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学是头脑,语文是灵魂

王雷 非语文 2020-09-13

数学是头脑,语文是灵魂

——从一篇文学类文本阅读说起

契诃夫的《在贵族女子寄宿中学里》是一个短篇小说,情节和人物都很简单,讲的是一所私立学校里一个叫迪利亚文的数学教员为了加薪而百般奉承他的上司热夫节姆夫人。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要求探究主人公迪利亚文的形象及其意义。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有相当多的同学没有看懂这篇小说,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不准确,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肤浅。

先把小说情节大致说一下——

迪利亚文想着法子吹捧热夫节姆夫人,他先说过去时代才有真正的美人儿,可现在真正的女人没有了,“一个比一个差”。热夫节姆不同意,说现在也有许多美人儿,并举出她班上的巴尔采娃等人为例。迪利亚文当然知道巴尔采娃是个美人儿,但他装着不承认,说什么如今上了年纪的女人比年轻人更中看。此时,热夫节姆夫人居然让人把巴尔采娃叫到办公室里来,找个借口训斥了一番,然后让她离开,目的只是为了让迪利亚文看得更仔细,从而证明迪利亚文关于“现在没有美人儿、年轻人不如上了年纪的女人中看”的看法是不对的,可见这个老女人之愚蠢、无聊和暴戾。迪利亚文当然知道他的上司之丑陋、愚蠢和固执,但为了加薪还是坚持说热夫节姆夫人比巴尔采娃好看得多。“最后热夫节姆夫人同意了,于是迪利亚文加了薪”。

这篇小说,可以从三个层面解读。一是对自私、虚伪、阿谀奉承者(迪利亚文)和平庸、愚蠢、虚荣者(热夫节姆夫人)的批评和嘲讽,他们的共同点是不讲原则,不公正,不诚实。第二个层面是,学校教育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现实生活,压抑天性,摧残青春,窒息自由,迂腐,沉闷、乏味……这在小说开头的一段描写和后来迪利亚文的心理活动中可以看出。第三个层面是,迪利亚文很清楚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是没有意义的,他骂自己是个“蠢货”,但他无法也无力跟自己这个蠢货“决裂”。这后两个层面尤其是第三个层面是这篇小说最有价值的地方,我后面还要讲到。

学生大多只能理解到第一个层面,能理解到第二乃至第三个层面的学生寥寥无几。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第一层面的理解都不准确,甚至完全理解错。这样一个传统的小说、并不复杂的小说,这样一个没什么阅读障碍和挑战性的小说都读不懂,可见今天的青年学生文学素养之差。我举一些例子——

1、部分学生对热夫节姆夫人的理解完全错误,比如:

○“文中的热夫节姆夫人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在迪利亚文不断施压与谄媚奉承下,她依然能够坚持自我。”

○“她头脑清醒,意志坚定。”

○“她所拥有的是一座私立贵族女子学校,她必须为了孩子们维护尊严,而不能屈于迪利亚文的无理要求。”

○“从热夫节姆夫人坚持‘现在有许多漂亮女人’,并用巴尔采娃加以证明,可见,她是一个公正、有极强判断力的有尊严的女人”

○“热夫节姆是一个讲实话、不虚伪的人。”

2、部分学生对主人公迪利亚文形象的理解不够准确甚至很不准确,比如:

○“主人公迪利亚文是一个聪明有心机、善于巴结谄媚虚伪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而且好女色的人民教师。”

○“迪利亚文是一个胆小怕事、懦弱虚伪、立场不坚定、贪财的数学教员形象。”

○“迪利亚文是一个唯利是图、阿谀奉承的卑鄙小人形象。”

○“迪利亚文聪明机智、花言巧语、消极地认为学习在社会上没有作用,形象反映了金钱与美貌至上的时代背景。”

3、很多学生对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理解极端肤浅或有严重偏差,比如:

○相当多的学生说迪利亚文是“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嗜钱如命、唯利是图、险恶奸诈、卑劣无耻的小人”,还有像“不劳而获、不择手段、趋炎附势、拜金主义、物欲横流、利欲熏心、厚颜无耻”等等,这些词语都用得太重了。学生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非常“正面”、“积极”、“健康向上”,动不动就说是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封建社会”、“沙皇俄国社会”(这些词语是从他们的政治书和历史书中来的,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理解过)自私虚伪的本质和物欲横流的现实云云。

○“迪利亚文是那种不劳而获和为了达到目的就否定事实、昧着良心的人。讽刺了迪利亚文这一类人的不经历自我努力就想获得的行为和昧着良心而不遗余力达到自我目的的自私行为的唾弃,并且呼吁希望不要有更多的热夫节姆夫人受其蒙骗、希望人们认清其嘴脸,揭穿其把戏。”

○“迪利亚文是敢于为现实的不满而试图作出改变的人,表达了作者呼吁人们勇于反抗黑暗现实的思想;迪利亚文圆滑世故、心口不一,是当时社会中人们的典型代表,他在心里鄙夷热夫节姆,欣赏巴尔采娃,而表现出来的恰恰相反,表达了作者对这种为利益所驱使就虚伪的人的批判。”

迪利亚文只是一个小职员,为了达到加薪(属正当诉求,无可非议)的目的而巴结奉承上司,手段确实不够光明正大,但他知道上司是一个吝啬(“一钱如命”)、固执而又狡猾的人,于是,他煞费苦心、转弯抹角地讨好她,似乎也事出有因、无可奈何。我们说他是一个虚伪(口是心非)、自私、圆滑、世故的人,应该是没问题的。另外,这个人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不喜欢上司,但却讨好她,竭力逢迎她;他觉得巴尔采娃很美,却说自己的女上司比她好看得多,这当然是因为“贪图加薪的愿望压倒了公正的态度”。

更重要的是,他并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他实际上很清楚:这种刻板、僵化、迂腐、严苛的学校教育,这种严重脱离实际和现实生活的学校教育,只会束缚自由、摧残青春、窒息活力,不但毫无意义和价值,而且祸害无穷。

请看文中对迪利亚文心理活动的刻画——

“一旦她(巴尔采娃)走出学校,那么这个热夫节姆也罢,蠢货迪利亚文也罢,代数也罢,她就一概丢到脑后了。她才不稀罕代数呢!她需要广阔的天地,灿烂的光辉,……需要生活。”

“……不出一个月,我的代数就全都见鬼去了。迪利亚文成了灰色而乏味的回忆。你要是遇见她,她就光是煽动鼻孔,也不跟你打个招呼。她不让马车把你压死,就算你万幸。”

当热夫节姆夫人唧唧歪歪训斥巴尔采娃时,迪利亚文却在心里对巴尔采娃说:

“你,天使,不要听这个干巴巴的老柠檬皮的话。这一点也说不上可耻。你比我和她加在一起还要好得多呢。”

是的,不但自己所教的代数,连同自己整个人都是蠢蛋,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但他却无法也不肯与这个学校、与自己所教的代数、与自己的愚蠢决裂,因为他可以拿到一份薪水。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怯弱的和自私的,然而,这是一种人性的怯弱和自私,是每个人都有的,我们没有资格嘲笑他,我们不比他好。他是不诚实的,他的不诚实主要不是对上司的阿谀奉承,更是对自己作为一个人的责任的逃避。他的不诚实、不公正,他的怯弱和自私既有人性的因素,更有制度的因素。在专制制度下,在极权体制里,人性的弱点、人性之恶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就像我们现在这样。而且这种释放不会受到遏制和惩罚,甚至会受到鼓励,因为体制需要它。这就叫体制性邪恶。这个问题就说到这儿。

“……她感觉到六月间她就要离开学校,自由自在了。……一旦让她走出学校,那么这个热夫节姆也罢,蠢货迪利亚文也罢,代数也罢,她就一概丢在脑后了。……她才不希罕代数呢!她需要广阔的天地,灿烂的光辉,……需要生活。……”

现在,我们,有几个人能像蠢货迪利亚文这么清醒?

学生关在学校里十多年时间没有学到任何有用的东西,实际上,可以说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这样一篇简单的小说看不懂就不足为奇了。十几年时间,一个人的心智成长的最重要的一段时期,看过的好东西太少太少,接触到的“垃圾食品”和“有毒食品”太多太多,他们的人文素养怎能提高?语文是一个人的灵魂,我说的是真正的语文,而不是我们现在教的和考的这种语文,我们教的考的这个东西不叫语文,叫垃圾。但学生喜欢,你讲真正的语文,学生是不要听的,因为不考。为什么不考真正的语文?因为有人害怕真正的语文。

学生很喜欢数学,这很好,数学是一个人的头脑,数学思维和科学素养让一个人变得客观、理性和公正,让他变得更严谨、更精确、更有条理、更有逻辑性和思辨性,然而他们具备起码的科学理性和科学素养了吗?没有。因为他们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题目,而且是为考试而做。他们越是做得昏天黑地,离真正的数学就越远。

在丧失了语文灵魂之后,又丧失了数学头脑,剩下的是什么?一副臭皮囊而已。

2013/5/2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