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之花”守护“来自星星的孩子”|华东师大特殊教育、医疗康复与信息技术融合研究结硕果
在南京西路丰盛里“多特瑞六感体验中心”
有一家“多·幸福咖啡馆”
“多爱·拿铁”
“幸福·摩卡”
“温暖·卡布奇”
都是这里的招牌咖啡
咖啡馆脱胎于华东师范大学“幸福之花”先导基金项目(教育+)《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系统》,课题组提出了以改善社交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目标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模式,为中国孤独症儿童提供了一种全新训练方法,帮助孤独症患者实现就业梦想。
孤独症谱系障碍以社会交往沟通障碍、局限兴趣刻板行为为两大核心症状,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目前我国有超过1000万的孤独症患者,其中0-6岁的孤独症儿童数量超过100万。当前孤独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不可治愈,需要终生康复,长期的干预训练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系统》课题成果和孤独症康复训练模式获得上海残联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同,上海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委托课题组撰写《孤独症群体庇护性就业工作研究》报告,针对孤独症群体的就业需求,利用课题成果,通过数据分析及综合评价,研判孤独症适合职业岗位,筛选孤独症庇护性就业岗位,研究报告已通过政府相关部门验收并获得高度评价。
课题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康复科学系副教授陈东帆博士
课题组开发以改善社交能力为核心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课程和软件系统,具有独立知识产权,已经完成构音语音训练、社交干预训练和执行功能训练等软件模块。
❖ 针对3-6岁年龄段的构音语音训练,构建了一套针对汉语普通话构音障碍的矫治专家系统,通过案例介绍构音语音评估训练流程。
❖ 针对6-8岁年龄段的社交干预训练,基于人形机器人进行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的干预课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研发47门课程。
❖ 针对9-15岁年龄段的执行功能训练,使用机器人图形编程技术开展孤独症儿童的项目执行能力实验训练,在实验过程中研发16门课程。
通过2015年、2019年、2022年的照片资料,可以窥见孤独症孩子的成长
课题组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建立了8个实践基地,对接课程实验,研究孤独症儿童职业评估技术,对孤独症进行职业技能训练,再通过庇护性就业岗位设计实现孤独症就业,彰显课题的社会效益。
“幸福之花”自闭症儿童社会融合公益实践基地
2022年9月5日,课题组在上海南京西路丰盛里“多特瑞六感体验中心”支持下发起成立了孤独症庇护性就业咖啡馆“多·幸福咖啡”,旨在帮助孤独症实现就业梦想,完成课题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社会反响。2022年9月6日开始,文汇报、上海电视台、今日头条、中国新闻网等20余家主流媒体竞相报道。
康复师、家长、孤独症孩子、课题组研究人员、上海残联领导以及专家在现场合影,孤独症吴佳辰获得了一份正式的工作合同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华东师范大学响应国家促进残疾人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号召,积极开展庇护性就业岗位实践研究,探索完善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保障和管理制度,系列研究成果得到了家长与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为了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华东师范大学于2018年设立“幸福之花”先导基金,围绕“教育+”“生态+”“健康+”“智能+”“国际+”五大领域,聚焦国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重要问题,大力推进学科交叉研究。
文字 | 《基于机器人技术的孤独症儿童社交障碍干预系统》课题组
图片|上观新闻 课题组
编辑 | 石钰
审核 | 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