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创为引领,促进学术创新——回望四届思勉原创奖
前四届思勉原创奖回顾视频
以原创为引领,促进学术创新
思勉原创奖是华东师范大学为弘扬我国现代著名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治学精神,鼓励文史哲领域产出更多的原创性研究成果而设立。该奖旨在以“原创”为引领,通过学术评价机制创新推进学术创新,倡导我国人文学者追求理论创新、观点创新、方法创新,以促进学术成果产生应有价值。
历届思勉原创奖颁奖现场合集
思勉历程 · 砥砺前行
2002年 我校开始酝酿探索以评价促进人文学术发展的新机制,原创奖的思路被首次提出。 |
2008年 我校在校内设立人文学科类的原创奖,并进行第一次评审。 |
2011年 我校主办并设立了思勉原创奖,在教育部的支持下开始面向全国组织评选,第一届思勉原创奖获奖成果为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项楚《王梵志诗校注》、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杨国荣《道论》。 |
2012年 思勉原创奖被教育部纳入省部级人文社科奖项统计范围。 |
2013年 第二届思勉原创奖举办,获奖成果为李泽厚《哲学纲要》、阎步克《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张涌泉《汉语俗字研究》、罗宗强《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 |
2015年 第三届思勉原创奖举办,获奖成果为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葛兆光《中国思想史》、张世英《哲学导论》、陈来《仁学本体论》。 |
2017年 由华东师范大学和旭辉集团共同出资支持第四届思勉原创奖,在评选工作中首次引入了网络评选方式。第四届思勉原创奖获奖成果为陈平原《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倪梁康《自识与反思》、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刘跃进《秦汉文学地理与文人分布》。 |
历届思勉原创奖简介
8年来,思勉原创奖在我校的悉心组织、学界同仁的积极参与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支持下,已经成为人文学科领域中闪亮的学术品牌。
思勉硕果 · 有口皆碑
截至2018年,思勉原创奖已成功举办4届,共有18部作品获思勉奖,2部作品获提名奖。获奖作品都是其所在学科领域中的经典之作,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者,对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科分布基本均衡,获奖作品价值突出。思勉原创奖的评奖过程注重将“原创”作为评判人文著作水平的价值取向,获奖作品大都是领域内极具引领作品的典范之作,均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同行认同度高。
前四届获奖成果数量一览
前四届获奖成果文史哲比例一览
获奖作者成果显著,学术科研造诣深厚。获奖作品的作者知名度高,在文史哲领域都有极高的学术地位和丰硕的成果,如北京大学的阎步克、陈平原和华东师范大学的杨国荣、茅海建等学者,均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曾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前四届思勉原创奖成果
思勉光芒 · 共同聚焦
每一届思勉原创奖的举办和评选,都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支持。这一奖项在学术界有着重要影响力,也受到了社会媒体的高度评价。
思勉原创奖以老老实实、不求回报、毫无私心的行动,向世人呈现出一批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精品力作,也展现着一所高校的胸襟和识见,践行着高校在学术共同体中的作用。——《光明日报》
思勉原创奖以我国现代史学大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吕思勉命名。在拓展为全国奖之前,它源于华东师大校内的一项人文原创奖。在教育部指导下,从今年起新的思勉原创奖开始面向全国组织评选,坚持非官方性质和高规格、严标准,填补我国人文学科领域长期以来少有权威奖项的缺憾。——《解放日报》
被称为文史哲类国内目前最高水准的民间学术成果奖项——全国首届文史哲思勉原创奖,昨天在华东师范大学完成终评。这一被教育部列入认可名单的人文社科类重要评审项目,把原创作为核心,在专家推荐、作品评审等各个环节都着力杜绝模仿和抄袭现象。——《文汇报》
各大报刊及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集合
思勉原创奖探索了一种极具创新的人文学术的评奖方式和程序,鼓励着当代人文学者潜心研究、勇于创新,产出国内一流、国际有学术影响的原创性精品力作,从而促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
图文:王烨 史玉洁
指导:费斌
编辑:史玉洁
审核: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