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过去了,你过得怎么样?
【说明】电脑里偶然看到一篇10年前的文章,文章写的是一次作文阅卷的感想。当时读到一篇学生作文,颇为震惊,五味杂陈,感慨良多,随后写下此文。这么多年过去了,作文教学和考试之弊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愈来愈坏,在可见的将来恐怕不会有出息了。我关心的倒是那位学生,十年过去了,你过得怎么样呢?还有那么多被国家及其教育戕害的学子们,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你们怎么样了呢?还有那么多那么多正在被戕害的莘莘学子,你们怎么办呢?
“青春如水,生命如歌,高中是我憎恨的年代。”
——南京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试卷作文阅卷随感
【作文题】
“出格”,意为超出一般,与众不同;又可解为越出常规,做得过分。
请以“出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出格”之“格”,是指规格、格式、模式、规矩、范围、要求、规则、标准、原则等等意思,“格”是一种限制和约束,这种制约有刚性和柔性之分。
就为人处事而言,有两个“格”是不能“出”的,一个是法律,一个是道德。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约束,前者是刚性的,后者是柔性的。在一般法律之上,还有宪法,法律之下,还有法规、条约、纪律、守则等等。触犯法律法规应该受到相应的制裁和惩罚,这是没有任何讨论和商量的余地的。这不是这儿要讨论的“出格”的问题,因为这不叫“出格”,而是“违法”“违规”。至于道德问题,它也有一个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尽管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还是被人们普遍遵守,尤其是底限道德,一旦突破,会受到谴责和唾弃。所以,这也不是这篇文章要讨论的问题,因为这没什么好讨论的。
就议论文来说,这个题目无非是这样三种观点:(1)要出格;(2)不能出格;(3)要出格,但不能过分。学生在论述后两个观点时所举的反面例子,多是一些违法犯罪的人和事,有些还特别重大,从马加爵到希特勒,从日军侵华到暴君、贪官再到杀人放火、制毒售毒、偷盗抢劫……这些严重罪行在他们看来只是“出格”或“太出格”了,尤其是在论证第三种观点时,他们还是在肯定了“出格”之后,说凡事都要有一个度,接着再举这些例子的,也就是说,按照他们的逻辑,这些罪行只是在做一个应该做的事情时,没有掌握好分寸而做过了头,这实在让人惊讶。当然,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儿的逻辑悖谬,但在学生作文中居然读到这样的话——“我们老师反复告诫我们,打架不要紧,千万不要动刀子”,这让我联想到前段时间听说的河南某公路上赫然挂着“坚决打击抢劫警车的犯罪行为”的标语,看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逻辑问题。
关于“出格”,字典上是这样解释的——
(1)指越出常规;超出范围。例:那种激烈的言词,未免太出格了。
(2)与众不同;超出一般。例:祥林嫂真出格,听说那时实在闹得厉害。
这两个解释其实是一个意思,这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它是一个中性略带贬义的词语。所谓“常规”“范围”“众”“一般”,都是指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认可并实践的被普遍认为(约定俗成)合情合理合适的为人处世方式,包括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情感表达方式、思维方法、生活方式和习惯、言语和行为方式、交往方式,乃至衣着打扮等个人生活爱好和习惯。
“格”是一个社会长期形成的社会规范、模式和标准,对人的思想言行起着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为协调各种社会关系提供了一个参照的标准,它不是法律条文,不具有强制性,但常常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人际交往中的“金科玉律”,违背它常使你陷于孤立甚至被鄙弃的境地。顺从它固然可以心安理得,为大众所接纳,融入集体的怀抱,但亦步亦趋,人云亦云,又使生活变得故步自封,了无生趣。所以,“格”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又会成为一种惰性力量,制约和束缚了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这种“格”(规范)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它应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以前的某些规范早已被人们抛弃,以前被视为“出格”的某些行为和思想,已经是今天的常态;甚至恪守这样的常态,可能被今天的人看作落后和保守;而现在被斥之为“出格”的行为可能又会成为若干年以后的社会常态。这样的例子很多,大到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体系,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都处在不断的嬗变过程中。事实上,出不出格是各人自己的选择,无须妄加褒贬,一个社会或个人应该具有一种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
中国是一个长期封闭保守的国家,如今面临着一个不断开放的世界,确实出现了很多看似混乱的现象,有些人惊呼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只要守住两个“底限”就万事大吉,那就是法律和道德。如今最可怕的问题不是什么出不出格的问题,而是这两个底限正在被不断突破趋于崩溃的问题。前者可以这样说,我们至今都不能算是一个严格的法制国家,更不要说法治了,“法治”和“法制”是两个概念,“法治”的“法”首先是宪法。后者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道德大国,其道德基础和体系已经解体并面临崩溃,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社会诚信体系的瓦解和诚信资源的丧失殆尽,从政府到企业到个人,现在还有谁相信谁?
回到这次作文上来,我们已经分析了,以上两种情况,也就是触犯法律和挑战最基本的道德都不再是“出格”的问题了,因而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那些大奸大恶之人作为反面例子都不恰当。然而,学生写作文就喜欢用这些例子,而且永远是这些例子,无论什么题目。
比如说“好奇心”“人与路”“宽容”“留白”“更上一层楼”等等,他说希特勒是出于过分的好奇心而屠杀犹太人,他走了一条错误的人生之路,对这样的人我们还能宽容吗?为什么不留下空间反思自己的行为会对人类和自身造成怎样的危害呢?为实现个人的野心而“更上一层楼”,妄图称霸世界,未免太出格了。这里的希特勒可以换成日本帝国主义、美国霸权主义、暴君秦始皇、卖国贼慈禧太后、窃国大盗袁世凯、奸臣秦桧、抽天价烟的局长、制售有毒产品的企业,还有杀人抢劫贩毒等罪犯。这里的题目也可以换成任何一个题目,只要他说不能怎么样或不能过分怎么样时,就用上这些例子。
同样,作为正面例子则永远是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岳飞文天祥鲁迅周恩来毛泽东邓小平,还有爱迪生居里夫人海伦凯勒霍金比尔盖茨等等,李白带着好奇心向我们走来,司马迁带着好奇心向我们走来,这是陶渊明的留白,这是文天祥的留白,更上一层楼才能造就爱迪生的辉煌,更上一层楼才能造就毛泽东的伟大,没有出格就没有鲁迅,没有出格就没有比尔盖茨等等等等。不管你出什么题目,他永远是那一套——“山的沉稳,水的灵动”。
例子是山,题目是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作文完全变成文字和材料的剪贴、拼凑、操练和游戏。
在学生的议论文中,看不到丝毫的逻辑性和思辩性,概念模糊,思维紊乱,判断牵强,不会分析和推理,没有论证过程,生拉硬拽,强词夺理,满篇空话套话,但却说得振振有辞,煞有介事。批改学生作文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每一次对于我来说都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议论文如上所说,记叙文则幼稚到打死你都不肯相信这是高三学生写的。事实上,早在十多年前,我就坚决主张取消作文教学和考试,因为它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为此写过大量的文章充分阐述过这个问题,我相信我的话是对的,但没有人相信我。现在我知道为什么没有人听我的,因为我错了。我没有考虑到,这根本不是作文的问题,这是利益的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清楚了,中国的所有问题好像是制度问题、主义问题、观念问题或文化问题,其实,全是利益问题!利益问题可以归结为身体问题,身体问题可以归结为生理问题,一个没有精神向度和灵魂救赎的民族只能在生理满足的泥潭中挣扎和搏杀,尽管他们可以假装说不是这样的。
我曾发誓说不再对中国的教育假以辞色,但有时忍不住要说两句,写这篇东西的起因是我在阅卷时看到一篇作文,它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必须写一点什么。下面才是我要说的,上面讲了那么多,都只是一个引子。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烟雨朦朦,草色匆匆》,这首先就不符合这次作文题的要求。这次是命题作文,题目是规定的,而作者无视这个规定,自己拟了一个题目,这是不是暗示我们这本身就是一篇“出格”的作文。另外题目中的“草色匆匆”之“匆匆”费解,是笔误?本想写“葱葱”或“青青”?这不重要,我们来看他文章是怎么写的。
我抄了一些片段,全文大致如下——
《烟雨朦朦,草色匆匆》
春天来了,草色青了,天亮了,花开了……而我却无法……一弦一柱思华年,让我想起了自己美好时代。
未来不知会发生什么,真心去爱,爱自己爱别人,爱美丽的生活,让自己在未来发出光芒。
青春如水,生命如歌,高中是我憎恨的年代,我喜欢跟老师交谈,跟学生处在一起,可是我憎恨来到一个破学校、破班级……糟糕……破学校,不过是学校领导的无能……有什么样的校长必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我只怪学校,不称职的领导,狗屁校长,我不怪自己,我已经放弃了,我不会去认真学习,我感觉对不起我的家长。
我对学校只有憎恨,狗屁校长,我永远的讨厌。
我也讨厌我自己,我好想不上学,上学干吗?整天受气。
校长就是一个职务,一个专门会讲瞎话的人,没有胆量,一个社会败类。
在将来,我会自己独闯社会,办一个学校,自己当一个好校长,不会做一个狗屁校长,整天讲屁话。
我不是为了贬低学校这个神圣的场所,只是想一个学校好,像那些名校,或许没有像一些不称职的人吧!
好老师是我最敬重的人。
文章主要是发泄,没有涉及到具体的人和事,但我们透过情绪化的语言可以看到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痛苦、愤怒、爱、恨、愧疚、失望和想望……他/她热爱美好的事物(春天、草色、美丽的生活),敬重“好老师”,认为学校是一个“神圣的场所”,他/她曾有过属于自己的“美好时代”,并希望“在未来发出光芒”,他/她憧憬所谓“名校”,甚至想着以后自己“办一个学校”,“自己当一个好校长”,因为“有什么样的校长必有什么样的学校”,而“环境对学生的发展是多么重要”,然而,他/她对现实中的学校和教育彻底失望了,觉得自己被毁了,三年的青春留下的是憎恨和愧疚,他/她“已经放弃”了,但又“感觉对不起我的家长”……这一声声,一句句,无不撞击着我的心扉,让我欲哭无泪。糟糕的学校和教育毁灭了一代人的青春和梦想,究竟谁该对此负责!
“青春如水,生命如歌,高中是我憎恨的年代。”
我想,这是整整一个时代的高中生的真实心声,其他人或者没有真切地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却不敢讲,尤其不敢在考场作文里讲,考场作文有考场作文的游戏规则,而这位考生砸烂这个规则,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真实的声音,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才是一篇出色的“出格”作文。正是这篇文章让我在一天半时间阅卷的“烟雨朦朦”中看到“草色匆匆”,也正是这篇文章让其他所有文章,像什么“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功需要出格的信念,成功需要出格的毅力……”“出格需要洞察力,出格需要意志力……”“出格是一种勇气,出格是一种境界……”“淡泊的陶渊明带着出格向我们走来,智慧的诸葛亮带着出格向我们走来……”“出格的爱让震灾中的母亲舍生忘死,出格的爱让北京奥运健儿为国争光……”“有时出格让我感动,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有时出格让我幸福,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等等黯然失色!
200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