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坛随笔】庄楚金:2023年深圳市光明区教科院跟岗学习心得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教必先强师,要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为搭建教师交流展示平台,服务教师学习成长,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潮州教育”公众号开设“教坛随笔”“教学札记”2个专栏,陆续刊发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全市教师关于教育教学的优秀文章,其中“教坛随笔”主要刊登教师在教育理念、学习成长、职业感悟等方面的文章,“教学札记”主要刊登关于教育研究、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方面的文章。本栏目每周刊发一期,敬请关注。同时,希望全市广大教职工踊跃投稿,互相比学、互相赶超,围绕当前我市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教育强市工作部署,就教育教学各方面谈思路、想法、举措、建议、体会等等。稿件篇幅请控制在3500字以内,投稿请附联系方式,投稿邮箱:czsjyjbgs@163.com。
“光明教育”,于奋进中闪光
——2023年深圳市光明区教科院跟岗学习心得
市教育研究与教师发展中心 庄楚金
前言
没有来过深圳的人,难以理解什么叫做“深圳速度”;没有来过光明的人,更是难以理解什么叫做“弯道超车”;光明区教育工作者正在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实现赶超奔跑,“光明教育”,正在奋进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我有幸成为这一段“激情燃烧,赶超奔跑”光明教育蝶变历史的见证者,我为光明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感动,向为光明区教育提供专业支撑的教科研人员致敬。
三点追问 光明之道
初到光明,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非常“卷”,到处充满了向上的力量。从教科院的领导到教研员,从教研员到学校,从学校到教师,每一个单位每一个人都在努力“以智慧提升效率,以质量赢取尊严”,光明教育工作者选择了用尊严的方式来回答时代之问,教育之问。
而今,光明教育,已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向上的力量!光明区这一片曾经枯竭的土地,而今处处孕育着拔节生长的力量!我反复思考,提出了三点追问。
一问是什么最能代表光明区近年来发展?
二问谁为光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光明区教科院赋能教科研,为光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光明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市北部中心的历史机遇下,由光明区委区政府动议,光明区教育局与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成立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的运行模式。三块牌子是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区教师发展中心。内设办公室、中学教学研究部、艺体小幼教学研究部、教育发展研究部和科创与信息教学研究部5个部门。作为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实验基地和光明教育发展的新型智库,要将光明分院打造成具有“一流文化、一流环境、一流制度、一流团队、一流成果”的优秀区域教科院,助力光明打造深圳教育高地。教科院的愿景:做最具幸福感的区域一流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和光明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教师、校(园)长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名教师、名校(园)成长的“孵化器”,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航灯”和教育管理决策的“思想库”。
做最具幸福感的区域一流教科院。这里的领导班子深得人心,受人敬重,营造了良好的教科院人文环境。彭红玉,是光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支部书记、院长,深圳市教育学会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华中科技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英国华成大学访问学者;出版专著1部,参编多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深圳市10余项教育政策文件研制,撰写10余个教育决策咨询报告,主持并完成省市级课题6项;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七届优秀博士论文奖,教育部第六届高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 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这里的每一位中层干部都勇立潮头,奋勇争先,推进了教科院的每一个项目的落地落实。
三问又是谁擦亮了光明区教科院的金字招牌?
光明区教科院的全体教科研人员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擦亮了光明教育的金字招牌。光明区教科院现有专职教研员33位,博士7人、硕士18人,正高3人、副高22人,其中35-45岁17人,45-55岁17人,年龄结构科学,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特级教师3人,深圳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3人,深圳市教科研专家1人,光明区名师(博士) 工作室主持人14人。特别是光明区教科院为教研员开辟名师工作室,打造区级一流专业团队,非常值得的我们学习。一位教研员的力量是小,而一位教研员带领的专业团队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四点感悟 光明之美
一是团队之美。“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常棣之花,花萼花蒂,闪闪发亮,他的美不在每一朵花,而在簇拥在一起,繁密如瀑,美不胜收。我想借此比兴光明区教育的团队之美,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光明区教科院每周一下午举行学术例会暨学科高质量发展展示活动,每一场展示活动都让我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团队的美。如第十一期主题是“以赛促研聚焦生态观念 以赛促教落实核心素养”,由生物学教研员刘大政、长圳学校古惠嘉、光明区高级中学于丹丹老师共同主讲,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全体人员,各学校生物学老师们,生物学科名师工作室成员通过线下和线上学分银行直播形式参会。古惠嘉老师以“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阳绽放”为题作经验分享。她以光明区良好的教育环境为依托,通过教研员深入课堂、精准指导,开展全区研讨和公开课打磨,将自己一点一点雕琢成“广东省概念生物比赛一等奖”“深圳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初中生物组一等奖”获得者。这位教师的成长离不教研员的指导,离不开团队的力量。
于丹丹老师围绕“团队备赛造精品,教研交流促提升”主题进行分享。她认为团队的支持和合作至关重要,并介绍了她的“宝塔式团队”备赛护航团队,由学科组、备课组做基石,名师工作室团队做支撑,深圳市教科院光明分院做后盾,生物学教研员刘大政老师作为领航人,指引命题团队前进的方向。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生物学专家做报告进行命题指导。学校和学科组作为护航基石,每周、每日通过教研例会、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热点问题,让于丹丹老师一点一滴的积累素材,最终实现逆势而上,取得了市级一等奖的好成绩。
“独行快,众行远”,一个人的力量小,但一群人的力量能照见未来。
二是惊艳之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我想借此比兴光明区教育的惊艳之美,捷报频传,喜事连连。这四年,光明教师在省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上刷新了多项记录。2019年光明区马山头学校副校长朱建山主持的研究成果《始于惊奇濡以文化——以“非常”实验引领中学物理创新教育》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第一名(全省共五个特等奖),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基础教育类各种学术评奖的最重要的学术成就。2023年深圳市中小幼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光明教师荣获一等奖5个,二等奖16个。2022年深圳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光明区共有40名教师获奖,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2023年,美国匹兹堡国际发明展中,光明区夺得7项金奖,名列深圳市各区第一。4年来光明区实现“全国优秀教师”“深圳市年度教师”“广东省最美教师”零的突破,“南粤优秀教师”、省市教学基本功大赛及教学能力大赛获奖人数创新高。
光明之美在于以奋斗者的姿态赶超奔跑,把争第一、做最好、创一流作为使命和追求,做追赶一流、争创一流的奔跑者。
三是和谐之美。“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鹿鸣于野,其声高妙,声传四方;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和谐之境。我想借此比兴光明区教育的和谐之美。
这里汇聚名家,声名远播。
10月24日,光明区“高品质学校建设”展示交流活动,在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实验学校(光明)举办。活动聚焦“未来教育——聚焦学生的高质量学习”和“五育并举——让师生过一种有意义的学校生活”两大主题,是一场汇聚全国权威教育专家、知名学者的高端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光明教育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以教育家的标准选拔、培养、培育教师队伍。抓好校长梯队、名师梯队,积极深化青年教师成长的光明路径,为高品质学校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丰富光明答卷,助力深圳教育先行示范。当代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出席活动,并发表了演讲。顾明远先生是深受世人敬重的“经师”“人师”,是教师的楷模,学习的榜样。顾明远先生的教育观点“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体育报、学习强国、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深圳特区报等各级各类媒体上,报道光明区教科院建设情况文章396篇,其中专版报道70篇,省级以上媒体报道54篇,市级媒体报道172篇,区级媒体报道170篇。
四是德才之美。“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召公在治西方的时候,治理得当,人民和睦。等到他去世了,人们怀念他,连他种的树都不忍心破坏,我想借此比兴光明教科院德才之美。
11月7日我们走进光明区华夏中学进行教学视导。学校对教师着装要求是:“当天每一位教师必须穿紫气东来校服。” 学校对路线做了如下安排:“教科院专家7:40-8:10陆续从学校后门开车进来,华夏路路口安排指示牌,指派保安一名指路;学校后门指示牌一块,保安站在门口路上指引车进地库,地库门口放指示牌一块,地库安排保安一名,先在地库用雪糕筒占11个停车位,当天老师们的车优先放工地停车场,安全办刘家深主任负责协调。保安指引专家从地库楼梯上楼,饭堂就餐,胡畔主任在饭堂接待,其他行政没有安排也可以在饭堂帮忙接待工作。从饭堂到六楼会议室沿路放指示牌。电梯取消刷脸,胡畔主任负责。”这些细节都能看到教科院和教研员在学校和教师心目中的地位。
11月14日,深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光明分院一行18位专家团队莅临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光明凤凰学校进行教学视导工作,把脉诊断学校课堂教学、学科教学。视导活动,各位专家深入课堂,听取了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音乐、道法、劳动、心理、历史、生物、地理、物理、化学14个学科的32节课,还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了对教学研究、家庭教育的讨论,近距离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能力,切实为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精准指导。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
三点心得 光明之得
3个月的学习,让我领悟到光明教育发展之道;也让我见证光明教育教研之美。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从中学到如何做有品质的教研,带有思想的团队。
一是向光明教育学习,加强学习提升专业能力。教研员要有虚心好学之心,阅读是教研人员的主业之一。学习,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自觉学习是教师拔节生长的基础和前提。
(一)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理念。光明区教科院高度重视新课标和教育政策的学习。教研员要立足前沿,先行学习,抢占理论至高点;再引领教师通过聆听讲座、自主读思等途径深入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内容,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二)读名师专著,借鉴成功经验。通过读名著,分享读书会,让教师真正成为教育的大先生。
(三)跨学科学习,拓宽专业视野。新课标要求各学科要有10%的课程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师势必博览群书,拓宽学习领域。
(四)打造专业平台,展示优秀成果。我们可以借鉴光明区光明区教科院每周一下午举行学术例会暨学科高质量发展展示活动。
(五)引入名师名校,抢占理论至高。我们可以借鉴光明区教科院打造“慧聚光明”光明教育大讲堂。聚焦光明教育改革发展重大主题,邀请国内外名家大师为光明教育出谋划策,开阔教师眼界。开展系列“深派教育·光明表达”展示交流活动,推动光明校长和名师与全国高水平专家同台共话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扩大光明教育影响力。
二是向光明教育学习,有效教研凝练专业智慧。借鉴光明区教科院的教研体系优化行动,我们要进一步提升教研实效。光明区开展教研体系优化行动有:分类分科开展学科教研活动,以评促改,以赛促研,形成以集体视导制度、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作业设计比赛、命题比赛一制四赛为抓手的“教研+培训+比赛”的教研体系,打出学科教研“组合拳”。成立多维度“云端教研团”,各学科通过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教研,以及有针对性地开展定点教研、联合教研,让老师们快速了解“双新”要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开展“光明青年说”教师成长系列活动,实施精准教研及教师的“学(学习)、做(实践)、思(思考)、研(提炼)、说(表达)”过程中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研质量。以训提能,以赛促训,赛训合一。每年组织教师命题培训、教学设计能力培训等专项能力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是向光明教育学习,提升质量铸就专业团队。借鉴光明区教科院教师培养体系打造行动,分层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教师培养体系打造行动的具体做法:
(一)优化顶层设计。始终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按照“覆盖全员、突出骨干、分类培养、示范引领、改革创新”的原则,构建“新教师—教坛新秀—教学骨干—名师—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家”层层递进的培养体系。
(二)突出骨干。聚焦课堂教学改革和未来学校整体规划,实施光明小学邓华香校长(深圳市一级正校长)、市教科院实验学校刘号召校长(深圳市十佳校长)、深理工附高宋如郊(省级学科带头人)和东周小学何维泉校长(深圳市十佳校长)名校长培育项目。
(三)改革创新。探索构建集教师队伍档案数据库、线上线下培训管理、培训及教科研成果的学时学分认证与转换、名师名课培训课程资源共享、智慧教研、智慧科研、智慧质量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光明区教师发展“学分银行”管理系统,让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编辑|施骏烁
美编|唐尚清
编审|刘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