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位特级教师在女儿自杀后的反思【巨惊爆】王朔: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2017-06-13 吟风阁


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國際神户的博客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是一个身为特级教师的母亲反思自己对女儿的教育问题后,鼓起勇气,心里流着血和泪讲出的故事。值得我们所有家长借鉴。


文后特附易中天、王朔、魏书生相关文章,他们切中时弊而又另人耳目一新。



7月2日上午,南京市第一中学初中部的电化教室里,坐满了学生和家长。这一天是周六,其时,中考已结束近20天,成绩也即将揭晓,还有什么重要的课程引来这么多学生和家长?


9点钟,伴随着一首《别哭我最爱的人》歌曲忧伤的旋律,讲台的大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视频。


一张张照片缓缓闪现,记录了一个女孩成长的历程。从可爱的婴儿到青涩的幼女,再到花样少女,然而就在女孩最美好的花季时光。


一切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具冰冷的灵柩……8分44秒的视频放完,现场嘘唏不已。


这是一堂特殊的生命课,主讲人南京一中的老师黄侃。


照片中的那个女孩就是她的女儿远远(化名),在荷兰留学时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忽然凋谢


2009年2月8日,农历正月十四,元宵节的前一天。


下课后,黄侃发现手机上有一个未接来电,是女儿远远同窗六年的闺中密友从西安打来的。


黄侃打过去询问缘由,对方说远远出事了。


远远是黄侃的女儿,2008年9月赴荷兰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经济学。出事了?


黄侃很疑惑,也很惶恐,女儿能出什么事?她不相信。


中午,黄侃给中国驻荷兰大使馆打电话,但无人接听。整个下午,黄侃始终心绪不宁。


远远从小喜爱体育、唱歌,还喜欢吹长笛和玩打击乐,成绩优异。中学时出访过新加坡、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从小到大,女儿都没让黄侃操过太多心,学习优秀,兴趣广泛,生活自理能力也强。


“你不知道我这个女儿有多能干。情商高,朋友也多,性格开朗,处理事情冷静。”一说起女儿,黄侃的神情充满了自豪。


“留学的事情也是她自己决定的,自己找的学校,还申请到奖学金,自己办签证,买机票。”


对于女儿的留学,黄侃还是有自己的想法。


“她当时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念大一,我本来想让她在国内念完大学再出国的,但她坚持,我也只好尊重她的决定。”


黄侃亲自送女儿上的飞机。事后回忆起来,那天她穿了一身黑色的T恤。而平时,她最喜欢的是红或是黄等比较亮颜色的衣服。


到荷兰后,远远曾写信说很喜欢就读的学校,生活很愉快,还教美国同学学中文。


在短短不到半年的学习中,远远在学业上已表现得异常优秀,多项成绩在9分或以上,成为学校的优等生。


“她的个人博客上也全是生活不错、和朋友相处得很好之类的话,她从小就这样,总是报喜不报忧。”黄侃说。


下午4点,黄侃又一次拨打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电话,对方的答复是情况不明。一个半小时后,黄侃再度打电话询问,大使馆称正在调查。


2月9日凌晨,大使馆确认了远远出事的消息,并让黄侃尽快办理出国手续,赶往荷兰处理丧事。


嚎啕大哭。


除此之外,黄侃根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她简直不敢相信,女儿那鲜活的生命真的永远凋谢了。


2月14日,情人节。黄侃与丈夫乘飞机前往荷兰。11个小时的行程,除了眼泪还是眼泪。


“请不要救我”


一下飞机,黄侃就问前来接机的大使馆工作人员,女儿在哪?


当得知女儿被放置在阿姆斯特丹医学院的解剖室时,黄侃几乎晕倒过去。


“她一个人躺在那里,该多孤单呀。”回忆那一刻,黄侃泪流满面。黄侃甚至已经不记得自己是如何走进解剖室的。


“看到女儿的遗体时,我已经瘫倒在地。”黄侃哽咽着说。


“女儿躺在白色的床单上,我突然想起当年我生下她时的情景。她呱呱落地时的哭声还在耳边,如今却已变得冰冷。”


据记者了解,2月8日,远远在写下三封分别给爸爸、妈妈和亲朋好友的遗书后,在宿舍内自尽。


在警局,黄侃看到了女儿的遗书。


“亲爱的妈妈:我知道我没有资格鼓励你要坚强不要为我哭泣之类……我真的太太太累了,八年来一次次平定崩塌的心灵,而当它再一次崩塌时我又无能为力,只有咬牙忍受再寻找调整的机会,而现实的事务又被耽搁着,现实的美好被破坏着,我真的厌倦了……”


在遗书中,远远坦言自己受强迫症之扰已长达8年,痛苦不堪。


据专家介绍,强迫症属精神障碍性疾病,近年来在青少年中发病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精神抑郁以至自杀。


黄侃如论无何也没有想到,外表活泼开朗的女儿竟会背负如此大的痛苦,而她作为母亲竟没有丝毫察觉。


“现在回想起来,她上初中后一度变得沉默寡言,我还以为她是变文静了,没想到患上了心理疾病。孩子最后的时光,也是在异乡孤独地度过……”黄侃痛苦地回忆。


黄侃认为女儿太要强,事事要求完美。“在我们面前从来没有表露过失败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只有微笑。”


远远的意外身亡让她的许多朋友吃惊不已。


记者了解到,几乎所有跟远远有过接触的人,一致评价她平常开朗活泼,没有任何强迫症或是抑郁症的迹象。


“积极向上,充满理想,倔强不服输。也许正是她这种对生命中完美的执著追求,让她把自己的一切永远留在了风车的故乡。”


一位好友在纪念远远的文章中写道。


远远的一位好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咨询远远的意见。


而现在回想起来,远远甚少与她们分享自己的感受。


而在远远结束自己的生命前,她跟好友曾同游西班牙、葡萄牙,那时候她开始有迹象,比如不爱拍照,谨小慎微等。


在遗书中,远远说曾想通过留学生活来减轻自己的症状,但却“没有成为救赎的灵药”。


她还请求父母能够对强迫症人群进行研究,并且能够帮助其他的受害者。


一向心思细密的远远甚至在一张给警察的纸条上面用英文写着:“请不要救我。”


“妈妈把你背回来了”


2009年2月18日,远远的遗体在阿姆斯特丹火化。处理完后事,黄侃于2月24日乘飞机回国。


“我是用远远的书包将她的骨灰背回来的。上飞机的时候,我就对她说,远远呀,小时候我就是这样背着你上学,现在,妈妈又把你背回来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刚回国那段时间,黄侃根本不敢回家,一看到女儿的房间,就止不住地流泪,她在学校住了三个月。


5月4日是远远的生日,黄侃买了女儿最喜欢的食物还有花去墓地。


“在公交车上,眼泪就像断了线一样往下滴,怎么忍都忍不住,旁边的乘客还一直安慰我。我就一路哭到了墓地。”


那段时间,黄侃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女儿。


“梦里全是她小时候的样子,穿着小棉袄,在床上翻来翻去,调皮起来不愿意穿袜子,甚至有时候我都能闻到她身上的奶香味。”


但是,黄侃坚强地走了出来。“不能改变的事情我必须接受,我只能改变自己能改变的。”


黄侃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中,2010年她被评为特级教师。


为了满足女儿的遗愿,黄侃还拿出十万元设立了“健心奖”,奖励那些从事心理工作的老师。


与此同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黄侃开始反思。女儿上幼儿园时,由于黄侃夫妻俩工作较忙,于是将她送去寄宿学校。


“如今来看,当时对她太残忍了,那么小的年纪,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淘气的时候,却一个人孤单地住在学校。”黄侃后悔地说。


“另外,我对女儿的关心过于物质化,而在精神上交流得太少,我对她的精神世界缺少了解,这也是中国大多数父母的问题所在。”


黄侃说,女儿曾经也和她交流过感情上的问题,“但我是个粗线条的人,有时候大大咧咧,对这种事不太敏感。”


黄侃也坦言,在学习上,女儿也承受着一定的压力。


“她学习成绩一直不错,我也没有对她有太高的要求,但是一旦考试没考好,我也会旁敲侧击地鞭策一下她。”


现在回想,黄侃发现女儿在心理上的问题早已隐约出现。


“只要碰上大考,她就出不了好成绩,这就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


女儿的离世让黄侃的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我尝试让学生们更加快乐幸福,他们学业繁重,本来就很辛苦,我会和他们一起发泄苦闷,对家长来说,我想让他们知道,对孩子的评价不要太纠结于分数。”


正是基于这一点,黄侃特意选择在中考分数揭晓前一天,上了这堂特殊的生命课。


“我希望孩子和家长们对人生能有新的认识,考试成绩不是判断一个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要懂得人生还有很多的风景。”


最后一堂课


“上这样一堂课,对我来说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甚至直到上课前一天,我还在打退堂鼓。”


7月4日,黄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两年前,黄侃正在担任南京一中初一(2)班英语老师,当得知女儿远远出事的消息后,黄侃便赶往荷兰处理后事。


“当时我带这个班才不到一年,孩子们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消失了一段时间,感觉很疑惑,我一直没有告诉他们这件事,因为当时他们都还小,心智不够成熟。我当时就决定,等到他们初中毕业时,给他们一个交代。”


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交代,黄侃也在给自己一个交代。


当黄侃开始筹备这堂生命课时,翻开女儿的一张张照片,她心痛不已。


“视频中用的歌是郑智化的《别哭我最爱的人》。那是女儿电脑中最后留下的、也是惟一一首歌,我想我能明白她的心。”


“有朋友得知我要上这堂课,都劝我不要进行,但这是我的一个心愿,我要让女儿的死变得有价值。”


对黄侃来说,这堂课的确难上,因为她要撕开那渐渐愈合的伤口,直面自己的痛苦。


在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时,黄侃一度痛苦不能自已,最后由一名学生代她读完自己写给女儿的信。


但是,痛苦显然并不是生命课的主题,黄侃有着更深的含意。


她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学生和家长传递自己的教育理念。


对学生,黄侃说: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生命中的痛苦、挫折、不幸,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珍惜生命,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活着,就有希望。”


对家长,黄侃说:


“家长们请学会欣赏子女,看到他们的独特之处,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步。”


谈及自己的教育感受,黄侃说,


如果女儿在世,她一定会让她按自己的兴趣生活,绝不给她压力。


“只要她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对社会没有危害的人,我就满足了。只可惜,生命不能重头再来。”


生命课的反响让黄侃欣慰。


南京一中初三(2)班的一位学生家长给她发来的短信中写道:


“您是学生们的恩师,更是她们的母亲。当姹紫嫣红的时候,这满园的桃李都不会忘记向您致敬。”


但黄侃说,这堂生命课,她只能上一次。


附一:


易中天: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我既是一个教书匠,就来说说中国教育的问题。


几年前,在北京《经济观察报》的一个论坛上,当时有一位演讲嘉宾是教育家杨东平,我说请问杨先生,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他想了半天说,教育吧。我说为什么?他说足球没有希望也就算了,教育不能没有希望。


问题是,我们要考虑的是中国教育是不是大幅度、大面积地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而现在我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中国教育整个把人脑子搞坏了。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问题一样,是弱智化。搞坏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们的教育评价目标就是“成王败寇”四个字,就是你如果得了诺贝尔奖就是好,没有得奖或者奥数没有得奖就不行。就是一成王败寇,急功近利,见利忘义,忘掉了教育的根本目的。


这种成王败寇的评价标准的结果是不把学生当人,望子成龙,望子成材,望子成器。龙是什么?怪兽。材是什么?木头。器是什么?东西。就是你要成怪兽,你要成木头,你要成东西,就是不要成人。现在口口声声以人为本,最应该以人为本的应该是教育,可是在中国,最应该以人为本的领域最不把人当人。


你看看我们现在的孩子过的什么日子。有一家媒体报道说,夫妻两个白天平时工作比较忙,到了国庆长假,孩子问爸爸妈妈能不能花一天时间陪我到游乐园玩一下。夫妻两个开了一夜的遵义会议,最后咬紧牙关,下定决心,拿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上回游乐园。做了第一个游戏,孩子挺高兴。妈妈就问,好玩吗?好玩。那回去就可以写篇作文了吧。孩子当场脸就拉下来,然后垂头丧气去做第二个游戏。做完第二个游戏妈妈又过来了,问,第二个游戏好玩吗?好玩。那你可以写一篇精彩的作文了吧。孩子说,妈妈我不玩了。一天玩的时间都不给孩子,就盯他的作文,口号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我想请问:人生的终点线在哪儿?殡仪馆。所以从上到下,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家长,全都是望子成龙。所以现在我旗帜鲜明地提出来,我反对励志,反对培优,反对成功学,反对望子成龙。


我的口号就是今天的主题,望子成人。什么人?真正的人。


有标准吗?有。


八个字,第一真实,第二善良,第三健康,第四快乐。


首先说真实。有人说不可能。这年头你还能全说真话,不说假话。我说能,因为我的真实标准是不说假话。有人说,那你说的全部是真话?我说是。他说那不可能,说真话要倒霉的。我说很简单,你觉得这个真话说出来要倒霉的话,你可以不说。康德说一个人所说的必须真实,但是他没有义务把所有的真实都说出来。因此真实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你觉得这个真实是不可以说的,你就不说,然后假话你也不说,剩下的全都是真话,这就是真实。


第二是善良。善良不是说要你到街头去做什么义工,或者学雷锋的那天去扶老太太过街。善良的底线是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之心,不忍心人家受到无辜的伤害,包括对小动物。所以不但不能行凶杀人,也不能虐待小动物。我们要在法律上保证公民的恻隐之心不受伤害。


第三是健康。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而心理的健康比身体的健康更重要。


第四个就是快乐。快乐是非常重要的。在孔夫子那里,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仁,做事的最高境界是权(权衡),治学的最高境界是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快乐是最高的境界。其实人很简单,成功不成功,是否出人头地,是否光宗耀祖,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快乐。(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最后是快乐。比方说现在为什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都要去考公务员呢?我非常同情大学生毕业以后挤破脑袋去考公务员,虽然我不赞成,但是我非常理解非常同情,他缺乏的是安全感。有一个农村来的孩子就这样对记者说的,我也不想考公务员,但是我爸我妈让我考。我爸我妈说,孩子,你要考上公务员,咱在村里就不受欺负了。他要的就是一个安全感。


所以我们的社会应该给每个公民提供足够的安全感,让每个公民有足够的尊严,不管他从事哪个职业,不管他在哪个岗位上,他都是一个安全的、有尊严的人,这样他才能快乐。这就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希望。我希望中国教育能让我们每个孩子,中国改革、中国社会能够让我们每个中国公民都成为真正真实的人,善良的人,健康的人,快乐的人,这就是我的中国梦。


附二:


王朔: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记者:您女儿从小就送去美国读书了?


王朔:没有。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记者:您觉得美国的那种教育方式更好?


王朔:当然。在美国,打小孩是犯法的。说实在的,全社会最普遍的暴力就是家庭暴力,打老婆都是其次,打小孩很常见。而且有人居然非常无耻地认为,这是正常的,说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我打死你这叫爱吗?你要是爱我就表现出来,让我感觉到你在爱我。你把我往死里打,这叫爱?如果这叫爱,这爱就是罪恶滔天。


记者:您对您女儿的美国老师满意吗?


王朔:当然。她在中国是不爱学习的人,是个跟着大家混日子的学生。我跟她说,你不要学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功课做得差不多就行了。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所以我女儿在这不爱学习,到了美国,变成一特别爱学习的人。你有兴趣学就去学,你没兴趣学你就当普通人。当个普通人不丢人。美国法律保护所有普通人,再有钱也不能欺负普通人。


记者:您教育女儿的方式,有点另类。


王朔:一点都不另类,我觉得很自然。我是她父亲,我要不包容她,谁包容她?她要在我这里都没安全感,她在哪儿能有安全感?这是做父亲的责任,她有多大的错误,我都替她担了。


记者:是不是因为您小时候受到的那种教育……


王朔:对,我小时候,我父亲打我一直打到他打不动为止。每次我都想,我以后有孩子了,我绝对不打他一下。我认为打小孩太可耻了。这叫欺负,欺负比你弱小的东西,你可耻不可耻?我跟我女儿说,我将来不要你养。说实在的,你给我的快乐,早就超出我养你花的这点钱了。你做什么我都包容你,你在我这里没有错误,你就是一孩子。但你要注意,不要侵犯别人利益就是了。我说你最差的下场,就是回家来跟我一起住。


记者:这是不是太溺爱女儿了?


王朔: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什么成功,不就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