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改革——重庆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
市民正在办理相关业务。
“陈大哥,科妤的低保金9月起提标了,从775元涨到790元,过几天和渝中区困难群众中秋节慰问金50元一并到账。”9月9日上午,渝中区两路口街道重庆村社区副主任唐茉琴来到低保对象陈科妤家中定期走访,并告知父女俩这个好消息。
18岁的陈科妤是智力三级残疾人,1岁时父母离异,由父亲陈刚抚养。近半年来,她三次生病治疗,社区帮她在“渝悦救助通”上快捷申请了低保和两次临时救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近年来,重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渝悦救助通”
解了群众燃眉之急
今年3月9日,渝中区居民陈刚上班时突然晕倒,被同事送到大渡口区人民医院抢救,他的女儿陈科妤在医院陪同期间又癫痫发作,也在该院治疗。
“陈科妤年满18岁,无劳动能力,按照渝中区成年残疾人分户政策,符合低保申请资格。”重庆村社区社会救助员黄金在走访时了解到父女俩的情况,立即上报给两路口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并到医院给予其相关救助帮扶。
由于事发突然,黄金未找到陈科妤的相关证件。3月12日,社区协调派出所和社保所为陈科妤补办了身份证、医保卡等证照。黄金带着证件来到医院,点开手机上的“渝悦救助通”,帮陈科妤上传身份证、填写家庭基本信息,社区充当临时监护人代她签署授权书,同步申请了最低生活保障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两路口街道在“渝悦救助通”后台收到陈科妤的申请后,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确认。4月中旬,陈科妤的银行卡上收到低保金775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80元。
“我生病后在家休养月收入只有1000多元,女儿这笔低保救助金真是及时雨,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陈刚没想到,过去申请程序复杂的低保,现在在手机上就能完成所有流程。
两路口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站长曾晓华介绍,没有使用“渝悦救助通”前,在传统窗口办理模式下申请低保需要30个工作日,也就是说陈科妤最快要在5月才能领到钱。此外,在“渝悦救助通”集成服务中,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还可享受6项“免申即享”服务,如每月减免10度电费、减免8元垃圾处置费、有线电视基础收视费减半、居民医保资助参保减免90%等。
此后,陈科妤又经历了一次脚踝扭伤就诊、一次癫痫发作住院治疗。此时,社区已将陈科妤家庭纳入重点关注范围,通过常态化走访和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其家庭状况。
后面,黄金又两次上门,帮她通过“渝悦救助通”上传医生诊断证明和医疗发票,申请落实了140.36元、588元两笔临时救助。
“渝悦救助通”是我市聚焦方便群众、减负基层、服务决策的改革目标,通过革新工作机制、更新技术手段、扩充救助通功能应用、拓展核对服务领域,推动社会救助全流程、全环节、全要素整体智治而打造的民生保障新场景。2022年在渝中区率先试点,2023年在全市推广。
截至目前,“渝悦救助通”累计收到提出救助申请74.3万人,其中符合条件的34.3万人已纳入保障;将低保、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退捕渔民等10类对象166.8万人纳入低收入人口监测范围,建立19个监测预警和提醒模型,针对低收入人口发布动态监测预警和提醒信息33.62万条,经核实,纳入保障2.62万人,退出保障2.63万人;高效办成“社会救助一件事”,整合8部门14项联办事项,累计申办联办事项(包含“免申即享”服务) 62.3万件、121.1万人次。
多层次医疗保障
为群众看病减轻负担
“多亏有医保报销,不然我负担不起一个星期3次透析。”9月6日,大渡口区佳兆业滨江新城,52岁的杨中喝了一小口水,虽然天气很热,但患有尿毒症的他不能喝太多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他开过多年出租车,因为患病无法继续工作,只能靠低保金过日子。
“得了病,也没办法。”杨中说,2011年他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胃口也不太好,原以为是胃上的毛病,没在意。有一次,他去拜访医生朋友,朋友提醒他尽快检查。他这才来到医院,一查发现肌酐高达900umol/L,医生建议他到三甲医院复查。
“复查结果,肌酐升得更高了。”杨中说,医生当即就诊断为尿毒症,已是肾功能衰竭晚期。从当年8月起,他开始吃药、做透析。
9月5日,杨中刚在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做完一次透析,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周3次透析的医疗费用为2404.99元,其中2114.83元符合医保报销范围,医保目录内报销比例100%,“渝快保”报销87.04元,也就是说他这周治疗费用的自付部分为203.12元,在出院时直接结算,不用再垫付。
据了解,按照大渡口区医疗救助政策,杨中可享受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75%的重特大疾病报销。同时,他今年还得到民政临时困难救助4410元,“这些救助对我来说,真的是雪中送炭”。
杨中是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下的受益者之一。据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已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城市普惠型商业保险(渝快保)等保障有序衔接、报销一站式结算。
同时,特殊人群、重点人群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现职工医保重度、中度失能人员全覆盖,累计享受待遇3.65万人;扩大因病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对象范围、降低预警标准,及时联动干预因病返贫致贫风险对象3.8万人;落实7类低收入人口资助参保130.86万人,医疗救助388.42万人次。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个人身份参加职工医保人员纳入生育医疗费用保障范围,居民医保孕产妇产前检查费补助由100元提高至300元、住院顺产分娩定额补助由400元提高至600元。持续挤压药品耗材价格水分,集采药品达到650种、耗材达到20种;下调1345个挂网药品价格,平均降幅24.02%。
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
让青年留渝来渝初见成效
“参加完一场就业活动,我就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近日,说起自己找工作的经历,22岁的唐家钇嘴角上扬。
唐家钇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今年毕业于重庆科技大学材料物理专业。与很多同学一样,大四开始,唐家钇便开始求职——投递简历,参加各种招聘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今年4月,唐家钇在重庆高新区参加了重庆首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对接服务活动。活动中,他聆听了爱思开海力士半导体(重庆)有限公司宣讲,并主动投递简历应聘工艺工程师一职。
“现场还有人社部门安排的就业导师给我指导,‘手把手’精修简历,传授面试技巧,让我整个面试过程很‘丝滑’。”唐家钇回忆说,从参加招聘、到岗见习、毕业入职……一路顺利,这让他对未来信心满满、充满期待。
“重庆就业政策好,有一系列职业技能培训规划,让我对留在家乡发展很有底气。”唐家钇说。
唐家钇的校友蒋宗辰是四川成都人。毕业之际,他曾纠结是否要留渝工作,但很快就打消了顾虑。
“我从网上了解到,根据《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2024—2027年)》,外地来渝求职者,可享受免费青年人才驿站、安家补贴、购房团购优惠,及落户、就医、交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蒋宗辰说,这些政策支持,能解决他在工作、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现在,我已经工作了一段时间,留在重庆发展很有前景!”蒋宗辰说。
据了解,为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我市紧扣“就业机会更加充分、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能力持续增强、重点群体保持平稳、就业环境更加平等、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的高质量充分就业内涵,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1—8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54.86万人。
“我们除支持企业稳岗扩岗,挖掘市场新增岗位外,还聚焦供给端,保障重点群体就业。”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我市实施“百万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实施15项政策措施,计划到2027年,累计促进150万名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将重庆打造成青年群体在西部就业创业的“首选之城”。
数据显示,1—8月,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留渝来渝就业创业27.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1.7%,留渝来渝初见成效。
同时,我市还开展高质量充分就业先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建立高质量充分就业指标体系,自2023年起每年重点建设7个高质量充分就业区县和200个社区(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全社会就业创业活力。
此外,我市还建立“大数据+铁脚板”就业服务模式。我市建立2163万劳动力实名制信息库、373万家市场主体用工需求库,开发“渝职聘”公共求职招聘平台,组建9060名就业服务专员队伍,通过有力有效服务,全市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让工伤异地就医职工不再来回跑
“以前为了治疗工伤,我要么定期去重庆,要么先自己垫钱,再去重庆办理报销,既费时间也费精力,现在直接在成都就能结算费用,太方便了!”9月9日,谈起工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在成都养老的兰先生连连赞叹。
原来,兰先生曾经在重庆工作,因工作中长期接触粉尘患上尘肺病,被认定为工伤,需要定期治疗。退休后,兰先生随儿子在四川成都定居,但为了治病,他不得不在成都、重庆两地来回跑。
“现在,我完成了工伤异地就医的申请备案,在成都治疗的时候,刷社保卡就可以直接结算费用,不用跑路了!”兰先生笑着说。
受益的还有在贵州工作的张先生,他因为工伤在当地治疗继发皮肤细菌感染,医生建议他到西南医院救治。张先生办理了工伤异地就医后,从贵州专程到西南医院皮肤科进行皮肤移植手术。
“还好有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个政策,我才能到全国知名的医院来看病,还能直接报销。”经过治疗,张先生工伤伤情已日渐稳定。
兰先生和张先生所感受到的便利,得益于今年4月1日我市全域启动实施的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目前,27家协议机构为外省市工伤职工提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为跨省流动的工伤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说,我市还启动了“工伤服务一件事”试点,通过整合事项“集约办”、线上申请“快速办”、线下申请“综合办”、容缺受理“简便办”,打破原有行政、经办分别受理、办理的模式,减少申请材料30份,缩短办事时限50%。
除保障工伤职工,市人力社保局还在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方面,作出了许多创新探索。
比如,我市通过不断优化社保经办服务体系,迭代升级“渝保渝快”社保惠民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障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便民化水平;优化参保结构,在大渡口等8个区县开展“零城保”家庭参保扩面试点,针对家庭成员中有两名及以上适龄人员实现市场化就业的,促进至少有一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者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选择较高的缴费档次,以提高预期的养老金水平,更好保障家庭成员老年生活。
此外,我市还持续创新高效经办模式,迭代“131”养老待遇资格认证体系,深化“认证无感”专项行动,已提供认证服务1590余万人次。全域推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免申即享”服务新模式,已惠及10万余人。
来源: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