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台人物 | 大智大勇好记者:刘时平

钱江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大智大勇好记者:刘时平钱 江
  不带片纸,从云南飞到上海,仅凭记忆第一个公开报道李公朴遇害消息。
  突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查清并报道了美国大兵侵害北大女学生的“沈崇”事件的来龙去脉。
  探听到傅作义南下袭击石家庄的机密,挫败了国民党围魏救赵救东北的计划。
  完成这一切的,不是地下工作者,而是人民日报社记者刘时平。
▲1998年的刘时平
只身飞上海,报道李公朴遇难
  刘时平(原名刘光兴),出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的富商之家,上中学后爱读鲁迅著作,萌发进步思想。1936年9月,刘时平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系,由同乡乔培新引导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参加中共外围组织“抗日民族先锋队(民先)”。
  1937年“7·7”事变爆发,刘时平在家乡组织抗日活动,到山西与八路军接洽,加入中共。1939年春,他到昆明进入西南联大历史系读书。两年后皖南事变发生,刘时平奉命疏散到云南南部,在当地发展了中共组织。
  1946年7月11日晚,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教授。还是实习记者的刘时平闻讯直奔往医院现场采访。在昆明的新闻发布渠道被当局封锁的情况下,经地下党批准,刘时平自筹经费,只身飞往上海。为了防止特务截捕,他不带片纸只字,内容完全依靠记忆。找到《文汇报》记者唐海后,刘时平连夜合作李公朴遇害数千字新闻通讯稿,用“本报加急电”字样在7月14日《文汇报》独家发表以唐海为署名的消息,题为《李公朴被刺殒命后昆明学生痛哭失声,李氏临终说:我准备好了,为民主而死》。新闻刊登后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追根寻源,写出《沈崇小姐》
  1946年12月24日晚,北京大学先修班女生沈崇被美国海军陆战队伍长威廉士·皮尔逊和下士普利查德施暴。北平工人孟昭杰路过东单广场,目睹这一情景,跑到北平警察局报案,这就是“沈崇事件”。但对这一事件的递进报道即被国民党当局阻止。无人知道受害者究竟是何人。
▲中共地下党员、北平《益世报》记者刘时平
  时任北平《益世报》采访部主任的刘时平下决心弄清事实真像。他先后到北大和辅仁大学了解,却因找错人而没有收获。刘时平锲而不舍,回到北京大学,从学生注册表中找到线索,又追踪至受害人可能的落脚点,恰逢邮局投递员送信,刘时平确认找对了地方。他紧随着送信人走进院子,说明自己的记者身份,终于见到了受害人的表姐,确认了受害经过和相关新闻要素。

  当夜,刘时平写出通讯《沈崇小姐》。此时北平各报已被国民党控制,不能登载这篇文稿。因自己是《联合晚报》特邀记者,刘时平即将稿件航空寄往上海。《联合晚报》在1947年元旦之日刊登了刘时平的报道,抨击国民党当局封锁消息、掩盖真相的丑恶行径,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由此在上海、北平等多个城市引发了抗议美军暴行的学生游行。强暴女学生的美军士兵后来被判刑。
探取傅作义军南袭重要情报
▲1950年初刘时平在北京
  刘时平供职的《益世报》是北平中共地下党重要堡垒,地下党领导人要求刘时平接近傅作义集团核心人员,获取机密。
  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济南战役。傅作义集团接到南京政府国防部命令,要求派出爆破专家杜长城去济南炸毁飞机场。杜长城在犹豫之间恰遇刘时平,即征询意见。刘时平问:“你怎么去?”杜长城回答:“坐飞机去。”刘时平接着说:“你炸了飞机场,怎么回来呢?”寥寥数语便打消了杜长城去济南的念头。
  1948年10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对东北国民党军实行战略包围。蒋介石飞抵北平,与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会商解救东北之计。傅作义决定组织快速机动部队,南下突击石家庄解放军总部。
  傅作义所部骑兵第12旅旅长鄂友三是这次南袭行动的参加者,刘时平利用老乡关系将鄂灌醉,探出鄂部天亮即将出发袭击石家庄的消息。解放军总部根据北平地下党提供的情报,及时部署,最终粉碎了敌军的图谋。 
起伏跌宕后半生
  1948年12月底,刘时平在躲避国民党当局追捕时恰巧与目标人同名,因而被捕,他在监狱里经受了多次审问,始终守口如瓶,没有暴露身份。一个月后北平和平解放,刘时平到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参加了《人民日报•北平版》的创建。
▲1951—1952年间任《解放日报》编委的刘时平(中)
  刘时平受到北平版总编辑、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的器重。在范长江奉命南下担任新创建的上海《解放日报》社社长时,刘时平一同南下任《解放日报》编委、总编室主任。后来刘时平又随范长江调回北京,任人民日报社记者部副主任,一度还担任驻云南记者。
▲1951年5月21日,刘时平(中)随上海赴朝记者组回到上海,受到市民欢迎
▲人民日报代表团在朝鲜(左一)刘时平
  1955年,“肃反”运动,刘时平受到不公正对待。1957年“反右”,他与妻子蒋如茝一同被划为“右派”。“文化大革命”中,他和妻子受到残酷迫害。
  “文革”结束后,刘时平夫妇在“反右”中的错案被纠正,他回任人民日报记者,奋力写出不少新闻报道,为平反冤假错案努力。
  晚年,刘时平整理文稿,汇集成为《我就是记者》一书。他总结自己一生的新闻采访经验,认为新闻一是要“新”(新鲜),二是要“抢”(时效),三是要“跑”(不辞辛苦),作为对青年记者的告诫。
  刘时平任报社工会副主席,于1985年12月离休(行政11级),1986年被评为高级记者。他于1999年9月5日病逝,享年84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