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后疫情时代,中企出海有哪些趋势和机遇?


随着全球大力推广新冠疫苗接种,各国经济活动复苏在即,中企出海也迎来全新的形势。在本周举行的“加速提升中国企业国际软实力”研讨会上,来自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和领英中国的专家对中企出海的三大挑战、海外人才招聘趋势和后疫情时代的机遇进行了解读。


前期选准渠道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路鸣对界面新闻等媒体表示,尽管中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深度在不断提高,但与西方国家的企业相比还存在三大不足:第一是经验不足;第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第三,国际化人才短缺。


在人才方面,路鸣强调,中国的民营企业早先大都是由老一代创始人创办,他们在早期没有国际经验,都靠自己摸索。如何培养、锻炼并引进新一代国际化人才成为新的难题。


而对于人才本土化的挑战,中企可以从在中国的外国企业身上学习。路鸣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非常迅猛。现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负责人已经大多数都是中国人了。这也意味着西方一些企业善于利用本土人才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还做得不够,中国公司在海外,绝大部分还是中国派过去的高管。”


针对中小企业出海,路鸣认为,小企业应在前期选准渠道。一些外国政府,特别是州政府设有中国办公室,还有专业的投资机构。这样的机构是企业获取信息,对外开展投资“走出去”需要接洽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企业普遍对前期调研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专业咨询、培训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习惯什么事都自己做,对国外的商业环境、文化不够了解,路鸣认为一定要做好前期调研工作。


海外人才新趋势


领英中国人才解决方案总经理王茜在研讨会上强调,中企在海外人才方面的主要挑战就是打造雇主品牌,让对方知道“你是谁”。人才进来后,企业有没有了解当地文化,完成价值观融合,打造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也是留用人才的关键。


据王茜观察,中企出海招聘方面出现三大趋势:


一. 需求量最大的还是技术性人才。新冠疫情期间,更多海外华人和外籍人士希望加入中国企业,特别是自动驾驶领域,中国的人才聚集可排在全球第一。


二. 企业出海当地的管理人才实现加倍增长,说明中国企业越来越能够用当地的人才管理当地的企业。


三. 语言类人才需求大量减少,原因是企业招募了更多当地人才,不再需要语言类人才进行交互;企业也拥有了更多科技手段克服语言难题。


另一方面,王茜强调,中企最急需的是了解不同国家法律法规的人才,帮助中企出海时规避法律法规政策带来的风险。


在前期规划中,王茜认为企业可以“另辟蹊径”。例如在游戏行业,企业都想去最热门的硅谷招聘人才,但必定会面临与大型公司的竞争。但实际上,全球还有两大游戏人才高地,一是韩国首尔,二是乌克兰。对于出海的游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其在硅谷,旧金山、洛杉矶跟大型公司竞争,不如选择人才储备更加丰富、在当地市场吸引力更强的乌克兰和首尔去做选择。


后疫情新机遇


另据领英中国营销解决方案总经理蔡晓丹介绍,过去几年,中企出海的瓶颈是,海外用户认为中国的产品就是廉价和便宜,对于中企技术创新没有很高的认可度。不过近期调查显示,海外B2B的采购方已逐步对中企出海产品产生高质量、创新的印象。


后疫情时代本身也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中企出海的速度,尤其是大幅推进了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蔡晓丹注意到,B2B企业习惯于通过线下展会进行沟通谈判,但疫情期间无法外出,因此当前数字化转型在很多B2B企业的经营中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


与传统观点不同的是,蔡晓丹发现,很多B2B企业也像B2C企业一样乐于拥抱线上直播,并且有了非常好的效果。


从具体行业来看,蔡晓丹表示,高科技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能源或者电子仪器这样的传统企业都开始布局数字化转型。疫情之后与之前相比,更多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健康领域的企业也开始加大出海步伐。


关于外界所警惕的后疫情时代逆全球化的思潮,蔡晓丹对界面新闻表示,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关键,即企业是不是关注打造品牌公信力。不论上层政治如何变化,品牌信誉度都是在国际化市场运行的根本。很多企业已经从过去的单纯做产品、卖产品和服务宣传,转移到如何使企业的产品和品牌更加可信赖。


来源:界面新闻  记者 | 田思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