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港澳研究》2017年第1期内容提要

2017-03-22 港澳君 港澳研究


本 期 目 录


祝捷、章小杉:香港激进本土主义之社会心理透视(3~12)

王理万:“港独”思潮的演化趋势与法理应对(13~25)

陈弘毅、罗沛然、杨晓楠: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合宪性司法审查与比例原则适用之比较研究(26~45)

许昌:论澳门水域法律性质的调整及管理制度的相应变化(46~55)

谢宝剑、高洁儒:粤港跨境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研究(56~67)

陈章喜: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分析:理论与实证(68~77)

郑宏泰:“一带一路”制度创新与香港的机遇(78~85)

陈薇:香港身份认同的媒体建构:社会建构论的视角(86~92)


香港激进本土主义之社会心理透视

祝捷,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

章小杉,武汉大学两岸及港澳法制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提要:近年来,本土成为香港的一个热门话题,激进本土主义更成为香港特区宪制最危险的挑战力量。事实上,激进本土主义的形成和扩散,与特定历史时空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关: “殖民地自治运动”提出“反殖”和“自治”的要求,这些要求因回归后的“港人治港” 、高度自治得到满足,但“五十年不变”保留下来的制度被视为中国“殖民”香港的证据、中国于是被视为新时代“反殖”的对象;大香港主义心态的延续,让部分港人仍将内地视为落后的“他者” ;后殖民主义令少数缺乏历史记忆的港人缅怀殖民时代的旧日子;民粹主义让愤怒的草根将内地视为香港沉沦的罪魁祸首。种种因素的重叠,外加人为的操作和渲染,令激进本土将内地视为敌人, “港独”的口号因而也就呼之欲出。

关键词:激进本土主义  殖民地自治运动  大香港主义  后殖民主义  民粹主义

“港独”思潮的演化趋势与法理应对

王理万,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讲师

提要:近年来极少数“港独”分子正在积极建构其理论体系,试图从法理上证成“港独”的合理性。“港独”理论呈现三种演变趋势,即从民主回归到民族自决、从香港城邦到革新保港、从文化本土到政治本土。 “港独”分子试图曲解国际条约中有关“民族自决权”的条款,为“港独”寻求国际法基础和国外势力支持。事实上,由于香港居民无法构成独立民族,并且香港也并非联合国认可的殖民地或非自治领土,因而“民族自决权”无法适用于香港特区。反击“法理港独”需要遵循法治的方式,判定“港独”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中央政府可以通过宪法在特区的实施、总结基本法解释的原则和技术、落实中央权力在香港常态化运行等方式,增强香港居民的国家认同意识,树立中央政府的政治权威,从根本上遏制“港独”势力。

关键词:港独  民族自决  国家认同  本土意识  分离主义  一国两制

香港及澳门特别行政区法院合宪性司法审查与比例原则适用之比较研究

陈弘毅,香港大学法律学院教授

罗沛然,香港执业大律师

杨晓楠,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提要:回归之后,港澳特区法院均进行了合宪性司法审查的实践,然而,港澳特区法院各自通过其“司法构建”使香港、澳门在事实上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宪制秩序。本文检视香港、澳门在回归前后的成文宪制文件和不成文宪制性规范及其发展,比较两者的异同,特别是两地法院的合宪性司法审查权力的来源,以及法院在审查对权利所施加的限制时适用的比例原则。其后指出,港澳特区在这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者不成文宪制性规范的差异造成,而两地不成文宪制性规范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因为港澳的法律传统不同,以及港澳特区司法精英的价值取向及其作出的选择不同。

关键词:香港  澳门  特别行政区  司法审查  比例原则

论澳门水域法律性质的调整及管理制度的相应变化

许昌,澳门理工学院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教授

提要:澳门特区法定水域的形成经历过一个从无到有的演变过程。本文回溯了澳门水域法律性质的历史嬗变,指出第 665 号国务院令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根本变化,而中央明确规定澳门特区水域并授权其自主管辖,则形成了澳门特区依法全面管理澳门水域的地域辖属的新格局。本文随后又阐述了澳门特区水域管理规范的现有内容,特别是澳门特区与内地间相关行政协议的主要安排,并指出了澳门与内地水域合作构成澳门水域管理制度的重要指导原则。而做好澳门水域嘱意高远、科学完善的功能规划,才能为国家和澳门的发展利益和长远需要作出良善的制度安排。

关键词:澳门水域  中央政府  特别行政区  区域合作  双边行政安排

粤港跨境区域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谢宝剑,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副教授

高洁儒,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生

提要:国家创新战略驱动下粤港协同创新迎来新机遇。本文通过梳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粤港区域创新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优势,探讨粤港区域创新系统间的作用机理。通过协整及格兰杰检验,分析粤港创新能力的互相影响及提升情况;通过空间计量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到粤港区域内各区域单元创新能力分布及相关性。发现粤港两个创新系统间已形成良好的互动,但从两系统融合和深层次协同合作的角度来看,两系统间协作现阶段仍存在很大的改良空间。根据实证研究结果,从制度协同、服务协同、平台协同、项目协同、要素协同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香港  广东  粤港合作  协整  空间相关性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分析:理论与实证

陈章喜,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教授

提要:旅游休闲产业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澳门特别行政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建设,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十三五”规划纲要均提到“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宏观定位有利于澳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文章根据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一般特征理论,对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客观描述,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评价,提出了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竞争力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世界旅游休闲中心  竞争力  澳门  实证评价

“一带一路”制度创新与香港的机遇

郑宏泰,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亚太研究所助理所长

提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呼应了熊彼特“推行新组合”的制度创新定义,可打破国际经济及商业格局过去一直由欧美社会垄断的格局。唯要具体迈出发展脚步前,需做出综合分析与评估。本文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的数据为核心,运用 SWOT分析模型,分析香港在不同层面上的机遇与挑战,尤其重点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创新,可以释放区域经济体的巨大发展潜能,并可提升协同效应;同时,中国香港面临的挑战亦有不少,新加坡和中国内地城市的竞争尤其不容低估。

关键词:香港  一带一路  制度创新  SWOT

香港身份认同的媒体建构:社会建构论的视角

陈薇,湖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提要:身份认同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成员彼此之间对共同体的想象,是社会互动与社会承认的结果。大众传媒通过引导、界定、修改个人对外在环境的认知与判断、价值与行为,从而在公众的想象和政治话语中建构社会认同。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回归前后香港居民身份认同的历史变迁,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于“自我”与“他者”身份定位二元框架的建构与消解,以及回归后随着民族意识的传播所强化的双重认同。这种媒体的符号现实与受众基于社会情境与自身经验的主观现实,对回归后香港居民的身份认同形成共构。

关键词:香港  身份认同  香港媒体  社会建构论


编辑:青溪  ∕ 校对:元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