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鹤健:地理学的研究范式
范式(paradigm)是一种思维模式,一个总体意义上看问题的方法。库恩(T.S.Kuhn)于1962 年在其经典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的范式定义为:范式是特定的科学共同体从事某一类科学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公认的“模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包括科学理论和方法部分、社会-心理部分、形而上部分。范式不仅留下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即哪些问题值得研究,哪些问题不值得(库恩,1980)。
▋ 作者围绕着农业资源高效利用课题研究15 年,长汀水土保持课程研究11 年,一直追寻地理学范式的研究特色,使研究成果有别于农学研究(朱鹤健,2006)。
▋ 科学发展的过程一般是从实验得到知识,对知识进行正确归纳得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验发现新知识。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论是从Bacon 在1620 年发表的Novum Organum(《新工具》)开始发展至今的,并一直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贝康,1984)。
▋ 研究范式最重要的必须有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理论,而科学理论是由一系列的概念、范畴和原理构成的知识体系(孙正聿,1998)。
▋ 傅伯杰(2017)指出地理研究范式正经历着“对地理学知识的描述”、“格局与过程的耦合”向“复杂人地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转变。
▋ 宋长青(2016)认为对不同地理科学问题应选取不同的范式加以研究,对有些复杂科学问题应采用多种研究范式加以解决。将地理学研究范式概括为:地理经验科学研究范式、地理实证科学研究范式、地理系统科学研究范式和地理大数据研究范式。
我们认为范式是研究事物的一种思维的方式,理应包括研究的核心理念、方法论、研究方法和研究特色等。
▲ 地理学研究范式
依据这一定义,我们拟制出现代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即以人地关系、系统和空间为核心理念,而人地关系是核心的核心,称之灵魂。核心理念犹如人之大脑,指挥全局。
人地关系的和谐-演进观核心思想空间分异、良性循环、空间格局、开发布局和信息化五个思想节点相联系,分别派生区域、生态、景观生态、区位和数量五个学派,五个学派构成现代地理学的方法论,指导研究全过程,喻为人之躯体存有五脏,运行各种功能。
图中五个学派相互连接,表示五个学派思维间是密切联系、相互交叉的,犹如血液通过血管在五脏中循环。从区域论研究人地关系,必然涉及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内容,通常区域研究包括生态、景观生态和区位三个互相联系的内容。区位论的空间分析与数量学论的数值化和模式研究之间有紧密相关之处,而其又与区域论、生态学论、景观生态学论研究方法可以互为补充。
系统、空间是核心理念,就研究方法而言,系统分析、空间分析成为地理学不能或缺的研究方法,犹如人手之运作。
而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却犹如人之两腿支撑研究的运行。
把这样研究范式构绘成示意图,酷似人体。而这个人体是站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点上,如图所示,本图意在形象、生动地体现现代地理学的思维模式,使人一目了然。
把地理学看作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科学,许多学者做出如下各种表述:
▋ “地理学以自然科学为立足之点,以社会科学为观察点”(葛绥成,1948);
▋ 姚存吾认为“地理学走的是社会科学的道路,用的是自然科学的方法”;
▋ 竺可桢提出“地理学以地球为人类之住所,而研究其自然人文两方面诸般现象之科学”(张九辰,1997);
▋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的科学,所以在自然科学方面,它和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海洋学、动物学、植物学及人类学等有密切关系;在社会科学方面,它和政治学、历史学、军事学、经济学等也有密切关系。这几种相关的学科,是地理学的初基,也可以说是研究地理的辅佐工具”(左大康,1990a)。
上述表述尽管在文字上略显不同,但对地理学是自然-社会跨学科的性质已成共识。
在强调地理学的交叉性的同时,许多学者又提出地理学与相关学科分界的重要性。例如,
▋ 有的学者指出,“研究地理应当首先分析其他科学和地理学的交互关系,……才不至于同样研究地面现象的其他科学作为地理学的成分,才不至于把性质和方法全不相同的学科,一起混在里面,以致许多科学的支属,都挂上了地理的招牌,才不至于枉费其时间于其他科学之上,才不至于犯了入之过深,即有越俎代庖之嫌的毛病”(普雷斯顿,1989)。
▋ 有的学者提醒在自然地理研究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误把其他自然科学的材料,拉到自然地理学的范围内。像气象学列入气界地理,地质学列入陆界地理,天文学列入数理地理等”(李旭旦,1979)。
▋ 又有学者指出,植物学与植物地理学的差别在于:“植物学家,若专从研究草木的生长和生理的状态,以及各种草木在分类上的地位,则与地理学不相关;但一经着手草木分布地域的调查,那就成为地理学中的植物地理了”(卡列斯尼克,1957)。
▋ 李春芬(1948)指出,“气象学应用物理学之方法,研究天气之各种要素,探索其原则,而发明其公律,其实用上主要贡献在于天气预报。而气候学则应用地理学上之方法,研究地方性之气候状况,记载其分布,而解释其因果,其主要贡献在讲明天时与人生之关系”。
▋ 任美锷指出,经济学“从纯粹理论的立场,来研究生产的性质、组织和一般原理”,而经济地理学“则用地域的眼光,来检讨某种物产在地面上的分布,在各地生产的实况,以及其所以然的原因。这种研究观点的差殊,实为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特色”。
▋ 竺可桢指出,“地理学的重点决不在于尽量吸收其他科学的材料,而系用地理的方法去处理这些材料,即按照新的方式以独特的观点来取材和分类。我们的注意所在不是事实本身,而是阐明这些事实之间各方面的联系,揭示整个地球空间中地理过程复杂总体的结构”(张九辰,1999)。
从上述地理学者论述中可以看出地理学要把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点,防止混同。
作者认为地理学处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交叉的地位要把握住“见地及人”的思维。再者就是宏观研究要着落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入手,提炼宏观决策,“微入宏出”既有别于自然科学,又有别于社会科学,精准把握这一点,才会显示地理学的特色,才不会与其他学科混同。
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剧增、粮食紧缺、能源短缺、生态危机等,无一不与地理学的研究相关。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从地理环境系统本身派生出来的高度综合性课题,以综合性为特征的地理学责无旁贷要发挥主导作用去研究这些课题,提出战略性的答案。然而,仅凭地理学单科力量还是不够的,而要与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相结合。例如,研究水土保持,在发挥地理学优势的同时,还必须主动与水土保持学相结合,汲取水土保持学之长。从地理学单家研究转向与相关学科结盟研究。形成跨学科、多层次、多形态、多空间、多兵种、大综合的研究态势。
现代地理学研究范式表现出多元性、交叉性和实践性的研究特色,研究成果紧紧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相连,宏观研究坐落在微观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宏观决策,而且探求出问题产生的内因。因此对一些问题看得更全面,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踏实。这从作者的长汀水土保持研究中得到明证。
【相关阅读】
本文摘编自《地理学思维与实践》(朱鹤健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9)一书“第2章 现代地理学思维脉络体系”,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58592-9
责任编辑:文 杨 李嘉佳
本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面向地理学博士研究生讲课所积累的资料整理而成的。全书体现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一门科学的独特魅力,构建现代地理学思维体系脉络,包括核心思想、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特色和着落点等,展示人地关系、系统性和空间性三个地理学核心思维的内涵及其应用成果。书中引用作者研究成果作为案例,从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运用地理学思维研究农业所做的设计、研究路线与具体方法,包括形式化语言、图解模式和数学模式,形成地理学研究范式,彰显地理学的“见地及人”和“从微观研究入手,提出宏观决策”的研究特色。书中还透过我国现代地理学的进展,看出我国地理人思维的昨天和今天,并展望发展地理学研究特色的前景。
(本文编辑:刘四旦)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