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几点想法
中国人不读书,那是全世界出了名的。
不是曾经号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吗?不是曾经以“书香门第”自豪、以“红袖添香夜读书”为风雅、并且坚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吗?如今怎么都不爱读书了呢?
可能正是出于这样的尬境,他们又开始鼓噪读书了。
据说,“整本书阅读”已被写进了“新课标”,于是语文界又热闹起来了。各路豪杰纷纷出笼,蹭热点,凑热闹,抢占制高点,争夺话语权,又是策略,又是路径,这个方法,那个原则,什么研讨、讲座、交流、展示……不亦乐乎!
不就是读书吗?有什么必要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第一、名著阅读早就写进《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而且中考高考都是要考的,这都已经有好多年了。后来人们发现要应付中高考试卷中的那几道名著阅读题,根本不需要读原著,至少不需要认真读,于是满大街都是名著阅读辅导丛书。
我担心现在重申“整本书阅读”,并且似乎下定决心要大干一场的样子,最后也会落到这样一个无聊且无耻的局面:教师和学生都没想到要去好好读书,反倒是让出版商和书商大赚一笔。这差不多是必然的。中考高考的命题方式和阅卷方式决定了人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认真读书。
第二,整本书阅读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也不是什么新生事物,更不是新晋贵族,它就是平民化的、普通的、正常的读书状态,没有什么特别的策略和路径。
读书是自己的事,而且门槛很低,只要认识字,随便拿一本书,就可以读起来。至于读书的方法和门道,他自会慢慢掌握;至于从书中读到什么,他自会领悟。
再说,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的经验、获得的感悟才能真正变成他生活和生命中的精神养料和质素,专家们的闹腾只是添乱而已。
第三、阅读对于语文的重要性自不待言。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出了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读书。可以这样说,学了十多年语文,他们就没有好好读过一本书。但是,这不能怪学生,这是教师的责任,教师难辞其咎!学生不读书的直接原因就是教师不读书。
教师不读书就不知道读书的好,不懂得读书比各种应试训练更重要、更值得去做,并且要下大力气去做。教师不读书就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就没有勇气和胆量,也没有能力和见识去指导、帮助和组织学生去阅读。
反之,如果教师喜欢读书,教师是一个真正爱读书的人,他怎么可能忍受现在这样的语文教学现状呢?他一定会寻求突破和改变,他一定会拿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去追寻语文教育的真谛,哪怕仅仅从维护自己的专业立场和职业尊严的角度出发,他也会迫不及待地带领学生一起读书,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扔掉那些辅导书和训练题,并想方设法压缩讲授和训练的时间,增加师生一起阅读和讨论的机会。
第四、教了这么多年书,每年教到高三,都深感学生由于读书少,到了高三想要再有长进,戛戛乎难哉!于是痛惜高一高二没有好好地带他们读几本书,于是下决心回到高一时,一定要静下心来,花大力气指导学生认认真真读几本书。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这样的“痛惜”和“决心”循环往复,始终没有圆满。这其中的原因一言难尽。
从根本上讲,几乎所有人都是反对读书的,学校、家长、学生、教师以及现行的语文考试方式,他们都近乎本能地仇视读书,他们好像知道读书的威力似的,正像有人说的红楼梦足以毁灭一个国家。但我不认为他们知道,真正知道读书威力的只有一个东西,所以它要想方设法阻止人们去读书。比如,新课程标准里有“整本书阅读”的要求,这本来是好事;但据说有一个什么“任务群”的鬼东西。我没有看过那个“标准”,只是看到大家都在忙“任务群”,我就知道,这绝对是阴招。把那些任务群忙下来,还读个屁的书啊。语文教学哪有那么多任务群?语文教学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读书。
所以说,整本书阅读的关键就是读,关键之关键就是教师要读。说一千道一万,这两个问题不解决,结果都是零。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