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39 20271 39 7892 0 0 1978 0 0:00:10 0:00:03 0:00:07 1977

楚梦:被误读的辛亥革命

2017-07-21 吟风阁


楚梦 于 2017/7/20 11:40:17 发布在 凯迪社区 > 原创评论


子虚乌有的“领导”


长期以来,海峡两岸皆称: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辛亥年的4月,孙中山的确在广州领导过一次规模不小的起义,但这次起义与他领导的前九次自杀式的武装暴动一样以失败而告终。至此,同盟会包括孙中山本人对革命已经灰心丧气,同盟会几近分裂,章太炎、陶成章脱离同盟会重组光复会,宋教仁、谭仁凤、陈尽美、居正包括黄兴在上海组织了同盟会中部总部,中部总部已经抛弃了孙在沿海举事的思路,把北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起义重点区域,与孙中山的东京总部已经没有多少关系了。同盟会中部总部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谭仁凤、居正与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有过直接和间接的联系,黄兴还托谭仁凤带了800元大洋给武昌革命党人,但同盟会中部总部及黄兴认为武昌新军在那个时候起义条件并不成熟,也没有参与起义计划的制订。孙中山事前更是对武昌起义计划一无所知,起义之后是黄兴发电报后他才知道的。因此,不仅孙中山,而且同盟会也没有领导武昌起义,当然,武昌起义之后同盟会的确积极参与了革命,各省的独立,同盟会成员也起了很大作用,但其他组织如光复会、哥老会甚至立宪派人士亦发挥了同样重要的作用,在辛亥革命中,根本不存在一个领导人和领导集团,这是由几个小人物领导的一场偶然的革命,由于得到全国人民的响应及其他各种复杂的原因而成功了。如果说孙中山和同盟会对辛亥革命产生过积极影响倒还说得过去,所谓领导辛亥革命,则未免有些牵强附会。这是一个简单近乎透明的事实,然而,当辛亥革命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真相却不存在了,只有书本上留下的经过无数道工序加工后的“辛亥革命史”。面对首义英雄、面对积极参与了这场革命的民众的亡灵,能不让人痛心疾首吗?


牵强附会的“出让”


有的人在孙中山所谓“让出临时大总统”一事上大做文章,褒扬者将此作为孙品德高尚的一个有力例证,批评者却说孙妥协软弱,葬送革命果实。我想,稍稍了解一点辛亥史的人都知道,所谓“让出”根本是无稽之谈。在革命党人与袁世凯谈判开始时就允诺如袁反正,将会推举袁为中华民国统领,黄兴也有过这样的表示,1911年12月2日,都督代表联合会做出决议:如袁世凯能迫使清庭让位,则推举他为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前也表明了态度:待南北统一后将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其实,孙就任临时大总统,是各方妥协的结果,更是一个权宜之计,孙当时并不被各界看好,革命党内部很多人也对他不太感冒。袁依法(约)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孙依法(约)辞去临时大总统,这样一个清楚明了的事实,何以被我们说成孙“让出”袁“篡夺”呢?历史真的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吗?


模糊不清的“失败”


很多人都宣称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可“失败”的指向究竟是什么,却又是模糊不清的,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去观察,都存在逻辑矛盾的死结。从正面去看,不说推翻两千多年的皇权统治,仅就她带来的十多年的宪政实践和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至少让中国和全世界知道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有可能让政治民主化的。这不是巨大的成功吗?翻开硬币的反面,如果以某一组织掌握政权为成功的标志,北伐后蒋介石不是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由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强力政权吗?假如辛亥革命后立即让孙中山及其革命党组成强有力的党国政府,则共产党和其他政党都将难以生存,更不用说取得政权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不也“成功”了吗?


惠及万众的“妥协”


对辛亥革命妥协的责难一直不绝于耳并成为一种共识。一些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痛,辛亥革命不妥协行吗?从大的方面讲,不与袁妥协,不仅清庭退位遥遥无期,还会导致生灵涂炭,从小的方面讲,不妥协,革命党人将无法顺利走上中国的政治舞台。


正是因为妥协,让辛亥革命的成本大大降低。可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成本最小的革命,也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成本最小的革命,起码是之一。回顾中外革命史,那一场革命不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那一场革命不是对革命对象予以残酷打击、斩草除根?那一场革命不是“打江山”然后坐江山?只有辛亥革命是唯一的例外。


对辛亥革命的死亡人数我没有作过全面统计,但武汉三镇当晚和第二天的死亡官兵不足千人(包括被部分革命军借机杀戮的800多名旗人),之后的武汉保卫战及夺回武汉三镇的战斗,死亡人数也不过千人左右。至于其他响应湖北倡议而宣布独立的各省,死亡人数更少,财产损失也不是很大,袁世凯的北洋军自从1911年11月下旬攻占汉口之后,便基本上停止了对南方各省的进攻,因而,减少了人员牺牲和财产损失。辛亥革命的初期包括武昌城内的确发生过杀戮革命对象的行为,但很快便被制止,滥杀无辜的情况没有扩大化——只有西安例外,发生屠杀满人事件导致一万余人死亡,清庭也获准了有尊严地退出政治舞台,并且还有优厚的善后安排。与法国大革命时革命者对王室的残酷屠杀和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对沙皇政权的斩草除根,辛亥革命可谓十分文明的革命。更为了不起的是:辛亥革命的功臣们没有在打下“江山”之后坐上“江山”,尽管他们中有些人在革命即将胜利时亦有过这方面的梦想,但是,因大多数人的深明大义,加上起义之初两个关键人物的关键举措,让打“江山”后坐“江山”变为没有可能。最初起事的熊秉坤,没有贪功,在革命已经发动并占有主动权的情况下,将指挥权交给了当时并非革命党的吴兆麟,而吴兆麟也没有坐“江山”的鸿鹄之志,又将指挥权给了清军军官黎元洪。之后,他们又请出了立宪派人士包括旧官僚组成了军政府。诚然,他们的及时让位,也有形势所迫的因素,但当形势稳定之后他们完全有能力夺回领导权的,但他们没有这样做,认为他们没有号令全国的威望与能力。可是,回想一下历史上那些造反领袖们,有几个不是草根出生?谁不觉得“王候将相宁有种乎?”谁不梦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除非要了他们的命,有几个人愿意把领导权交给别人的?这是一场与中国历史上所有革命完全不同的革命,他们没有(起码大多数人和关键人物没有)胜者为王的思想,没有单纯为自己和一少部分人革命,他们具有中国历史上少见的牺牲精神和大局意识,他们的革命是高尚的,这样的革命才真正配称之为“伟大的革命”。倘若他们(尤其是熊吴二人)像中国历史上的历次革命一样,为了自己称王称霸,一心只瞄准那把龙椅,则这次革命的代价就会高出很多。正因为他们的高风亮节,才给中国各阶层人士以机会,才使得这场革命具有了空前绝后的伟大意义。我甚至认为,是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历史,我们的现代史应该从辛亥革命算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