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中十大好书 | 《独立宣言》:迂回背后的政治权衡

2017-07-04 卢煜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


6月28日,我馆邀请媒体及书评人选出了2017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学术中心不少新书有幸获选。其中,《论<独立宣言>》入选TOP20。我们特此刊发精彩书评以飨读者。

贝克尔在美国《独立宣言》研究当中是独树一帜的,形成一个流派,也就是说是他第一个把《独立宣言》不仅作为一个政治文献,而且作为一个文学文本。他本身就是政治科学家,但他通过文学文本进入到《独立宣言》的解读,进一步发挥了《独立宣言》作为政治文献所具有的广泛奠基美国政治制度和立宪基础的意义。

——著名书评人刘苏里

这本书也是很有意思的,而且细节很好玩,为什么起草《独立宣言》?他把被忽略掉的地域意识、当时的社会想象等全带入进来了。

——著名书评人杨早

《论<独立宣言>:政治思想史研究》

 [美] 卡尔·贝克尔 著
彭刚 译
商务印书馆2017年3月出版

内容简介

     《论<独立宣言>》是卡尔·贝克尔最为知名的著作之一。美国《独立宣言》是世界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历史文献之一。《论<独立宣言>》论述了《独立宣言》的起草、理论基础、文学特色和后世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重点阐述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最为重要的基本理论——自然权利论。作者认真分析《独立宣言》起草者杰弗逊斟词酌句的种种细节,让我们具体而微地看到一个政治文本是如何在涂涂改改中逐渐成形的。全书文辞机智而优美,理论阐述生动而富于洞见。

作者简介

      卡尔·贝克尔(1873—1945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曾任美国历史学家协会主席。他是西方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尤以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史著称。 

译者简介

      译者彭刚,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独立宣言》局部

删去的和修改的

——《独立宣言》的字里行间

卢煜

在杰弗逊的初稿上所做的改动,对于理解《宣言》的哲学并不重要,因为它们既未触动杰弗逊的论点的前提,又未触动其逻辑结构。但是这些改动对于理解哪些影响力量决定了这些政治观念以何种形式流传到我们,却不无重要。……如果说这些文献以及它们所传达的政治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抽象的推论和当时具体的政治事件的话,它们多少也归因于造就了它们的那些人的个人秉性、成见、利益和野心。

——卡尔·贝克尔

形式与内容是同一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就语言文字这件事情,如何说与说什么几乎同等重要,说什么与不说什么的选择也是如此。比如同样的意思,如果说“普罗大众很傻很天真”这样的表达给人感觉是一种带有些怜悯的上帝视角,“吃瓜群众图样图森破”是网络时代典型的自黑或笑他,而对“呵呵,呵呵呵”的笑而不语的理解,可能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多了。美国历史学家卡尔·贝克尔的代表作之一《论<独立宣言>》,即从其文学性入手,分析作为经典政治文本的《独立宣言》之没有说的(修改过程)和如何说的(文学意义),以及这些字里行间是如何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政治观念。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之时,北美殖民地武装与英国军队的冲突日趋激烈,英王乔治已经宣布殖民地公然反叛。1776年7月,参会的13个殖民地的代表一致通过了《美利坚合众国十三州一致宣言》,宣布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此即历史上所称的《独立宣言》。

于短短二百多年的美国历史而言,《独立宣言》不仅可以说是其起点,几有“开天辟地”的象征意义和重要地位,其精神对美国后来的发展也影响深远。《独立宣言》的伟大之处,人们早已耳熟能详: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如下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人具有不可剥夺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些,正是我们所熟悉的,关于《独立宣言》说了什么。

▲ 草拟《独立宣言》

而要看看《独立宣言》所没有说的和怎么说的,换言之,其所删去的和所修改的,通过对其草拟、修改至最后获得通过之过程的考证,通过对其草稿、修改稿、定稿之间差别的对比研究,或可有些收获。

弗吉尼亚的代表李(Richard Henry Lee)向第二届大陆会议提交的一份决议案宣告:“这些联合的殖民地是,而且也有权利是自由而独立的国家,它们解除一切对英王的效忠,它们与英国之间的所有政治联系也应全部解除。”

会议指定了由杰弗逊、亚当斯、富兰克林、舍曼、罗伯特·利文斯顿组成的五人委员会来“依据上述决议案准备一份宣言”。6月28日,该委员会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宣言草稿,经过若干讨论与修改之后,宣言最终于7月4日获得大会通过。

历史上称作《独立宣言》的这份文件,其问世时的原标题叫作《美利坚合众国在大会集会代表之宣言》。初稿由公认文采最好的杰弗逊执笔。6月28日五人委员会呈递大会的报告与这份初稿之区别,是23处文字改动,以及增加了3个全新的段落。至7月4日获得大会通过的最终文本,则有大段的删除,还重写了结尾的一段等。

文字改动,如将“平等而独立”(equal & independent)改为“独立而平等”(separate and equal),主要在于表述和语气上的润色提升,而重大的增删之处,则另有深意,如杰弗逊对奴隶贸易的无情鞭笞——他自以为是《宣言》中最为精粹的一段文字——就被删去了。

正如卡尔·贝克尔在本书序言中所说:“在杰弗逊的初稿上所做的改动,……有助于提醒历史学家们,以往的政治观念是通过文献流传到我们的,文献的拟制不是为了方便将来的历史学家的研究,而是服务于当前的实际目的。”

摆在《独立宣言》面前的“当前的实际目的”,一则是要把十三个州团结在一起,使宣言更容易在会议上通过;二则,也是更重要的,是让世界理解他们正在做的事情和为什么这么做,即殖民地在道义和法律上有权脱离英国,而且这一“脱离”系出必须而又实属正当。

就目的之一而言,在杰弗逊当时所写的“笔记”中,记载了若干细节,一斑而见全豹地清楚说明了文字之外各种立场的考量、各种力量的权衡:

那种认为我们在英国有着值得修好的朋友的怯懦的看法,还在不少人的内心中徘徊。出于这个缘故,那些谴责英国人的段落被删去了,以免开罪他们。为了取悦南卡罗来纳和佐治亚人,那些谴责使非洲居民沦为奴隶的行为的词句也被删去了,他们从未想过要限制奴隶的输入,反而希望将其延续下去。我也相信,我们北方的同胞们对于那些谴责也多少有些于心不安,他们自己虽没有怎么蓄奴,却贩运了不少奴隶到别的地方。

《独立宣言》(John Trumbull, 1819年)

在《宣言》的定本中,“国会”及“英国国民的权利”等词汇完全没有出现,少数几次在草稿中出现“国会”之处,也或删去,或用了较为迂回的表达来指代,如“他(国王)伙同别人使我们受制于……并批准他们那些假冒的立法行为”。

考虑到此前几十年所发生的、最终导致革命的各种争议,主要即是因国会的行为和权限问题而起(如因《印花税法》《波士顿港口法》《宣告法》等法案而起的争端),考虑到殖民地人士以“英国臣民的权利”作为他们论辩的依据长达十年之久,这样的“未提及”实在可圈可点,意味深长。

从“当前的实际目的”出发去考量,其意义便了然了:以前的争议和论辩通常是以国会中并无殖民地的代表为其鼓与呼等角度出发,要求的是殖民地人民与英国臣民的权利之等同;而《宣言》则已经以独立为前提和诉求,以一般的人——而非狭隘的“英国臣民”——的自然权利为基础,正如宣言一开头就表明的那样,就使殖民地从英国脱离(之前已被英王乔治称为“公然反叛”)的行为更有理论余地而无可辩驳。

《独立宣言》之得享盛名,当然更多的是因为其政治哲学而非文学意义。但卡尔·贝克尔从文学性角度对《独立宣言》的分析,对《独立宣言》中所删去的以及迂回表述之处的分析,独辟蹊径而富有洞见,曲径通幽,别有洞天。

顺便说一句,精心保存在华盛顿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独立宣言》羊皮纸缮写本中,其大小写与标点既不同于此前各版本(如杰弗逊的草拟稿、递交大会稿等),又不依循任何道理,也不按照任何时代的习惯用法,这实在让职业病和强迫症发作的编辑百爪挠心又无药可解,用卡尔·贝克尔的说法:“(这)真是人生中无法弥补而只能忍受的缺陷”。为此小事,为这份理解,谨向另一个时空中的大历史学家脱帽致意。

【原载《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年6月13日,略有改动】

2017年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

1.《诗的八堂课》

2.《人生道路诸阶段》

3.《弦诵复骊歌》

4.《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5.《欧洲漫画史》

6.《消逝在东交民巷的那些日子》

7.《俄罗斯抒情诗选》

8.《蜜蜂的寓言》

9.《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10.《战败者见闻录》

2017年商务印书馆人文社科年中“十大好书”入围好书(排名不分先后)

11.《女性的话语》

12.《文明及其内涵》

13.《英国哲学史》

14.《论<独立宣言>》

15.《朝服》

16.《南极洲》

17.《十城画记》

18.《醉酒的植物学家》

19.《埃菲尔风格》

20.《马唐草边疆》

往期精彩回顾

年中十大好书 | 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启蒙主义价值的再超越

剑桥十八世纪政治思想史 | 穿行于启蒙运动的时代

年中十大好书 | 克尔凯郭尔:女人的美丽

柏克 |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论辩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下设哲社、文史、政法和经管四个编辑室及威科项目组,主要承担文史哲及社会科学领域学术著作的编辑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中华当代学术辑要》、“大师文集”等为代表的多种学术译介和学术原创著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京东网店购买《论<独立宣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