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与刘国纬教授的相遇相识相知

2017-02-27 作者:吴三保 赛杰奥

             匕

我与刘国纬教授的相遇相识相知

——兼评《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

                              廴              匚

刘国纬

著名水文水利学专家,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我是其忠实粉丝和图书编辑。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受中山大学学姐、科学出版社地学编辑部郑秀灵编审的指引,我南下组稿,于南京萍水相逢,与刘国纬教授相遇、相识,情投意合、言谈甚欢;到后来相知相随,俩人著、编结合。屈指一数,彼此交往已有30多个春秋。我对刘国纬教授做人做事和治学方略的了解认识,就是在拜读其诸多论著,并为其编辑图书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升华的。

他小学启蒙于湘江畔,中学发于黄浦江畔,大学成于秦淮河畔。一位“於斯为盛  唯楚有材”的专家学者。儒雅可鞠,学者风度。长于水文水利,潜修地学法理。博览群书,古今中外。驰骋原野,考察河山。学思敏捷,海纳百川。曾任职于国际水文学界,得益于中外交流。终结硕果。在茫茫学海中,开创了我国地学水文学研究之先河。《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亦堪称刘教授地学水文学研究的代表作。它占据了既有别于“工程水文学”,也有别于“地理水文学”的一方学术新领域。

《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



该书为我国第一部,也是世界首创,从地学角度论述江河治理的专著。全书讲述了我国代表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的形成与演变,阐述了长江中游、黄河下游、淮河与海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从地学视野讨论了江河治理中的若干问题。书中回答了什么是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我国各河流是怎样形成的,又如何演变到今天的,江河形成与演变赋予了哪些地学属性,古今治河措施哪些是符合地学属性的,哪些是违背地学属性的,等等。与此同时,以我国河流防洪系统中的关键节点,如长江的城陵矶、黄河的花园口、淮河的正阳关等为抓手,解剖了各河流水患的成因与规律,提出了标本兼治的治河思想与方法、适应措施与治理目标。末了,作者希冀于读者,通过该书,树立起一种江河治理的地学观,即“江河治理是人与河流的对话,只有充分尊重河流的地学属性,对话才可能是和谐的。”

该书对于树立江河治理的地学观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开拓意义。可供从事水科学、地学等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与江河管理决策者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读物。在某种意义上,该书为进一步深入开展地学水文学研究和我国其他江河的治理,将起到学术引领和借鉴作用。可以预示,“地学水文学”将成为一门新兴学科,被纳入学界的视线,并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

归纳起来,该书具有如下重要价值和鲜明特点:

研究领域开拓创新,另辟蹊径。作者以敏锐的视角,缜密的学术构思,洞察国际上未来学的研究趋势,实时把握与水有关的全球科学计划、学术前沿与热点,构筑自己的研究方向与课题,成功探索了水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关系。开辟了其以问题带学科,以学科带研究的学术路线。《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一书,就是他抓住“河流存在于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的界面上,是地质与气候的共同杰作,并在地质过程与气候变迁的驱动下发育、发展与演变”的关键,在扎实的工程水文研究传统基础上,融入了地学新要素,并从微观、中观水文研究,扩展到地球系统的宏观水文研究,即地学水文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这也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完成《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的水、气二元研究之后,提升到水与地学要素多元研究的新成就。读来令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内容丰富、涉猎广泛。全书分为五章。第一章,论述了中国江河形成与演变的宏观背景和研究方法;第二、三、四、五章,分别讨论了长江中游、黄河下游、淮河和海河治理的地学基础,包括所论及河流是怎样形成的,如何演变至今,各河流具有怎样的地学属性,以及基于地学属性对河流治理的一些思考等。内容涉及与治水、治河有关的地质、地理、地貌、第四纪、古气候与古水文、冰期与间冰期、古海平面变化和生态环境等众多领域。重点揭示了流域地壳的隆升与沉降、构造断裂、古气候与环境、侵蚀与沉积等要素的演变过程,并阐述了河流对这些要素演变过程的响应。

成果水平高端。该书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支撑,又有卓尔不群的理论方法。治河观点明确,务求标本兼治。作者以其学养深厚、学识渊博、学域宽阔的学术功底,将水文研究与地学问题有机结合,国内独树一帜,学术水平一流。至今,研究文献尚无出其右者。

写作质量上乘。全书论述逻辑严密,结构合理,用笔细腻,行文流畅。图文并茂,彩印精装,内容与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是作者又一部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力作。如同他在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其他著作——《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水文学史》、《江河之子》等一样,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有篇篇佳作、部部精品的崇高意境和执着追求。难能可贵,令人钦佩。

在作品风格方面,可谓篇章高雅,富于韵味。其中涵盖逻辑韵味、文句韵味、段章韵味、结构韵味等。犹如诗词平仄韵律和音乐旋律一样优美。浏览中令人感到科学论著的文学化、艺术化和美学化,折射出作者深厚的科学修养、文学修养、美学修养与文字功底。

治学悟道,荟萃精华。《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可谓达到了“三高”(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三严”(严谨、严密、严格)的高度。在我相交的数以百计的作者,甚或知名学者和院士群体中,刘国纬教授不愧为佼佼者之一。其经典之作《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曾荣获1997年度水利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人们可以期待《江河治理的地学基础》一书的出版,也将会以其创新性、科学性、应用性和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与学术价值,荣膺实至名归的应得奖赏!


             彑

-❶-

         夂                 

【版权申明】本文为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赛杰奥(sci_geo)原创发布,转载请保持内容及公众号相关信息的完整,违者必究!


关关注赛杰奥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