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派生存手册 | 银行外派人员的九种能力
世上并没有偶然,如果一个人一心要得到什么,并最终得到了,这就不是偶然,而是他自己的功劳,是他的意愿将他领向了那里。
——黑塞(德国作家)
“远走高飞,离开所有,去别处”,这可能是人生各个阶段,不同的职场人士不时会有的想法,然而对大部分人而言,这在很多时候是幻想而已,因为庸常的日子还是得继续;但对中资银行的工作人员,银行外派真的可以实现这个想法,远行的一程,也许会成为一生中最难忘的一段;也可能是沉淀积累,以使将来走得更远更高。
国有银行外派有它的好处,虽然离开了故土,却还能在体制之内;是开始了又一场生活,但也并不孤单,派驻的分行固然有大小,去国距离虽也有远近,大部分银行会给外派人员安排好了生活必需;接下来的,就是看个人的能力了。
能力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却是隐性的,比如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但这样的专业能力,却并不能立刻显现;而相对基础的比如语言等能力却是显性的,因其一目了然,所以也同样重要。假设到了法国,会不会讲法语,能不能问个路,和警察解释个事情,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能不能在国外开车,需要的时候给国内来的代表团讲一讲域外风土,奇闻异事什么的,也都是加分项。国内工作分工细致,各种小事都有专人负责;在海外外派时没有那么细的分工,专业之外,随时也要变身为翻译、司机,显性的基础能力也就变得重要了。
即便在专业领域,国内每个人在负责的环节上专业负责,往往面窄而程度深,而自己专业之外的事,尽由别人负责;外派则不然,海外行一般来说机构小,人员少,因而更需要外派人员是多面手。即使是海外的大机构,外派人员在全体员工中的占比不会太大。而且除了日常工作,在很多非日常事务上,比如应对国内监管的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上线,或者总部委派的其他任务,更要仰仗外派人员更多些,这就更需要外派人员能力强,态度正,甘于奉献了,最好外派人员能身兼数职,三头六臂,以一当十才够好。
如果把外派需要的外语、金融专业、生活技能以及心智等能力等做一整理,姑且谈及九种外派最需要的能力,借古语《老子》之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我们把这九种能力假想为九层之台,我们来看这高台由哪九种能力层层垒成,而我们如何在这九种能力的加持之下,起步远游,行至千里。
第一种能力|基础能力:翻译、司机、导游
外派一场,除非外派的是华语区,不然最重要的基础能力是外语能力,英语是必须,会当地语言更好,同时会几门外语最好。并不是外派人员的外语都是好的,更不是每个外派去了海外就自然会说外语了,所以语言一定需先练好,这样到了海外经过实战使用,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外语是打开另一种文化的桥梁,外语能力强,就拥有了母语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不会外语会很清净,什么也听不懂,也就只好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派时语言能力最强的同事会七八种语言,本是新加坡人,所以会英语,汉语,还会一些马来语,后来到了卢森堡,于是又会了法语、德语和卢森堡语,又因为家庭的原因,还能讲广东话、客家话。最低限的外语能力是早期外派的司机(后来司机都不再专门外派了,因为大家都能开车),只认英文字母,每次开车,一路上都靠记地名的首三个字母,从法兰克福、鹿特丹开回来,也是相当的不容易。
另一个基础能力是开车,有驾照。虽然也要看地方,比如香港不开车也没关系,欧洲公共交通相对发达,大部分地方火车或公交也能到,但在幅员辽阔的美国,不会开车就基本等于不会走路了,不但很多公务或旅游的地方去不了,不开车,连日常生活的去超市买菜都会成问题。如果不会开车怎么去机场接国内来的代表团?如果不会开车怎么周末带着家属一起去买米?不会开车在假期自己怎么出去玩?在国内会开车还不够,还要能考取海外驾照才行。有少数国家可以把国内驾照平移,但更多的国家需要在当地重新考试,这也增加了难度,因而也需要上述外语能力。在欧洲,出行常常会一次开车出去两三千公里,欧洲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秩序井然,可以奔驰在法国南部薰衣草田的芬芳里,也可以在阿尔卑斯山的隘口越过山丘,或驰骋于夏季一望无垠的麦田,在如德国的高速很多路段还不限速,几乎可以当成方程式赛道来体验,外派不会开车的话,也会缺失很多驾驶的乐趣。
外派在了解了当地文化之后,最好还能做成一个兼职导游,总会有些机会要陪异地或国内来的客户、同事去周边一些古迹遗址,名城大海;即使不是公务陪同,也会有机会带亲戚友朋逛异国的景点,如果到达目的地之后不能太多的讲一下当地典故,也是无趣的。例如欧洲,文化、历史重重叠叠,积淀深厚,外派多年以后,还理不出查理曼帝国,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历史踪迹,还分不清罗曼式,哥特式,巴洛克式以及洛可可式建筑的不同点,也不能分辨法国南部、北部葡萄酒的不同香型,而只能默默的陪着,那也没有尽到东道主的业务。同样一个景点,做不了好的导游,领导或朋友去看了也不会有太多的印象;但如果能融会贯通的将历史文化的蛛丝马迹和盘托出,再小的景点也会使人印象颇深,因为是历史的原址,物是人非,如能做一个很好的兼职导游,讲解的好的话,那就是远道而来的访者一堂身临其境的历史人文的大课。在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一个又一个代表团成员们被我们一位外派同事,一个个的讲解成了梵高、高更的爱好者,并萌生了要去南法追寻梵高、高更足迹的念头,做好一个“导游”,外派同事有着最好的场景配置,譬如在梵高美术馆讲述梵高,墙上挂的就是千万美元级别的真品,而且数量以百幅计,就看“导游”能不能讲好故事了。
第二种能力|专业能力:公司国结,资金清算,内控合规,一个不能少
专业能力当然是外派当中最重要的,银行的外派的话,出去毕竟首先是去为了干金融专业业务的,能干活是第一要务,不然就失去外派的根本意义。散布于各国的海外分行往往不但是一家当地的普通金融机构,而且很多时候,也是母行在所在国唯一的一家分行,代表了母行甚至祖国在一个国家的银行形象。“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营销、操作、风险、合规、审计、稽核、信息科技,一个也不能少。但由于建制和距离的关系,海外行不可能面面俱到的从国内外派所有条线细分领域的人员,因而海外专业领域需要的是“通才”。
外派在专业领域的工作不尽相同,但不论具体负责那个条线工作,在工作中,既有机会“上得厅堂”,也需要“下得厨房”。
阳春白雪时,需要撑得起大场面,当着数百人给当地显贵、外交使节、大公司CEO等谈中国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乃至自贸区政策;或为总行领导来访会见所在国政府高官时做同声传译;甚至保镖的护卫下,去俄罗斯腹地考察数十亿美元的油田项目;也有机会代表总行参加全球专业领域内最高端的国际会议;也需要去拜访世界五百强总部,那些全世界人民都知道名字的公司。
下里巴人的一面,营业终了,要能在系统里手工补录,装订传票;前台背后,要在MERVA里给大额汇款逐笔放行;收到信用证项下来单,审单、缮制面函;稽核检查,地库连夜查找资料,第二天奉上备查;为反洗钱义务,开车到几百公里以外的华人小企业的货品仓库点货拍照,尽职调查;另有一些时候,组织几十人的接待,光排接机时刻及安排行里司机的表格,就得费尽心思;也可能是因为当地法律改变,着手逐字逐句炮制、修改行里几十年没有人仔细研读过的公司户开户章程;或者抽空步行上门给当地的公司客户送银行回单。
这各种类型业务上的事,分开看并没有特殊之处,特别之处只在于作为外派人员,一人需处理上述涵盖了公司业务、国际结算业务、营业部对公会计业务、以及中台运营、后台反洗钱等各类事项,海外机构对外派人员的专业广度要求远高于国内。
如果是一个典型的海外分行,数百亿美元的资产,两三百员工,三四十外派人员,即使术业有专攻,但所有这些专业内容,外派能掌握的当然是越多越好。技不压身,专业能力将是外派乃至未来自己真正拥有的财富。
第三种能力|管理能力 跨文化、跨种族
外派出去的,可能大部分是领导,需要管理一个团队,一个部门的,或是整个机构。虽然不能说是天高皇帝远,驻外机构毕竟离本部遥远,在一个不同的法律、文化和监管环境中,业务的发展,风险的控制,平衡点和国内多有不同,领导在当地的管理能力更显重要。
追求业务发展是国内这个时代的统一认识,但在海外,必须是风险合规下的业务发展,如果过高的发展速度导致业务脱离了必要的风险控制,导致监管认为违反了反洗钱等相关合规规定,最后不但业务收益可能一切归零,还可能身陷囹圄。某行纽约、某行马德里就是例子。
管理也是对人性的洞察以后的人力资源调动的艺术,如果人从不同的文化来,管理者来自另一种文化,无疑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当时工作的单位,论国籍除了中国人,还有法国人、德国人、比利时人,卢森堡人,英国人,论文化,即使是同样的卢森堡人,也有意大利裔、葡萄牙裔的区别。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德国人撰写报告,管理档案条分理晰;法国人热情,让法国同事去做营销,可能一顿饭就有说有笑,和客户成为好朋友。但是如果让德国人去营销,法国人去整理文件、档案,可能效果就会迥异。
就是同一个笑话,和不同文化的人说,对方的反应大相径庭。一个很好笑的笑话,葡萄牙人可能听得哈哈大笑,瑞典人只是嘴角微微上挑,而芬兰人依旧表情冰冷。中国人喝酒时候说的颜色段子,不能当着美国女同事说,不然很有可能被告种族歧视或者骚扰。
外派的管理里面又有特殊性,当地员工相对加班少些,外派员工是主力,周末也会常被领导分配任务;当地员工的假期太长,外派员工的假期“自愿”缩短;甚至有些单位,报酬形式上都公平,但其实有区别,等等此类,都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当然,好的管理其实又是跨国界、跨文化的,不然为什么彼得德鲁克、杰克韦尔奇的管理学是全球管理界的圭臬。管理者需以博采众长的态度,宽大的胸怀,清晰的认识,全球化的视野,配以技术性的手段,驱动各自主管的单位发展。
第四种能力|学习能力
外派到一个新的国家,新的地方,一定要保持好奇心,虽然深沟古堡,中世纪古城会让刚到的他乡人充满探索的欲望,但如果经年累月,慢慢就会懈怠而不再有新意。因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学习的能力,才能让自己始终在进步的路上。
很多外派的城市是欧美的大城市,城里有著名的院校大学的话,是最好的提高的机会。有相当多的同事,外派数年间,读出了一个当地大学的金融专业硕士或博士,这实在是外派时的双重收获。在当地读书,可以真正接触当地人,有当地的同学和朋友,能从另一个层面融入当地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也能在学术或专业领域上更进一步,西方的金融理论和实践和我们在大学里学的有不小的区别,而且在工作当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是很好的安排。而且不少大银行的政策也鼓励工作期间和专业有关的学习,学费还能有部分甚至全部的报销。在当地院校毕业以后,数年之后都能持续受到关于所读金融专业的一些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讲座、论坛的邀请,笔者当时常去参加,也是持续学习的一种方法,也保持了对前沿理论的跟进。
在学历教育之外,还可以学习语言,如果在英语国家,到处都是学习的语言材料,在纯正的英语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如果有心学习可以很大程度提高语言能力。如果在非英语环境的国家,其实也好,将会被迫学习另一种语言,当然难度也是很大的,绝大部分人会半途而废的,真正学出头的非常少,但总归还是有那么一些特别有毅力的同事,居然又多掌握了一门外语。
业务上面更需要学习,以公司银行业务 (Corporate Banking)为例,海外行业务主要由国际银团贷款、海外双边贷款以及海内外联动组成。这样外派从业人员需要掌握国际银团业务规则,能熟悉国际银团贷款合同及交易流程,交易规则;又需要掌握当地双边授信细节,如办理双边授信时的抵质押完成手续;而在海内外联动方面,虽在海外,还需掌握国内外管政策,每一项都需要对细节的把控力,因而,业务能力又需要钻研的深度。其实,海外较小机构的公司往往还附带国际结算业务,如果这样的话,最好还要懂信用证、保函等国际结算专业能力。
硬币还有另一面,所有以上业务,万一在海外违规,所有功劳一笔勾销,内控合规的专业性尤其重要,因此,无论外派人员具体负责哪一块,也还注意合规能力。
第五种能力|生活能力:园丁、锁匠、厨师、理发师、保镖
下了班在宿舍,从高大上的金融业金领变回在异国他乡漂泊的民工,这个时候,最有用的不是专业能力,而是蓝领能力,泛指一切在国内除自己的工作以外可以让别人做的事情。
为什么在海外很多事情只能自己做,主要原因当然是省钱,海外的劳动力成本贵,能自己做的最好自己做。经历过一次门锁问题,开一次锁,开锁费一百欧元。院子里割草的活计如果请当地工人割也是价格不菲,主要夏天草又长的快。还有一种原因是说不清,即使在工作上英语再好,就几百页的国际银团贷款条款可以和人一争高下,到了理发的时候,往往说不清要剪什么样的发型,最好有个同事会剪头发,那样就得心应手了。
不出去吃饭不只是为了省钱,因为西餐吃太多会腻,中餐才不会腻。所以,必须做自己的厨师或者家人的厨师日子才能一年又一年的过下去。刚外派那段,中午还要带饭,业余时间主要用在做饭上了,厨师的能力真的很重要。
去的地方并不都是安全的城市,最好还能有些战斗的能力,保护不了别人的话保护自己,危险的时候,至少要跑的足够快。遇见过布鲁塞尔市中心广场上小混混过来和我们一行人纠缠,也有过巴黎地铁里被小混混围坐着讨钱。战斗力或逃跑能力虽难得一用,但必要是却是救命的。
第六种能力|理财能力:国内房产、股票;海外房产、股票
外派有机会成本,投入一个地方,同时也离开了一个地方。过去十年,最悲催的外派就是去了海外,忙于工作,疏于理财,错过了国内买房的机会。虽然貌似海外工资比国内高不少,但如果和国内的资产价格比起来,工资的增加完全追不上资产的升值。2005年上海2万每平米的房子,到2015年8万每平米了,国内的同事在你外派的时候买了房,等你回来,他原来200万买的房子已经800万了,而你在海外省吃俭用,最多可能也就攒了四五百万的积蓄而已,两相对比的话,在国内工作的完胜。
当然海外也有海外的机会,比如2009年美国股票市场崩塌以后,之后10年美股都在上涨,在国内并不能直接开美国股票账户做投资,在海外就没有限制。这10年买对美国的股票,资产的升值也是可期。另外海外的房地产市场也经历了危机后的一轮复苏,如果在伦敦或纽约购置房产,用海外的工资做按揭,那经年下来,也能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人士,甚至为下一代的全球化工作都做好了铺垫。
在海外工作已属不易,工作再忙,不要放弃自己的理财。虽然跨国理财隔着时差以及信息差,实行起来更困难,但本身就是从事金融行业的,如果自己的财富都搭理安排不好的话,又怎么能说是真正做了一个银行人。很有一些同事,过去的年份仅利用去国内培训的机会,在国内买了房,几年后,培训的内容早已忘记,但房子还在那儿,价值不菲。
该买内房的时候买内房,该买美股的时候买美股,该持有美元资产的时候持有美元资产,外派的横跨东西,是国内公民又是海外居民,手里一手好牌,未来的幸福就看自己的理财能力了。
第七种能力|享受能力:品酒师、美食家
欧洲的超市里,超过10欧元的葡萄酒已是不错,100欧元就能买到二级酒庄的好酒了,奢侈品拉图、玛哥、木桐、奥比安或拉菲等一级酒庄的名酒在大型超市的酒窖里也能找到;红葡萄酒之外,其他品种也相当丰富,至今印象深刻,留在记忆里的香气缭绕,有闻见一次便不能忘记的阿尔萨斯琼瑶浆(Gewertzraminer),有香槟省绵延数百公里酒窖里的酩悦香槟,还有红酒新酒薄若莱(Beaujolais)。享受美酒,未来你能从一种酒的酸涩,你能由氤氲的香气化开去,在回忆里想起那张桌子,那间餐厅,甚至那些街巷、河流,以及晚霞下暮色四合的那座城市。
到了海外就会知道,其实西餐可以分很多种,其实没有一种餐食真的叫西餐,它们应该是炸鱼和薯条的英国餐,是披萨和Pasta的意大利餐,是烤鱿鱼,羊奶酪加橄榄色拉的希腊菜,是火烧大虾满嘴蒜蓉的葡萄牙菜,是将奶酪蘸奶酪来吃的瑞士火锅,是既臭且咸的荷兰鲱鱼罐头,也是各式肉肠加烤猪肘和酸菜的德国菜,更是金碧辉煌,柔声细语的高档餐厅里,装饰精美,画一样花哨的法餐,最好吃的法餐,是明晃晃的餐刀上,切一片鹅肝酱,涂在烤热的面包片上,咬一口,面包片的碎裂搅拌了鹅肝酱的黏腻,齿颊留芳。
世界那么大,借着外派工作的机会,可以到处看一下,经常出差的话,可以到更多的国家。欧洲比较小,连续的行走,有几次早上起来需要努力想一下自己在哪个国家;而美国那么大,坐半天的老旧火车,从纽约到了波士顿,在地图上看看,原来只在美国的东北一个小角落活动而已,一样的路程和时间,如果在欧洲早已经过了三个国家,四种语言。第一次去瑞士的人,多半会惊为天堂,阳光下的山坡,向无垠处延展,牛铃声缓慢而安静,巨大的山壁展现在眼前,那是阿尔卑斯运动的发源地,你在山前,感觉是一粒流沙。或者在爱琴海的黄昏,圣托里尼岛尽头的小镇,你和家人看着红红的落日不舍的坠入爱情海的波涛。也可以是开着车,忽然就看到了普罗旺斯的薰衣草花田了,紫色如云,让人安睡的香气里,你带着孩子开车安静的驶过芬芳的小径,内心激动、表面平静、感动于那个宁谧的时刻,说不出一句话来。
所以,外派努力工作的同时,请学会享受啊,出远门不要总带着榨菜泡面,接待国内的友朋别老是茅台二锅头,尝试另一种博大的酒文化、和吃不惯的“西餐”,假期的时候多出去走走。
第八种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看达芬奇画作的眼睛,听莫扎特夜曲的耳朵,爱艺术的心
去罗孚宫常常可以看到幼儿园老师带着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在地上坐成一圈,老师指着挂在墙上的画或者雕塑,和小朋友们介绍画及雕塑,而那画就是达芬奇的原作,雕塑就是罗丹刀凿斧削出来的。巴黎除了罗孚宫还有奥赛博物馆,还有橘园,出了巴黎,还有柏林的博物馆岛,俄罗斯的冬宫,伦敦的大英博物馆,以及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有幸全都走遍了,还有维也纳美泉宫里的古斯塔夫,纽约的古根海姆,还有米兰城里那副全世界都知道的“最后的晚餐”。
训练摄影的一种最奢侈的办法就是多看名家名画真迹,可以跟他们学构图,用光,如何将芜杂的世界删繁就简。也可以追寻一位画家的画作,比如梵高。去阿姆斯特丹吧,光光向日葵就有好多幅,还有代表他和高更友谊的《凳子上的烛光》,还有他抑郁时的《乌鸦飞过麦田》,以及至美的蓝色天幕下的《梅花》和《鸢尾花》。但要追寻梵高,还要去南法的阿尔勒,那里有他夜色里的《咖啡馆》,由他天天经过的《小教堂》。而要看他定格下来的南法的《星空》,则要去到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惊鸿一瞥,画面会定格在你的心底。
博物馆里的名画是静止的,而欧洲的音乐是流动的,到了夏天,城中广场上的小亭子里,每天中午有小型的管弦乐队给大家演奏,夏天的旅行,可以经常偶遇城里的音乐节,除了广场音乐节,音乐厅里的演出也是鳞次栉比,可以去听世界最顶级的乐队的演出。有一次在伦敦阿尔伯特音乐厅听郎朗钢琴演奏会。隔壁包厢的英国老太太听得比我们还激动。走过埃森纳赫、魏玛、莱比锡,你听到塞巴斯蒂安巴赫;去萨尔兹堡,你听到音乐之声,看到莫扎特的小时候弹的钢琴,并跟随了琴声,到了琴声悠扬的维也纳。跟随琴声,还可以去华沙寻找肖邦。
最好怀揣一颗好奇的心,爱艺术,去感受人类历史上最伟大艺术家的足迹,在他们走过的街巷走过,在他们演奏过的教堂沉思,去文艺复兴翡冷翠的一夜,去海明威的流动的盛宴。
第九种能力|终极能力:善良
在这世间有一种使我们感到幸福的可能性,那就是在最遥远、最陌生的地方发现一个故乡,并对那些隐秘和难以接近的东西产生热爱。海外的集体生活,因为圈子不大,且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混同,上班下班大家常在一起,这种小集体的生活和工作会放大个体的情绪及冲突。如果说有一种能力,能安定团结,创造美好的生活,且放之四海而皆准,这种能力,是所有能力的底蕴和核心,有了这种能力,辅以上述各类能力,将是你在海外专业上游刃有余,生活上简单清新,内心平和阳光,日子欣欣向荣,趣味丛生。
这种能力,就是“善良”。
作家理查德·麦奎尔说“没有人真正掌握生活的艺术,每个人都只是在黑暗中踉跄”,普通生活如此,外派是在成年后的再一次脱离母体,从文化、语言、人脉乃至亲情的角度抽离,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开始一段全然不同的工作与生活。能力将是我们的武器,将决定我们的日常、决定我们的成败、业绩、乃至人生格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锻炼你的能力,以及你的善良,
各位,外派愉快!
Bon voyage!
外派主题相关文章:漂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