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认为小说教学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理由有三——
1、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史、心灵史和文化史,同时,小说又是跨民族、跨时代的,是世界精神文化的渊薮,这是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该了解和参与进来的,我认为这对一个孩子的精神成长至关重要。
2、另外,小说藉由语言文字营造出一个神奇的世界,描绘出人类心灵世界的最幽微、最奇妙的景象,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包括文字想象力)和感悟力(包括语感)是其他文化产品无可替代和无可企及的。
3、而且,小说也特别适合孩子阅读,有时,过了这个年龄,恐怕就很难走进这个世界。
现行语文教学中小说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以下两个方面——
一、阅读的量太少
中学语文教材中小说所占比例很小,可能是限于篇幅的原因,教材的编者很少选小说,因为哪怕是短篇小说也大多有三五千字的篇幅,中篇就不用讲了,长篇就更别提了。长篇只能选一个片段,但长篇的一个小片段阅读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除非你要求学生课外把这部长篇读完,但这个要求也只是说说而已。
其实,读一个中短篇小说并不要多长时间,就算是一部长篇,你好好计划一下,稍稍坚持一下,三两个月也能读完,这样看来,一年时间读个四五部长篇,几十个中短篇是没有多大问题的,而中学有六年时间,就算再打点折扣,一个高中毕业生应该能够读完至少20部长篇、300个中短篇,我说的这些作品都应该是中外经典名著。有了这样一个阅读量,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差到哪里去?而现在的学生除了课本上的几个短篇(有的只能算微型小说),还读了什么呢?
有人说中考高考都要求读一些课外名著,但是,第一,数量少。第二,有些根本称不上经典,不值得读。第三,大多被肢解为提要、梗概和各种训练题、模拟题,学生无须读原著,就能应付中高考。
除此之外,因为高考的所谓“现代文阅读”很少选小说文本——原因还是篇幅太长,所以教师和学生都没有阅读小说尤其是篇幅较长的小说的积极性。有的考卷选了小说文本,但命题人居然能把一个三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压缩到1200字左右。比如今年江苏高考语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原文近万字,到了试卷里成了一千多字!其他体裁的文本也有改写和缩写的情况。这样做很荒唐。你本来就是考阅读理解能力,为什么阅读文本只能是“豆腐块”呢?阅读长一点的文章不是更重要的阅读能力吗?再说经过命题人删改以后,原文的整体性就被破坏了,这既不尊重原著和作者,也不尊重读者和考生。有人说,受试卷长度和考试时间的制约,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其实这是有办法解决的,比如两篇现代文阅读改成一篇,比如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等等。
二、阅读的质太差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对小说这种文体的理解上存在很严重的偏差。小说是对生活的模拟,读小说就是读生活,读现实,读人生,读人性,读社会,读他人,读自己。小说阅读就是认识生活,丰富人生,而我们的小说教学没有把它跟学生的现实人生结合起来,没有引导学生真正进入小说所虚拟的、所创造的那个生活场景中去,从未经验到那种别开生面的生活,从未体验到阅读的快乐、情感的激荡和审美的愉悦。
我们通常是把它当作一个“学术问题”去处理,去客观地、冷静地、“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和写作特色等等。同时我们又处理得非常拙劣,其实就是粗暴地肢解加上简单地贴标签。所谓“分析某句话的深刻含义”“分析某个描写的作用”“分析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什么特色”“探究什么意蕴”云云,最终把小说阅读和欣赏变成了知识问题、技能问题、现代文阅读题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题,变成了答题方法问题,变成了应试技巧问题,最后变成了套路问题。
我在引导学生阅读小说《B.华兹华斯》和《傻瓜吉姆佩尔》时,学生怎么也无法理解人性的善良、人性的温暖和人性的美好,最后终于有学生按捺不住,问我,你什么时候分析这篇小说所揭露的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高一开学近两个月的时间,有一个学生跑到办公室问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开始讲阅读理解题啊?”两个月来我带学生读了很多小说,他觉得这不是语文课,语文课应该讲阅读理解题。
我让学生读小说《万事通》,让他们写个简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要做的阅读理解题,但他们交上来的却是一道材料分析题的答案: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可以看出这个人财大气粗,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可以看出这个人自以为是,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可以看出这个人爱出风头,从第几段到第几段可以看出这个人乐于助人。我让学生读《在桥边》,谈谈自己的理解,他说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因为主人公虚伪、不负责任,把个人感情带到工作中去,没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说你小说读了没有,他说读了,我说怎么读的,他说跳着读的。一个一千多字的小说也要跳着读,稍长一点的小说就更没有耐心细细地品读了。
这都是给阅读理解题害的,他们是根据题目到文中去寻找相关信息。而如果没有题目,光是发一个文本给他们,他们是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我这儿说的,不只是小说阅读的问题,而是阅读的问题。我们知道“阅读”很重要,而中学语文教学和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把“阅读”给害惨了,可以这样说,“阅读理解题”直接摧毁了“阅读”。
我没有想到,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基本上是零,这儿的小说是指经典小说。其实,这是应该能够想到的。学生才读了几篇小说?就这几篇他们又是怎么读的呢?教师又是怎么教的呢?知足吧,他们还能知道世上有一个叫小说的东西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