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站在80岁的路口~~未满80岁的你也值得一看!

许恒声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站在80岁的路口

许恒声

12

前言:

何谓人生?人生就是从青年走向中年,再从中年迈向老年。


何谓境界?境界就是从恣意蓬勃走向波澜不惊,再由波澜不惊步入恬淡自如。


有人曾这样说:“人的一生,年轻时要看远,中年时要看宽,老年时要看淡。这是君子的三种修行、人生的三种取舍之道和人生的三重境界。”


今天“金台唱晚”微信公众号推送人民日报原国际部老同志许恒声《站在80岁的路口》,在80岁的人生路口,他到底有何感悟?


80

年对于人类社会发展来说,只是一瞬间,而对于一个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到了80岁这个年龄,不少人都会有感而发,提笔写点什么。我印象中最深的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所写的那篇《八十岁生日有感》(Reflection On My Eightieth Birthday)。那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学者所写的文字,内容涉及他一辈子所从事的研究。然而,对于我来说,似乎更想写的是自己对所走过的人生之路的一些感悟。(欢迎关注金台唱晚, ID:rmrbjtcw)

▲1983年,本文作者许恒声在莫斯科和到访的国家女子排球队队员们在一起。

1955年,我高中毕业,考上了北京外国语学院(现为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在留学生部主要从事水文学和航空摄影学等专业俄语的教学工作。到了1961年年底,随着中苏关系日趋紧张,国家急需加强对苏广播,我被调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苏联东欧部对苏组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仅1962年至1968年,我已翻译播出118万余字)。这个岗位需要经常上夜班,往往还要通宵达旦。如遇到全国党代会或“两会”,在会议召开前的一个多月,我往往会被抽调到会议文件翻译处夜以继日地工作。1983年,我被派往莫斯科,到驻苏联大使馆进行调研工作。在这里我成了一名外交官,除了从事所在国家的广播电视调研外,还分管部分留学生事务和中苏两国间的体育交流等工作。于是,拜会高教部、联系国家体委、到各地探望留学生、全程陪同到访的我国家女子排球队、女子跳水队、体操队……任务非常繁杂。回国后不久,1988年,我又被派去莫斯科,出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苏联首任记者。首任,这意味着要首先设立记者站,一切从零开始。当时苏联的经济状况极其恶劣,市场上商品匮乏。除了记者站的办公用房,外交人员服务总局无法为我们提供任何帮助。记者站必备的通讯设备和办公器材等只能靠我们自己驾车到数千公里之外的西方国家去采购。往返路途上的艰辛可想而知。

▲1987年,许恒声(右一)在钓鱼台国宾馆为广播电影电视部部长当翻译。

1991年,我调入人民日报社。1994年,我又被派去莫斯科,出任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那时莫斯科的市场供应有所变化,进口商品增多,办公用品等虽然价格昂贵,但无需再驾车去西方国家采购了。然而,俄罗斯是一个新闻大国,报道任务十分艰巨。当时记者站缺少人手,驻站3年多时间里,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日,绝大部分时间只有我和妻子两人在工作。

▲1989年,许恒声(右四)在莫斯科高尔基公园采访参加反法西斯战争的老兵。

1997年回国退休时,我已将近61周岁。离开了熟悉的工作岗位和生活环境,我开始静下心来思索人生的内含与价值。有人说,人生如一本画册,它的内容靠你自己去描绘。也有人说,人生的全部内容在于希望,只要生命之火没有熄灭,希望之火也不会熄灭,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我相信,我的许多同龄人一定还记得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那句名言吧:“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这才是我们人生应有的价值吧。(欢迎关注金台唱晚, ID:rmrbjtcw)

▲1996年,许恒声(右)在克里姆林宫采访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

回想起参加工作后几十年来自己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几十年间的忙忙碌碌,我觉得比起许多同龄人来,我还是顺利多于挫折,喜悦多于困惑。回首往事,我爱过、恨过、得过、失过,我问心无愧,心地坦然,因为我为党的事业、为生我养我的祖国拼搏过、奉献过辛劳和汗水。


在龄满80之时,我要感恩党对我的教育和培养,使我从一名少先队员、共青团员成长为共产党员;要感恩父母,是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养育了我;还要感谢和我相濡以沫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妻子,感谢她对我的关心、支持和理解。

▲1997年,许恒声(左)莫斯科采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俄中友协名誉主席阿尔希波夫。

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在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曾经说过:“缅怀往事会使人感到衰老和悲怆。”(Reminiscences make one feel so deliciously aged and sad)。不过,当下我身边的许多老年人在回忆往事之余倒是认同:人的一生都要从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再到老年,这是自然规律。我们无法不变老,但人老了,心态不能老,要争取做到老而不衰、老当益壮。(欢迎关注金台唱晚, ID:rmrbjtcw)


人在旅途,80岁也是人生旅途中的一站。前80年已经度过,80年以后,或许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这样想,我们就会感到来日方长,就不会感叹自己年老力衰,来日苦短了。


许恒声,1936年9月出生,江苏省丹阳市人。曾任我国驻苏联大使馆文化官员、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俄语部新闻组组长、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常驻苏联记者、人民日报国际部欧亚组副组长、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联邦首席记者、人民日报国际部译审、中国之友研究基金会理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理事、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主要译著和作品有《报纸体裁》、《新闻学概论》、《广播新闻学基础》、《新编汉英俄会话》、《实用外贸俄语》等。


“金台唱晚”推荐阅读:

生命就是一潭活水


晚年多雅趣 自是好人生


“宁可把自己看得无能一点”



一封家书抵万金,你有多久没写过家书了?


微信ID:rmrbjtcw


“金台唱晚”期待您的关注!

长按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