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古文观止》看天下治乱以及这次疫情的应对之道

薛键 良有以也 2023-11-28

 


 

宅家期间读书,把一本《古文观止》又翻了一遍,之前看,最喜欢里面的山水游历以及风光景物;而疫情期间,最喜欢的读到的却是天下治乱之辩,有些句子是如此正确,虽然时间已隔了千年。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於不可救;起而强为之,则天下狃於治平之安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求成大功。——苏轼 《晁错论》

 

天下看似治平,但当有不测发生的时候,犹豫不决可能导致不可救药,但如果在初始时有大动作,又怕习惯了天下太平的人以为小题大做。这段话说出了疫情初起时的两难。所以,只有真正的“仁人豪杰”,才能做到“出身为天下犯大难”,以至于大成功,但豪杰毕竟少,又有几人能在最初就挽狂澜于既倒。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管仲论》苏洵

 

灾难的发生不是一时发生的,那是诸多不相宜的累积,而成功之日到来的时候,也不是成于当时,整个过程中有多少人的牺牲和付出,确实如此。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於成功。 —— 苏轼 《晁错论》

 

疫情没有完全控制之前,实在还是要“屏住”,不然有跑冒滴漏、死灰复燃的可能。真正的平息疫情,需要知道来龙去脉,事到临头也不惧怕怯懦,而且要有章法,有条理的“徐图之”,才能最后至于真正的成功。 



 

世之君子,欲求非常之功,则无务为自全之计。——苏轼 《晁错论》


那些舍身为人的逆行者,真正抛弃了自己的安危考虑,他们是真正拯救天下的义士。 



 

“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   ——苏洵《张益州画像记》


将乱未乱的时候是最难处理的,读懂这句话可以明白为什么前一任的主官无所作为,而第二任主官到任,可以迅速的展开工作。道理已经被上面这句话讲尽了,如果这次《古文观止》读书笔记里就记住一句,那就记住这句。再次诵读一遍吧。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欤?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

 

——《深虑论》明代 方孝孺

 

非典过后,为什么十几年后又在发生这样的疫情,方孝孺这篇也说尽了古往今来的道理,如要以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乱常常发生在社会准备之外,智力不及的地方。所以,还是要遵守天道啊,比如,野生动物不可食。。。。。。 



 

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瘗旅文》王守仁


王阳明是当今最受人尊崇的古哲学家之一吧,他曾被发配云贵边陲,遇到同样发配路经的小吏一行三人,然而还没来得及和他们一次详谈,却见这三位天涯旅客病殁在途中,他感伤于自己和他们的同病相怜,写下了这篇情深意切的《瘗旅文》,里面讲到即使在危险的地方而能活下来,“历瘴毒而苟能自全”,最重要的是“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没有一天自怨自艾),所以做人嘛,开心最重要啊,保持良好的心态使人健康,疫情期间尤其这样。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吴山图记》 归有光


这里的“令”是县令的意思,这次湖北人民深受苦难,当然与当地的治理有关系。在苏州老乡归有光的文章里,早就说了这样的话,父母官很重要,父母官贤明,一个地方的山川草木都能受到恩泽,而不贤良的话,草木都会有辱,更不要说人了。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  ——《深虑论》明代 方孝孺

 

这句话好像说出了终极的良好治理方式,那就是“志诚,大德”。

 

 

有个著名的句式:“少时不懂。。。,读懂已是。。。”,这个填空放进去《古文观止》也一点都没错。其实我解释的话都是赘述,看到这么多贤明的句子,在春寒料峭的夜色里,仿佛看见漫天的星光,这是古哲人的智慧的星光啊,那就在那里闪耀,如果你仰望星空,你就能看见它。


作者类似文章

雪满千山范成大

良有以也|雪落沧浪亭

铁琴铜剑楼


客官,赏一杯茶钱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