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南昌起义前的几个关键环节

2017-08-01 人类第一人

点击上方“人类第一人”一键免费订阅并回复标题前数字即可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1、人类第一人——为什么是毛泽东?

2、毛新宇到底说了什么?好魄力!

3、揭密:毛泽东为何对待张国焘那么毫不留情?

4、艾跃进:毛主席为人民当家作主!

5、诗朗诵:毛主席呀,我们想你~

6、我妈是让毛主席“忽悠”来的~

7、一个不能抛开个人恩怨的人是没有资格审视历史的!

8、艾跃进:学习毛主席对付美国人

9、非常罕见:李讷说父亲~速看

10、信仰是我们强大的力量——毛泽东思想万岁!



毛主席永远和我们心连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y0165vhanhu&width=500&height=375&auto=0

历史经常波澜壮阔而又充满偶然,偶然性充满了历史发展中的每一个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临时变化,都可能造成历史的变向。如何扭转乾坤,让偶然走向必然,则体现了历史人物的大智大勇。当年发动八一南昌起义的共产党人们,就是这样一批有着大智大勇的英杰。


01  中共策动张发奎失败

1927年7月12日,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的指示改组,陈独秀被停职,并指定由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五人在武汉组成临时中央常委会。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武装。


7月15日,汪精卫把持的武汉国民政府正式提出分共方案,与共产党正式决裂。但是直至这个时候,还没有南昌起义的计划。


由于临时中央准备把中央机关经九江迁至上海,特派李立三赶往九江,筹划中央从武汉撤往上海的路线,并考察能否策动驻扎在九江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张发奎部重回广东,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李立三到九江会晤了张发奎后认为,张发奎并不太同意中共决定即将实行的土地革命政策,这样,同张发奎的分裂势必不可避免。


当时,集结在九江地区的第二方面军中的部分军队,共产党都对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特别是由叶挺担任师长的第11军第24师和以独立团为骨干扩编成的第4军第25师。以贺龙为军长的第20军也一直对共产党抱有好感。因此,不如利用共产党员叶挺的部队也正在九江地区集结之际,乘势举行武装起义,建立共产党自己的武装。


7月20日,李立三与谭平山、邓中夏等在九江举行会议,提出“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20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南昌暴动,解决三、六、九军在南昌之武装。在政治上反对武汉、南京两政府,建立新的政府来号召”,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


会议结束后;李立三、邓中夏(中央秘书长)、聂荣臻(时任中央军事部干部)三人,立即前往庐山,向刚刚到达的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和瞿秋白 (注:时为实际上的中央领导人)以及张太雷汇报。


在庐山,与会的中央常委及有关领导同志一致同意举行暴动,并把地点选在南昌。还确定由瞿秋白立即赶回武汉召开中央常委会讨论决定。


02  谭平山违纪告诉贺龙举义计划

南昌起义前,周恩来见过贺龙,并向他讲述了共产党的主张,当时贺龙就表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我决心跟共产党走。


但是,由于贺龙当时还不是共产党员,这支部队又有绿林背景,所以,当时在拟定起义计划时,并没有把贺龙的20军包括在内。苏联军事总顾问加伦估算的起义部队只是叶挺独立团扩编的部队,总共8000人左右。


7月23日,曾任国民党政府农工部长、已经被迫辞职的谭平山来到贺龙军中,受到贺龙的热情欢迎和款待。激动之余,谭平山在没有征得中央同意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告诉贺龙中国共产党将举行暴动。贺龙当即表示:“我决心跟共产党走。”


这个时候的第20军除周逸群等少数共产党派来的政工干部,军官差不多都是贺龙从湘西山沟里拉出来的,在他们的心里根本没有什么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就听“贺胡子”一个人的话。


谭平山未经得中央同意,就将暴动计划告诉贺龙。如果贺龙向武汉国民党政府告密,中共的暴动计划可能会毁于一旦。但他这一“无组织、无纪律”的行动,却立即为南昌起义增加了一个军的兵力,近万人。


03  张发奎要解除贺龙叶挺军权

在共产党准备南昌起义的同时,国民党武汉政府也加紧了在军队里“清共”的计划。在汪精卫亲自督促下,张发奎定下了在第二方面军“清共”的决心。他们密谋在庐山召开一个高级军官会议,利用叶挺、贺龙参会的时机,乘机解除二人的军权,同时以 3个军的兵力围攻缴械两支部队。


这一消息被时任第4军参谋长、月初刚刚成为共产党员的叶剑英知悉,他立刻打破秘密工作的常规,找到叶挺告知此事。叶剑英还于7月24日晚约叶挺、贺龙和第4军政治部主任廖乾吾和高语罕共5人,前往九江市区南部的甘棠湖烟雨亭会面。


叶挺、贺龙都意识到汪精卫要下手了。他们不仅收到了去庐山开会的通知,而且在这一天收到了张发奎语气严厉的命令,要他们的队伍开往德安。5个人一致认为:第一,庐山会议是个陷阱,叶、贺坚决不能去;第二,部队立即向南昌开拔,·必须在国民党动手之前把暴动搞起来。


李立三闻讯后,没等中央指示,也于7月24日再次召开党的会议,决定叶、贺部队于28日前集中到南昌, 28日晚举行暴动,然后再向中央请示。


此时,中共领导人瞿秋白从庐山赶赴武汉。于7月24日晚召开临时中央常委会,决定派中共中央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前往南昌,全权组织暴动。


7月26日,贺龙与叶挺的部队开始移师南昌。汪精卫、张发奎、朱培德获知消息后,密谋由江西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布置炸掉涂家埠的铁桥,使叶、贺的部队到不了南昌。幸亏涂家埠桥下一位参加当地农会姓杨的老汉看见大桥被炸后,立即向农会报告,并赶到桥前堵截前来的列车。贺龙组织人力物力和铁路工人抢修铁桥。参加举义的部队虽然晚了十几个小时,但还是于27日基本上在南昌集结完毕。


04  中央特派员张国焘反对起义

7月25日夜间,从中央派去领导南昌暴动的周恩来从武汉秘密启程。可是,就在7月26日,新任共产国际代表罗明纳兹来到武汉,随身带来了莫斯科港发来的电报,对中共要举行暴动发表了三条指示:

一是“如果暴动无胜利希望,则不要进行”;二是“在暴动中军队中的苏联军事顾问一律由加伦将军负责召回”;三是暂时尚无办法为暴动筹措到必要的经费。


在当晚的会议上,大多数中共中央领导人都认为暴动已经不能改变,但为了尊重共产国际的意见,还是派张国焘去传达共产国际的电报。但是,并没有明确叫他阻止南昌起义。


7月27日,周恩来到达南昌,在江西大旅社召开会议,宣告前敌委员会正式成立。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谭平山、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任委员,会议决定贺龙任起义总指挥,叶挺任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任参谋长,起义时间定于7月30日晚。由于张国寿的阻挠,起义时间又推迟到8月1日凌晨4时,但因起义时间泄露,前敌委员会决定将起义提前到8月1日凌晨2时。当时南昌城内国民党的武装力量仅有1万多人,而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有贺龙、叶挺、朱德领导的国民革命军,共约两万余人。


7月29日早晨和中午,张国焘一连从九江拍来了两封电报:反复重申一定要等他到南昌后,再对是否暴动作出最后定夺。


7月30日凌晨,张国焘和恽代英赶到南昌城系马桩学校周恩来居所,参加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张国焘到场后,立即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传达了国际精神和中央意见;明确反对起义。张国焘的意见一说出来,整个会场立即炸了锅,恽代英、彭湃、李立三、谭平山都表示起义势在必行,双方发生激烈争执。


张国焘辩称:起义要得到张发奎的同意,加伦将军的首肯。周恩来闻听大怒,用手拍了桌子,说南京政府和武汉政府已经串通一气,两把刀合起来架在共产党的脖子上,我们不能等人宰割,起义一定要进行,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国际代表和中央是叫我来主持这次暴动,你的意思与中央派我来的意思不符,我辞去前委书记的职务,不干了。


会场秩序一度失控,到会的人纷纷表示,如果张国焘再阻止起义,就抓起来打倒他。但是,由于张国焘有中央特派员的身份,不能以简单的多数决定。周恩来继续强调,获知暴动机密的人已经超过百,而且南昌城外的一些部队也已经接到通知,行动正在进行中,根本无法终止。


7月31日上午,在前委会议继续进行时,叶挺带来了张发奎亲笔签发的电报,严令贺龙、叶挺的部队限期撤回德安,并说自己要于8月1日亲自到南昌督促叶、贺二人撤兵。形势的发展已经不是该不该进行起义的问题,而是该不该立即起义的问题。张国焘此时也表示服从多数意见。


于是,前委会讨论决定,由周恩来签发:于8月1日凌晨4时,以三声枪响为号举行起义,口令为“河山统一”。



05  第一枪响了,但并非计划的时辰




7月31日晚,参加起义的部队已经分别作了战斗动员。24时过后,很多部队就开拔前往战斗位置。第20军的部队。也在江西省政府周围已经布设了许多步哨,没有口令严禁通行。


可是,守备在省政府内的一个连左右的省府卫队,这时突然得到共产党要在南昌城内搞暴动的消息,便悄悄打开后门准备溜走,被第20军的哨兵发现,立刻高声喝问“口令”,见对方回答不上来,便朝天鸣枪三声告警。


这枪声与事先约定的信号正好吻合。等待在各处准备开始行动的部队听到枪响,立即认定是起义指挥部发出的信号。一时间枪声大作,回荡在整个南昌城上空。

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的起义就这样从偶然走向必然,成了不可逆转之势。八一南昌起义,不是中央决定在哪暴动就在哪暴动,具有极大的偶然性,更有我党一批革命领导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充分认识到枪杆子对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意义。从李立三果断坚持南昌暴动开始,到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同志在大革命遭到失败之后,怀着满腔热血,依靠强大的革命信念和行动力,坚持把革命的火种继续点燃下去,驱使这种偶然变成了必然。

(据《南昌起义:每个环节都是偶然中的必然》马沈/文、《南昌起义背后的偶然与必然》金一南/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