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欲执掌西湖大学成为一流学府

2018-01-10 政在解读










他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2008年初,在美国生活了18年的施一公,毅然辞职回国,后来还放弃了美国国籍。他的归来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吸引力增强的标志之一,在海外华人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回国时施一公曾说:“中国的科技和教育、中国大学的科研和教学,都与美国一流大学还有着相当的差距,中国正在为此而努力。我会发自内心地为中国科技和教育体制的进一步发展付出更多。”


如今,施一公将带领筹建中的西湖大学,朝着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


经施一公本人证实,其已于近日请求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职务。他表示,在辞去副校长之后,他除了继续保留在清华的教授职务外,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正在筹建中的西湖大学当中。


1

西湖大学有何神秘面纱?


施一公从清华辞职转而全身投入西湖大学的运作,他的这一选择,必然考量了自己回国十年来的经历,以及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的发展趋势。有分析人士认为,对施一公离开体制不必过度解读,这是人才的正常流动。


对于施一公而言,体制内也许未必是大展手脚,施展抱负的最好平台。另一方面,美国的一流大学如哈佛、耶鲁与普林斯顿等都是私立大学,从中国目前新时代的改革大潮和长远发展趋势来看,中国本土也应该生长出优质、顶尖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


而筹建中的西湖大学所在地杭州市云栖小镇,也符合一流大学成长的土壤。在杭州,这也是一片以云计算产业为核心、以相关项目为载体、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特定区域。

云栖小镇


按照规划,西湖大学将于2018年正式成立,至2019年末,拥有教授师资力量规模超过洛克菲勒大学。在教师科研水平上,很可能成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在尖端研究方面异军突起;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成为亚洲一流,加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团队;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相媲美,成为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西湖大学拥有强大的智囊团。据施一公介绍,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校长陈佳洱等学术上享有盛誉的全球顶级科学家组成。

西湖大学


据施一公透露,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丁列明、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杭州德同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华绍炳等15位“千人计划”专家以及众多浙商成为该校捐赠人。


2

施一公为何选择杭州?


纵观世界近代科教发展史,民办大学由于其灵活多样而展示出巨大的实力,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哈佛、耶鲁、普林斯顿、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诸多名校;而在中国,虽然民办高等教育近年来取得蓬勃发展,但目前主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还未曾在前沿科学研究和高技术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尝试,“这个空白需要一代人携手迈出第一步去填补!”施一公说。


同时,中国的持续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基础研究的总体水平仍然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高科技发展的核心技术严重缺失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每一个挑战都将会成为我国今后发展的限速步。”


为何选择杭州?“我的父亲出生在杭州,我的祖父是浙大的校友,现在我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的院长,和浙江的情谊更深了。”2017年12月7日,施一公在浙商年会上发言称,希望未来能在杭州退休。

施一公在演讲中曾透露,2015年开始就在杭州筹划创建一所民办大学,即“西湖大学”。据施一公介绍“西湖大学”定位为“小而精、高起点和研究型、有限学科:聚焦科学技术”。“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施一公表示,他相信科技强国梦的核心就是高等教育,创办一流大学就是实现梦想的途径。


有鉴于此,施一公、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7位科学家、学者、企业家,在2015年3月11日,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3

西湖大学的创建过程?


2015年3月11日,七位西湖大学倡议人正式向国家提交《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性的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支持。


2015年12月1日,西湖大学的前身,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


2016年12月10日,在杭州举行成立大会并揭牌。

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约10万平米的园区正式启用。


2017年3月19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位于杭州市云栖小镇约10万平米的园区迎来首批学术人才和教职员工入驻,并举办简短隆重的庆祝仪式。仪式上,西湖高研院首任院长施一公从杭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仲灿手中接过钥匙,并致辞答谢,标志着高研院园区正式启用。


2017年9月2日,首届19名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跨学科联合培养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项目录取学生正式入学,他们是从400多位申请人中脱颖而出的,含4位女同学和15位男同学,来自包括新疆、黑龙江和四川等地,最小的21岁,最大的32岁。这19位博士研究生将展开理学、前沿技术、基础医学和生物学四个方向研究。他们将根据各自的培养计划,第1年或1年半时间,在复旦大学相应院系进行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其余时间在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跟随导师进行科研工作。开学典礼在西湖高研院位于云栖小镇的园区内举行。西湖高研院院长施一公为首批博士研究生带来“开学第一课”。


延伸阅读:


施一公,1984年保送至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1989年提前一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终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


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


2013年4月,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9月,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2016年3月,获“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2016年6月,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




文稿 | 黄宇翔 徐墉    编辑 | 朱颖婕     监制 | 徐墉



你或许还想看:

大额不收、宴请都去、有拿有拒……一名国企高管的腐败“法则”

最新!地铁6号线拟新增“亚运村站”!亚运村今年6月底前全面开工

本月起,杭州实施医保新政,一图读懂!肯定和你有关!




欢迎在下方给政在解读

(微信号:HangzhouReading)

留言发表您的意见与建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