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是葛吉夫?| 他的真理追寻之路

2017-11-06 全息宇宙

葛吉夫是一个非常具有色彩的人物。他对真理的追寻锲而不舍,因为他渴望知道。



谁是葛吉夫(G. I. Gurdjieff)?


在继续探讨信仰和惯性思维如何塑造出我们自以为真的认知的主题前,我想先讲一个有关拙火(kundafuffer)的故事。但首先我为你们介绍葛吉夫这个人,因为我将会经常提及他。


他来自亚美尼亚,至少那地方曾有过这个地名。这个地方位于小亚细亚的一个有趣交叉点上,每隔五十年就改朝换代一次,所有的制度又得重新建立,它也是各文明的一个交会点。在同一个时期,葛吉夫可以碰上佛教徒、(对西方人而言)各种外来的基督徒,包括苏联东正教的基督徒、祆教、叶日底斯教(Yezidis)和苏菲教徒。在某个层面上,他在这环境中逐渐了解到各种信仰之间的关联。他见到抱持截然不同信仰的人,居然都一样行得通。这也让他坚信在各种信仰的背后,一定有人洞悉真象—或曾经见过真象。


年轻的葛吉夫见过许多的信仰如何由古老体系沦为迷信,由于当初采取机械式的盲目信仰,就如此被制约;然而在这些体系背后,一定也曾出现过某些真实的知识。他四处去寻找那些真正知道的人,从西藏到印度,停留了一段时间,另在中亚寻访许久,远赴埃及,以及当时旅行倍极艰辛的中东地区。到了晚年,他又花许多时间抹掉这些痕迹。因为他希望人们以亲身验证来认识教法的优点,而不是把他奉为精通神秘东方事物的权威。当然,这使得有些人更想去挖出他的过去背景。


很显然葛吉夫曾到过西藏,他是当时俄国沙皇所派遣的谍报员。在那年代旅行需要金钱,尤其远赴外国更是如此。葛吉夫在担任斥候期间学习了许多密教中的教法。他对沙皇的侦查成绩我们就不得而知,除非俄罗斯愿意在这多变的时代将从前的记录公开。概括而言,葛吉夫是一个非常具有色彩的人物。


他对真理的追寻锲而不舍,因为他渴望知道。在废墟中挖掘,为的是找出被人遗漏的古代经典。他也曾和苏菲教徒、佛教徒、瑜伽行者、祆教徒、各种异国人士一起研究、修行。接近中年时期,他终于在中亚地区遇上了一个秘密传承,这传承仍活生生地保留着他所找寻的真实古老智慧(这就是传奇部份),他被认为或许曾在沙慕尼兄弟会(Sarmouni Brotherhood)中参研过,而沙慕尼又被认为是当今其它所有传统背后的根源。如同我之前说过,这是个传奇性故事,你可不能写信到沙慕大学的注册部查询︰「你们在九O年初期,是不是有位叫葛吉夫的人拿到博士学位?」不论事情真假,对我们而言都像天方夜谭。这神话虽然神奇,但就像葛吉夫所讲的一样,我们应以自身的体验来评估教导,而不因它们来自某个神秘有具传奇的源头,就盲目地采信。


葛吉夫好像负有教导的使命才来到西方,虽然他不曾公开说明过。他以不同方式测验西方人是否准备好吸收某些极深奥的灵性理念。


依我看来,他似乎用尽方法在西方人身上做实验。其目的在于测验出现代西方人对这不同于西方文明的观念和技巧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我觉得葛吉夫的某些实验不算成功。例如,他有一本主要的著作「毕左巴讲给孙子的故事」 (All and Everything: Beelzebub’s Tales to His Grandson),有些葛吉夫的学习团体将这本书视为信条,并再三地研读。这本书之所以非常难读,当初是为了试验一个理论︰「人除非经由自身极大努力而获得的,才会格外珍惜。」因此,葛吉夫当时找出部份的基本教义,并把它写成艰涩难懂的文字。他运用了许多不自然的文体、长句、创新超多音节的语法,再念给学生听。如果似乎有些人抓到意思,他就又重新改写,把它写成更难;如果还是有人懂,就一再删改,让它变得更加艰涩。他终于达到目的,这最后的版本的确非常艰深难懂。


这则故事在叙述上有几分真实暂且不谈,却符合了我个人的成见,它证明了我不想一头钻进书本的研读是没有错的,所以你自行判断吧。


我相信一定也有人因投入大量时间,终于体会书中某些含意而感到欣喜若狂。但也有人一再恭敬研读,还搞不懂,最后因实在不懂还怪自己差劲。所以,这实验产生了各种效果,或许该算是失败的实验。


三类人与四种道


因此葛吉夫在许多西方人身上做实验,其中主要的部份是发展出日常生活可用到与实用性的技术。他谈到隐居修行只适合某种人,对其他类型的人却不适合。他将这世上有效的灵修传统分为四大类,及分别与三种基本型态的人间的交互关系。


人可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这也是你经常见到的三种,因为要超越这三种就得下许多的功夫。第一种是身体中心型的人。这种人和世界之间主要的关连,来自于他们身体的感觉和「想法」。他们运用体力和类似身体的锻炼,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修炼。这种人各有其优点和缺点。而第二种是情感中心型的人。他们响应世界的方式主要来自于情感,可能极有帮助,但也可能极具破坏性。第三种人则是理智型,他们响应世界的方式是以理性的分类归纳、分析、新旧经验之间的联想比较,再归纳出对此世界的理智性看法。


苦行者之道(Way of the Fakir)


各种灵性道路适用于不同类型的人。例如说,身体型的人即是葛吉夫所讲的苦行者之道,指的是类似他在印度见到的苦行僧。这些苦行僧有的已发展出不可思议的身体意志力,譬如使身体摆出某种姿势,然后维持多年都不移动。他曾看过有人摆出虔诚礼拜的姿势,维持二十年未曾移动过。直到今日,在印度仍可见到这类的人,但是否会的人愈来愈少,我就不得而知了。在刚开始的时候,新进的苦行者会去模仿一些已获成就的苦行者,在同一个姿势保持一段时候后,先事休息再做尝试,并且一而再、再而三地艰苦修练,以达到超脱出热气、飞蝇、小虫子、灰尘和烈日高照的考验。


这些苦行僧各有其弟子,你知道吗,他们必须有弟子,因为当他们做到极点,会发现即使想动都动不了的窘境︰这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结缔组织已经冻结。他们的弟子要强迫他们进食,当师父的身体变得污秽不堪,弟子还要把师父像个雕像般,扛到恒河边净浴,或处理排便后的清洁等等。


要成为一位高深的苦行僧,需要不可思议的意志力︰但葛吉夫也指出这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灵性不归路。他们虽然发展出惊人的意志力,却除了站着不动外,无法应用到其它任何事物上﹗这种能力虽然令人印象深刻,或许有人还可以为他们编造出一套宗教理论持着宗教性支持的理论,但葛吉夫觉得这实在太愚蠢了。他谈到虽然如此,这些人还是有希望的,如果有一位修行道路更宽阔的人给予他们协助,使他们了解如何更有建设性的运用这种意志力。否则他们只能算是灵修中的异类罢了。


出家人之道(Way of the Monk)


第二种人,属于情感型的人,通常选择出世的道路。这条道需要极度专注的祷告,对解脱、救赎的强烈渴求,全心投入,恳切寻求拯救,加上深刻的感应经验。这经常涉及到当人在学习真正顺服于神意前,却将自己从属于某人的意愿。


葛吉夫指出,在这条道上进展神速的人,通常能获得感应力,有能力施行所谓的奇迹。但他也指出,如果只修这条道路,当发展到顶点时,就可能变成他所称的「愚圣」--虽然有能力施行奇迹,却缺乏智慧。为了让你们更了解这点,我自创一个例子--想象有一个人在经过长久的祷告和渴慕后,终于获得施行奇迹的能力。在他居住的国家中,被两千年来的人口问题拖垮,生活普遍困苦,然后他热切祷告,治愈了几个无法生育的问题。这也是奇迹,但以更宽广的角度来看,或许有人会质疑这是否为运用心灵能力的最好方式。


瑜伽士之道(Way of the Yogi)


第三种人—理智型的人—所走的是瑜伽中的知识的道路。此处提到的瑜伽,是以葛吉夫举例中较为严谨的说法,因为实际在印度的传统瑜伽中,显然有着许多不同的道路。而这葛吉夫式的瑜伽士是位具有洞察力,学习洞悉事物的真象,并能在观念中将一切事物连结在一起。但是,葛吉夫指出在这种隔绝情形下,反而会修成一位「嬴弱的瑜伽士」(weak yogi)--知道一切事,却无法做任何事的人。


在我见过的无数例子中,最恰当的例子应算是大学中的教授,他们正知道许多的事,口才流利,整合力强,说话又条条有理。但如果你亲眼看到他们的个人生活质量,会发现他们虽然能说善道,却和我们大家是一样的愚蠢和神经质。我个人即有甚深之感触。


第四道(The Fourth Way)


葛吉夫谈到他曾学习并试着去教的一条道路,称为第四道。苦行者之道是第一条道路;出世的人—情感型的人是第二条道路;而理智型的瑜伽士是第三条道路。而第四道,则要将这三种运作模式均衡发展。


葛吉夫采取了另一条道路。因为在他的实验中,有一部份是要用西方人能理解的观念和技巧来说明,因此他说人有三个「头脑」(brain)。他选择「头脑」这字是因为在物质世界中,「头脑」这字比「心」(mind)还要高等。就像我们都「晓得」那些专攻头脑的人是今日真正的科学家,而在本世纪初葛吉夫开始出来教导时,当时的世界潮流也是如此。


他谈到,我们是具有「三个脑」的存在体。除了专司理智思维的脑,也就是我们一般认为唯一的脑袋之外,还具有一个情绪的脑和一个身体/本能型的脑。它们之所以都被称为脑,是因为它们 (1)接收你自身与周遭世界中的讯息,(2)处理并与过去经验互做比较,(3)会运用他们自己的一套逻辑思维决定行动,(4)根据内在的逻辑推荐一个似乎明智的行动方式。


麻烦的是,实际上每个人都只有一个脑获得适度和良好的发展。有些人属于理智型,有些人则是身体/本能型,有些人则属于情感型。其它两个脑不但尚未发展,经常还处于白痴阶段—还不只是白痴而已,由于未均衡发展的结果,反而造成一位典型神经质的白痴。


理智型的人试图以思考来解决人生中的大小问题。但在生命过程中,有时你需运用身体的力量来推动,有时你必须聆听自己的感觉。情感型的人会想用感觉来决定事情的做法。但在生命当中,有时是你必须抽离情感,运用理智的分析来解决问题,有些时候则需要你去开启身体的智力。身体型的人则会试图以意志力来解决所有事情,但有时你需要听听感觉的声音,或去思考问题。因此,葛吉夫所带出加强觉照的方式,同时着重这三种层面的发展,使理智、情感和身体/本能都能达到正常而和谐的状态。这样的均衡发展,就是第四道的核心。



葛吉夫说第四道是「狡猾的道路」,第四道的修行者是狡猾者,因为第四道注重四个中心平衡发展,巧妙避开前三道的障碍。

葛吉夫的人格魅力庞大动人,往往令人一见倾心,当然,如果他刻意要使人错认他是个脾气暴躁的怪人,一个不学无术的江湖术士,这更是他的拿手好戏。葛吉夫是个多能的人,他是灵性导师、催眠师、舞蹈家、魔术师、大厨师、泥水匠、地毯商、古董商、古物鉴定家、机械维修师。


葛吉夫不受道德束缚,不受惯性的行为模式束缚,在他着名的教学晚餐里,为了打破社会常轨,他安排上流社会人士坐在清道夫旁,让淑女与妓女同桌。


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活在狼群中,你就要学狼嚎叫。」

第四道的修行打从一开始就坚定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

从葛吉夫的亲身示范,可以明确了解第四道的教学目标:不是培养无所不知的学者,不是训练出无能的圣者,而是有能力去「做」、有真正自由意志与丰富正确知识的「完整的真人」。


第四道要求人以思考以行动以实验去亲自验证。

第四道不会流行,不会拥有众多追随者。

邬斯宾斯基说:「只要本体系的观念不被人曲解,就决不会流行,因为人们不会承认自己在睡觉,自己是机器。自命不凡的人总是反对这个观念。」

由于第四道不像第二道诉诸情感,给信徒保证、安慰、善意的谎言,第四道给予冷酷无情的真相,人的虚假个性不喜欢玩真的,所以第四道注定只会被少数人接受。

大多数人都淹没在甲种影响里,毕生追逐死后不存在的事物。


少数对修行有兴趣的人,又往往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第四道认为,进化是不可能自动发生的,灵魂是不可能自己长出来的。


人必须有明确的方向,有意识地下功夫,而即使如此,都不能保证你能修行成功。

修行,是没有保证的。


第二道给人许多保证,第四道令人看见无私的真相。


第四道强调修行从目前生活的立足点开始。


不需要放弃外在的事物,因为所有的下功夫都是内在的。


现实的生活,就是最好的修道场。

第四道鼓励人有意识地欣赏文学、艺术、音乐,这些美好的事物是人为的精致印象,成为喂养情感中心、理智中心的高等食物,有助于灵魂的结晶。


有意识地欣赏,意味着在欣赏的当下,记得自己,分开注意力,保持双向的清醒,于是,美的欣赏活动就成为记得自己的实践。


这也就是为什么第四道强调在生活中修行的秘密。


重点不在于你从事什么外在活动,而是你以什么样的意识状态来面对当下。


相比之下,一般人即使同样欣赏音乐、艺术,他们的意识状态处于「醒着的睡觉」,因此,对于觉醒没有什么帮助。


更进一步说,如果一般人从艺术欣赏活动中获得了高等能量,他们因为没有记得自己,无法善用能量,所以会很自然地以过度说话、想像、表达负面情绪等管道来排泄这些能量。


第四道的基本原理之一是,

人必须付代价,才能进化。


人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是想先享受后付款。


修行必须付代价,而且是先付款后享受。


时间、金钱,是最常见的代价。


但是最大的代价还不在于时间与金钱,而是牺牲无益的负面情绪,牺牲无益的想像。


这两者反而是人们牢牢抓住不放的,因为在很多人的生命里,如果没有负面情绪与想像,就是一团空虚。


第四道认为,努力也许会白费。


不知而行,没有足够的知识却忙修瞎炼,比什么都不做更惨。


许多人接受有瑕疵的修行体系,努力修行多年之后,越修越怪,反而破坏他们的可能性,变成一部过度损坏,完全无法修理的机器。


第四道主张,修行难以个人独力完成,修行团体是必要的,当你忘记活在当下的时候,别人会提醒你。也只有团体能够督促个人付出超级努力,一个人的时候,人总是倾向以最简单的方式了事。


第四道是狡猾者的道路,并不是代表第四道的修行者心术不正,而是指他们知道修行的重点在于下功夫于内在,而不是外在,所以他们就从原来的生活型态开始修行,而不是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服饰、改变发型、改变职业、改变居住的地方。


别人看不出来他们是修行者,这才是狡猾之处。


第四道不见得适合刚踏上修行之路的人,因为他还没有鉴赏的能力,看不出第四道的真正价值。


唯有研习过许多体系的人,知道太多的人,求道多年而仍然空虚的人,诚恳面对自己的人,才会懂得第四道的珍贵。


修行上,劳力工作是绝对必要的,都市人的诸多身心毛病,如果能改变工作习惯,在菜园、果园、森林里体力劳动一星期,痛快流汗,天天与阳光、清风、绿树、青草接触,马上不药而愈。


人在同一个工作久了,不自觉会产生角色认同,自我形象定型,这些都对心的自在有障碍。


基本上,第四道认为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在修行上是一样平等的,但是,由于同性恋者承受的压力很重,自我价值的建立过程比一般人艰困,容易产生特殊的问题。不过,每个人都特殊的问题,从修行角度来看,利弊互见,就看当事人如何转化。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相关文章


德蕾莎修女:我们必须在爱中成长

萨古鲁谈金钱 | 召唤你的内在生命

鲁米的诗 | 穿越时空,穿过灵魂抚摸你。

旷世奇才 | 尼古拉•特斯拉揭示宇宙密码

霍金 | 生命的意义

巴关 | 生命的丰盛之道——财富与成功的法则

巴夏 | 保持高频率状态的法则(视频)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经典语录 | 附视频

疗愈身体的咒语|露易丝海(Louise Hay)身心对应表

彼尚·安裘密:灵魂伴侣,我不再寻觅你的芳踪

爱因斯坦:爱是唯一的答案

卓别林 | 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十位灵性导师告诉你:如何让整个宇宙都来帮你!

短片 | 史上最震撼视频《觉醒》

一部值得全世界人反复欣赏的灵魂著作


 


ID:quanxiyuzhouguan 

献给每一个优雅的灵魂



集大千世界智慧之精华

创自由灵魂最高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