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一棵树——玉兰组(20220115)
二乔玉兰的一年(第一周)
记录人:蒹葭
地点:深圳
时间:2022.1.15
小区楼下有四棵瘦弱的二乔玉兰,由于在绿化带里,藏在几棵大树中间,所以即使开花也不易被发现。记得第一次注意到它,那时是深圳的“冬天”——1月,花正怒放,大朵的暗红色花儿伫立在光秃秃的枝头,感觉就是被惊艳到了。
这次参加观察一棵树的活动,选了二乔玉兰,多少也是因为它的颜值吧。
现在临近春节,按理来说二乔玉兰应该已经有开放的了,但今年格外出奇,枝条光秃秃,只有一些稀疏的叶子,而且叶子还有很多是枯黄的。于是我翻了翻自己的朋友圈,发现二乔玉兰真的是任性的小姑娘,因为我曾经在1月、3月、7月和10月都曾见它的花容,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5
带着好奇来到二乔玉兰旁边,仔细观察。
站在树底下,抬头看,就看到光秃秃的枝条,镜头周边的植物纷纷入镜,说明它的空间实在是逼仄,太不容易了!
这株二乔玉兰给我的感觉就是虽然年轻但已历经沧桑,不信,树干那些疤痕就在诉说着它经历过的苦难。
仔细看树干的疤痕,却发现大不同,有的是好看的丹凤眼,有的是可怕的无脸男,有的是让你想像的漩涡,有的则像萌萌的动物……不知它为什么经历这些苦难,但无疑每一个苦难都没有让它倒下,而只是成为它生命里的一个印记,一个记号,一个象征。
当然我也看到花友文章中写到的愈合后的“伤口”,大大的隆起,原来难看的样子瞬间成为生命的礼赞。
不同年龄的枝干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样貌,正如我们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心性和气质一样。
侧生出来的枝条,暗红色,上面有明显的叶痕,顶端有叶芽 | |
旁边长出来的第二个主干,较粗糙,纹路杂乱,但整体方向是纵裂 | |
最老的主干,疤痕很多,有很多明显的凸起的小点点,颜色上会出现深浅不一的情况 |
顶端的叶芽小小的,毛茸茸的,有的最外面还套了层“毛衣”,可惜毛衣不太合身了,已经被挣破了。
再往上寻找,就能看到叶子了。嫩绿中带点黄的叶子不多,零星分布着,甚至有些的绿叶周边已经泛黄了;
二乔玉兰的叶子是极好看的,有点像小时候用过的扇子,可爱极了;
这片叶子已经快走完它的一生,甚是为它惋惜,它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
但或许它是自愿的,在为新生命的到来让路,你看看在枯叶的旁边已经有新的叶芽在萌发了。这样想来,内心不再悲伤。
下一周,我的二乔玉兰会有什么变和不变?期待中……
玉兰小友的一天 | |
日 期 |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
地 点 | 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河东校区恂如美术馆前 |
天 气 | 越城区 2~11℃ 阴 轻度污染 有太阳 |
记录人 | 四叶草 |
茎 | 树干深灰色,底色稍有点土黄,树皮粗糙,布满深色突出的小点,有横纹,树干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瘤状凸起 |
叶 | 无 |
花 | 花苞、芽苞 |
果实 种子 | 无 |
邻居(生境) | 今天重点看了深山含笑 |
备注 |
昨天把我妈其实是婆婆(老马)也邀请进玉兰观察群,这是值得记录的一件开心事!
老人家退休在山东老家,68岁,每年来绍兴小住两次。今年因疫情还一直未能成行。平时喜欢读书写字画画,人特别善良,修养也很好。平时我写点小感想和画的画也喜欢跟她分享,这次把观察玉兰的记录发给她,很是喜欢。给我回复说:“用了多半个小时仔细阅读,文字图片相得益彰,情境景色相映成趣,把我带入玉兰树下了,非常喜欢这样有情感的日记,汇总起来可以出书了!”,并说“我也喜欢玉兰树,每天早晨拉开客厅窗帘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楼前的这棵树,三九严寒已然含苞,生命力如此顽强,感恩大自然的美景。我也拍了照片”,并发来小区楼下两棵高大玉兰的照片。
我忽然想何不邀请她老人家也来一起观察玉兰呢?这样每天就不会无聊,可以过的更加充实,解思念我们之苦啦!我先联系了超妈,回复说完全可以!然后我又专门打电话征求我婆婆的意见,告诉她完全不要有心理负担,也不用定期交作业,只要开心观察,用心感受就可以了,能记多少是多少,老人家非常乐意就答应了!超级开心!
感谢超妈及群里的小伙伴们!
老马发来山东老家楼下高大的玉兰,看这花苞,必将迎来满树繁花(坐标:山东泰安宁阳)
一早超能力的超妈转来小山老师的心灵鸡汤,也转在这里:
“不记录,无生活;
不表达,无成长;
不表白,不见情。”
写的真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前面六天,六篇观察记录就让我对自己刮目相看了,日积月累,厚积薄发,中国的成语真的简凝精炼,古人早就把生活的真理跟我们讲的一清二楚了!
先放几张今天的观察照片,淹没在树丛中的玉兰,很难拍出好看的姿态,等到来年开花的时候再来惊艳大家!
特别崇拜能把结构搞得非常清楚的人,夏艳姐就是其中之一。她不仅做表面的观察,还深入去探究植物、昆虫等的深层次的结构,以及形成的原因,这是真爱呀!不得不仰慕!
今天夏燕姐带来的有关树皮的形象有趣的解说(观察一棵树---2022.1.15),简直就是及时雨,令前几天大家一直在热议的树干上的眼睛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有了精确的答案以及来源,作为资料保存下来。
关于这段“谁都有年轻水灵的时候,樟树也一样,这是我家一龄宝宝穿的外衣,棕褐色的外衣点缀着浅绿的皮孔,那是我呼吸的气孔。”我在想树木年轻时候呼吸的气孔很容易观察,那么树成年之后的气孔该怎么去看呢?除了那些有着相对光滑表面的树干,那些斑驳粗糙的树干的气孔是不是隐藏在树皮的纹理里面了,具体在哪里?下次去征求一下夏艳老师。
图片1、2来源于夏艳姐,第二张图原谅我第一眼看到的时候真的很像某种毛毛虫啊~
关于这段:我还不到一岁就长了胡须,这是园林叔叔为了我更好地集中长大,剪掉的侧枝形成的树皮脊。我的主杆慢慢变粗,被剪的枝条也还在侧上生长,树干和树枝衔接处的树皮因为往上推挤,这部分树皮颜色慢慢变深,就如八字胡。
读完这段终于明白树干上的眼睛是如何形成了,但是我又有了疑问,是不是所有的眼睛都是因为枝条被剪而形成的呢?有些树干上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眼睛,似乎并不都是被人工剪掉之后变成那样的,如果说是自然脱落的话也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却很明显并不是出现在枝条生长部位,这又怎么来理解呢?或许是不是又回到我之前的想法,就是因为树的长大,原先的树皮容不下新的体积,挣开后形成的裂纹?之后再多去观察,待考证......
这是我今天拍到的深山含笑的眼睛,特别多,从这几张来看可以确定是枝条被剪切之后留下的明显痕迹。
关于这段:接下来,我包覆这个残枝的工作便会开始,随着树干变粗,之前枝皮脊两端将离彼此原来越远,也就是八字胡须会越来越平.几年后,等我长大后,我的树皮会将这个伤口封住,只会剩下一条横线。如果恢复的好的话,甚至会看不出来。树木有专门负责包覆残枝的器官:领环。位于树枝与树干的衔接处。领环处的树皮经常是皱皱的有时看起来像种绘画艺术。领环上的环状组织有能力快速生长并包覆残枝,而且它可以对抗真菌,防止真菌侵到树干中心的最佳防御工事。
现在终于知道被修剪处外面膨大的一圈,原来叫做“领环”,香樟树的领环确实非常厚实,很明显,今天去吃饭的时候特意观察了一下,被裁切的树枝平面上被涂上了一层东西,是防腐吗?而深山含笑的领环相对显得有点细瘦,我的玉兰小友的领环更加不够明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是否跟树种及树皮生长速度或者树皮的厚薄有关?
关于这句:领环对树木而言意义非凡,这圈环状组织最好不要受伤,才能正常发挥功效。残枝一旦死去,领环将继续存活,并立即开始包覆伤口,阻挡真菌入侵,几年以后大功告成,残枝条会被埋入变粗的树干,领环处也渐渐变得平整。
读完这句也终于明白某鹿身上大小不一的突出是怎形成的了,右边的眼睛恢复的很完美,而那只斜睨着这个世界的突出的左眼以及斑驳的嘴巴应该是再也包裹不进去了吧?也或者再等几年?
但是枝皮脊还是非常容易被观察到的特征,就像是我们人脸上的法令纹一样,也像八字胡一般,个性十足。
今天真的是长知识的一天呀,每天了解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谢谢群里大家的互相滋养!
谢谢夏艳姐的丰富资料!
今天先到这了,待续.......
从灿妈邀请我观察一棵树到今天,应该有一周有余,但是被牵扯的事儿真的太多!紧张的复习阶段,还有那几日沉迷的武侠小说,让我深深陷入泥潭,无法自拔。
选择玉兰,是偶然也是必然。因为在小宝的窗前就有一颗玉兰树,在某一年的春天,那棵树开满花的时候,女儿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虽然不能清晰记得她写了什么,但是那段文字定是将我打动了!还有就是玉兰有着非同一般的特点,它是先开花在长叶的。当然,最吸引我的是便利,即便如此便利,这一个礼拜以来,我都没有好好开启我的观察之旅。
只在今天早上晒被子的时候,粗粗瞟了一眼。没有叶子的树干上有一些零落的玉兰的叶子,这个叶子的形状还是上次在临平山开“果实运动会”的时候,灿妈领着我们认识的。枝头有一个个毛茸茸的芽苞,并不大,距离不远,也不近,重点是我没有好好仔细观察——在这个阶段,它的芽苞是非常分明的!“春天从哪里来?”它就藏在冬天里,你看,枝头的玉兰苞,香气扑鼻的枇杷花现在正开得热闹,书上说最近腊梅也会逐一开放。
记忆中,玉兰花就像一个个俏丽的姑娘立在枝头,那是经过一个冬天的酝酿啊!
刚刚抽了点时间浏览了群里朋友们的晒图和分享,哈哈看样子我又入了一个“博物圈”,在圈里看到伙伴们晒的博物书架,还有关心发财树的本家呢!缘分让我们相聚,希望我能够坚持每周一个礼拜的观察记录。
让窗前的玉兰在我的笔下渐渐成为我的朋友,让我能够更加“博物”哦!
——记录人:朱莉英
2022年1月10号 杭州临平 小雨 3-9度
图一、二是玉兰,图三、四是深山含笑。今天群里超妈建议大家观察玉兰树皮,早上上班出门之际,花了数分钟,匆匆忙忙地拍了各一张芽苞和树皮的图片,就当任务完成了。中午休息的间歇,顺道在办公室后面小公园里去找曾以为是玉兰种树,再去一探究竟。发了图片到群里请教,很快就得到超妈的回应,所见两株不是玉兰,是深山含笑。让我观察树皮,所见是有眼的,再让观察玉兰,则不一样,都是点。这才知道感觉很相似树皮,细观起来是有很大不同的。心想着为什么,同在杭州会有如此差别大的生长进程?原来根本不是同一种树。这些做植物学习探索的老师,就生活中一边带娃,一边努力学习的妈妈,身上自带有静气,还透着乐趣。
——记录人:李臣松
来自北京贝贝的观察记录
来自王红丽的观察记录
生姜的小豆本:
最后附一个徐育超的枯枝自然小游戏《飞走的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