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民日报》与张磐石

钱江 金台唱晚 2021-12-21


点击“金台唱晚”关注
编者按:

说起人民日报创业史,张磐石(1905—2000)是头一个要说的人物。1931年秋,他毅然中断在日本的留学,归国投身于抗日斗争,抗战全面爆发后到太行山根据地参加新闻出版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人民日报》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张磐石都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
《人民日报》与 张磐石钱  江
▲张磐石晚年生活照
张磐石,原名潘敬业,1905年6月8日生于山西省寿阳县西部平头乡潘家沟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自幼聪颖,学习成绩优异。在辛亥革命思想和“五四运动”新思潮影响下,他由办教育转而从事文化宣传活动;在战争环境中,他长期领导革命根据地的报业和广播业,以组织管理见长,培养了大批中共新闻干部。
1
走出乡村,投身革命坚如磐石
潘敬业(即张磐石)8岁上私塾。12岁考入了县城高等小学,16岁时进入山西省第一师范学校。 
1929年9月至1931年秋,潘敬业在日本留学期间,大量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接受了革命主张。“九一八事件”爆发,日本侵占中国东三省,潘敬业毅然中断在日本留学,回国投身于抗日运动。 
 1932年11月,潘敬业在北平加入中共地下党,改名张磐石。不久担任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代理部长。
1934年11月,张磐石在天津被国民党当局逮捕。他经受严刑拷打,坚不吐实,但仍被判了10年徒刑,关入保定监狱。
张磐石度过了3年多铁窗生活。1937年“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9月中旬,张磐石等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2
下太行,创办晋冀鲁豫《人民日报》
张磐石出狱后失去组织联系,做了一段时间统战工作,来年秋天进入太行山根据地,任中共领导的太行文化教育出版社编辑。不久该社并入《新华日报•华北版》,这是日后张磐石从事新闻工作的桥梁。 
1940年10月,张磐石调任《冀南日报》总编辑。他识人善任,为报社培养了一批出色的记者,如诗人王博习、作家马紫笙、延安来的画家罗工柳等。 
1941年春后,中央组织部审查张磐石在狱中表现坚定,恢复组织关系,他奉调担任北方局宣传部秘书(长),不久任太行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领导《新华日报•太行版》工作。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张磐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部副部长,并于1946年4月负责创办中央局机关报,任社长兼总编辑(后来,吴敏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总编辑)。
张磐石以原《新华日报•太行版》人员为基础,又调集宣传部和文化部门的人才组成办报班子,按照后勤先行,编辑部跟上的先后顺序,迅速集中到邯郸。
1946年5月,人民日报创刊后,张磐石(中左者)在修改稿件,左1杜波、李克林(被挡住头部,左2)、袁勃、郭渭、罗林
历史证明,张磐石组织了一支优秀的红色报人队伍,编辑部和采访部中的袁勃、安岗、李庄、吴象、方德、杜展潮、江牧岳、刘希玲、袁毓明、陈泽然、杜波、齐语等,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新闻岗位的重要负责人。麾下的郭渭、王友唐、程庆丰等,是优秀的管理干部和理财专家;高飞、张连德等人则成长为优秀的电务专家。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中央局《人民日报》创刊日全体人员合影
张磐石进入邯郸时,要创办的报纸还没有名字。他主持确定新报名的讨论。在各种方案中,张磐石选定《人民日报》作报名,得到中央局批准。
▲毛泽东亲笔题写的《人民日报》四种报头
还没有得到毛泽东手书报名的时候,张磐石责成编辑罗林和杜展潮从毛泽东各种手书中集字,拼出“人民日报”4字,制成报头。当时,解放区被战争所分割,曾出现多个《人民日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是其中规模最大、最具现代日报特征、影响力最大的报纸,为此后成为中央机关报奠定了基础。这是张磐石创办的第一个《人民日报》。
▲1946年5月15日,张磐石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典礼上讲话
1946年5月15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在邯郸创刊,创刊号发行1万多份。
▲晋冀鲁豫中央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创刊号
3
 创办邯郸广播电台和“临时新华总社”
由于国民党大军压境,张磐石带领报社人员于当年6月底撤出邯郸,到武安县南文章村出报。这时,毛泽东亲笔书写的报头从延安带回,《人民日报》于1946年7月1日改用新报头。
因战事紧张,张磐石又率队转移到太行山麓的武安河西村,在那里办报直到1948年6月14日。
驻河西村期间,《人民日报》日出2.5万份,发行到173个县,建立了有1500多个通讯员的信息网络。
▲张磐石在河西村(大卫·柯鲁克摄)
《人民日报》成为中央局指导中心工作,宣传和鼓动读者投身解放战争的重要手段。邓小平十分重视《人民日报》,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之际,他要求通过军邮定期把《人民日报》送到前方。
张磐石全面负责晋冀鲁豫中央局宣传事务,他主持创办的“邯郸广播电台”于1946年9月1日开播。电台在党内电讯专家王士光主持下运行,电波强、覆盖地域广阔。
1947年3月,因国民党胡宗南部进攻,新华社总社撤出延安,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3月28日起停刊,新华广播电台随即停播。
当时,只有晋冀鲁豫解放区具有全面接替上述单位功能的条件。由张磐石主持进行了接替准备,确定邯郸台接替新华广播电台音;从《人民日报》抽调总编辑吴敏(即杨放之),调集多方面人员,成立“临时新华总社”,承担发稿功能。
1947年3月30日,邯郸台接替广播,“临时总社”接替新华总社发稿。接替工作延续至当年7月,由千里转战而来的新华社总社接手。
上述两项接替使中共中央的声音不断线、不停息,也使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的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使人民日报不仅从战略区机关报的角度,而且以纵观全国全局的角度审时度势。《人民日报》得到中央局和中共中央领导的重视。
4
在党中央身边创办华北《人民日报》
1948年春,晋冀鲁豫和晋察冀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成立华北中央局,原两大区党的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和《人民日报》合并,使用《人民日报》报名,成为华北局机关报。张磐石继续担任社长兼总编辑(时吴敏已调任)。
张磐石率队来到河北平山县里庄村,与邓拓率领的《晋察冀日报》队伍会合。张磐石负责两报合并的组织调整,与华北局宣传部长周扬合作起草了华北《人民日报》创刊词。
▲张磐石1948年夏在平山
刚刚来到西柏坡的毛泽东为新的“大党报”重新题写了“人民日报”报头。新报头由原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编辑何燕凌负责设计、落实制版,刊于6月15日的创刊号,一直沿用到今天。创刊时的华北《人民日报》日发行4万余份。
两报合并,人员总数达600人,报纸日出2版。张磐石将一部分人员用于编辑事务,一部分外勤记者组成“华北记者团”。1948年9—10月,20余人的“华北记者团”集中到西柏坡中央驻地附近接受培训,中央各部门负责人前来讲课。这批“记者团”成员后来都成为重要干部。
1948年10月下旬,傅作义军组织南下集团进袭石家庄。张磐石带领人民日报大部分人员撤向山西境内,一部分人在里庄坚持办报。待傅军退去,张磐石带队返回,将编辑部驻扎于河北获鹿县(今鹿泉市)东焦村,这是人民日报在战争年代最后一个农村编辑部
▲张磐石和家人在平山1948年冬
在此期间,张磐石不断组织一个又一个先遣分队,先后前往太原、天津和北平前线,随军进城接收新闻单位。这几支队伍在进城后先后创办了《天津日报》、《人民日报·北平版》和《山西日报》。其中创办“北平版”的队伍在1948年8月成建制南下,创办了《云南日报》。从1948年6月到1949年8月,从人民日报调出的干部中,有14人先后成为中央及省区市党委机关报的总编辑(社长)。
5
进北平,《人民日报》成为中央机关报
1949年3月中旬,由张磐石带领人民日报队伍告别东焦村进入北平,于3月15日在北平出版4个版,实现了人民日报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为探索城市办报经验,同年5月1日,在张磐石主持下,人民日报队伍在北平创办了主要为城市读者服务的《人民晚报》(至7月31日停刊),这是中共党报创办的第一张城市晚报。
进城后,编辑部进行编制调整,依据版面设置“一版组”、“二版组”等,此后“外勤”也按报道区域划分。这种组织结构调整,日后发展成为以“部”为单位的中层组织结构。
《人民日报》于1949年8月1日正式升格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张磐石负责将组织序列从华北局转入中共中央直属机构,还调集各类新闻人才充实人民日报的力量。
根据中央决定,从8月1日起,胡乔木任人民日报社长,邓拓任总编辑,张磐石任副社长。 
当年12月,范长江接任社长,张磐石调任华北局宣传部长。从此离开了新闻岗位。
▲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合影,左起:袁勃、张磐石、李庄、安岗
1954年,张磐石担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受残酷迫害,被投入监狱。“文革”结束后,张磐石恢复工作,任林业部副部长(正部长级)。他于2000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