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谈视野和幸福感(上)

王雷 非语文 2020-09-13

点击上方“非语文”免费订阅

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当你觉得活着没意思的时候,正是意义感压迫着你的时候。

所谓幸福感就是意义感,就是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是有意义的,是值得过的。罗素说,三种简单而强烈的情感主宰着我的生活: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痛苦的难以遏制的同情。就凭这三点,罗素说,我愿意再活一次。

活着是有意义的,有那么多事情值得我去做,有那么多事情等着我去做,逛街、上网、读书、散步、旅游、看日出、跟朋友聊天,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世界是多么神奇,往昔深邃而美好……

然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觉得活着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忧心忡忡,焦躁不安,暮气沉沉,疲于奔命, 他们眼神呆滞,表情麻木,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他们对这个世界没有好奇,对人生没有热情,对知识没有渴望,对他人甚至对自己都不再包容和悦纳。



有人说,中国人活得累是因为中国人的生活压力大,工作、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无不让人忧心忡忡。岂止这些?缺乏~公平正义的制~度~环境和日渐崩溃的道德体系更是让人们的神经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愤怒、委屈、丧气、暴戾、烦躁、冷漠、忌恨、恐惧、压抑、苦闷、绝望等等各种消极情绪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都深感惶恐不安。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娱乐狂欢,撕/逼/大战啦,疯狂购物啦,无底线炒作啦,各种抵制啦,掐架约架啦,互殴互怼啦……你方唱罢我登场,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有道是“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但中国人的狂欢与孤独无涉,有灵魂的人才会孤独,中国人狂欢的背后是无聊,是发泄,是恐惧和绝望,与上面讲到的麻木和冷漠是一体两面,本质上都是灵魂的丧失。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谈什么往昔深邃而美好,确实有点迂阔,但是“俟河清其未极”,不妨先说一些切近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帕斯卡尔的名言: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思想成就人的伟大,也是人的全部尊严所在。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基于他的思想,人的情感和心理也是源于他的思想,痛苦也好,快乐也好,悲伤也好,幸福也好,也是由他的所思所想决定的。

那么,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人怎么会有思想的呢?

“思想”可以作动词用,也可以作名词用。作动词用,是思考的意思;作名词用是指思考的结果。我在《像人一样的东西》一文中曾说过,思考的主语是我,思考的宾语也是我:我思考我。但这儿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补充说明,那就是思考我的什么,也就是思考的具体对象、思考的素材、思考的内容,没有这个东西,思考就无法进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看到的,听到的,经历到的,体验到的等等应该是思考的基本素材,也是思考的起点,所以,我认为阅历、经验、视野对一个人的思维发展至关重要,没有丰富的阅历和广阔的视野,就没有可思考的东西,他的思维就会僵化、迟钝、萎缩。 

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来,活动空间大了,看到、听到、接触到、体验到的东西多了,这肯定会极大的促进思维的发展。后来,他们又勇敢地、艰难地站立起来,一方面解放了双手,另一方面扩大了视野,进入他们视线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和复杂,这对思维的发展又是一次重大的飞跃。由此看来,视野对于思维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这样说——

没有开阔的视野,就没有真正的思考。

 


就个体的发展来说也是这样,儿童为什么要玩?在玩中学习——这儿的学习是广义的学习,在玩中发展自己的各种能力,在玩中发展自己的思维。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外国的年轻父母们为了捍卫自己孩子玩的权力,动不动就走上街头,抗议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降低教学难度,要求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他们的诉求很简单:我们的孩子要玩!这些父母很清楚:我们的孩子才不要给你们瞎弄呢!为了你们的所谓业绩和成果,把我们的孩子弄残了,弄呆了,这怎么可以!

而我们的家长也经常投诉和抗议:举报教师布置的作业太少,质问学校为什么不组织补课。他们的要求也很明确:尽最大可能摧残我们的孩子吧,只要能进985!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不知是真是假,也不知是出于炒作还是其他什么原因,说是一个饭店招聘服务员,非985不要!很多人立马傻眼了:乖乖,不进985,以后端盘子都没人要!敢情多考一分,干掉千人,头破血流,挤进985,就是为了抢到一个端盘子的活儿?如果就这么一点视野的话,如果就这样一个思维水平的话,就算你如愿以偿端上了盘子,我看你也只能端一辈子盘子,而且还端不好。我不是轻视端盘子的人,这儿的“端盘子”可以理解成一个比喻的说法。看看那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迅速平庸化的现实吧,他们大多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没有理想,没有激情,没有追求,没有抱负,没有气概,没有胸襟,没有格局,视野狭小,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在所有重要和重大问题上麻木不仁,在所有无关紧要的小事情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想到这么多人在浪费自己的才华,实在令人痛心。当然,严格地讲,他们不是在浪费才华,因为他们没有才华,他们是在浪费生命。他们本来是有才华的,每个人都有才华,但是,他们的才华在十多年的学校教育中摧毁殆尽,只剩下枯槁的生命。这种半死不活的生命也无所谓浪费不浪费了,苟延残喘而已,能够刺激他们的也就是看看到什么时候能混到一个“端盘能手”、“高级端盘师”、“特级端盘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名端盘师”等等,然后光荣退休,跳跳广场舞,或者到国外去撒撒泼,丢丢脸。套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从学校出来就已经死掉了,只不过还要等上五六十年才埋掉。

当然,有些人不会死得这么快,这些人的内心实在是太强大了,再加上各种机缘巧合,让他们侥幸逃脱。事实上,再坏的制度,再糟糕的环境,也不可能摧毁所有的人,“有些鸟儿注定是禁锢不住的,它们的每一片羽毛上都闪烁着自由的光辉”。但是,这些鸟儿的存在不能证明禁锢制度的优越性。


《中庸》里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与天地参”意为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的是什么?是人,是每一个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顶天立地的、与天地比寿、与日月齐光的、伟大的、奇妙的、独一无二的、不可替代的、神一般的存在。古人讲,“天地人为三才”,都是有灵性的、有智性和创造性的。这就是李白讲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人才。“材”就是材质,就是本性,教育就是要以“至诚之心,尽人之性”。所谓“至诚”就是“至真”,就是“真实”。教育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真实的人,充分挖掘和实现其最大的潜能和价值。

我们的教育没有把学生看成是一个个真实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人,而是把他们看作知识的容器、教学的对象、训练的机器、实现教学任务的工具、体现教学成果的数字等等。他们只是抽象的、虚幻的、相对意义上的存在,而不是独立的、具体的、真实的存在。我们所用的手段就是禁锢,就是最大限度地限制他们的视野。

我刚才讲到,视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一个人成长的早期阶段,也就是学校教育阶段。我已经说过,没有开阔的视野,就没有真实的思考,思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古人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考要有内容和对象,而且必须是真实的、具体的和开放的,否则就是意淫,或者是伪思考,或者是循环论证,沦为自娱自乐。没有新的东西进来,思考是无法向前推进的。没有思考就没有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就没有价值感,也就没有真正的、深刻的、持久的幸福感。这是今天的中国人普遍缺乏幸福感的原因,哪怕物质生活已经极大丰富了。

2019.01.24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关于“幸福感”:你开心就好?

视野与幸福感:貌似讲作文

像人一样的东西

要成功,先发疯,头脑简单向前冲!

教育为什么把学生越教越傻?

船夫和哲学家:一次作文

改革开放40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