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名选手遇难!比赛中,他们到底遭遇了什么?

5月22日,甘肃一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21人死亡多人受伤。



一群热爱运动、热爱生命的人却被意外无情地剥夺了生命,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失温


了解失温常识,做好防范准备,应急措施得当,就能让我们的户外安全多一份保障。


什么是失温?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最终造成死亡的病症。一般来说,如果人体的核心温度低于35度,就是医学上的失温,也就是低体温

什么人容易出现失温?

一般来说,溺水患者很容易出现失温,另外就是在秋冬季节,或者极端天气下,醉酒后倒在室外的人。

人体失温分为几个阶段

一级:轻度失温:33-37°C,颤抖、心律升高、排尿变多、呼吸频次升高、肌肉不协调、蹒跚、行为异常。

二级:中度失温:29-33°C,恍惚、颤抖减少甚至消失、虚弱、思维麻木、智商降低、口齿不清、记忆障碍、视觉障碍、心律不齐、瞳孔放大。

三级:严重失温:22-29°C,昏迷、神经反射消失(对疼痛没有反应)、呼吸频率和心律极低、低血压、可能出现心室纤颤、患者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肌肉僵硬,很少能觉察到心跳或者呼吸、很容易出现心室纤颤然后真正死亡。


失温会对人体造成什么影响?


人体温度降低,血管会出现强度收缩,短期内血压会升高,后期又会下降,心脏压力增大,心脏功能会严重受到影响

除此之外,像四肢这种末梢神经还会形成血栓。低体温造成的血管异常还会严重影响到脑血管,这是对血液变化最敏感的器官,脑组织会因为供血不足,出现坏死等情况,患者因此会意识不清醒,甚至丧失意识

人体一旦出现重度失温,如果两三个小时内不采取措施,极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甚至死亡

为什么夏季也会出现失温死亡现象?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时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最常见因素。

即便在夏季,也会有早晚温差,由于马拉松运动会造成人体流汗湿度加大,再加上风力加大,也极容易出现热量迅速流失,造成失温现象,更不用说遇到了恶劣极端天气。

为什么长跑时失温很危险

马拉松比赛身体对外环境温度(冷、热环境)的适应非常重要,而体温调节又是其中的一个关键。

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

出现失温时,会出现动作磕碰不稳、协调性下降,意识清醒程度和全身的控制力下降,甚至晕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失温?


1.注意内衣的选择。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注意衣物的增减。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3.注意保暖防护。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必备物品。

4.及时补充体能。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随时补充身体热量。

出现失温,怎么救治?


进行复温治疗,包括主动复温被动复温

主动复温一般会用热辐射仪、鼓风机、温水浴等方式,包括挂盐水,这个时候使用的盐水温度要在42度左右;

被动复温主要是脱掉患者自身湿冷衣物,用温热毛毯包裹,减少体温进一步丢失。待对方恢复意识后,喂一些温水助其复温。或是在对方身体状态允许的情况下,将其转移到温暖的环境或靠近热源。

搭建庇护所或帐篷,进睡袋。用热水外包毛巾暖脖子两侧和腋下还有两腿中间,两腿中间热水袋或者暖宝宝多包几层。

绝对不允许给二级或者介于二三级之间的人喝热水,更不许搓病人四肢,会导致四肢残余冷血迅速回流,心脏骤停。

只有一级失温的人能喝热水,因为热水会迅速升高内脏温度,增加组织液体积,这样血液会迅速回到四肢导致严重低血压。

失温救治错误做法


第一步: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

错误做法:继续暴露——在出现失温症状时对其不管不顾,或者直接在垭口、山顶等暴露地带进行救援,风雪环境中的患者会加剧失温。

正确做法:转移或扎营——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在转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患者轻放平移,失温下的人体十分脆弱。安全转移到避风处是失温救援的第一步,第二步要做的是尽可能阻止患者的体温流失。


第二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冰冷的地面仍然会继续蚕食宝贵的热量,此时救援队第二步是将人体与地面隔绝开来。

错误做法:接触地面——如果让患者直接躺在地上,或者帐内没有铺设睡垫,地面会像一只贪婪的手,将患者仅存的热量一点点拽走。如果任由患者直接躺在湿冷地面,热量就会传导向地面,体温会进一步降低。

正确做法:隔绝地面——在转移患者之时,救助人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因为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对于患者而言,热量会从身体流失到冰冷地面,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内层衣物已经被濡湿;外部雨雪也会打湿衣物。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保持患者身体干燥,减少由于衣物潮湿带来的热量流失。

错误做法:身着湿衣——如果任由被雨雪打湿的衣服贴在患者身上,身体会一直处于一个潮湿的小环境中。衣物中的水分成为传热导体,同时水分的蒸发也会带走更多热量。

正确做法:更换干衣,进入睡袋——无论患者穿了多少层衣服,只要被浸湿,都应迅速将湿掉的衣服全部脱下,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换上干燥衣物,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安全转移,减轻风寒效应;冷面隔离,减缓热量传导;干燥处理,阻止热量流失,失温救援是一场和“热量”的赛跑,做到前三点,已经减缓了热量的散失。此时,如果患者还没有恢复,则需要通过第四步,给患者输入热量,让患者“慢慢回温”。

第四步: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的。

错误做法:搓手搓脚——一种常见的错误方法是搓手心脚心。首先,摩擦在患者有冻伤的情况下会造成二次伤害;其次,四肢温度升高会导致冷血回流冲击心脏。

严重失温的患者身体会进入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身体将温暖的血液集中在核心躯干,加热四肢会让冷血液加速回流到核心区。

正确做法:核心区域加温——核心区域加温的方式可以是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

通过核心区域加温,患者的热量得到补充,与此同时,真正让患者身体恢复产热的方法是补充能量,让患者自己温暖自己。

第五步:能量注入
人之所以会失温,便是身体的产热敌不过流失。而身体产热的源泉便是能量。失温严重的患者能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需要通过进食来补充,让身体尽快恢复供暖能力。

错误做法:饮酒——让失温患者饮酒,是常见的错误做法。喝酒的确会有一种“暖和”的假象,但是随后会加快热量流失。

酒精本身并不能给人体提供多少热量,而且它会造成血管的扩张,加快血液循环,由此加速了身体热量的散失,扩张的血管也会加速冷血回流到核心区域。

正确做法:补充流质热食——失温救援的根本是身体恢复产热,所以为患者喂食一些流质状常温的高热量食物,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

近期热门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尽在人民网科普视频号,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 警惕!全国多地孩子中招!

▽ 19岁女大学生差点儿瘫痪!居然是因为...

▽ 国家重磅发声!小区建充电桩,有最新定调!


来源 / PB兔、迎风跑者东哥、半岛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生命时报责编 / 宋文珍  本期编辑 / 陈杨(实习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