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所不假——从一篇考场作文说起

王雷 非语文 2020-09-13

题目是这样的——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也有人说,生活未必理会你的笑或哭。

网传:有一篇题为“灯火夜微明”的考场作文,一位老师给了68分,另一位老师给了58分,该文最终被判为四类卷46分,理由是文风浮夸。

我看了这篇文章,我觉得给36分,甚至26分也可以,理由是,该文没有内容,没有独立思考,甚至没有自己的语言,看上去很美,其实空洞无物,差不多就是一个关于生活的“好词好句”之摘要整理。

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人怎么会给出如此悬殊的评分?那是因为所持标准不一样。评判一篇文章究竟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回答是:有大致的标准,没有绝对的标准。就应试作文来说,阅卷时统一标准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所以老师们在评分前要仔细地商量这个标准,提出评分意见,订出一些细则。但就算如此,阅卷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所以,为公平起见,有一评,二评,甚至还有三评,如果分数相差超过一定值,还要仲裁。但我今天要说的不是这个事情,而是要说说作文命题的问题。

就拿这一次作文题来说,它究竟要我们写什么?大致说来,就是,我们该如何生活。这是一个极其宽泛的话题,无边无际,可写的东西很多很多,而字数只要800字,光是名言警句足以堆砌出一篇文章来。

有一个叫王开东的老师就这个题目写了一篇“下水作文”,题为“人不能被生活整除”,有1000多字。该文几乎通篇是引用,完全没有自己的话,你根本不知道这篇文章究竟想说什么,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说,究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作为论述类文本,该文没有明确的统一的观点,没有充分的起码的论证过程,概念不清、前后矛盾、逻辑混乱的地方比比皆是。但这篇文章看上去很美,观点、素材、语言都很抢眼,但这样的文章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为了博眼球。(我疑心王开东老师就是故意写这么一篇垃圾文章来讽刺今天的应试作文现状的)然而,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这类“文章”,这跟大环境有关,一个字,就是“假”。

李贽在《童心说》里写到:“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喜。满场是假,矮人何辩也。”今天的情形就是这样。

有人说,人生撒谎作文始。诚哉斯言!中小学作文教学祸害无穷,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该解决的时候了。

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来思考。最高层面,这是一个生死存亡的问题,这是绝对不能碰的。最低层面,我们可以从作文命题上做一点改变,不要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让学生就身边发生的具体的实在的事情,谈谈看法、理解和意见等等,这是一个命题方向。还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写一些文学评论性质的文章,评析具体的作品。这两类作文至少可以使得写作对象比较集中统一,而不是像现在流行的这类命题那样漫无边际,总之,首先要让学生准备的那些名人名言分类汇编、妙语警句大全之类的东西完全派不上用场。

我曾提过一个建议,那就是,写作文不许引用名人的事例和名言,发现一处倒扣10分,扣完为止。我的同事哈哈大笑,说你这不是要了学生的命吗?我是要逼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这样逼一下,或许能改变目前这种浮夸不实的文风。另外,我认为,字数要求应该提高到1500字,这个我说过多次。

总之,写作能力非常重要,如今的作文教学,从命题到要求到评估都应该做一些新的尝试和改变。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