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能力
读《爱的艺术》
(2019.3.25讲座提纲)
【假设一】爱源于孤独。
【假设二】孤独是因为分离。
1、人与自然的分离
2、人与社会的分离
3、人与他人的分离
4、人与自我的分离
【假设三】克服分离,实现结合是人最内在的、最强烈、最深刻的需要。
【人的存在是个问题】
动物的存在不是问题,动物没有自我意识,不需要思索和解决,它只要凭本能生存就行了,觅食,求偶,避险,维生……最后老死或被捕杀。但是,人的存在是个问题,因为——
【人有自我意识】
当人降临世上,他便从一种确定的状态中被扔进一种不确定的、易变的和开放的状态。他是“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生物”(存在的偶然性、荒诞性、有限性)。他有自我意识,有对同伴的意识,对过去的意识,对未来可能性的意识。他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分离的实体,意识到自己生命的短促,意识到自己必有一死,意识到自己有无限的可能,但由于生命短暂而无法实现这些可能性,意识到自己只身一人,孤苦伶仃,在自然和社会的压力面前无依无靠,……他的存在成了一个问题。
【人类的问题】
1、生理问题。身体、物质福利,衣食住行,娱乐,享受,健康,长寿,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等等
2、情感问题。心理,情绪,欲望
3、精神问题。归宿,爱,尊重
4、价值问题。意义,创造,审美
5、灵魂问题。信仰,信念,生命,死亡
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法、方式、途径、风格不同。
【最核心最重要的问题】
分离的体验引起了焦虑、痛苦、空虚、恐惧和无边无际的孤独,还引起羞耻心和负罪感。
人类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中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都需要解决同一个问题:怎样克服分离,怎样实现结合。(主要指人与人的结合)
一、先讲“人与他人”的结合
如果我感到我跟其他人是联系在一起的,我就不再孤独。被孤立会感到恐惧、羞愧,甚至有负罪感。
所谓“联系在一起”有多种方式——
1、隶属于一个集体、团体。家、家族、族群、国家、人类命运共同体,朋友圈、健身俱乐部、读书社、钓鱼协会、幸福的高三等等
2、做同样的事情。电影、书籍、娱乐、广告中宣传的产品。
3、跟别人一样(相一致)
4、隶属于某个人(受虐)或使某人隶属于自己(施虐)
……
【结合的方式】
答案是多样化的:通过动物崇拜,通过人类牺牲和军事征服,通过纵欲奢华、禁欲克己、拼命工作、艺术创造、爱上帝、爱人类以及其他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人类历史就是这些答案的记录。
1、各种各样的狂欢。自我迷醉,迷狂的瞬间,外部世界消失,分离感随之消失。
狂欢型融合的三个特征:强烈狂暴,短暂和周期性的。
2、相一致。与群体的融合。顺从,对与众不同和偏离群体的恐惧。
(大多数人甚至还没有意识到他们需要遵从。他们生活在幻想中,幻想他们追随着各自的思想和爱好,幻想他们是个人主义者,幻想他们所形成的观点是自己思考的结果,幻想他们的想法只是凑巧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模一样。由于体会个性的需要,他们就刻意在细小事情上制造差别。)
通过相一致达到的融合并不是强烈而狂暴的,它是平静的,为常规所支配着。工作常规,娱乐常规。
3、生产性的工作。(这是一种人与物的联系。 )
但是,以上所有结合的方式最终并没有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因为它们都不是真正的结合,而是虚假的、短暂的、表面上的、无意义的、徒劳的结合。那么真实的、持久的、有价值的融合是什么样的呢?又是如何实现的呢?
答案是——爱。
然而,我们马上遇到一个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爱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什么?
爱是一个被用滥的词语,谁都把它挂在嘴边,但大家说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情。
群众爱领导吗?不。他们是害怕,对权势的屈从和献媚。领导爱群众吗?不爱。是对群众的利用和控制,领导爱的是手中的权力和行使权力时的快感。这种关系同样适用于父母和子女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父母真的关心孩子的幸福吗?不是的,不如说他们真正关心的是自己的面子、家庭的荣誉和利益。教师爱的是分数和业绩。夫妻关系也是一样,也许更多的是一种利益的结合或习俗使然,很少看到真正的爱。
那么真正的爱是什么呢?
真正的爱是——
1、给予
2、关心
3、责任
4、尊重
5、认识
然而,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陌生人之间,还是亲戚、朋友、同事、家人、夫妻之间,这种关心、责任、尊重、理解越来越少,而是代之以冷漠、虚伪、傲慢、忌恨和仇视。
其实,我们不是不想关心,而是不知道怎么关心;不是不想尊重,而是不知道何为尊重;不是不想理解,而是不知道怎么去理解(沟通);不是不懂得责任,而是不知道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也就是说,这不完全是人性的贪婪、丑陋、愚昧和软弱,而是能力不足。不是不想做,而是没有能力做到,做好。一句话,缺乏爱的能力。本书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就是——
爱是一种能力。
没有这个能力,好心也会办坏事。(至于很多人就没安什么好心,暂不讨论。事实上,没安什么好心,也是缺乏爱的能力——自爱的能力。)
爱是一种能力,不是天生就会的,要培养,要学习,要训练,要实践。
这种能力非常重要,比其他任何能力都重要,直接关乎到一个人的幸福。
一个人活在世上,当然希望自己有多方面的能力和才华。技不压身,越多越好。
组织协调能力,危机公关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动手能力,解题能力,撩妹能力等等。这些能力都很重要,而且可以观察和评判。而爱的能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恐怕很难说清楚。
以上讲的诸多能力各人各有专长,不需要全部具备,有些能力,有当然好,没有也无所谓。以上能力只关乎人生的“成功”与否,而爱的能力直接关乎人生的圆满和幸福。
二、再讲人与自我的结合
所谓“人与自我的结合”,我理解成一个统一的人格的形成。
一个人的人格是一个整体,大致包括以下诸多方面——
1、身体
2、心理(意志、坚强、品质)
3、情感(欲望、情绪、审美体验)
4、理性(知识、思维、智力、技能)
5、精神(思想、价值观、是非、荣辱、善恶)
6、灵魂(信仰、信念、生死观)
爱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综合能力,当你爱的时候,你的全身心都参与其中,你的整个人格,人格的所有方面全部被动员起来,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它不只是情感的活动,更不只是欲望的活动,你的知、情、意都要参与进来,爱是一种内在力量的使用,它有赖于人格的全面发展和成熟。爱因斯坦说教育要培养和谐的人,意思是人格的所有方面都要发展和成长,而且这些方面要和谐统一,这样的人才是完整的人,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心强大的人。
首先,对自我的发现、惊奇、喜悦,一个人要与自己相处得好,对自己满意和悦纳,才能与别人相处得好。了解自己,自己的缺点和长处。接受宽容和体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么改变它,要么接受它,比如说个子矮,改变不了就接受。比如说胖,不喜欢就下决心改变。抱怨和沮丧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萎靡不振。
其次,人格的各个部分要协同作战。举一个例子来说,一个人考试不好,成绩不理想,智力受挫,他人格中的其他部分不会坐视不管,它们纷纷跑来解围。一个人爱情受挫,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和谐发展的人,也会发生同样的情形。再举一个可能比较极端的例子。比如一个女子受到性侵,别人的安慰当然和重要,但她自身内在各机能之间的互相调适和帮助更重要。她知道自己不光有一个身体,还有其他很多东西:人格、思想、精神、灵魂等等。这时,灵魂会说:你的身体受到玷污,但你的灵魂是干净的,你的人格和精神并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话,一个人就不会因为某一方面受挫,受难,受苦,受折磨而否定自己的整个人格和整个生命,从而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一方受难,八方支援,遇到危机,他人格的所有方面立即响应,动员起来,协力应对。所以,只有一个人所有方面全面受挫,他才会自杀,因为没有力量可以动员了。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就是所谓内心强大的人,他的人格是完整的,而不是支离破碎的或畸形扭曲的,完整才强大,他的内心是坚定的,坚实的,稳定的平和的,他有很强的动员能力,他发展出一种自我救援机制,这个比外部救援重要得多,因为外部救援并不总是那么及时,就算及时抵达,外部救援要发挥作用,也有赖于内部机制的启动和响应。
最后,爱是一种主动活动,而不是一种被动的感情。爱是人的一种主动能力。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人格,任何爱的企图和想法都会失败。
主动性表现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给予,是付出。
给予什么?给予你的热情,你的活力,你的欢乐,你的幽默,你的旨趣,你的思想,你的知识,你的情感,你的信念,你的信任,你的责任和尊重,你的理解和包容,你的肩膀和胸怀,当然还有你的悲伤和忧郁,你的软弱和疑虑,你的希望和失望……
给孩子自由。你敢不敢给?你不敢给,你就不是爱,而是控制。
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实现他的潜在可能性。教育的对立面是控制,控制建立在对潜在可能性的发展缺乏信念的基础上,建立在确信只有成年人才能给孩子灌输好的东西、同时压抑似乎是不好的东西,孩子才能顺利成长的基础上。
爱是一种意志的行为,包含着决断和允诺。
爱是一种信念的行为,包含着相信和肯定。
爱是灵魂的事业,意味着生死和永恒。
所以,爱别人实际上就是爱自己。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能够爱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2019年3月22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