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像侦探一样思考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当听到“粉红色大象”时,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你的脑海里先出现了一只粉红色大象的样子,然后你摇摇头,对自己说这不可能?
事实上,大部分人的大脑都是这样运作的:先相信,后怀疑。要不是“粉红色大象”太过偏离常识,我们甚至不会有后面的“怀疑”阶段。
在一本叫《思考,快与慢》的书中,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将我们的大脑划分为两个系统:系统1依赖情感、经验和直觉,它的速度很快,不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就能迅速对眼前的情况做出反应;系统2则通过调动注意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做出决定,它比较慢,但更慎重、周密、有逻辑,因此在认知上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点击图片,查看目录
按照美国作家玛丽亚·康妮科娃的说法,系统1是“华生系统”,而系统2是“福尔摩斯系统”。华生系统是一种懒惰而天真的思维习惯,它倾向于相信我们听到和看到的一切信息。相反,福尔摩斯系统则代表一种健康的怀疑主义倾向——对世界有着天然的怀疑和好奇精神。任何事都不能根据其表面现象来判断,每个念头、每次经验、每种预期都要经过仔细检查和思考,然后才能决定是否接受。也就是说,整个世界被默认为一个“粉红色大象”的世界。
这就是为什么福尔摩斯说“世界上有的是没有人看得出来的明显的事”。这些“明显的事”,华生“看”不见,而福尔摩斯却能“看”见,是因为华生的“看”是被动的,外部世界不经过滤地进入他的大脑;而福尔摩斯的“看”是主动的,他知道应该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相应地引导自己的注意力。而且,他不仅仅是“看”,除了眼睛之外,他的鼻子、耳朵、嘴巴、皮肤,每一种感官都在告诉他一些信息,包括信息的缺失。
在《银色马》中,一匹即将参加赛马锦标赛的名马离奇失踪,赛马师又惨遭杀害。在检查马厩的时候,福尔摩斯与格莱森警长之间有一段很妙的对话。
福尔摩斯:“那天晚上狗的反应很奇怪。”
格莱森警长:“那晚狗没有什么异常反应啊。”
福尔摩斯:“这正是奇怪的地方。”
在福尔摩斯看来,狗没有叫,正是破案的契机:这只狗很可能认识入侵者。
玛丽亚·康妮科娃小时候听父亲讲福尔摩斯的故事,就深深着迷于大侦探那颗奇妙的大脑。长大后,她读了心理学的博士,才意识到福尔摩斯关于破案的一套思维原则与21世纪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关于大脑如何运作的发现不谋而合,于是写了一本叫《福尔摩斯思考术》的书。这本书有中文版,你们有兴趣的话,不妨找来读读。
在这本书中,康妮科娃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是,比起普通人,福尔摩斯也许天赋异禀,但他的“观察力”和“思考术”绝非天生的,而是可以后天训练出来的。这也是我们这一期杂志的主旨:如何训练我们的大脑,才能让我们变得可以像福尔摩斯那样观察和思考?
我们邀请了现实世界里各行各业的“侦探”们,谈一谈他们是怎样思考、怎样工作的。在《古畑任三郎的启示》这篇文章中,你会了解到,当一位社会调查记者面对一个扑朔迷离的社会热点事件时是怎样思考的?调查应该从何入手?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寻找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又要如何识别谎言?如何不被舆论裹挟?……
当一位历史学家面对一个复杂难解的历史谜题时,要如何搜集、梳理和甄别史料,如何解读和分析新的考古发现,如何提出新的假设,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推断出新的历史真相?在《苏秦疑案》这篇文章中,你会对这个过程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还有法医、哲学家、心理学家、流行病学家……他们的“思考术”虽然各有侧重点,但都指向一种好奇心、一种探究欲、一种不流凡俗的质疑精神、一种明晰思考的习惯,以及一种百折不回、得不到答案绝不罢手的强大意志。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我们为什么热爱侦探故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侦探故事里赢到最后的,永远是最聪明的那个人。而且,当他分析完所有的证据,并给出最后一块拼图时,你会意识到,原来只要经过恰当的观察、分析与推理,你也可以做到。所以,只要有一颗侦探之心,你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有有趣的谜题等待着你,而你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观察、每一次对简单事实的推理、每一次对答案锲而不舍的追寻,都是在训练你“像侦探一样思考”,直到它变成你的“第二天性”。
点击图片,一键下单
2022年第6期《少年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