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的三个试验
二十世纪是科学革命与发现的时代。1993年到2000年间的一连串实验,证实宇宙间存在着一个基础能量场。这里选择了其中三个实验,它们能清晰的说明,重新定义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在下列实验发表之前,大家相信世间两个“东西”一旦完全分离,就无法影响彼此,之间也没有连结。但就在上个世纪末,一切都改变了。
俄罗斯量子生物学家弗拉迪米尔·琶普宁和彼得·卡里耶夫设计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实验,测试DNA在光子(组成这个世界的量子材料)中的表现。
首先,他们抽尽特殊试管中的空气,创造出所谓的真空环境。通常真空一词就表示容器内空无一物,不过科学家知道,就算把空气抽尽,里面还是有东西存在,也就是光子。科学家们可以运用精确制造的设备检测到光子在试管中所处的具体位置。
结果发现:光子是以完全随机的方式散布在试管中。接下来,他们把人类DNA的样本被放进了试管中。结果出现了令人意外的表现:光子在DNA存在的状态下不再如之前所见的随机分布,而是在生命物质存在的情况下进行了重新排列,很显然DNA对光子造成了直接影响,彷佛透过某种隐形力量将它们规则排列。但在正统的物理学里并没有任何定律能解释这一效应。
再接下来,他们又把DNA从试管中移了出去,结果又发生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光子仍然有序地排列着,彷佛DNA仍在试管中一般。琶普宁对此描述说,光出现了“惊人且违背常理”的举动。
试验结束后,他们对此进行了讨论:当DNA被移除后,到底是什么影响了光子?是DNA残留的什么东西影响了光子的表现吗?或是DNA和光子虽然在实质上已经分离,不再处于同一试管中,但是否某种程度仍然互相连结,只是我们看不见?最后,他们在研究结论中写到:“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实验前提,即有某种新的场域结构存在。”
由于这个效应与生命体直接相关,这个现象被命名为“DNA幻影效应”。琶普宁的新场域结构,和普朗克于50年前提出的“母体”概念(普朗克,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普朗克1944年提出:“所有物质都由一种力量孕育并维系着它们的存在……我们必得假设,在这个力量背后存在着一个具有意识及智能的心智。这个心智是所有物质的母体。”),以及古老传承中的效应,惊人相似。
这个实验向我们清晰地展示了DNA和构成我们这个世界的能量之间的关系,也证实了我们对这个世界具有直接的影响力。尽管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出许多结果,但下面的两点最为关键:
1.有一种我们之前从未了解的能量存在。
2.细胞DNA能通过上述能量形式影响物质。
人类的情绪对身体细胞有着直接的影响,这一点是无庸置疑的,但对已经与人体分离的细胞来说,是否还再会受到人的情绪影响?传统知识和思考模式的答案显然是不会有任何影响的。然而,发表于1993年《前卫》期刊杂志的研究报告,描述了美国军方的一则实验却向我们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美国军方的科学家们首先在受试者的口中采取了DNA和组织样本,然后把这个样本带到同一栋楼的另一个房间,其距离相隔了好几百英尺远。DNA被放在特殊装置中测量其电流,检测它是否对受试者的情绪有反应。
科学家们让受试者在房间里观看一系列影片,内容包括战争影像、色情片、喜剧等,好让受试者产生各种真实的情绪体验。当受试者体验到情绪的“高潮”和“低谷”时,他的细胞和DNA几乎也在同一瞬间呈现出了强烈的电流反应。
初步实验后,他们继续探讨在更远距离下的效果。这一次,让受试者和细胞居然相隔了480公里远。受试者和细胞反应之间的时间差,由科罗拉多州一座原子钟负责测量。可是试验结果也是惊人的一致,受试者的每一次情绪变化与细胞的反应时间差都是零——其效应是同步发生的。不论细胞是在同一房间或相隔几百里远,结果都一样。当细胞主人经历情绪经验时,DNA的表现彷彿仍以某种方式与人体相连。
这个实验意义深远,既然人体的一部分和他身体分离后依然能保持联系,那么是否表示器官若成功移植到另一人身上时,两个个体将会彼此维持某种相连状态?
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人,并且多半是肢体接触。当我们与他人握手时,对方的DNA就会以表皮的形式残留在我们手上,同样,我们的细胞也会残留给对方。……假使如此,两人间的连结有多深刻?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是连结的品质视个人对此连结的觉知程度而定。这是否意味着,只要这些含有DNA的细胞继续存活着,我们就会和那些人继续保持着联系呢?
如果受试者在自己的体内体验到情绪,并且其DNA也对此作出了反应,那必然就有某种东西在它们之间传递着,以便让情绪信息从一个传递到另一个。也许那位受试者的情绪根本就不需要被传递,但不论在何时或何处,只要情绪被挑起的瞬间,或许就已经存在于样本的DNA之中。
就实验的结果简单来说,若要使DNA和受试者建立任何连结,两者之间必须有某种东西将其相连。该实验提出四项结论:
1.组织之间存在某种过去不曾被发现的能量形式。
2.细胞与DNA透过这个能量场进行沟通。
3.人类情绪对DNA具有直接影响。
4.距离似乎与其影响力无关。
1991年,一个名为心脏数理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HeartMath,简称IHM)正式成立,目的是探索人类情感对身体的影响力,以及情绪在世间扮演的角色。
心数研究所有个最重要的发现:一个环绕着心脏并向人体外围扩张的环形能量场。这是一个电磁能量场,具有环形的球状面,半径约一点五公尺到二点四公尺(见下图)。
知道这个能量场存在后,心脏数理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便自问,在于这个能量场中是否还有另外一种尚未发现的能量存在呢?为了证实这一想法,他们决定测试人类情绪对DNA(也就是生命本质)的影响。
实验在1992年到1995年之间展开,首先将人类DNA分离出来,放在玻璃烧杯中然后暴露在一种强烈情绪之中,也就是所谓的惯性情绪(coherent emotion)。他们进行了一系列测试,最多有五位受过协调情绪训练者参与,还运用特殊技术分析DNA的化学及视觉变化,侦测任何改变的产生。
结果显示:人类情绪改变了DNA的形状!参与测试者除了在体内创造出精准的感觉之外,而且在没有实质接触或外力介入下,不同的意图就能对DNA分子创造出不同效果,导致DNA扭转或伸展。
长期以来,我们都相信自己体内的DNA始终表现为一种固定形态。一般都认为DNA的数量也是固定的,我们自出生以来一直都是“得到什么就拥有什么”,除了药物、化学药品、电流之外,我们的DNA不会随着我们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变化而变化。然而实验三的结果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这些实验对我们与世界的关系又有什么意义呢?三个实验的共通点是人类DNA。就世俗的观点看来,我们从来不会认为自己身体内的生命物质会对外在的世界有任何作用。而且也从来不认为人类的情绪会对人体内的DNA有什么影响,更何况是相隔几百公里远的地方。
在第一个实验中,琶普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的DNA对光波具有直接的影响。由第二个实验得知,不论DNA与我们同在一室或相距千里,始终与我们相连,影响力不变。心数研究所进行的实验三,显示人类情绪对DNA有直接作用。基于以上实验,告诉我们人类对身体和世界具有影响力。
由上述实验得到两个相似的结论:
1.所有物质都由一种力量孕育并维系着它们的存在,在这个力量的背后存在具有意识和智能的心智,这个心智就是所有物质的母体,这个能量母体连结着宇宙间的万物。
2.人体内的DNA使我们得以运用连结宇宙的能量,而情绪是汲取此能量场的关键。
此外,这些实验也告诉我们:与此能量场的连结,就是我们存在的本质。假使能了解它的运作,以及彼此的连结方式,就能拥有将此能量场运用到生命中的一切所需。
我们是连接万物的创造者,我们的言行举止都参与到了瞬息万变的世界之中,无论是喜怒哀乐还是悲伤忧愁,这些情感都会被不断地扩散到这个“母体”中,并对这个世界产生微妙而又重大的影响。我们不仅是这个世界的观察者,也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
ID:quanxiyuzhouguan
献给每一个优雅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