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合约:通过区块链技术革新法律系统

2017-11-01 平行区块链 平行区块链


下面这篇文章是对一篇题为《争议解决+多重签名=今天的解决方案》的概要描述,作者是Pamela Morgan,他是新西兰的比特币南部会议的授权律师事务所的创始人。这些信息并不等于法律意见,你应该在使用这里提供的任何信息前咨询你所在辖区的律师。

 

智能合约:是什么?

 

智能合约的概念很有趣、很前沿、很新颖,就连我们这些超级极客都感到很兴奋。就像对小孩子的期望一样,所有人都想他们的合约能够很聪明。不过“智能合约”这个词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你跟足够多的人交流一下,你会意识到这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共识——特别是在加密货币的领域。因此,我们在继续进行讨论之前必须要定义这个概念。

 

什么是合约?

 

合约在核心的层面,简单地说就是一个要约、一个承诺以及一种价值交换的行为(价值交换的技术概念是约因。译者注:约因,又称对价,是英美法系国家合同法中的概念)。一些合约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写下来,但很多是不需要的。而且,不管你怎么称呼它,如果它存在一个出价行为、接受行为以及价值交换的行为,那么就是一个合约,因此可以适用合同相关的法律。合同法有很多细微的差别,基本的信息需要在多年的法学院课程上才能说清楚,显然这里不可能进行详细讨论了。不过,所有的合约都包含三个基本的要素:要约、承诺、价值交换(约因、对价)。

 

怎么让一个合约智能起来?

 

未来的全自动合约


在加密货币2.0领域的很多人相信、而且在研究不需要人类干预就能执行的合约。这些合约需要互相协调的而且是自动化的资产、过程以及系统的组合

今天我们能找到最合适的例子会是像Uber或者Lyft(译者注:均为点对点车辆出租服务)。在实际中,Uber或者Lyft应用程序可以让用户(乘客和司机)去创建智能合约。这些应用程序提供了价值交换的平台,在这个例子中则是付费乘车。具体来说,这些应用程序让消费者创建一个包含乘车需求、价格以及享受到服务后自动进行付款承诺的要约。它让司机可以接受这个要约并提供乘车的服务。双方都交换了有价值的东西,司机提供了时间和车辆,乘客提供了费用。如果一切顺利,乘客在特定地点上车并在目的地下车——不需要更多的动作了。这在短时间内、小价值的交易的领域是工作得不错的,不过在为更长期的以及/或者更高价值的合约的应用领域中,我们还没看到类似(Uber或Lyft)的应用被广泛采用。


在加密货币2.0领域里,一些公司在研究资产自动化。我看到过的最有趣的例子是将计算机控制的门锁和加密货币交易结合起来,这样付款后就可以进入一个大楼或者是住宅。可以看出这样的应用在Airbnb(译者注:房间分享服务)上的好处,因为在这些场合交换钥匙和出入许可是很麻烦的。我对这些技术将来的前景很好奇、很激动,当然了今天的加密货币并没有达到足够主流的程度去为这些资产服务。


半自动的合约


Uber和Lyft更像是半自动的合约,在这个过程中的某些方面还是需要人类的互动的。建筑合约就是一个半自动合约的例子。在建筑产业,在建筑开始前通常是要将一大笔钱存到托管代理的账号上。建筑的承包商在达成重要的成果或者是进度后可以收到付款。当一个重要的成果实现了,通过人工的验收或者是其他类似的过程,承包商就可以收到他们应得的付款。这类系统现在可以用比特币交易去实现自动化,具体是使用延时(锁定多长时间)和多重签名地址。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面谈到这类过程以及系统的创建。


即使一个合约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加密货币通过引入类似担保、多重签名控制以及延时执行可以让现在的合约更智能。即使一些合约不是完全自动化的,让它们变得更智能也是有可能的。


今天的智能规定合约


不管你用的是什么级别的自动化过程,所有的比特币相关的合约必须包括两个特定的元素:争议解决以及多重签名过程规定。

 

为什么你需要政府认可你的智能合约

 

虽然很多加密货币2.0领域的项目认为政府在智能合约中是没有参与度的,但现实是当纷争产生时一方总是可以到当地的法院并寻求强制执行的手段的。忽视这个可能性并没有消除它存在的事实,没有指定辖区的话也不等于所有的辖区都管不了这个合约了。相反,没有选择的话会让合约暴露在多个辖区里面,这样会出现争议,增加不确定性、风险、时间耗费和开销。选择一个合适的法律框架、辖区和裁决过程实际上能减少风险和不确定性。

 

争议解决,或者如何让政府认可智能合约的解决方案

 

怎么能让政府去认可智能合约?最简单的答案是——在每一个合约里包含一个书面的仲裁条款。根据纽约公约(学术上叫《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商业仲裁提供了在150多个国家的公共法院里可以被执行的私下判决。纽约公约要求成员国认可和执行大多数的外国仲裁裁决。这个公约的细节以及其他可以执行的法律超越了这篇文章的范围,但一个有效的仲裁条款必须是:书面的,包括所选的法律和过程,定义什么争议是(或者不是)仲裁的范围,以及可以适用的规则里的必要条例。


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呢?如果做得好的话(与来自这150个国家之一的对手方),一个当地的法院必须执行仲裁裁决。如果我们将仲裁条款与良好执行的仲裁听证会结合起来的话,当地法院并不需要决定你的智能合约是否有效或者谁赢了。你选择的仲裁官决定与你智能合约相关的事项,包括谁赢了谁输了。仲裁官然后会作出决定(也叫裁决),对双方都有约束力。如果输的一方不愿意自觉遵守裁决,赢的一方可以将裁决拿到输的一方所在的当地法院并说“请强制执行这个”。只要仲裁是妥善进行的话,当地法院必须执行这个裁决,并不需要对仲裁的过程提出任何质疑。更妙的是,仲裁条款让你对过程的每个方面量身订造:地点、持续时间、语言、媒介(视频或者当面)等,这进一步减少了不确定性,并让参与交易各方对过程有更好的控制。


往期文章推荐

2017 IEEE Blockchain Incubator Workshop

平行区块链:概念、技术与应用(附PPT)

区块链研究报告(技术篇)

区块链项目市场格局图谱(共7大类/附全景图)

区块链为智能立法 从比特币看智能资产

区块链技术、架构与价值互联网

什么是以太坊大都会:终极指南

解读以太坊拜占庭硬分叉

平行区块链之数据篇:数字签名

平行区块链之数据篇:Merkle Patricia Tree详解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PoS共识算法探讨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分布式一致性与Raft共识协议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RPCA算法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PBFT算法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Paxos机制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Casper共识协议

平行区块链之共识篇:PoW

平行区块链Parallel Blockchain

注:本文转载自“巴比特资讯”,原文作者: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原文译者:Kyle.C(万向区块链实验室),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至原文链接。

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平行区块链”,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