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怎样的家庭教育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2017-10-04 星星点灯 萝卜心理Psyrobot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前言


家庭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过程来看,大多数家庭教育都是一个人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

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一个孩子受益一生呢?


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受益一生




一个叫涛涛的5岁boy,爸爸是某公司经理,早出晚归;妈妈是全职太太,全心全意为他的生活起居服务。


爸爸认为孩子应该从小就培养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而且是男孩子,需要严加管教。妈妈性格温和,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对孩子百依百顺。这即是当下一个典型的工作族原生家庭。


但在涛涛眼里,爸爸不苟言笑,让人害怕,经常躲着他,甚至有些恨他。妈妈可以依赖,但却对妈妈不够尊重,经常无理取闹。“严父慈母”的角色总是困扰着这个小家庭。


在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一贯有“严父慈母”的的说法,到底对不对,一度也曾因为各类热点事件或热门影片引发舆论一片。




“中国狼爸”萧百佑,用“打”的教育方式,将四个孩子送进北大,跻身成功父母行列,他也曾出版教子经《所以,北大兄妹》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以"打"为法宝的"中国狼爸"一度掀起对中国式教育模式的讨论。


狼爸将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结合自己的理解,创造出一套别具一格的“萧氏教育理论”,他认为在中国长大,在中国发展的孩子必须用传统的教育方式进行教育。然而狼爸理论并非人人凑效。


2011年8月15日,广东男子徐文辉为了四岁女儿小茹将摆放在阳台橱柜里的多种调味料搅拌一事暴怒,将亲生女儿殴打致死,被网友称为“狼爸暴打四岁女儿”事件。


2012年10月5日,出生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六岁小如,8月中旬在浙江乐清与父母团聚,却遭受“狼爸”父亲的“管教”,被体罚6小时致死。


2013年1月2日,江西某“狼爸”魏某,因11岁男孩小魏贪玩游戏机彻夜未归,被其用铝合金管“教育”近20分钟致死。


如此已见,“狼爸成长论”并非定论,事与愿违,甚至弄巧成拙反而得不偿失。




2017年印度明星演员阿米尔·汗在《摔跤吧,爸爸》中化身的狼爸,再次让舆论重新燃起对"虎妈、狼爸"教育的意义的思考。


我们的"虎妈、狼爸"不也是这样吗?每天逼着孩子奔赴在一个接一个的培训班。打着"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名号,替孩子们做出各种选择,大家可以试想下,现在在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孩子是能拥有自主选择权的,又有几个孩子是没有培训班,可以玩乐童年的?


阿米尔·汗也是这样一位狼爸。说真的,前半部分,我也觉得这样的狼爸很不靠谱,这分明是爸爸的梦想,为什么要让女儿来买单。


但影片中有几个生动的细节,引发了我对家庭教育观更为深刻的思考。


剧中两姐妹俩逃脱训练,去参加好朋友的婚礼,听她们的好友说,她们的童年都是与家务作伴,甚至在14岁年纪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得不嫁给从未蒙面的男人,她们的人生仿佛从一开始就已经有了结论,又好像从未存在过一样。


她们很羡慕她这样,即使爸爸再严格,可也是为了她好,甚至不惜为了她与全村作对。那一刻,姐妹俩醒悟了,这不是谁成就谁的梦想那么简单,她们的父亲是在拯救她们,带着她们在和命运抗争。


醒悟和感动,让一个人一瞬间实现量变到质变,就像吉塔在最后争夺金牌的过程中他们父亲说的一样,你不光是为了金牌而战,更是为了印度千千万万的女性而战。这才是我们应该对家庭教育思考的原点和终点。


影片让我们几度泪崩,正是因为我们同样感受到了那样一种感动。




教育不是教育者的主观设计,更不应该有相互可以指责的范式,只要顺应每个人独特的人格,适合受教育者的需求。


教育也不是纯粹的优胜劣汰的竞争,而是一种启发,一种感染。催人奋进的不是父母一身的焦灼和压力,而是孩子自己对命运的抗拒。


教育更不是家长们的主观控制,不能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控制受教育者接受相关教育。父母也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试想,在成长中被历练的孩子们长成以后为什么会感恩那些“虎妈狼爸”,因为他们曾感动于此。没有这种醒悟,如果只是叛逆、只是忍受、只是憎恨,又该是怎样一个可怜的家庭悲剧。


试想,没有醒悟和感动,富裕的家庭能富过三代?说“寒门难再出贵子”到底是贵子难得,还是寒门过寒?


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有一部血泪与共的励志故事。每一个原生的家庭,或悲或喜,专制教育也好,隔代教育也好,都需要诱导一个或平淡或离奇备受鼓舞的感动人生。每一个原滋原味的生长因子,单亲家庭也好,留守儿童也好,都需要付出或大或小的代价,去醒悟某些离经叛道,去感悟生活的真实意义。


这才是我们应该理解的教育的价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