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办法比“回炉”好!

王雷 非语文 2020-09-13

最近一个月,我连续写了7篇文章鼓吹“中学生读写计划”(文后有链接,可查看),有赞成的,有质疑的,有讥讽的,有不屑的,我照单全收。事实上,这都在我的预料之中。这是第8篇,我不想再鼓吹了,该说的都说了,不该说的也说了,此后,该做什么做什么。

有位老师说,你先做起来,做出成绩来,更有说服力,我是这样回答的——

我一直是这样做的,我们很多老师也是这样做的,我了解到这样做的老师很多,有的老师顶住了很大的压力,坚持不懈地在做这个事情,他们做这个事情的程度、广度和方式不一样,但始终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知道,放弃了这个,就是放弃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尊严。但是,我现在考虑的事情,不是我现在将会怎么做,我下学期回到高一我会怎么做,我当然知道我会怎么做。我现在想的不是我要怎么做,而是语文要怎么做,语文教育要怎么做。

前几年,关于“全民阅读”的话题曾经热闹了一阵子,甚至提出要把“全民阅读”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要立法来保护和促进。我不知道这个“法”如今立了没有,是什么样子的,但这个呼声至少说明“全民不阅读”的现状已经让很多人深感忧虑——这个曾号称“唯有读书高”的泱泱大国怎么会沦落到今天这样一个“集体不读书,集体不思考”的境地?

作为语文教师,我深感读写能力之重要,我不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而是从一个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个体的生命意义和幸福感这个意义上谈论这个问题。从最低限度上讲,读写能力哪怕对高考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光是语文高考。

我经常听到其他学科的老师讲,试卷中的题目,只要题干稍微长一点,或者说得稍微绕一点,学生就看不懂了。我说这个一点也不奇怪,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

所以说,提高读写能力实在是“利在高考,功在一生”的大事。学生不懂这个道理,没关系,他们本来就是受教育者;家长不懂这个道理,也没关系,因为他们是外行。教师,作为专业从职人员,难道也不懂这个道理吗?

我本来设想,希望有关部门利用行政干预的手段,强行规定中小学生必须每天安排一节阅读课,自由阅读和任务阅读相结合,教师可以指导和帮助,但这个时间是学生的,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否则,就是违法。不是要立法吗?这一条必须写进去。阅读也是一个人的权利!

全民阅读要从娃娃抓起,持续12年时间,其效益将是不可估量的。我不相信这样做,学生的数理化成绩会下降,清华北大会招不到好学生。恰恰相反,我甚至可以预测,从中小学12年时间每天一节阅读课中走出来的学生中必将出现大量真正杰出的人才,各行各业都会涌现,届时诺贝尔奖也将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瑞典用一代人的时间普及垃圾分类。一代人是多长时间?20到25年?如果我们要普及全民阅读,也应该要有花整整25年时间的决心。

从现在开始,小学7岁入学,开始享受每天一节阅读课。25年以后,他们的孩子也差不多入学,那么,他们很可能是合格的家长;如果他们做教师的话,也会是比较合格的教师。也就是说,用20到25年时间,也就是整整一代人的时间,把现存的不合格的家长和需要“回炉”的教师自然“淘汰”掉,从而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现在的家长以及被家长裹挟和绑架的学校和教师不只是在培养不合格的学生,也是在培养不合格的未来家长和未来教师,这就是恶性循环,这就是应试教育的报应。

如果我是部长,我能做到;如果我是厅长,我也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到;如果我是校长,我也有一定的空间;如果我是普通教师,我每年教两个班,我也可以做。无论是谁,做这个事情,都需要智慧和韧性,当然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担当。

我希望年轻教师要有担当,要有点志气,不要整天想着补课捞外快,也不要一头扎进应试教育的泥淖中打滚,还自鸣得意。要尊重自己的事业,要有起码的专业操守和职业尊严。凡事自己要争气,不要让别人看不起。这不只是为了学生,也是为自己,因为你还要干30年。

当然,我体谅并同情每个人的选择,说到底,大家的压力都很大,谁叫我们不幸而生在今日之中国的呢?

也正因为这样,我才呼吁,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

我可以一个人默默地做,我知道有很多老师就是这样做的,都做得比我好。我为什么要大叫大囔?

有句话是怎么说的?一个人走,可以走得更快;一起走,可以走得更远。

让我们互相知道,互相看见,心里明白:我们还有同行者。我们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和鼓劲。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做这个事情。

其实,我们还是各人做各人的,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各自努力,各显神通,但我们可以加强合作和交流。很多好的做法和好的设计可以分享,很多资料可以共享。通过分工,可以把某一本书的阅读指导做得更专业。

这种合作和交流,不光是教师之间,还有学生和学生之间。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想到遥远的某地,我的同龄人也在读《米格尔街》或《卡拉马佐夫兄弟》,他们是怎么读的又是怎么想的,他们有哪些体验和疑惑。这还是蛮令人兴奋和期待的。

学生的读书笔记可以在线上交流,也可以印成小册子在线下交流。这也是我列出一些必读书目的原因,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的阅读记忆,也是青春记忆,并交流阅读经验和分享阅读感受,这也是成长体验。

其实,我特别希望相对偏远和贫困地区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这个福利。书籍可以为他们打开另一个世界,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一些底色,提供另外一种可能。

其他有兴趣的人,不一定是教师或在校学生,都可以参与。

参与方式:加我的QQ(1329793265),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和想法,我确认后发给您微信群二维码,您自己斟酌。

不尽事宜,在此留言或发消息。

2019年6月19日星期三

 关于“中学生读写计划”,点击查看——

◎  中学生读写计划(草稿)

◎  “每天一节阅读课”究竟有多荒谬?

◎  再鼓吹:每天一节阅读课

◎  任正非谈教育,我谈“读写计划”

◎  人生两件大事,高考不在其中

◎  回炉,还是回到自身?

◎  “中学生读写计划”实施方案(草案)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