊,还是在天界的时间长啊?反而在天界的时间长了。

“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也就是在忉利天做完帝释天之后——一般忉利天寿命是有限的,佛经记载过,忉利天天界寿命是一千岁。不过忉利天一天的时间相当于咱们人间一百年,你这样算算忉利天天主寿命多长。你就是成了佛,也得遵循这个规律。所以,成了佛,你也不能在忉利天一直待着。忉利天时间到了,就到别的地方去,又到哪里呢?


“三十六返作大梵天王”,在无数阿僧祇劫里,做过帝释天,到了时间,一看,这个不行,该“调动”了,好,就到了色界天作大梵天王。大梵天王也有个时间寿命,不是说你成了佛之后回来就随意作,寿命想多长就多长。不可能,它有个规律的。做大梵天王的时间到了,还得到别的地方去“换岗”。

所以,在佛那里,所谓的生死就是换个岗位,没关系。我们觉得生死可怕,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承受不起,生死轮回给我们的痛苦烦恼太多。所以我们害怕生死轮回。如果你把生死的问题解决了,看清生死的真相,知道生死也如梦幻泡影,就是个游戏,所谓的生和死就变成了一种大机大用。

做完大梵天王,还可以回来作帝释,“三十六返作帝释身”。从色界天又到了欲界天。有人说,不能再低了吧?最多在天上还能接受啊!下边又吓你一跳:“三十六返作转轮王”。哎呦,坏了,到人间来了。所以成佛了,你说到哪里去了?成佛了,到哪里都是个游戏,这都不是事儿。我们现在玩不起这个游戏,非常恐怖而已。所以你知道成佛所谓的“了生死”是什么意思吗?就是看清这件事的真相,解决后发现:“哦,原来不是个事儿啊!”生死是幻相,真正的自己根本就没生死过。

不过不要紧,即使脱下佛的装扮,再到了天界也可以度众生啊;到了人间也可以继续度众生啊,我们学佛关键是——不管到哪里,你发挥你的价值。如果你到哪里都能利益众生,就无所谓现什么身相了。比如我们现在现一个凡夫身,你说:“佛嘛,即使回来作个转轮圣王,还能接受!如果像我们一样受苦,不行,这不能接受了啊。”虽然作转轮圣王有他的好处,但是我们作凡夫也有转轮圣王比不上的缘分啊。比如你就可以接触下层贫困大众了。转轮圣王是国王,还可能有遗漏的百姓。你来教化转轮圣王不能教化的百姓多好啊!所以你有你的价值,你要看清你的价值,走到了哪里都有价值。


那有人说:我忘了怎么办啊?忘了也没关系啊。就像我们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前世是什么了,但是你今世做好,行善积德、广度众生,不是一样的了吗?



(续3)

1



现代人对“迷”和“悟”的认识误区

我现在发现一个问题:大家理解错“迷”和“悟”的意思了。他们理解的“迷”就是不知道前世学的佛法;他们理解的“悟”呢?知道前世学的佛法就叫“悟”。其实这和禅宗讲的“迷、悟”根本不是一个概念了。现在学佛不进步,还有很多矛盾、很多争论,我发现都是些概念性的错误。你们搞清了概念就发现,原来佛法如此简单。所以,谁想把佛法学好,一定要先去学因明学,还要去学古文。你们读懂了就知道,佛法太简单了。

很多人认为开悟了之后,永远不再迷了。他讲的“迷”和“悟”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哦,我现在知道你讲的这个道理,知道有个真心了,好了!我开悟了。那我转世之后,还会不会永远记得这回事啊?我会不会永远生生世世记得你讲的佛法、讲的心性这回事啊?”——他问的是这问题。你们发现没有?很多人理解的“悟”,不是禅宗讲的悟,而是讲的,“诶,你讲的这回事我明白了,师父你讲的这句话我记住了,那我会不会生生世世永永远远明白、永远记得住?”——他是考验自己的记忆力而已,是不是?这还是禅宗讲的“悟”的意思吗?这个最多叫明白。你明白了这句话的道理而已。

禅宗所讲的“悟”是找到这个“东西”,找到这个“东西”之后,至于你明白的这些道理——要放下。禅宗讲的开悟是说,自性永远不会失去,你找到这个东西了吗?找到了之后就知道,这个东西不管你明白不明白它都这样子,它从来就没有迷过。其实你所谓的“悟”也是多余,它就是如此——这个才叫“悟”。

悟,不是你的念头明白这回事,要是把明白了这个道理当成“悟”,你会失望。不要说下辈子了,回去一睡觉你就不明白了。换句话说,你觉得现在听完明白了,悟啦;晚上一睡觉,迷啦。何止说是下辈子会迷,一会儿你就迷,你追求这个悟就没有意义。很多人理解的悟是明白一个道理而已,明白道理最多是第六识的一个思想。你当时明白,睡着了你还明白吗?不明白了。不仅仅睡着了不明白,你现在没睡着也可以不明白,一谈论别的事又把这个事忘了。所以这还是概念性的错误,不要犯这个错误啊。


1

开悟不在明白里,智慧不在记忆里

我前段时间还讲过一段,叫“自性不在明白里”。同样,开悟也不在明白里。开悟,关键是你要找到那个东西,你知道那个东西“没有生、没有死,没有迷、没有悟”,是说自性这个东西没有迷悟。一旦明白了自性之后你就知道,不仅仅你现在开悟,其实无量劫以前它也是如此,明明了了,从来没有失去,不关乎你明白不明白,也不关乎你找到不找到。只有这一件事是真的,剩下都是假的。

既然剩下的都是假的,那你明白了这件事的这个“明白”,也不是自性这回事了吧?好,它也属于这件事之外的东西,那都是假的。只有自性这一件事是真的,除此之外都是假的,包含不包含你所谓的这个理解、明白这回事儿啊?也包括,一定会变化。如果你认为明白了自性这回事为开悟,你一定会失望,因为你还会忘。你说会不会忘?会,一定会忘。一会儿你就会忘,或者你一着急、一骂人也忘了,是不是?或者一吃到好东西,也忘了。不要把这个当开悟。很多人担心的是:我好不容易明白了,我能不能生生世世明白?他讲的这个“明白”是一个记忆。你的记忆没那么好,不会永远存在。那有人说:“成佛了应该永远明白吧?”你们觉得成佛了会不会永远记得这回事儿?也不会啊!佛经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已经来咱们世界八千返了,来作佛已经来了八千次。可是释迦牟尼佛走了七步,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后,还记得前世吗?不记得啦,佛经有记载。他可以不记得啊,为什么必须记得?成了佛就一定永远记得吗?但是不管他记得不记得,自性变过吗?没变过,主要是这件事是真的。谁说成佛了就得永远记着呢?如果永远记得,这个念头永远要在心里想着,你累不累?前世已经明白过,后来又不明白这回事的,不多得很吗?但是不管明白不明白,法界宇宙的真相是——这个自性永远如此。所以,我们关键要明白这个真理。这个真理它就在那里,它不管你明白不明白,你明白了它也不增一分,不明白它也不减一分。

所谓的开悟,就是要把“迷、悟”这个概念也要去掉。你们有的时候感觉到疑惑,都是在迷和悟这个概念里,你把概念去掉,找到这个真实的东西,这个东西永远大放光明,你明白了它大放光明,你不明白的时候它也大放光明,这就是真相。明白了真相有什么好处啊?明白了真相,你的一切担忧、恐惧,对生死的牵挂就没了。就为了治你这个病的,你不是担忧这件事吗,害怕这件事吗?就解决你这个问题的。

当然很多人对这件事也可以理解,他说:“是,我明白,是解决我们病的。关键我想着,是不是治好了病永远就不再生病了?不用再治了?”他还是这件事,这还是个常见,就永远明白、永远记忆这回事啊?不可能永远记忆。如果你的过去都永远记得,随着你生生世世的轮回,记忆越来越多,你说会不会崩溃啊?所以不要把这个记忆当真,记忆也如水上画纹,随画随消。你不要认为,成了佛就永远记忆,脑子里装着这些东西。

佛的记忆力好,是吧?佛无所不知,确实无所不知,但不是记忆。是什么呢?是一种智慧。不用记忆,你靠记忆,把人累死,打个比方你就可以理解啦。我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这是诸佛的智慧,一般人认为都得靠记忆。我讲过的一个例子,自然数,1、2、3、4、5、6、7、8、9、10……一直往后数,能数到头吗?(居士:数不到。)累死你也数不到头。你说数不到头能行啊?数不到头那我很焦虑啊。焦虑能把你焦虑死,焦虑疯你也数不到头,这就是个真理。你说佛能数到头吗?佛也数不到头。

你看,我一说大家就笑啦。因为这件事儿解决啦,我相信你们明白,这个自然数到底有多少个,需要你记忆吗?不需要。你只知道一个智慧:自然数是无限的,就完啦。你说,可是万一用到哪个数你不记忆怎么能行呢?不用记忆你也知道是谁:1后边儿就是2,2后边儿就是3,你只要说一个数,想要什么结果,我马上给你推论出来。需要记忆吗?你要明白是这个,这也是真空妙有的道理。你好像没有记忆,是吧?好像是空的,心里没有装这些东西。但是你该用的时候,因缘所生法,遇到这个缘你马上可以显现这种功德。这是一种智慧吧?不需要记忆啊。

法界无量,也和这个自然数一样,确实是无量的。法界无量,你要问佛哪个事的时候,佛马上可以回答你。是你问的时候,佛再马上开始计算一番,你问了10,佛马上一计算,后边儿是11。很简单啊,现场发挥就可以。

你们老是觉得,佛天天地都已经算好了,你不问问题的时候,佛先在那儿计算,万一别人问我11怎么样,我数一下,1、2、3、4、5、6、7、8、9、10、11,天天数、天天数,你认为佛天天在那儿查数呢?那不把人累死啊?不是这样,这就是诸佛的智慧。

凡夫没有这个智慧就很劳累,我们觉得需要记忆,天天记忆很劳累,对不对?佛明白,这样太傻了,不需要记忆。他是有个公式,根据公式就能计算出来。我们现在总是把悟当成明白了一个道理,想保持明白这个道理的这个念头,念头都像水上起来的水泡啊。你们总是想做一个永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总是想叫水上的那个水泡永远存在,你觉得可能吗?《金刚经》明明告诉你:“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什么意思啊?这个水泡是刹那之间就会坏灭的,你们为什么还要做这一个没有意义的事情呢?

所谓的开悟就知道:不管波浪怎么变化,不管水泡起还是灭,这个水泡看着是破坏了,但是水少了没有啊?没有。没有就行了嘛。你们所谓的明白,就是那个水泡而已。不要保护那个水泡,你也保护不住。水泡破坏了也没关系啊,因为一会儿又可以吹起一个,这有什么呢?所以你这样分清真佛和真佛所起的妙用,就没问题啦。

真正的佛永远没有生死、没有轮回,佛连悟都不存在,哪来的迷?你们要把迷悟这件事取消,要是认为自己悟了就要倒霉,为什么呀?你认为悟啦,迷悟是相对的,有悟必然有迷。知道了吧?你们也知道为什么禅宗所谓的开悟的人,从来没一个人说自己悟了吧?就是因为你只要认为悟,它就相对的有迷。


(续4)

1


佛法为药,治bing要紧

真正的学佛真的是“无所得法”——无所得才无所失啊,你只要有所得一定会失去。你觉得你明白了,对不对?它会失去,不要把这个“明白”,不要把学佛得到了某种东西看作是一个功德,你把这个功德放下。放下,这样很自在,挺好的。你们老是想捡起一样东西,还想永远保护这样东西。佛陀明明告诉你是放下担子嘛!你不需要捡什么东西,你不需要永远提起一样东西。你不提的时候那个东西也可以有啊,你用的时候再提就行,不用的时候就可以放下,很自在的。

迷和悟这件事也是这样。你有病了你就“提”起来,可以悟,悟了就治你这个“病”;没病的时候你也不需要再纠结这个“明白”,没关系啊!所以佛法就是一味药。

我前段时间给大家讲过:我们学佛首先要给自己正确定位,大家一定要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因为我们现在是病人,我们有“病”了,什么“病”?我们有好多习气毛病——贪、嗔、痴、慢、疑,佛法是对治你这些毛病的。你把这些习气毛病真正地解决了,还需要佛法吗?不需要。病治好了,你就潇洒自在、无忧无虑,挺好的了。

但是你说:“治好了病还会不会生病啊?”也可能会生吧,这怕什么呢?你说,“再生病怎么办?”再生病再治啊。这有什么呢?这不是个事儿。我们现在老是害怕,老是犯一个错误,其实这件事很简单、不用解释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还会迷惑。

我讲过这个例子,大家哈哈大笑,都明白了,但是遇到事,大家又糊涂了。很多人自己生病了,医生给他看病,他马上拉住医生:“慢着!医生,我这个病你给打一针是不是永远都不会再犯?”老是先问这件事,你现在有病,主要问题是先治好病再说。结果他非得问:“不,我不纠结现在有没有病,我纠结将来还会不会生病,我不治现在的病。你要告诉我这一针打下去,生生世世永永远远不生病,我才打这一针。”你太傻了吧!需要吗?大家到医院打针治bing会纠结这件事吗?


学佛也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有病就需要学佛法,你没病了,你都没必要再提有没有佛法这件事。你说,“再有病呢?”再有病了你就再来学佛法嘛。

我们现在很多人还是太懒,觉得现在修行辛苦,老是不想修。天天早起打坐就想着哎呀,太辛苦了,就不想打。然后见了师父就问:“师父,是不是成佛以后就不用打坐了?”你要是告诉他:“成佛了吧,还得打坐。”“那就不成佛了,不成了。我现在打得这么辛苦,结果成了佛我还打,我还成佛干什么呀?”嗯?成佛了就不打坐了吗?你说成佛还打不打坐?(众弟子:“打!”)反正释迦牟尼佛成佛了还打坐呢。成佛了怎么就不能打坐了呢?

我们现在都是这样画蛇添足。你们现在担忧的很多事是没意义的!还是中国古代讲的杞人忧天的故事,现在天没塌下来你就好好生活就行了。结果放着好好的生活不过天天担忧:“哎呀,万一塌下来我们过呀?”人家告诉他:“没有关系,不会塌下来的!”“天到底是什么呀?”人家告诉他:“天是空气。”

“那空气上边有东西,撑不住不就掉下来了?”哎,也对哦。

“比如外边的星星、陨石要是托不住,掉下来怎么办呀?”诶,好像是有道理哟。

人家又告诉他:“其实概率非常低。”

“概率再低,万一有千亿分之一的概率,砸在我头上怎么办啊?”哎,好像他也有道理啊!它有这种可能,可他因为有这种可能就不吃饭了,担忧啊,恐惧啊,快崩溃了!(众笑)


开悟后还需精进

我们现在担忧“将来会迷”的问题都是杞人忧天。连佛都不好回答他,佛如果告诉他:“你认为所谓的这个悟、所谓的‘明白’这件事,你一转世可能就不明白了。”他说:“不明白我还学什么呀?我不学了。”其实大家发现没有,我们日常生活当中遇到和佛法相似的问题,大家都没有疑惑,是不是?为什么遇到佛法大家就疑惑了呢?莫名其妙的。我相信每个人生病,到医院去打针,他只要能听说打上一针自己这个病就会好,他就高高兴兴地付钱,是不是?治好病,高高兴兴去玩了,他不会担忧别的。为什么一学佛法,我们现在有病,佛陀给你开了“药”,教给你一个佛法治bing,为什么不好好“服药”?还想着:“慢着,医生,是不是吃完这服药,以后我生生世世、永永远远、永远病好,永远不吃药了?”他老是担心这件事——没有用的事情!所以你说佛怎么说?如果佛告诉他:“你即使成佛了还得努力,成佛了也得做好事。”“做好事多辛苦啊,成了佛还得做,那我成佛有什么用?不成了!”唉,弄得佛也可能无可奈何啊。大家是不是犯这个错误?我们现在做很多好事,包括努力学习、广度众生,是为了成佛。可是成佛了你还需不需要做好事?需不需要度众生?也需要啊!这是正确的态度。可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我现在忙碌觉得辛苦,我成佛了就不再做这件事了,永远不辛苦”?很多人都是为了不再打坐、不再修行、不再辛苦而去学佛,认为“我开悟了,永远不再读经了,永远不再打坐了,永远也不需要辛辛苦苦做功课”。并且还真是这样,很多人认为自己开悟了就开始不读经、不打坐、不持戒、不做功课。这是很搞笑的事情,这是一个误区。

(续5)

有人拿佛经当中的一段话争论“悟了后还会不会迷”的问题,就是《圆觉经》中有位菩萨问佛:悟了之后,还会不会迷?佛陀回答:如炼矿出金,金不复为矿。金子永远不会再成矿,悟了之后永远不迷。(佛经原话:善男子!如銷金鑛,金非銷有;旣已成金不重爲鑛,經無窮時金性不壞。)


但是注意呀,佛经讲的没有错。佛陀讲的“悟”就是自性这个“东西”就像金子一样,金子会不会变成矿石呢?不可能!其实严格讲,说杂质去掉了还不究竟呢。究竟的说法是,即使金子在矿石里,你说金子是矿石吗?不是,金子就不是石头,不管你炼不炼,金子都是金子,这句话最究竟。
还是一句话,我们一定要知道,佛陀讲的任何一种法都是一味药,帮人治bing的。我们如果担忧:万一悟了之后,再迷了怎么办?佛陀说:不要紧,悟了之后就不会迷,比如说,一块矿石里面有金子,你从矿石里炼出了金子,你说那金子还能成为矿石吗?成不了吧。所以佛陀拿这个例子告诉你,你不用担心,悟了之后不会迷,就好比拿一块矿石炼出金子来,不信你试试,你能把炼出来的金子再变成矿石吗?不会,不用担忧这件事情。佛拿这个比喻来去掉你担忧的“悟了之后还会迷”的问题,主要是去掉你担忧的。
你的担忧是个病——忧愁病。佛陀举这个例子是为了治好你这个病的,没有问题吧?绝对没问题,但是这个比喻是有条件的,比如按照现有世间的方法,从一块石头里炼出金子,你用什么方法再把这个金子变成石头?有方法吗?没有。这是以人力或者在有限时间内,你绝对没有办法变,佛陀告诉你,不用担忧。如果一个人拿到金子,他担心也许明天或者后天变成矿石怎么办。佛陀说不要紧,既然已经炼成金子就变不成矿石。这个人非常高兴,高高兴兴地拿着金子去用,可以打耳环、造佛像,都没问题。把他的问题都给解决了,这是佛教的意义。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看,是不是金子永远不能成矿石呢?你一定要注意佛陀是拿世间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来作比喻的,大家都知道反正这块金子也不能变成一块矿石,这是我们世间人的一个常识。
这没有讲到佛的智慧或者整个法界无量时间当中的一个真相。咱换一个角度来看,从地球成住坏空大的时间段来看,这个金子可以变成矿石吗?当然可以呀。讲个最简单的例子,金子你只要使用就会磨损,磨损下来那个小的颗粒到哪里去了?就掉在尘土里了,尘土时间久了之后,慢慢沉积变成沉积岩。由于重量的压力,慢慢形成石头,那不又成矿石了?就像解数学中的一些题,我们证明一些定理,定理往往是有条件的。你不能不设条件把任何一个定理放在任何一个环境下来使用,明白了吗?


佛陀所讲的比喻是以咱们人的常规思维、大家常见的一个现象来告诉你不需要担忧。这只适用于哪一部分人呢?比如,你找一个工匠从矿石中炼出一块纯金,担忧它会再变成矿石,你问工匠:“你给我炼出的金子还会不会变成矿石?”你的语境是什么呢?我在使用的这段时间中担心金子变成矿石。人家工匠告诉你不可能,对不对?这句话工匠肯定不是讲地球成住坏空,而是讲金子永恒存在,和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佛陀打的这个比方也是去掉人某种执着的一味药,你不能用这件事涵盖宇宙间的一切真理。所以说“如炼矿出金,金不复为矿”在一定的时间段没问题。当然了,你给一般人讲没问题,要是担忧金子变矿石,我认为佛陀这么讲绝对没问题。因为在你一生当中,这个金子变不成矿的,这个比喻已经适用了。
但如果放在佛的智慧里再讲,比如一位科学家来问佛陀:“我听说您讲‘如炼矿出金,金不复为矿’,我非得和您辩论下这个话题。”你说佛陀会怎么给他回答?对了,佛陀肯定再讲:“我讲的那个是有针对性的,有一个人他担忧炼出的金子会变成矿,我那样告诉他。但是你一个科学家,想研究真理,你把时间放得非常长,几十亿年甚至放到无量,当然是另外一回事了。我再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佛陀讲的又不一样了。

所以佛经里佛陀讲法,有时候我们看着会有矛盾,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有的时候佛陀讲“有”,有的时候讲“无”,有的时候讲“非有非无”,有的时候讲“即有即无”,佛陀这四种都讲过,是不是?表面看是有矛盾的,但是你细细地理解、细细地分析就会发现,佛陀是从不同的方面来给你讲的,它们是没有矛盾的。所以你不能拿佛陀讲《圆觉经》的这个例子放在任何时候都来讲成佛之后永远不迷。当然了,关键是对迷和悟的定义是什么?你要讲清也好回答。而我们现在认识的迷和悟就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定也有不明白的时候,这不能叫悟。
自性也就相当于金子。不管你是凡夫,还是已经开悟甚至于成佛的圣人,金性都不败朽。金子即使在矿石当中,它还是金子,金子就不是矿石。同样,在你没学佛的时候有很多烦恼,但是你的烦恼也不影响你的自性,也不会使你的自性消失。所以这样大家就不需要担忧了吧。这就是一个真相,这个真相永不消失、永不变异。但是你现在能明白这个真相,将来会不会又不明白了?当然会,这样才美好啊。你明白了又可以不明白,不明白你通过努力去修明白了,不更有成就感吗?所以这都不是事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