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甲一独家 I MVRDV:Winy Maas专访实录

万科北方区域 甲一设计分院 2021-06-17


导读

甲一五月末,甲一学院设计分院邀请到MVRDV事务所联合创始人、设计总监Winy Maas 先生在清华大学进行主题为“Everything is Urbanism”的甲一讲堂。粉丝们对于此次讲座和直播关注热度持续不退,本期特推出甲一设计分院公号(以下简称甲一)在万科中心对Winy先生的专访现场实录,作为讲座后彩蛋奉献给大家:)



△ winy maas在甲一设计分院采访现场


甲一甲一:今晚的讲座主题是《Everything is Urbanism》,能否先简单总论下这一观点?

甲一Winy:当我们制造出某种产品,并且以它为原型重复加工生产,它就会出现在更多地方。无论是制造一张桌子,还是建造一栋建筑,有人认可和喜欢,就会得以更大范围传播,这就是我所理解的都市主义


甲一甲一:那都市化就类似于一种工厂生产吧?

甲一Winy:确实,都市主义的确与工业生产类似,发现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类比,让我觉得非常惊喜。建筑和生产产品类似,你看,相比只建造一栋房子而言,大规模修建时,你会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反而言之,如果你想让你的“工厂”持续运行的话,反过来你需要主动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来维持“工厂”的生产规模

甲一因此,我们需要在建筑语境下对一些重大议题进行考虑,例如气候、全球化、贫富差距等。表达出对于这些问题的立场、提出解决方案,并在世界范围内持续发声,在当下的时代是非常必要的


甲一在日常工作中,我会时刻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对于我所追求的、我的原则和立场熟稔于心。譬如,北京独有的胡同,自身就非常贴合北京气候和其他环境要素。假如我有机会在北京的胡同里建造一所房子,我会以它自身的逻辑为脚本,加入我的理解去建造一所我的“胡同建筑”。这座建筑建成后会成为我的一种宣言,表明着我的立场:我喜欢胡同,我喜欢胡同建筑。同时,这种宣言是“都市主义”的,即使它仅仅是一所孤零零的小房子。这种暗含的影响力让我着迷不已。

甲一如果我们整个建筑专业都能够如此行事,渐渐行业将觉醒,我们的专业会得到更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超越专业界限,解决更多世界范围内的问题。

 

甲一甲一:那城市就是被建筑行业的的这种模式推进而飞速发展起来的吧?

甲一Winy:对,而且是向着更好的、正确的方向。

甲一甲一:那您认为,接下来建筑行业如何行动,才能更好地助力城市发展呢?

甲一Winy:哇,那可以像列出购物清单一样列一长串了。我想要去做的事情太多了,无法简单浓缩为一项行动计划,同时我认为城市的发展也是更多样性的,无法单纯概括为某一个方向。例如,我会希望有的城市可达性更好、对人的开放程度更高;我也会希望有的城市能够生产出更多的食物和氧气,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仅仅在消耗;我希望有的城市能够四通八达,成为交流交往中心;我也希望有的城市美轮美奂,让人流连忘返……我可以描述出一长串这样的梦想城市。

甲一甲一:在中国,万科是一家知名度很高的房地产公司,您作为知名的建筑师,能否从您的角度谈谈,作为房地产企业,如何能够为城市发展更好助推呢?

甲一Winy:当然,在我的理解,有正向的房地产企业,也有不好的房地产企业,后者的眼光仅放在盈利上,不想承担更多的责任。除此之外,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企业意识到了城市的真实需求,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中产阶级崛起的社会现状,并且更了解消费者今时今日真正想要的。意识到这些其实对于他们自身也是有利的,他们会更加清楚,人们需要什么样的办公区,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住宅或者其他混合属性的建筑。


甲一其实业主和房地产商类以一种打乒乓球的博弈,业主对于建筑高度、环境都有自己的诉求,房地产商也会处于自身的需求进行建设。同时建筑其实是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的需求不断发展的。比如一个CBD区,在国外可能会持续繁荣50年,而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可能只有20多年,之后活跃度会下降、立面设计也不够与时俱进了。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大规模开展建设,需要同步升级周边配套。例如一个比较聪明的做法是将现在的购物中心,结合艺术、办公这些功能进行功能混合,就会成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建筑。


甲一甲一:原来如此,那么,您在全世界各地已经设计了很多建筑,那么其中哪一个是您觉得最成功的呢?

甲一Winy:如果要说哪个一个是最好,这个答案我可能给不出来。就好像你有五个孩子,别人问你最喜欢哪一个,当然你会说不出来,因为建筑作品如同我的孩子们一样,每一个都是独特的


甲一甲一:那会不会有的建筑作品,会因成本或其他原因的限制,让你感觉到有点遗憾呢?

甲一Winy:嗯……我三十岁时候的一些想法可能当时的技术还不支持,但是二十年后,我就可以实现其中的一部分了。这种感觉非常神奇,因为你觉得你是在参与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之中的。一些建筑建成后,在你回望总结之时,会想,哎呀也许我可以更快完成。会想,我可以以某种某种方式将某些设施做得更好。社会的进步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尤其是在中国、印度和非洲,都在快速地发展。总结来说,建筑无法脱离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同时期的建筑都存在很多机会可以做得更好,而且本身设计的过程中,它们也在不断地被提升。


甲一甲一:最后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东西方建筑之间差别很大,您能简单聊聊您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吗?

甲一Winy:其实人们总觉得东西方建筑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别,但是其实差别并没有很大。我们曾经试图将它们明确区分开来,并做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其实整个欧洲和西方社会很多人都在做同样的事情。东西方建筑的差异,其实本质上是跟各自的文化、气候、生产能力、技术能力有关。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义,不过,这个问题可能是没有答案的,只能说我们去想办法去解释这个差别。某种程度上,差异取决于历史的选择

甲一建筑设计会受到历史的激发,也可能会因现代化的影响,变得更温和折衷一些。当然,同类型的建筑在乌兰巴托与别处肯定不一样,深圳和上海的建筑也会存在差别。大家都认为,每一座建筑需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你会发现北京建成了大量类似甚至雷同的建筑,这些建筑,甚至和深圳的一些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其实我喜欢差异化,喜欢不同的文化浸润后沉淀的成果,但同时我也希望有一个项目,可以包容进不同文化背景,这也就贴合了我所谓的“都市主义”。要达成这个目的,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内容,我们对于城市的坚持和坚守、蓝图过程中与政府的协调沟通、业主和负责人的决判以及还有建造者的参与,都是可能拉大或者缩小这种差异的元素,总而言之,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元化的。


采访:韩

摄像:凤凰视频

翻译:张启亮、韩

编辑: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