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要读《权衡》?

王雷 非语文 2020-09-13


《权衡》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2019.8.7讲稿)

 

“权,然后知轻重;

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孟子

各位老师,上午好!

先说明一下,不是我推荐大家读这本书的;我接到的任务是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如果我来推荐,我肯定会推荐大家读《安娜·卡列尼娜》《霍乱时期的爱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因为今天是情人节嘛,讲讲这些书才应景。

没办法,我们今天只能说《权衡》了。谈不上导读,我自己也有很多地方看不大懂,只是把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想法向大家汇报一下。

 

一、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这本书是告诉我们如何讲道理的书,读了这本书我们就知道怎么讲道理了。

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学会讲道理。有人说,讲道理谁不会?还需要别人教吗?你还别这样说,讲道理不是人人都会的,人也不是天生就会讲道理的,或者倒可以这样说,人是天生不讲道理的!你看小孩大多是不讲道理的,他要什么就是什么,喜欢谁就是谁,他才不跟你讲道理呢。

不讲道理更符合人的天性。从人的本性上讲,谁都不愿意讲道理。

生杀予夺,予求予取,随心所欲,任意妄为,那多爽啊。讲道理比较麻烦,成本高,效率低。凡事要商量,要以理服人,没有几个人有这个耐心,也没有几个人有这个信心。不一定说服得了别人,干脆一言堂,老子天下第一,我说了算,有权有势的人说了算,不要争论,不得妄议,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但是,人何以为人?就是会讲道理,有理性,有头脑,康德对启蒙下了一个定义,就是永远有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的自由。什么叫启蒙?就是从蒙昧状态中走出来。什么叫蒙昧状态?就是不会、不懂得讲道理的状态。

人是会思想的苇草,是理性和思考让人成为人,思想也是人的全部尊严所在。所以,再麻烦也要学会讲道理。

讲道理,要教,要学,要训练,而且要从小训练。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识别那些不讲道理的人。我们周围不讲道理的人太多,我们基本上就生活在一个不讲道理的环境里。

我们知道中国人是不太擅长讲道理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一种叫中国逻辑。什么意思?就是说中国人的逻辑不是逻辑,或者说中国人就不懂得什么叫逻辑。当然这个话也有点绝对,也是一个不讲道理的话。

但是我们稍微想想,确实,我们很少看到、很少听到事实清楚、问题明确、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说理透彻、论证有力的文章和讲话,特别是领导的讲话,大多是空话、套话、大话、假话、漂亮话、车轱辘话,还有凶话、狠话、气话、骂人的话、训斥的话、莫名其妙的话,总之,就是不讲道理的话,他们总是不肯、不愿、不屑,其实是不会、不能、不敢心平气和地摆事实,讲道理。他们的话里(报告、讲话)只有一些断言和结论,而没有支撑这些断言的事实、依据和理由,更没有详细的合乎逻辑的论证。

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经常会碰到不讲道理的人和事。这里要做一个区分。

有些是无关大局的,我们就不必计较了。有人说,你整天逮住别人讲道理,那不累死了。

有很多事情本来就是没有道理可讲的,比如说人生道理,人生有什么道理可讲?你莫名其妙的来到这个世界上,然后又突然在某一天死掉了,很快被人们遗忘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好像这个世界上从来不曾出现过你这个人一样,你说,你的人生有什么道理可讲呢?

有人说,你永远不要跟爱讲道理的人讲道理,否则你会被气死。一点也不错。

再比如说,今天是情人节,你老婆或情人对你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你也要跟她讲道理。你讲讲看!讲着讲着,把本来就不多的那一点感情讲完了。

所以,英国小说家、戏剧家王尔德说“女人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讲道理的”

在座的女教师听了不要高兴。王尔德的这句话也不对,显然有对女性的歧视在里面,意思是女人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动物。

好,以上讲的都是私人生活领域。我觉得在这个领域里面,你讲道理也好,不讲道理也好,都挨不着别人什么事。你宽宏大量也好,你斤斤计较也好;你无理取闹也好,你得饶人处且饶人也好。这只是你个人的性格或修养而已,属于私德

但是,在公共生活领域,比如说你的职业行为(教学行为、教育行为和参与学校事务),比如你以公民身份参与的一些事情等等,在这些事情上要敢于公开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要讲道理。有些要当仁不让,有些要据理力争,有些要敢于发声,有些要公开表明态度,有些要积极介入,有些要主动探究,有些要寻求理解……这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这就是讲道理。

我刚才讲了,一方面,我们自己要以一种开放的、尊重的、公正的、客观的、理性的精神寻求对知识和真理以及对这个世界的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善于识别、抵制和驳斥那些“胡言乱语”,那些“胡说八道”。

哈佛大学校长说:教育是让你辨别“有人在胡说八道”

这个世界上有人在(公开地)胡说八道,你可要小心了,不要被别人忽悠了。

公开的胡说八道有两种,一种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谁都不会相信的;还有一种是貌似很有道理,很有迷惑性、鼓动性和说服力(修辞效果)的胡说八道。这两种“胡说八道”哪一种危害更大?大家先别急着下结论。

我先说后一种。对于后一种“胡说八道”的辨别其实并不难,把这本书看下来就可以了。所谓“胡说八道”,实际上就是他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观点要能站住脚,需要两个条件,一是论据,一是论证。

刚才讲的后一类“胡说八道”有没有论据呢?有!有没有论证呢?也有!但是,他的论据不足以支持他的观点,而他的论证又有明显的漏洞。他的论据为什么不足以支持他的观点?他的论证究竟有哪些漏洞?这些问题我们为什么看不出来呢?因为没有看这本书。

或者,我们也隐隐约约感觉到他的说理是不能成立的,但究竟问题在哪里呢?我们却说不出来。看了这本书以后,很多问题豁然开朗。原来,他们有意无意地运用了一些话语策略、宣传技巧和修辞效果。但你看了这本书以后,就能一眼洞穿他们的伎俩。

我们知道网上、朋友圈里经常有一些点击率非常高的文章,动不动就10万+,什么“中国人必看”,“不转不是中国人”(像这些话就是完全不讲道理的),大凡看到这类文章差不多都是不讲道理的文章。但有人说,我看了觉得蛮有道理的,说得很好啊,很受启发啊,也很正能量啊。原因很简单,你没有看这本书——《权衡》。

比如说,我随便举一个例子,有一篇文章《我们吐槽的高考,却让全世界羡慕不已!》作者是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某。这篇文章一度也是刷爆朋友圈。这类文章我几乎从来不看,因为我一看题目就知道他是胡说八道。

看了《权衡》以后,我有时特意找一两篇这类文章看看,我发现我不但知道他是在胡说八道,而且知道他是怎么胡说八道的,我可以一段一段、一处一处指出他的谬误,而且还能用上一些术语,这都是《权衡》教会我的:

比如“虚假的支持谬误”,也就是前提不能支持结论;(论证不成立) 。

他们用了哪些伎俩呢?请看——

转移话题

诉诸人身(攻击提出论证的那个人)

因为关联而有错(一个观点被一些不受欢迎的人所持有)

稻草人(被错误地夸大)

不相关的标准(不是这个政策所期望达成的目标)

两者皆错(一个错误不能为另一个错误辩护)

流行性(不恰当地诉诸通常做法,大家都这样,诉诸传统等)

轻率概括

循环论证

诉诸无知的论证(举证责任)

滑坡论证(假设后果很严重,人们的恐惧是很容易被唤起的)

偷换概念

……

再比如“前提谬误”,也就是前提本身是不可接受的。(论据有问题)

最典型的就是“虚假的两难”。什么是虚假的两难?光是看这个字面不大懂,举个例子就很清楚了。他举出两种情况,叫你在这个里面选一种,要么你给我老老实实刷题,要么你给我去扫大街,为了避免扫大街,我就老老实实刷题了。实际上这两种情况,是他虚拟出来的,除了这两种情况以外,还有几百种情况,他都不讲,他就提炼出这两种情况。

这个在我们日常语言当中很多。比如说“你死我活”,就是典型的虚假的两难。不是你死就是我死,实际上大家都不死完全可能,或者大家都死也有可能。这个里面好多情况,他就故意把它弄成两种,然后叫你这两种里面选,其中有一种非常可怕,所以你只能选他事先拟定的那一种。这个都是讲话的技巧,都是胡说八道的技巧。

以前我不喜欢看那些所谓“正能量”的文章或者“鸡汤文”(比如《震惊!今年高考将有185万人落榜!世界正在狠狠惩罚不努力的人!》),我知道它是胡说八道,现在我有时也看看,主要是用来做一些思维训练,看看他们是怎么忽悠人的。

 

现在我来说说,哪种“胡说八道”危害更大?

你只要看了《权衡》,并稍加训练,对第二种胡说八道就能识别,不会受它的忽悠。而第一种比较麻烦,你看了《权衡》以后也没有用,因为你根本不用看《权衡》,你也知道他是胡说八道。但他就敢公然地讲,你知道他在说假话,他也知道你知道他在说假话,你也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在说假话,但谁也拿他没办法。你有时只能装着相信他,他知道你是装着相信他,你也知道他知道你是装着相信他,但还只能装着。你说可怕不可怕?这是一个“局”,很难破解。但是,第一种“胡说八道”是以第二种“胡说八道”为基础的,如果我们大家都来读《权衡》,第二种“胡说八道”就无处藏身。第二种“胡说八道”销声匿迹了,第一种“胡说八道”也就时日无多了。不过,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

大家是不是觉得我在“胡说八道”?很好,那说明你已经学会警惕和识别有人在胡说八道了。你这么快就学会并知道这个道理,我要祝贺你。

 

二、《权衡》全书的主要内容和大致结构(略)

 

三、实践和应用(略)

我把阅读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学阅读,一种是实用阅读,而读《权衡》则属于实用阅读。实用阅读的目的是应用和实践。你读《安娜·卡列尼娜》《霍乱时期的爱情》《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你不能去应用和实践,当然你一定要去实践,我也没办法。但我们读《权衡》,则必须去运用,否则,读了干什么?那么,作为教师,可以在哪些地方运用这本书里讲到的一些理论和知识呢?

2019.8.7(有删节)

 

“读写推广群”近期活动公告

1、这段时间大家正在并继续讨论《约翰·克里斯朵夫》

2、暑假最后阶段讨论下学期学生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推进阅读的途径方法等

3、下学期拟共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和《人的境况》等著作

 

中学生读写推广群”简介

目的和任务很明确,也很单纯,就是“促进(自身和学生的)读写”:一方面是我们自己读读书,交流讨论,以书会友,自娱自乐;另一方面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努力促进学生的读写,可以交流这方面的经验和体会。

谨慎加入 有志于促进自身和学生读写,进而促进自身和学生发展的任何学科老师(大中小学不限,社会人士亦可)都可加入。这是一个微信群,实名制,请谨慎决定。加我微信feiyuwen66,并请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和想法。

 

“读写计划”相关文章(点击查看)

迷死人,不偿命
把奴性一滴一滴地挤掉
一场文明和灾难的赛跑
这个办法比“回炉”好!
回炉,还是回到自身?
中学生读写计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