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也行??

你是否想过
有一天
西红柿也能“吃饱”?
人类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还有“植物运动手环”“飞行汽车”“数字水”
……
机会来啦!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原创,马化腾推荐!
人民网“科普中国乐享健康”项目联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免费送出5本《重构地球》
带你走进无限想象空间!

活动规则


活动时间:

2021年1月11日 -- 2021年1月13日


活动方式:

①关注“人民网科普”微信公众号


②点亮“在看”并参与话题互动留言“你对人工智能在未来应用的期待和想法


评选规则:


截止1月13日12:00前,评论区点赞量最高的5位读者朋友,将获得《重构地球》这本书!


揭晓时间:

2021年1月13日



作者简介

网大为(David Wallerstein)先生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国科技合作,推进新技术的市场应用,以改善人类生活并带来福祉。他是腾讯首席探索官(CXO)和高级执行副总裁,主要负责腾讯在新技术、新应用领域的研究合作、投资布局和思想孵化。


网大为先生曾推动腾讯与南非报业集团Naspers的早期融投资合作,随后加入腾讯的高管团队。自2001年加入腾讯以来,网大为先生致力于提升腾讯的国际影响力,并不断探索新的业务领域,拓展腾讯的边界。


近年来,网大为先生代表腾讯向国际社会提出“AI FOR FEW”的倡议,探索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为人类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碳中和!你需要了解

人工智能如何重构地球





“碳中和”成了热词。我国多次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入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的八大重点任务之一。
用人工智能重塑食物(Food)、能源(Energy)、水(Water)未来,即“AI FOR FEW”,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中国接受新技术的热情很高,很有可能成为“AI FOR FEW”的先驱国家。

危机已经很近了


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破100亿大关。到那时,地球上的食物、能源、水能养活100亿人口吗?
目前,地球上每天都有将近76亿人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随着全球人口每天向地球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空气污染和气候问题越来越严重,给人们带来切肤之痛。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提供的数据显示,每10人中就有9人呼吸着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空气。2019年,世界上有7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事实表明,化石能源带来的空气污染可能比新冠病毒更容易威胁人的生命。
工业废气污染
2019年是澳大利亚自1910年有记录以来最炎热、最干燥的一年。严重旱情导致了持续7周的丛林大火。约有10亿只野生动物因这场大火而丧生,一些物种更是因为这场野火濒临灭绝。
2019—2020年澳大利亚丛林大火
2020年,一场20多年以来最严重的蝗灾在东非爆发,密密麻麻的蝗虫遮天蔽日,它们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对当地的粮食生产和人民生计造成了严重威胁。
非洲蝗灾
对于很多国家和城市而言,水危机已经开始了。在美国中西部,灌溉水源正在消失,美国的粮仓正在消失。在巴西,近20%的雨林已经消失。在开普敦,居民每天最多只能使用50升水(仅淋浴一分钟就可使用15升水)。
极端干旱的开普敦

地球上的很多事情其实没人管


接踵而至的生态危机警醒我们,人类在食物、能源、水等诸多领域正面临巨大挑战。然而事实却是,地球上的很多事情其实没人管。
我们生活在一个激动人心、充满挑战的时代。信息从世界各个角落飞速涌向我们的电子设备。各种想法、构思和突发的事件、活动,都在以光速刷屏。
我们在满足日常需求和享受娱乐之外,几乎无暇思考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更高层次的全球挑战和问题。
只有在风暴袭击城市、空气质量变差、海平面上升、可用水减少的时候,才会强烈感受到我们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地球生态被“投资回报”思维捆绑


一说到地球生态,问题来了:谁来为此买单?钱从哪里来?有人为这些革命性的想法提供资金吗?
几乎所有企业和投资者都陷入了一种困境:
在前景不确定的情况下,我们能对新一代的智能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吗?优化后的架构成本可能会更高吗?它会改变供应链吗?如果资金链断了怎么办?
这并不是因为人们对新的智能基础设施有偏见,而是他们希望采用更加保守的、现有的、经过验证的设施,毕竟,他们追求的是投资回报率,而应对全球性挑战不在他们的投资任务范围之内。他们认为,自有肩负义务和职责的人去解决全球问题。

中国为地球带来的机遇:“一带一路”倡议


面对人类危机,政府的角色至关重要。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被更准确地重新定位,成为一揽子解决方案,旨在帮助沿线地区建设具有弹性的关键基础设施,实现碳中和的伟大目标。
 “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更加直接地演变为一场推动重建绿色地球的运动,中国在推动这一进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定位,既可以满足中国国内的增长目标,又能促进中外合作伙伴和企业实体的合作与发展。中国的很多技术有助于建设弹性架构,比如太阳能电池板、风车和电池等,可以直接被纳入“一带一路”倡议。其他国家的技术,如果对重建绿色地球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纳入“一带一路”倡议。

AI FOR FEW,无限的想象空间


养活一株“T先生”


想象一下,如同科幻片一样,各种传感器被安装在一株西红柿上,暂且称它为“T先生”。

T先生发出了饥饿的信号,传感器捕获到这一信号,并立即发送给AI大脑,AI大脑迅速做出决策,将肥料配比好,把光线调整好,开始为T先生供水。
AI大脑不断调整水、肥、光的比例,给予T先生刺激信号,让它把营养输送到果实中,叶子中只保留蒸腾作用所必需的水分。
当传感器发现T先生的果实收到了足够多的养分,无法再吸收时,只能将水分、养分送到叶子中。AI大脑就做出决策,减少水分、养分供应,调暗光线,让T先生休息一下。
通过不断试验,AI大脑收集了足够多的数据,反复训练构建出西红柿的生长模型,又不断总结规律,这就形成了新的种植模式,成千上万公顷的西红柿就可以按照同样的水、肥、光进行配比管理,无效蒸腾的比例就会大幅下降,也就实现了农作物的生理节水。

“智人 + 植人”


智人时代,人类借助于AI技术,通过其衣服、鞋帽、表皮涂层等均能充分便捷地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通过便利的数字接口等直接与周边进行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和交易。
植人时代,人类通过自能源体系直接进行光合作用,生成碳水化合物等有机物,为肌体供给能量和营养。以后“喝西北风”不再是贬损人的话,而成为一种生活常态。

 智能配水 


节水是未来超大型城市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有一套复杂的城市供水管理系统。这套系统不仅有供水调度系统,还掌握整座城市运行的大数据,从而为每个时段的用水信息,即需要的水量、水质、用途和排放情况建立精准的预测模型。

未来,AI技术的发展将打破信息孤岛,加速数据融合,从而整合出一套精细化的城市供用水信息,并融合AI数据处理技术,在超大型城市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调配,让每一滴水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最终,未来城市缺水的问题将大为改善甚至被彻底解决。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 春节回家要不要核酸检测证明?这些地方明确了!

▽ 全国14地紧急通知:一律取消!

▽ 出门在外,老婆不放心怎么办
来源 / 人民网科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责编 / 程兴旻  本期编辑 / 吴琼宇(实习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