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大道:科学认识“一带一路”
中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要在未来几十年间实现“中国梦”,那么,在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必须具有清晰、科学的全球观念和全球治理方案。“一带一路” 倡议就是习近平提出的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及全球治理方案。“一带一路” 倡议体现了中国新时期全面对外开放的方针。这一重大战略的实施,将营造一个各国间经济、贸易、技术、文化交流合作的大平台,也将能遏制战争势力,构建一个全球地缘政治安全的大格局,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平广阔的道路。从开放与全球的视野考察,“一带一路” 涉及的地理范围非常广阔。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实施“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长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
“一带一路” 及其周围地区,涉及众多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地区) 中,各国的政治制度,特别是对当今世界上重大问题的立场,以及军事、政治战略等,相差很大;除西欧外,大部分国家(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高,基础设施一般较差,经济管理水平不高;相当一部分地区生态环境相当恶劣,社会结构复杂,宗教和民族问题众多;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中国与这些地区和国家之间广泛的经济、贸易、技术和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难题。因此,对于“一带一路” 及其涉及的地区,都需要有大量的前期研究,并需要从地理位置、政治倾向、经济效益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判断。
为了科学地、历史地认识“一带一路”,推动这一重大倡议的实施,我们认为在以下方面需要进行长期的考察和研究工作。
“一带一路” 基本范围在欧亚大陆。大约500 年以来,世界上大国的对立与斗争、大大小小的战争,主要的都离不开欧亚大陆(Mackinder,2004)。所以,地缘政治史学家早就将欧亚大陆称为“世界岛”。我们相信,未来世界上主要的不安全因素和地缘政治热点地区也还是在欧亚大陆。
我们的地缘政治战略及“一带一路” 倡议的制定和实施要充分分析有关历史因素的作用。在“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过程中,在制定具体政策措施时,需要对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的历史发展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主要国家的全球地缘政治目标和政策做持续的跟踪和分析研究。其中,历史上西方大国对外的大规模战争、对新大陆的争夺以及形成的殖民地格局,对今天全球地缘政治、地缘经济的变化仍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地缘政治的斗争与演变,与今天中国所面临的地缘政治问题具有明确的关联。今天,中国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地缘政治斗争,有一部分是由于大国介入而导致地区性的安全问题,有一部分是大国或强力集团争夺的敏感区域的冲突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问题、巴以问题、以朝核问题为核心的东北亚问题,美国势力的介入而引起的南海问题等,都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内的重大地缘政治问题。
在一些具有重大国际纷争地区和国际重大地缘政治问题上,中国往往不能回避自己的立场和态度。按照地缘政治问题处理的一些基本法则,如果不是直接当事方,即没有明显的直接的中国国家利益时,要多一些折中性质看待问题和处理问题。如果中国是直接的当事方,按照联合国的宗旨和章程行事、按照相应的国际法行事是极为重要的。其中,涉及若干个国家的联合行动的重大问题,要得到联合国的授权。这些都是要遵循的基本点。几十年来,中国在中东问题以及阿拉伯与以色列之间关系问题上的方针与政策,正确地选择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获得了有关国家的认同。
从国际地缘政治的历史和现阶段国际安全实际问题看,世界上,特别是欧亚大陆的部分边缘地带,以及大陆的“心脏地带”,成为大国之间、强力集团之间的“过渡地带” “缓冲地带”,也是他们之间进行激烈争夺的地区,也往往是政治、经济的“脆弱地带” (王恩涌,1998)。这类地区,如目前的原东欧地区、北高加索地区、中亚地区、朝鲜半岛、东南亚地区等。这是认识“一带一路”、实施“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焦点。例如,中亚地区在地缘政治历史发展过程中被认为是“破碎地带” “缓冲地带”。但今天中俄两国共同维系了中亚地区的稳定。俄罗斯在中亚地区具有巨大的政治利益及深刻的思想和文化影响。中国在发展与中亚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合作关系,就需要考虑俄罗斯的国家利益,特别是俄罗斯在这些国家中的政治利益,还要考虑到经济利益上的协调。
为了支撑更大规模的经济贸易合作和相关的工程建设,减少大规模投资和贸易的风险,需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 沿线国家,特别是中亚和西亚及中东地区的自然结构、经济地理、自然灾害、社会安全等基础性情况进行综合研究;对“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所涉及的海域的大气环流和洋流特征、全球主要航线海况以及沿线国家的社会经济特征、政治倾向等进行综合研究,对未来中国的国外海上支点、海军基地的选取和建设、航线安全等进行评估有着重大意义。
在进行综合性的系统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需要组织编辑、出版服务于各种需要的手册、地图、丛书、参考资料、产品及工程标准、相关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其与国际社会的多边及双边关系文件等。
根据“一带一路” 倡议的要求,将建设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若干通道,并逐步建立一种新的合作方式,和相关国家共同建设、推动经济的共同发展。主要的抓手是建设经济走廊。未来的设想是发展一个由道路、铁路、隧道、桥梁、油气管道和港口组成的、纵横亚欧的庞大网络。围绕这一目标,国家已开始着手计划修建或援建相关项目。伴随着这一过程,实施这一重大目标,需要中国主导或参与的多边、双边的金融机构进行大规模融资和投资。
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投资,是不附加政治条件和不合理经济要求的,但大量的贸易和投资当然要获得经济利益。2015 年年底,两家中国政策性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向海外融资者提供的未偿还贷款约6840 亿美元,仅略少于六家西方国家支持的多边开发机构的7000 亿美元此类贷款。另外,还有十三家中国基金提供了约1060 亿美元开发性资金。这样,中国的开发性融资总额远远超过西方支持的六家开发机构的7000 亿美元贷款。未偿还贷款约8000 亿美元的信贷支持,能否获得相应的利益? 实际上,大量的是不可能偿还的。未来加入这些投资行业的还有两家新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 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样,对外投资、信贷的规模更是十分巨大。如何规避经常发生的风险是特别要加以重视的。
我们不同于西方和国际性金融组织发放信贷所附加那样严酷条件,但也要经济效益。如何与我国国家利益相联系? 能不能制定类似国内的“债转股” 之类的条款,或者以增加军事合作(包括军事战略、地缘政治倾向和军备物资的采购等方面的) 方面的条件及内容,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广泛开展的大规模国际合作,也是体现中国文化价值观和软实力的极重要的平台。必须使政治关系、经济合作和思想文化等的合作取得全面的成功。涉外部门、企业要把好这个关,媒体要进行持续不断的宣传。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广泛而深刻的转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向中高端发展的重大任务。在这种大背景下,各地区都有“走出去” 的客观需要和强烈愿望。关于“一带一路” 倡议与国内各地区发展关系问题,从该倡议一经提出就受到各地区的高度重视。作为对这一发展战略的响应,各地区积极的态度和主动衔接、配合的精神,完全是十分需要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切实际的、过于庞大的设想,一些地区还出现不必要的焦虑,等等。我们建议各地不要盲目地搞实施“一带一路” 倡议的大规划,特别是不能轻易上(平台、基地、交通工程等) 大项目。
“一带一路” 倡议是中国实行全面对外开放的深化。通过实施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国内通过各种类型对外投资和贸易的平台与机构的建设,促进和引领全国各地区更好地进入相关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为各地区及其企业创造的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是均等的。“一带一路” 倡议的实施,不会引起全国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变化,各地区仍然要按照各自的特点制定和实施“十三五” 规划。“一带一路” 倡议的核心是引领各地区“走出去”,并为全国及各地区搭建对外交流合作的平台,各地区都可以借此进入国际市场。因此,一些省份不必担心自己被“边缘化”。
本文摘编自《科学认识“一带一路”》(陆大道等著.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7. 8)一书“0 一带一路” 是当代中国的全球观念与全球治理方案”,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53337-1
责任编辑: 林剑 李敏
《科学认识“一带一路”》阐述了“一带一路” 倡议对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和保障地缘政治安全的重大意义, 分析了“一带一路” 倡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国家安全、经济、工程布局、国内外利益协调、地缘关系风险等关键问题; 界定“一带一路” 倡议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揭示其与国内区域发展战略的关系, 分析“一带一路” 倡议对我国不同地区发展产生的影响, 提出完善区域发展的建议; 回顾全球国家、民族、经济、能源、宗教、战争和军事等地缘因素的时空变化特征, 识别“一带一路” 海陆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的关键问题, 提出海陆国际运输通道建设的可能模式与解决方案; 识别“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人口分布和重要城市发展格局, 阐明中国与沿线国家投资贸易的现实基础以及未来经贸合作的主要方向、重点领域和发展潜力; 最后, 提出了关于实施“一带一路” 倡议的若干建议。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