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社:从群众关心的难题入手抓落实
开展主题教育要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6月6日到9日,重庆市委宣传部推出“以学铸魂·重庆见行动”主题宣教调研,中国经济时报驻渝记者体会很深,从今天起,把所见所闻、心得体会报告给大家。
“渝家人”,请最好的“师傅”来提供就业培训,促进重点群体高质量就业
“我在劳务市场看到她们在介绍,来这里学习家政、养老服务等课程,符合要求的可以享受培训补贴,还要推荐就业,很吸引人。今天我学收纳,来了五天啦。” 施正芳大姐今年50岁,在家带孙子,现在孙子上幼儿园了,正想着利用空余时间打打钟点工,就看到了“渝家人”的培训信息。
“渝家人”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点打造的培训品牌和劳务品牌,是全市唯一的国有家政服务企业。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公司党支部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坚持每天开展理论学习,并将理论学习与家政工作实际结合,实施特色培训,更精准施策,促进就业。
“我们这里的师资都是行业的标杆,很多是各种职业技能大赛的冠军,金牌讲师黄知琴是2020年‘渝家人’杯职业技能大赛全市母婴护理组冠军,冠军手把手带出‘冠军’,没得错的,代表行业的最高标准。”“渝家人”总经理李春婷很自豪,她告诉记者,像黄知琴讲师,之前在月子中心工作,月入2万元,后来毅然加入“渝家人”团队。高级育婴师黄知琴只有25岁,在谈到什么力量让她做出选择,小姑娘笃定地说,她喜欢这个工作,通过培训帮助更多就业困难群体掌握从业技能,实现就业愿景,映照了自己的从业初心和职业规划,在这里工作很开心,进步很快。
人才加技术,尖端开新路。“渝家人”在实操培训中扎实教学,在入户服务中创新发展,形成“寓教于行,创始于人”的培训模式和完善的服务标准体系,着力塑造重庆市家政服务示范品牌,带动全市家政服务行业规范化、职业化、标准化发展。
面对“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渝家人”精准帮扶,根据产业需求和劳动者的个人特点,开展定向培训,让他们成功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上岗。在“渝家人”,他们不仅收获了友情、增长了本领,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实现稳定就业、稳步增收。
据了解,截至2022年,“渝家人”所在的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企业累计实现营收555.08亿元,累计服务人员1007.14万人次。2023年上半年,园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通过招聘、劳务派遣、外包等方式服务人员超过53万人次,帮助就业和实现流动超过9.3万人次。
“渝薪无忧”平台让线索办理平均时长缩短到16天
把学习落实到行动中,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体制机制的角度,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是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抓主题教育的一个特点。这也表现在另外一个全国普遍的问题“根治欠薪”的解决上。
据介绍,该局劳动保障监察总队党支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往深处学、往细处想、往实处干,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建立“五大机制”,打造“一库一屏一指数、一码一端四平台”智慧应用场景,构建“渝薪无忧”欠薪综合治理体系,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根治欠薪成效,实现了根治欠薪工作的体系重构、流程再造及机制重塑。
一是实现用工监管迭代升级。围绕企业用工不规范、用工监管较为粗放等问题,形成了覆盖工程开工、施工、完工全过程的常态化监管机制,并将非工程建设领域的重点企业纳入日常监管范围。同时,通过综合各类负面评价清单,形成信用分类差异化监管机制,进一步提升了用工监管的精准性、有效性。
二是实现欠薪风险智慧预警。针对欠薪隐患发现难、处置介入不及时等问题,通过贯通相关部门的4317.4万条数据,打造情报集成分析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人工排查走访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欠薪风险预警的及时性和精准度。目前,平台累计生成预警信息2283条,已将1183个被预警主体纳入重点监控对象,提前介入化解欠薪问题,有效避免矛盾升级和隐患的突然爆发。
三是实现处置流程重塑再造。针对欠薪纠纷协同处置效率不高等问题,强化专班攻坚机制,打造综合协同调处平台,革新了手工经办、人工统计等传统方式,构建了多跨协同的高效处置体系。平台上线后,案件办理平均时长由此前的24天缩短为16天,比国家要求的60天少44天。
四是实现治欠成效立体评价。针对区县治欠成效评价不够及时、比较单一的问题,通过构建“渝薪指数”综合评价体系,立体化、动态化、形象化呈现区县治欠成效,便于实时调度、分类督导。
五是实现服务端口综合集成。针对欠薪线索反映渠道分散、群众“多头跑”、后续服务不足等问题,通过“渝薪码”集成举报投诉和渝薪服务2个版块、7类服务,以“一码解忧”、链式服务的形式帮助群众薪酬无忧、求职无忧。截至目前,已接收“渝薪码”线索3212条,办结2615条,为1179名劳动者追讨薪资21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