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市格局大博弈,新重庆正下一盘“先立后破”人才大棋

重庆人社 2024-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成渝灼见 Author 陈年老酒

01

在人口、经济和产业等多重推拉力下,城市“地壳运动”一直在持续进行中,有的城市上升,有的城市下沉。

人才竞争往往决定未来城市格局。“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叠加的新一轮人口质量红利,将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

对城市主官来说,人才工作,本质上就是经济工作。因此,抓人才就是抓城市发展、谋人才就是谋产业未来。

对新重庆来说,人才是强市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全市当前正着力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布好产业地图,绘制施工图之际,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首要抓人才。

12月17日,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闭幕了,但新重庆“才涌产业,产业聚城,城载未来”的向上氛围仍在持续,新重庆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服务、营造最优生态,让各类优秀人才奔赴重庆、大显身手、施展抱负的大会余音仍在绕梁之中。

当然,众多绕梁余音中,2023重庆引才大片《奔赴》也在大会开幕当天重磅发布,让人一眼心动的新重庆,面向全球人才发出最热情的呼唤——让我们一起,奔赴未来,奔赴星辰大海!

召开一次国际大会,同步推送一部主题大片,这是新重庆以人才为中心开展城市品牌精准营销的一大创新、一个进步! 

这次大会吸引了42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重要嘉宾和专家人才与会,是新重庆放眼全球,一场围绕人才的布局与谋划,一场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聚焦服务重庆“416”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指4大科创高地,16个重要战略领域)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的盛会。

顶尖人才是世界往前的动力,更是一座城市新兴产业的主宰。大会主旨演讲中,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的声音最为闪亮,亦可作为此次盛会最好的注脚。他提出,新兴产业源于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来自于原始科学发现,核心技术创新和原始科学发现都出自顶尖一流学者,归根到底,顶尖人才是关键。

可以说,新重庆正在谋建的高端化、国际化和专业化人才朋友圈,聚焦的正是全球视野下的产业领军人才、顶尖人才。

02

一年前的此时此刻,2022年12月,市委六届二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的决定。

之后,新重庆相继召开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工作推进大会,数字重庆、美丽重庆建设大会,全市推动制造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予以具体部署。

实际上,围绕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市级层面的重要会议,远不止上述7个大会。

在赛马比拼、英雄出圈的2023,重庆市级重要部门、各区各县也闻令而行,趁势而动,产业高峰论坛、产业投资大会、项目对接大会等一波接一波,陆续举办。

5月19日,重庆产业投资母基金成立大会暨投资峰会召开,国家集成电路基金、达晨财智、高瓴投资、中信银行等中国半个创投圈都来了!

10月26日,2023重庆创投大会开幕,一大批国内顶级VC跑到重庆。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卫哲做主题演讲时说:“我们问企业家,如果要扩大产能,搬迁总部或第二总部、研发中心,中国首选哪三座城市?2022年,重庆首次出现在了中国前三。所以说,2023年,是企业推着我们来到了重庆。”

12月2日,2023明月湖年度创业者大会在两江协同创新区举行。希迪智驾、XbotPark机器人基地、逸动科技等机构创业大咖也来了。未来,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以及资金链都将在明月湖畔这片土壤深度融合,全方位支撑硬科技创业者。

新重庆朝天扬帆动起来后,外面的老板来了,资金来了,项目来了,各路人才、各层级人才也跟着来了。

2023,一股趁势而上的城市发展势能,跃然于重庆大地。显然,人才是其中最关键的变量、最活跃的元素。

03

事实上,人才之争,已成为城市竞争的龙头。

说到抓人才、谋人才,首先想到一组数据:



2023年前三季度,重庆市接待过夜游客人数7832.35万人次,提前超越2022年5456.46万人次的水平,同比增长82%,真的太火了!



由此想到,网红重庆旅游有多火,重庆人才聚集力、吸附力也应同步跟着有多火才是。在这每年上亿级的过夜游客中,总有人才到此一游后就下定决心,留在重庆置业、投资、兴业。

因此,值得思考的是,新重庆从旅游持续网红切换到人才持续网红,这篇文章该怎么做深做实做好?

人口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游客似乎只是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数字,似乎只是数量级意义上的人口经济学。

一个城市要活跃消费、提振经济、发展产业,一定要满足一定数量的人口基数,这也是划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五类七个档的意义所在。

过去,一个城市发展到什么能级,产业跟踪到什么层级,当然得有相应能量的人口基数与之匹配、同步。

今天,还得加一点,一个城市发展到什么能级,产业跨入到什么层级,还得有相应能级的人才基数与之匹配,人口数量、人才质量同步。

再抛一个问题。

全球知名投融资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发布2023年度全球创业者大学前100名的榜单,这个榜单创意之处,在于它并不对大学学术水平或综合实力进行评分,而是通过统计过去10年中获得第一轮风险投资的创始人数量(即大学产出的企业家数量)、毕业生建立的公司数量、以及企业家的资金筹集(融资总额)三大评量标准来比较大学的排名。

在亚洲大学本科生创业榜前十名中,一半是以色列大学的学生,超过了印度和中国,中国仅清华大学(30)和北京大学(59)进入前100名。

这个问题是



新重庆始,全球卓越工程师大赛、“兴渝杯”国际创新创业项目大赛一个接一个,全市“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也一批接一批,在渝高校在培养创业者方面能否有所突破、创新、建树?



人才既要外引,更要内育。这个问题值得重庆高校在“怎么做”上去思考、去实践。

在人口基数上,在人才聚引上,重庆能不能跳出兄弟城市此前“抢人大战”模式?比如,武汉市连续多年“再留30万大学毕业生”,仅2021年人口净流入量高达120万人,增量居全国第一。

答案是有的。

那就是让更多人才,尤其是产业领军人才,充分感受新重庆蓬勃向上的发展机遇和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继而留下来,扎根重庆,安居乐业、干事创业,成为城市新赛道、新产业、新事业合伙人。

那就是让留下来的人才与增长中的城市共鸣共振,彼此赋能,相互成就,互为骄傲,实现城市“引育一名优秀人才、发展一个前沿学科、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培育一个新兴产业”的链式效应,推动形成重庆新质生产力。

这正成为当前重庆市抓人才、谋人才的主旋律。

2023年,新重庆提出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市委书记袁家军就此提出明确要求,先后主持召开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全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等重要会议作出安排部署,推动人才工作系统重塑、整体提升。

“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人才引育的重点战略方向。”3月28日,袁家军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抓好战略科技人才引育,聚焦先进制造业战略方向,加快集聚顶尖人才,引育科技领军人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

7月10日,袁家军在重庆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大会上强调,重塑创新组织体系,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系统,着力构建“战略目标+重点领域+重大平台+支撑产业+高端人才+创新生态”整体构架,全面建设创新体系,全面提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9月25日,袁家军赴高校调研并主持召开全市高校人才工作座谈会时指出,以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目标,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为路径,实现人才队伍量质、人才平台能级、人才发展效能、人才生态系统“四大跃升”。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袁家军强调,要在超常规引育人才上下功夫,以更大力度、更大诚意、更实举措引进培养“高精尖缺”人才,集聚战略科技人才、打造领军人才、壮大青年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1月29日,市委书记袁家军看望我市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玉章、刘汉龙时也没离开人才引育,希望两位院士发挥领头雁、排头兵作用,建好用好大平台、大学科、大装置,更好聚才引才育才,在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中立新功、创佳绩。


可以说,重庆在吸人引才方面,政策迭代后大力度搭建起人才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打造这座城市招得来、留得住,逐步能发挥以产业为引领的吸人聚才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今后,重庆市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的不仅是一定数量、增量的人才,而是统筹推进“青创500”、博士后倍增、卓越工程师培养集聚等专项,带动集聚与重庆优势、核心产业链高度匹配的各类领军人才、青年顶尖人才。

总之,围绕33618产业集群优势,新重庆今后将聚集这些重点领域,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抓人才、谋人才将更加有的放矢,聚人才、兴产业将更加互动循环。

04

12月14日,市长胡衡华前往西部(重庆)科学城调研。他来到由通用国测时栅科技公司考察,希望企业积极探索“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发展模式,持续加强研发创新,加快智能化生产线建设,扩大生产能力,拓展行业应用。

“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的发展模式,正是新重庆吸人引才聚才时积极探索的路子。

作为西部(重庆)科学城科技创新的“头号工程”,金凤实验室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生命健康领域,产出引领性创新成果。自2022年6月揭牌至今,以高水平的科研技术平台提升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现已集聚卞修武、段树民、董晨、杨正林等院士领衔的29个科研团队,科研人员超300人,首次集中发布了7项科技创新成果。取得这些成绩,靠的正是顶尖人才、领军人才的引领驱动。

接下来,金凤实验室还将通过价值发现评估,以及市场资源对接,再加上风险投资资本的介入,构建全链条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孵化一批高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高新企业,打造成为具有全国竞争力的科研服务平台。

近年来,重庆分类有序推进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广阳湾实验室、嘉陵江实验室等四大实验室建设,推动16个战略领域技术创新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人才汇聚迸发的创新之火,正照亮着重庆迈向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征途。

05

“先立后破”不是新提法。中国改革过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及 “渐进试点”等做法,就是先立后破的方式,这一模式对于新旧动能转换期的中国经济尤为重要,对新重庆谋划布局33618产业集群,抓人才、谋人才同样重要。

人才因产业而聚,产业因人才而兴。2023年,新重庆在人才工作方面,涉及“立”和“破”的领域,




“立”起来的,有很多:

人才工作总目标升维成打造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全面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还把先进制造业作为人才引育的重点战略方向。

立起“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战略主动,迈出一条“人才聚集—产业聚集—产才融合”互动发展、良性循环的创新之路。

立起“一把手抓第一资源”、人才工作赛马比拼、人才工作闭环落实等工作机制,形成“管行业就要管人才、抓项目就要抓人才”的良性循环。在实践中,全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步伐走到哪,全市产业升级需求走到哪,部门、区县人才工作就跟到哪,落到哪。

立起来的,还有人才工作不只是组织、人社等少数部门的事,人才工作逐步往全市一盘棋靠拢,市级部门、区县、市级重要平台在人才工作方面与全市政策取向趋同,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开始形成合力。

立起人才发展五大指数,动态发布区县、高校、科研院所、公立医院、国有企业5个人才发展指数,支持区县依托科技园、产业园,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人才集聚地,推动各区县和重点行业领域人才持续净流入。

立起人才发展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减负松绑支持激励、统筹高效的人才资源配置三项机制,从人才创新创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需求,人才全生命周期发展的角度,更好赋能人才创新发展。

……




需要“破”的,也不少:

包括过去花高价引进的部分高校、科研院所分支机构,多年来没有带来实质性的产业创新、项目生根、人才引进。

还有城市与本土高校之间“两张皮”,二者未能有效建立起一种双向赋能、彼此奔赴、相互加持、共荣共生的关系,部分高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城市发展、新兴产业需求之间老死不相往来,没有更好构建与城市共振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

在此,读者认为还有哪些需要“破”的,也欢迎大家抛砖引玉,移步评论区留言。

……








整体而言,新重庆2023年的人才工作因应全球视野下面临的科技创新与人才挑战,做出了客观的判断,对标2027年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勇于升级站位,敢于应对挑战,直面解决问题,提出了新思路,构建了新体系,打开了新气象。

有了创新,才有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持续创新。创新、人才,缺了其中的一个,这轮子就驱动不了。在这条创新之路上,新重庆要培育的不仅是人才生态、科技生态,而是包含金融生态、政策机制、舆论氛围等在内,营造一个优良的以人才为原点的产业创新生态。

假以时日,相信会看到新重庆引育不少人才,还将从全市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生态的角度,看到这些人才奔赴重庆之后走上创新之路,甚至还能看到他们之中,涌现一批批“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科创菁英、产业大咖,甚至链主企业家。

这是人才之幸,也是重庆产业之运,更是新重庆这座城市之幸运。





来源:成渝灼见

为重点群体就业赋能 书写“稳就业”幸福答卷

重庆大学面向全球诚聘顶尖人才!

两江访谈 | 施一公:我很看好重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格局大博弈,新重庆正下一盘“先立后破”人才大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