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 | 2017年8月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新书
哲学
范畴篇 解释篇 | 亚里士多德 |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 (古希腊哲学经典研究著作译丛) | 大卫·罗斯 |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 B.威廉斯 |
历史·文学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一卷 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 | 费尔南·布罗代尔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二卷 形形色色的交换) | 费尔南·布罗代尔 |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 (第三卷 世界的时间) | 费尔南·布罗代尔 |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 高明士 |
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 | 莫娜·奥祖夫 |
赋学文献论稿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散文研究中心专刊) | 踪凡 |
法律
犯罪社会学 | 恩里科·菲利 |
欧洲劳动法 (第二册) (威科法律译丛) | 罗杰·布兰潘 |
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欧洲和美国法律与政策比较 (威科法律译丛) | 马克·韦尔德 |
孤寂的辉煌——外法史学人随笔 (法律人生) | 何勤华 主编 |
✤
新书介绍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
聂敏里 译
亚里士多德总结了泰利斯以来古希腊哲学发展的成果,首次将哲学和其他科学区别开来,开创了逻辑学、伦理学、政治学和生物学等学科的独立研究。其学术思想对西方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范畴篇》和《解释篇》是亚里士多德逻辑学著作开始的两篇,也是整个《亚里士多德全集》开始的两篇。《范畴篇》叙述了逻辑学理论,制定了范畴学说;《解释篇》阐述了论证的一半原则,研讨了三段论法的问题。
此聂敏里译注版本完全依据最权威的希腊文本译出,避免了国内此前既有版本过分依赖英译底本的问题。书后另附辨析《范畴篇》真伪的现代文献,彻底确立了《范畴篇》的真作地位。译注者聂敏里亦为国内亚里士多德研究之翘楚,他的译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忠实之信本。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导论》
[英] 大卫·罗斯 著
徐开来 译
“导论”分为五个部分。一是“《形而上学》的结构”。由于《形而上学》一书是后人编撰而成的,所以,作者在考证的基础上,对该书的总体结构(包括时间先后和内在关系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二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作者以《形而上学》为背景,清理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三是“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学说”。作者分形而上学的方法、形而上学的主题、形而上学主题的进一步确立、范畴、实体——形而上学的主要主题、载体、本质、普遍、本质是实体、个体性原则、生成分析、潜能与现实等12个问题,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主要内容进行概述,提出了不少重要见解。四是“亚里士多德的神学”。作者结合《物理学》等著作,对《形而上学》第十二卷作了深入分析。五是“《形而上学》的文本”。从文本学的角度,对于他自己的希腊文本与其它文本的一些关系作了说明。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英] B.威廉斯 著
陈嘉映 译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伯纳德·威廉斯最为具有代表性的著作。这本书提出,哲学研究的特征在于其具有反思性的概括能力以及它所声称的具有理性说服力的论证风格。现代生活更是以“反思性”为其基本特征。然而,在威廉斯看来,这种以“反思性”为特征的现代哲学必定彻底地破坏了我们对于世界的客观认识和我们对于伦理生活面貌的素朴把握。以这种反思性为特征的现代伦理理论,以功利主义和康德哲学为代表,认为哲学可以通过阐释道德的概念来提供对其的证明。然而这样的一种证明是非常可疑的。理性辩护和道德说服必定不是伦理生活的全部,对于这些基本能力的过度使用只会破坏我们的伦理生活基本面貌。这本书以其强有力的批判性,成为了最近三十年来哲学与伦理学的必读经典。可以说,这是一本写给哲学家的理论专著,是一本教育哲学家的哲学名著。
《十五至十八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三卷本)
[法] 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顾良 施康强 译
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经典巨著,书写了15—18世纪的资本主义发达史,由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领军人物、集大成者布罗代尔历时二十余年结撰而成。作者认为,资本主义并不是一朝一夕出现的,其基础只能在长时段的日常物质生活中去寻找。因此他以“总体史”为目标,以长达四百年的时段为整体对象,从特定角度描述了世界物质文明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全书共分三卷。第一卷《日常生活的结构:可能和不可能》好比“为世界过一次磅”,旨在确认前工业化时期世界的潜力限度。第二卷《形形色色的交换》将市场经济和高级资本主义活动加以比较,通过混合和对立使二者互为解释。第三卷《世界的时间》按时间顺序研究了国际经济的先后更替形式和主导力量。
作为集大成之作,本书不仅展示出布罗代尔博学广闻和驾驭浩瀚史料的非凡才能,也充分体现了年鉴学派对长时段发展和经济社会结构两个维度的重视与研究,而它在架构、概念、理论与论证方面所引发的争辩也使其更具长久的魅力。
《小说鉴史: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百年战争》
[法] 莫娜·奥祖夫 著
周立红 焦静姝 译
在19世纪的法国,大革命远没有穷尽其动力,革命的激情和幻想萦绕在几代人心中,而与此同时,旧制度复辟的危险时刻存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上演了一场百年战争。在《小说鉴史》中,作者奥祖夫通过分析法国19世纪9位作家的13篇小说,呈现了旧制度与大革命在19世纪的交锋,考察了新旧原则走向和解的艰难历程。奥祖夫想通过重新阅读在19世纪具有界标作用的小说再次呈现那个世界。她从斯塔尔夫人的小说读起,以阿纳托尔·法朗士的小说结束,中间经过巴尔扎克、司汤达、乔治·桑、雨果、巴尔贝·多尔维利 、福楼拜和左拉的作品。在阅读的过程中,她辨认旧制度遗留给现代法国的遗产,她讲述旧制度继续滋养的希望和幻想,她阐释民主工作孕育的活力、承诺和个人成功,但同时也讲述其隐匿的平庸俗气、千篇一律,有时是幻想破灭。本书考察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之间的漫长较量最终以妥协收尾,虽有德雷福斯事件的曲折,但人心所向,大势已定。
《中国中古礼律综论》
高明士 著
高明士,1940年生,台湾台中清水人。台湾大学历史系学士、日本东京大学文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现任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名誉教授。著有: 《东亚教育圈形成史论》(2003) 、《东亚古代的政治与教育》(2004)、《中国中古的教育与学礼》(2005)、《中国中古政治的探索》(2006)、《东亚传统教育与法文化》(2007)、《律令法与天下法》(2012)等书。
礼律为中国文化的基本要素,功成治定,则治礼作乐,隋唐成果丰富。就法制而言,战国秦汉期间,可说是礼刑合一时期,魏晋以后步入具体实践儒学时期,到隋唐时期,法文化为之定型,并成为中华法系的一大特色。这个特色,就是建立礼主刑辅、纳礼入律令、违礼令则入律的立法原则,进而完成政治的法制化,以及法典的儒家化,并以“天下平”作为至高理想的境界,影响至明清的法制发展。
《赋学文献论稿》
踪凡 著
踪凡教授多年从事古代赋学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他注重对文献版本的考辨,对出土文献的研讨,对古代“小学”著作的挖掘,以原始资料为依据得出结论。本书收录其近年的最新成果,以时代为序,分为先唐、唐宋元、明清、当代赋学文献四编。其中对《司马相如集》《神乌赋》、东汉赋注、《文选·赋》《艺文类聚》《事类赋》《古赋辩体》《历代赋汇》《赋海大观》《历代辞赋总汇》等历代赋学文献进行缜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或抉发其价值,或归纳其特点,或指擿其阙失,或胪列其版本,以点带面,试图展示出赋集编纂和流传的学术历程。
《犯罪社会学》
[意] 恩里科·菲利 著
郭建安 译
本书对犯罪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关于犯罪原因三元论以及陪审团制度的论述更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对于我们了解犯罪学,制定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菲利认为,导致犯罪的原因是三个要素的共同作用,即人类学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的因素,而不是某一个单一的要素所决定。菲利的犯罪学多因论开创了犯罪学研究的新方法论。
《环境损害的民事责任:欧洲和美国法律与政策比较》
[英] 马克·韦尔德 著
张一心 吴婧 译
本书主要探讨了侵权作为一种私法规制手段在环境保护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本书特别关注了气候变化的环境责任、海洋污染、核污染、转基因生物污染,以及环境污染领域具有代表性、有跨国影响的案件,如深水地平线石油泄漏事件、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等,修正了关于侵权损害赔偿范围的观点;采用比较法的视野,对美国及欧盟成员国关于环境侵权的实体法与普通法进行了比较分析;除了将侵权作为加强环境执法的规制手段外,更加注重侵权作为私法手段与公法监管之间的平衡。本书可作为研究世界范围内环境法民事责任制度的重要参考书,既能为法学院教学提供丰富的案例材料,又能为环境侵权领域的律师提供环境诉讼方面的实战指导。
《欧洲劳动法》(第二册)
[比利时] 罗杰·布兰潘 著
付欣 马庆林 黄文军 等译
《欧洲劳动法》从20世纪90年代初版以来,在欧洲深受读者欢迎,该书定期再版,其内容覆盖面广、信息更新及时,具有权威性和实务指导性。全书分为总论、个人劳动法与集体劳动法三大部分。第二册为原书的“个人劳动法”部分,包括了一整套涉及雇主与劳动者之间个别劳动关系的规定,具体包括劳动者的自由流动,服务自由,国际劳动私法,个人劳动合同,儿童照顾与工作场所的青年保护,男女平等对待,母性保护,工作时间、星期日休息、夜间工作及育婴假,工作场所的卫生与安全,以及企业重组等内容。从欧洲共同体到欧盟,欧洲劳动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在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平等就业、劳动安全与健康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本书所包含的法规、学者们的先进理念,以及欧洲法院的判例等对于我国劳动法领域的学者及实务工作者均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孤寂的辉煌——外法史学人随笔》
何勤华 主编
完整保存、弥足珍贵,
外国法制史学界的集体记忆。
2012年9月,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30周年之际,研究会组织编纂了四卷本的“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30周年丛书”,其中第四卷《孤寂的辉煌》,包括了纪念画册和外法史同仁所写的随笔。由于丛书以精装套书特制,全套印量有限尚未敞开于市,而一册随笔因内容可读多被学人提及,又遗憾无处可以购买。于是,研究会与商务印书馆编辑部商议,便有了本书。本书增加了两篇记述外法史前辈学者卢干东先生、徐尚清先生的文章,由卢干东先生的女儿卢允萍、徐尚清先生的开门弟子张彩凤撰写。还增加了何勤华先生的访谈录——“法律文明的互动与变迁”。本书涉猎的人物与作者都是外法史研究会扶植而成长起来的几代学人,其中既有前辈学者,也有中年学者,还有青年才俊。总之,在外法史研究会的岁月,师生、朋友、手足诸多情谊均记录于此。
❖
往期精彩回顾
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2017年上半年新书总目 (内有赠书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