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川渝专家“田间把脉”巫溪农业,抗旱保收解高温之“渴”

重庆人社 2022-09-29

晴热高温持续,农业抗旱保收牵动人心。


8月23日—25日,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吕典秋、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李隆云响应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号召,参与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巫溪”活动,分赴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为饱受“烤”验的巫溪马铃薯产业、中药材产业献计献策,从品种选择、栽培方法到技术要领、产业扩链,以精准之力解高温之“渴”。


●从“良种”讲到“良法”  解决马铃薯种植“烫手”难题


巫溪县地处渝陕鄂三省市交界处,属典型的大山区、大农村,土地碎片化,大多为“巴掌田”“鸡窝地”。在这块土地上,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从“救命薯”“温饱薯”到“脱贫薯”“致富薯”,已成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民生产业,巫溪县被认定为全国十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和重庆市无公害马铃薯产地县。


▲吕典秋到红池坝育种基地开展技术指导


眼下正是马铃薯的收获季节,吕典秋来到马铃薯脱毒种薯研发中心、红池坝育种基地,深入了解马铃薯的育种、生产及收成情况。


当看着因为酷暑干旱而长相畸形的马铃薯,吕典秋眉头紧锁,高温不仅造成部分马铃薯底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萎蔫,而且直接导致结薯少甚至干枯死亡。

在炙热的阳光之下,种植方式传统、技术水平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等一系列“烫手”问题暴露出来,犹如当头一棒为当地马铃薯种植敲响警钟,而破解这些难题正是吕典秋此行的意义。


▲吕典秋在马铃薯脱毒种薯研发中心调研种薯研发情况


带着从地里“挖”出来的问题,吕典秋为巫溪县的马铃薯种植大户们上了一堂生动又深刻的马铃薯栽培技术培训课,“利用今年罕见的高温、干旱气候,我们进行了育种材料筛选、抗性基因评价工作,先从源头提升马铃薯的抗高温、抗干旱性能。”吕典秋从“良种”讲到“良法”,细化到如何选地、整地、播种、中耕等具体耕作栽培方法,囊括新品种引进试验、种薯繁育体系建设、晚疫病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产后加工等方方面面。培训内容中既有面对极端气候的“应急之举”,更有未来产业发展的“长远之策”,为当地农户和企业端上一盘分量十足的“马铃薯大餐”。


培训现场,吕典秋与巫溪县薯光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未来将联合建立重庆市马铃薯区域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马铃薯种薯病害快测检测技术研发、马铃薯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以及相关技术培训,共同编写马铃薯科普技术手册等,围绕“小土豆”做“大产业”、促“大增收”,让“巫溪洋芋”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大力推广中药材间套种植  “手牵手”应对高温“烤”验


从今年3月开始,李隆云每个月都会来一趟巫溪,大力推广高产高效间套种植技术,在行距、株距、株高等关键之处给予科学指导,让中药材这样的“苦产业”甜了“农户心”。


▲李隆云现场指导巫溪独活加工


此次跟随“双城”专家团队伍又来到巫溪,眼前的景象让他喜忧参半。在独活种植基地,一排排玉米、一垄垄马铃薯间套种植模式整齐划一,位于其中的独活扛住了高温“烤”验,长势良好。而另一边“单枪匹马”暴晒在阳光下的独活,死亡率竟然达到50%-70%。


“还要继续大力推广间套种植技术,这样的做法一举三得,玉米的植株高度较高,能为独活与马铃薯起到遮荫效果,而马铃薯的高度较低,又能为玉米与独活降低地表温度。”李隆云在地里给农户算了一笔“三赢”的经济账,间套种植马铃薯、玉米、独活,既解决了非粮化的问题,也提高单位面积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还有很好的抗旱保收效果。


李隆云谈到,只有间套种植“手牵手”,才能保障大丰收。他马不停蹄地奔走在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其中针对中药饮片加工,他强调在实现清洗、切片、晾晒等加工环节“一条龙”作业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切片与烘干技术,提升药材品质。


▲李隆云到尖山工业园区指导黄蜀葵加工项目


来到尖山工业园区,李隆云为黄蜀葵送上了根外追肥、灌溉保障、间套种植“防暑三件套”,同时针对黄蜀葵加工与企业深入交流,建议企业进一步升级加工设备,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劳力成本,另外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在提高经济附加值的同时形成品牌效应。


在黄蜀葵烘干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和工人们忙碌的身影交织在一起,奏出一首动听的“生产曲”。目前尖山工业园区已经建立黄蜀葵烘干加工车间5000余平方米,日烘干能力达20吨,今年在县农业农村委大力支持下,扩建了黄蜀葵植物细粉加工生产线1条,年可加工植株2000吨,有效带动尖山镇等地新增黄蜀葵种植面积1500亩、种植农户600户,其中脱贫巩固农户100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专家简介

吕典秋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国家高层次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曾担任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首席专家、科技部“十二五”农村领域专家组专家。他致力于马铃薯遗传育种、种薯繁育与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博士后基金等项目。


李隆云

重庆市中药研究院副院长、重庆英才·创新领军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站站长、重庆市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他致力于中药材种植与药材质量评价,主持研发了黄连、青蒿、灰毡毛忍冬、川党参等近30种药材的品种选育、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采收与初加工、药材质量标准与评价技术研究工作,在重庆市率先培育出青蒿、玄参、粉葛、山银花、川党参等10个新品种。


来源:重庆日报

2022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巫溪”成功举行,帮扶5大行业助力“绿色崛起”

抗旱战疫保民生丨人社人,一起守护重庆城系列报道之三

@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市级制造业专场招聘会1225个岗位等您投简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