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纸上建筑:“辱华”的门槛这么低了?

2017-05-26 吟风阁


纸上建筑 于 2017/5/23 11:40:15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天天广播“三个自信”,然后经不住一点风吹草动,我们的自信在哪?


美国马里兰大学一名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被扣上“辱华”大帽刷屏游街,刚刚呼吸上“自由空气”的小姑娘立即被吓傻了,疑似微博发布道歉。


这位姑娘可能不太招人喜欢,主要是她太过做作,从表情到手法,美国观众可能分辨不太出来,但是在同胞眼里门儿清,这套修辞手法还是祖宗教的。


她的演讲技巧是双关,从物理上的“新鲜空气”入手,继而引申到言论和学术自由所带来的冲击,前面只是个引子,后面的才是重点。而所谓“甜美”所赞扬的也不只是空气,而是拥有各方面自由的甘之如饴。


当然,她现在可能明白了,只要护照和学费还打着故乡的烙印,话还是不能随便说的,和真正的自由表达之间,还隔着一个绿卡和经济独立。


我国的空气问题不是秘密,然而小姑娘被揪住的一个关键把柄,在于她并非来自北京或石家庄,而是云南昆明,被公认为国内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所以她涉嫌了夸张和矫情,为了达到演讲的套路,而不惜抹黑家乡。


当然,空气质量是相对的,在我国拔尖的,是否到了美国还能拔尖,没亲身对比过没有发言权。然而从数字来看,我们pm2.5指数从几十到一百就算是蓝天,“良”,包括昆明也日常徘徊这个区间,在我国算很不错了。然而在美国很多地方,pm2.5指数常年是个位数,要说区别还是有的,甚至不怀好意的可以立即渲染成“干净10倍”,也没毛病。至于能不能闻得出“香甜”,只能由亲历者现身说法了。


而从准确翻译的演讲全文来看,除了“五个口罩”的槽点之外,其引申表达还是可圈可点的,譬如“每一个人都有权参与,并为改变发声”,“民主和言论自由都不应该被视作是理所应当的”……等等,无论是真心还是套路,都表达出了一个青年的责任感。


然而营销号把她钉上“辱华”展台的时候,是不会贴出准确全文的,甚至“不经意”地犯了一个翻译错误,她准备了五个口罩,而不是在中国需要带上五层口罩……如果要论添油加醋、歪曲抹黑,彼此彼此。


目前为止,她还是中国人,“辱华”的高帽通常不是用在这个语境的,就像土生土长的老外拉着眼皮说猪尾巴,那叫辱华,中国人说中国不好,顶多算自取其辱。


“辱华”的门槛何时这么低了?说句空气不好就能轻易点燃众怒?


但是“辱华”是一个自带10万+的惊爆标签,营销号、标题党,无时不刻在等候这样的猎物,要说他们真心有多爱国,恐怕谈不上,但是炒作者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国人的脆弱和敏感,而并不会去客观评价入选者够不够格。


人血馒头最凶残的吃法,是可以先把猎物宰了再蘸的。


当年奥运前一名老外戴口罩下飞机,就激起了一拨自尊心的愤慨,涉事者迫于“辱华”的指责而不得不道歉,谁想到几年之后,全国到处都是戴口罩的同胞,不辱华了?


而在近10年之后,我们的脸面还是经不住一层口罩的考验,这回承受压力的变成了海外同胞。这10年来,除了pm2.5指数,我们的自信心有何长进?


无论她是故意夸大,还是真实描述自身感受,就这么点事儿,如果一个国家的媒体和大众,都为之过敏,世界恐怕笑话的并不是她。


附录:纸上建筑:昆明的空气说不得吗?


纸上建筑 于 2017/5/25 12:29:5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猫眼看人



荣辱之间一线差,昆明的空气竟然成为了一个事件的重点,成为了一个人被钉上鞭挞台的关键,世界这么大,还是咱最魔幻。


空气好不好,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根据我国官方资料,昆明的空气质量在国内排名中长期位居前十,无疑属于第一梯队。如果说跟国内其他地方比,昆明的空气是最好的,或最好的之一,完全可以成立。


然而,当事人是拿来跟美国比的,我们的玻璃心顾不上去查查对照组的数据,就认定当事人撒谎,是不是有点着急?


在对比之前,先要普及一下中美空气质量标准上的差异。在我国,空气指数50以下算“一级优”,51~100算“二级良”,统计口径一般合计为“二级以上优良天数”,是属于政绩正资产的。


美帝的标准稍有差异,在AQI综合指数上,划分区间跟中国是一样的,但是叫法有所不同,一级是“良好”,二级是“中等”——措辞决定思维,如果我们也把“良”称为“中等”,似乎就不太好意思拿出来当成绩晒了。


AQI是综合指数,但是作为主要健康威胁的pm2.5,在每一级别中是有最高限值的,在中国“一级优”的限值是35,,“二级良”是75,如果pm2.5单项超标,污染级别就要升格了。而美国对应“一级良好”的限值是12,“二级中等”是35,在这一标准上,差别就略大了,尤其在指数较低的区间,我们“二级良”的限值,对应美标却处于“三级轻度污染”和“四级中度污染”的区间。


这就是为什么我国监测“良好”、推荐“适合户外运动”的天气,按美帝标准常常就成了“不健康”,区别在对健康负责的程度。对于公认健康威胁最大的pm2.5细微颗粒,美标控制的更为严格。


联合国标准更严,世界卫生组织认为,pm2.5小于10是安全值,在这个数值以上长期暴露,心肺疾病死亡率就会增加。但很多发展中国家远远达不到这个要求,联合国特别定制了分阶段过渡标准予以激励,这也是我国采用与发达国家不同分级标准的依据之一。它并非出于绝对健康标准,而是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有个奔头。


现在我们看昆明的情况,网上可以找到“2014年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的相关报道:【空气质量354天优良】是其硕大的副标题,显然,这是一份喜报。数据显示,全年3%的天气为“轻度污染”,27.4%为“优”,69.6%为“良”——在全国范围内,这无疑是一份靓丽的成绩单,“二级以上优良”接近100%。


然而如果按照美标,解读就不那么令人开心了,可能近70%的天数实际对应“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级别。


在这个区间美标的防护建议是“对敏感人群不健康”或“不健康”,那么,如果个体拥有鼻炎等敏感性背景,日常需要戴口罩的必要性并不夸张。


要比嘛,就是这么残酷,我爱我的祖国,但是对昆明天气的自信是建立在与国内相比而言的。如果在美国,则可能从正面典型跌落为负面标杆。


根据有关资料,美国很多州的年均pm2.5指标是个位数,马里兰州属于中等水平,指数也在10以下,而空气最脏的地区是加州,指数是12。根据我国公布的2014年主要城市年均PM2.5浓度,昆明的指数是32,仍然位列全国第一梯队,污染最严重的邢台保定等地都超过了100……(具体到美国各城市的资料没能找到,但相信用来说明马里兰某地和昆明的对照,已经足够。)


为了不涉嫌洗白乳滑,楼主很不客气的拿我们最好的,跟美帝最差的比,然而数据就是这么欺负人。


区别就是这么个区别,如果拿味道来闻的话,可能确实偏于主观,不足为信,然而如果采用客观数据,不见得更令人愉悦。可以不爱听,但不能不承认。


我爱我的祖国,但是我相信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面对外界的非议,其实无需过分敏感,作为事实存在的差距,更要坦然。我们自尊、自信,但不要自我麻醉。把批评、指责化作动力,而不是脾气。成群结队的玻璃心拍案而起,为这点事浪费的唾沫,能增加降雨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