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通证经济:成也激励,败也激励!

蒙特卡洛 区块链研习社 2021-04-10


激励作用是通证经济的核心之一,之前大多是在讨论通证可能产生的正面意义,但在实际的通证化改造过程中,我们发现了通证化改造的很多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还提出了一个特性可以用来判断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使用通证进行激励。

作者:蒙特卡洛,区块链研习社特约作者。


通证是个新鲜事物,在很多方面都能发挥作用,比如最明显的就是量化、激励作用,以至于有人说通证经济是对人类生产关系的颠覆。


我个人也相信通证经济对社会的伟大意义,但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对通证经济的量化和激励作用关注的太多,而忽略了它可能会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激励的噪声”。



一、激励并不总是好的


很多项目刚刚与区块链接轨,刚刚开始接触到通证经济的时候,都会感叹于通证经济的神奇。它的激励作用能够瞬间串联起很多人,大家各自贡献各自的力量、智慧、资源,一起能够让项目发展的更好,同时自己也能够得到大量的收益。


比如说某游戏平台,发了Token之后,玩的人瞬间增加了一个数量级;比如说某内容平台,发了Token之后,瞬间火爆起来,成为了币圈头部的内容平台。


但是在火爆和兴奋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开始头疼了。比如某游戏平台,他们最头疼的是撸羊毛的人太多了,开小号的人太多了,整个游戏完全变成了经济利益导向,游戏的平衡性、娱乐性被打破,用户开始慢慢流失。


比如某内容平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撸羊毛的人太多了,写水文的人太多了,互评互赞的人太多了,真正贡献有深度、有价值内容的人反而被淹没了,得不到收益。



二、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那么有人会问:除了游戏平台和内容平台,还有哪些激励会带来噪声呢?而又有哪些激励不会带来噪声的呢?


其实简单来说,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没有一个完美的机制,可以只发挥激励作用,而没有负作用的,而且一般都是激励作用越大,噪声越大。


不光说区块链的通证经济,就是互联网里的美团外卖、拼多多、微信红包之类的也有人撸羊毛,再到公众号、直播平台、视频的刷赞、刷关注,再到日常生活当中的蹭会、蹭礼品等等,所有的激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三、噪声严重可能会毁灭项目


激励的噪声问题可大可小,小的时候只是一点小噪声而已,不影响大局,但是严重的时候,也会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


我们还是以内容平台为例,一项好的激励措施应该起到两个效果:第一、能够有效的筛选出优质内容;第二、能够尽量避免水文、羊毛党的出现。


其中第1点筛选出优质内容是核心,如果一项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筛选出优质内容,那么即使有一些水文,有一些羊毛毯都不损害大局;但是如果无法筛选出优质内容,那么避免水文和羊毛的意义也就没那么明显了。


如果一项激励机制设计的不够好,既无法筛选出优质内容,同时又有很多羊毛党和水文,那么久而久之真正有价值的作者和内容就会离开整个平台,平台会完全被羊毛党和水文所占领,整个平台的根基就会被摧毁。像这种时候,平台的项目方可能会后悔,当初还不如没有激励机制,或者采用传统的法币激励机制。


项目方一定要牢记初心:激励机制是为了选出优质项目。所有的激励机制设计都应该考虑到这一点,尽可能避免上面的情况发生。



四、激励需要一定的门槛


那么,面对激励可能会产生的噪声,我们有没有什么办法缓解呢?


有的!比如为激励的获得设置一定的门槛就是一个有效的办法。


我曾经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所以一直有关注那些文学社区,比如说像唐家三少这些人,他们也是每天进行连载,他们的主要收入也是靠订阅、打赏之类的。


但是我发现文学社区就很有意思,一般优秀的写作者能够分得绝大部分的利益,而且越优秀的选写作者能够分到的越多,而差一点的作者能分到的就很少。


这种激励制度相对来说算是非常合理的了,但是为什么文学社区能做到这一点呢?文学社区为什么撸羊毛的少呢?确实有点奇怪。


除了写作,直播也是一样。那些顶级流量的网红,他们能够获得绝大部分的打赏;小的网红能够也能够获得一定的收益,只不过相比之下就比较少了。这样,也基本能够实现业务与激励的匹配,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同样是写作,写小说的难度比在某区块链内容平台随随便便写一篇短文难多了。也就是说,写长篇连载小说,是一个门槛很高的工作,是一个对专业度要求很高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写作,要提笔写作,而且能够写得好,写得吸引人,写到大家都愿意看、愿意打赏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同样的,直播虽然每个人拿起手机就可以直播,但是你要直播到有特色,直播到有几百万人的关注量,也是一件门槛非常高的事。


所以我认为真正像这种能实现激励与业务高度匹配的,一般都需要这件事本身有一定的门槛,这个门槛需要高到能够过滤很多的羊毛党,而且门槛越高,过滤效果就越好。


当然你也可以通过设置某些规则来过滤,但是规则总会有漏洞。所以真正的办法是让这件事有门槛,而且门槛要高一些,这样激励的正面作用就非常大,激励的噪声作用就比较小了。



五、不用激励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有时候,不用激励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后来,有人针对该内容平台内容水化的问题给了一个建议,就说最好取消其中某一块业务的激励,让人们在无激励的情况下来参与。


当失去激励的时候,那些水文作者就自然失去动力,于是水文内容就会慢慢的减少直至消失,然后真正有价值的观点就会被凸显出来。因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更需要的是倾听,这批人还是会继续发文。


所以,用激励的方式没法解决的,用取消激励的方式反而有可能能够达到目的。


无独有偶,除了在内容、写作领域存在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其它业务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也是有了激励会带来很多问题,没有激励反而能够做好。


比如说某款游戏,之前在游戏没有激励的时候,游戏还是比较纯粹的,大家就是一起体验游戏的魅力,体验竞技的乐趣。但是游戏跟激励挂钩比较密切之后,就出现很多代练、小号、“捕鱼”玩家,而且这种现象屡禁不止,极大地损害了游戏的体验。后来项目方出台了很多机制,淡化的激励作用,游戏才重新焕发生机。



六、商业化与噪声


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激励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还是以通证化为例吧,在通证之前,如果被通证化的标的是一个纯商业项目,比如说是一个资产的通证化,或者某家非上市公司股权的通证化,供应链金融的通证化,合同、专利权的通证化。


那么这个过程当中,通证化之后它的激励作用带来的噪声就会很小,因为股权、合同这些东西本身就是非常纯粹的商业化行为。


但是如果是某公司发行的积分通证化,或者某某内容平台的通证化,某某新闻平台的通证化,某某KTV平台的通证化,某某图片平台的通证化,某某社交平台的通证化,这一类的业务本身的商业性没这么强,娱乐性、功能性会更强一些,所以这一类型的业务在实行通证化激励的过程当中噪声就会大一些。



7、结语


a、激励并不总是好的。


b、所有的激励都会带来噪声。


c、激励的噪声严重时会毁灭整个项目。


d、激励需要一定的门槛。


e、有时候,不用激励反而可能是最好的。


f、业务本身越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小;业务本身越不商业化,激励的噪声作用越大。


如果喜欢本文

别忘了点在看、分享

-END-


声明: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区块链研习社立场,亦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或建议,图片来源网络


区块链研习社

区块链研习社ChainClub成立于2017年1月,国内知名的区块链学习创业社群,PCTA公有链技术联盟成员,致力于成为公链生态发展加速器。


区块链研习社一直积极参与公链生态建设,目前已成为GXChain超级节点、Ulord/UOS超级节点、BOS备用节点、亦来云备用节点。在开发自身DAPP的同时,挖掘和扶持了多个社群优质项目,其中社群育成平台币须达摩获得公信宝天使投资,并上线Biki交易所。


“问道区块链”是区块链研习社社群媒体,是行业优质流量入口,为公链生态塑造深度专访,为优质项目打造顶尖品牌形象,与公链联盟联合主办的“PCTA圆桌派”栏目成为公链生态建设者思想碰撞的舞台。


区块链研习社输出超过100节体系课程,助推社员提升认知、链接资源,以好学、好玩、值得信赖的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区块链行业的建设中来。目前,社群在全国有30个分社站点,成员超过2万名,每个参与者在全国都会有相互支持的朋友,并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被一棍子打死的“山寨币”

■ Chainlink:预言机将会成为下一波重点攻击目标

■ 用去中心化身份,降低DeFi超额抵押率,还有多远?

■ 10年磨一刀:区块链项目如何做到无坚不摧?

■ 币圈韭菜老王的故事:我太难了!

■ 如果开放性是区块链的核心精髓,需要许可的又算什么?

■ 模式即人性:暴富 or 血亏,模式币深度剖析



阅读原文,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