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苹果 | 成年人学画画,就当自己是小孩吧!
写在前面:
看到犀牛故事里一篇文章,写的是自己学画画的事情。看得哈哈大笑。有兴趣的可以戳最下面的原文链接去看原文。所以我重新编辑了这篇《成年人学画画》,后面超多图~~~
成年人学画画
文/张春
一
乐乐有一天在废纸上随手涂鸦,画完了随手丢在一边。我把她乱画在废纸上的小东小西都剪下来,装裱贴在一个本子上送她。
她感叹:哇!原来这么好看啊!后来她就用能随手找到的东西继续画,越画越多,越画越好,越画越开心。
——我觉得,获得绘画这个礼物,就是这么简单。
画画,就是触摸时间和心灵。最开始我们的手能够握住东西的时候,就不自觉地开始涂鸦了,它应该是最自由的。就当自己八岁那样去画吧。我感觉许多人都是心里隐隐觉得喜欢画画,却出于“画不准”的畏惧而无法动手。我也经历了我国学院派教育,学院提倡的基础练习,也许并不对。“要先画得准,才有资格去画得不准”,是我国普遍的认识,但我觉得并非如此,甚至是本末倒置的。
这种本末倒置,把大量的精力花费在“茫然忍受绘画基础练习时的枯燥”上。尤其是对于成年后开始画画的人来说,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趣味,你应该具备了相信这种趣味的信心。请不要拘谨于准确那种事情,那不是最重要的。
二
如果想写生,不要从那些令人畏惧的石膏开始。你去超市,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回来画。画的时候要想:为什么喜欢它?它哪个地方让你动心,就从哪里开始。应该画自己喜欢的东西。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画准确只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比如觉得一个苹果红的可爱,你大可以画一整片那个红色。你可以用很多片纸,反复的调色,反复涂满红色,直到涂出一片让你最满意,最接近当时打动你的那种可爱颜色为止。是的,这也是画画,甚至它其实就是很科学的,色彩构成的练习,也可以将它看做是一种高度提炼的创作方式。是不是觉得很有趣?跃跃欲试起来?
但是,如果画这个苹果,要你从素描开始,把它的形状,形体和光影都画准确;然后练习色彩,把它整个细微的色彩变化都画准,你要经历大量练习,画出一个符合大众认知的,每个人一看就说,啊这个苹果……这时候它还是你最初喜欢的那个苹果吗?可能不是你的苹果了,不是当时触摸到你喜爱的那个苹果。你没能得到它。而且这个过程令人畏惧,挫败,难以为继。
下面我们看看大家画的各种各样的苹果:
首先,是这个著名的苹果▼
这是一个水彩画的苹果▼
可以简单地勾勒然后涂上喜欢的颜色▼
或者用简单的方法排列和重复,使它成为一幅装饰性很强的小画儿,是不是也很可爱?▼
还可以把苹果切开按在纸上,用铅笔描出它的轮廓,然后在里面涂颜色。▼
关于苹果的素描可以画成这样▼(^o^)/~
▼或者加入其他的元素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虽然这样确实比较难,但是!你把它们拆开看,一点点看,是不是就没那么难了!Y^o^Y
如果有一个对象,你需要完全的复制此情此景,才能表达你的喜爱,你就自然会去学习怎么画准,而且会学得很快。技术是为心灵服务的,需要它的时候,主管学习技术的那部分大脑,会非常卖力地工作起来。▼
我猜,画的人一定觉得它很红,很光滑,很脆。o(╯□╰)o
就这样,你在对这些对象的喜爱中画下去,追寻下去,通过这些累积的练习,心灵会更充沛有力,不管是写实的能力还是感受的能力,还是丰富的表现形式,都会越来越强、越来越流畅。
这样做到的每一点进步都自然,愉快,因为无限地接近自己而感到真实,并且充实。像这样去画,你会根本不在乎别人怎样评价你的画。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触摸自己的心灵,这会让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好的影响。画画就是这样一个过程。(╯3╰)
▲这位作者觉得光画一个苹果不够有劲,把一棵树画在了苹果的里面。
三
使用这样的方法,除了自己画得愉快,读画的能力和自信也会迅速的增长。再去看别人的画时,也会看到更丰富的东西,并因此渐渐形成自己更为独特,充沛的趣味,得到更多的美以及丑。绘画可以凝固作画者主观心灵关照的那个最具情感的瞬间;因此,观赏者也才能在同一个景物的画作中,接触到不同的情绪和心灵。所以画画是不必有负担的,尽情体会自己的心就好啦。
这个理论是我自己琢磨的,没有在哪里看到过,但是它经历了我整个的教育,学习,历练和甄别的过程,符合我对待所有事物的观念,和我统一,所以我相信它是对的。
下面来欣赏大师们的苹果!(^o^)/~
▼ 塞尚的苹果
《苹果静物》 1890~1894年 油画 画布 46*55cm
现代主义大师塞尚的创作进入成熟期以后,每一幅画都要花很长很长的时间,以至于他后期作品里的人物,除了他夫人,很少有其他人出现。因为已经只有他媳妇愿意做他的模特儿了。他画的水果也都会一直画到腐烂。但是他不在乎。他说自己,不管静物还是人物,都是当成山川来画的。在摄影术出现之后,架上绘画一度遭到摒弃,人们认为摄影术已经取代了架上绘画的功能。而塞尚,把架上绘画的功能性摒弃,使绘画成为『在平面上的艺术形式』,被描绘的对象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张画本身。来,翻回去,再体会一下他结结实实,重达几吨的苹果。
▼ 毕加索的苹果
《桌子上的面包和水果盆》
毕加索的苹果(对我认为那里是一个苹果)。立体派大师毕加索,其实用立体派来概括他是不够的,确切的说应该是『这幅画是他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因为他一生中经历了许多个时期,每个时期都和以前的时期完全不同。他是一位愉快地画了一辈子画的人,在世时就拥有巨额财富,从未为钱犯过愁。(咦为什么要说这个)
但是我猜想,这一副是在他的立体主义时期(1907—1916年
等到他创作了《亚维农少女》后,这些特征才完全突显。——围着形象绕了180度之后,才将诸角度的视象综合为一个形象。这种画法,彻底打破了自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始的五百年来,透视法则对画家的限制。
唔~我觉得这幅画,很耐嚼。打眼一看,挺和谐的,仔细看呢,每一个弧度,每一块颜色,每一个尖角或强烈的对比,都很过瘾的感觉。可以看看这,看看那儿,一直看很久也不会腻。如果是原画当然就更好啦。有画展可以看的话,也不妨去看一看,不必有看懂看不懂的负担,就当看车展逛时装一样啰,津津有味就行。
▼ 米罗的苹果
《静物和旧鞋》这幅画是在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作品,和米罗一贯的童话风格有很大区别。在何政广主编的《世界名画家全集》这套书里,他被称之为『载诗载梦』的画家。他也是一位对现代设计系统有着深远影响的画家。宜家商标系统的蓝黄配色,就是出自米罗。是米罗最初把蓝黄对比用到了极致,他对设计行业的影响难以估量。
这副画里有旧鞋、酒瓶、插进叉子的苹果,还有一端变成一个头盖骨的,一条切开的面包。它们所处的空间给人以捉摸不定的感觉,隐隐的血腥味和狰狞感暗暗流动,大面积凶险的黑色形状和几乎发光的扭曲物体,令人感到激动,不安和厌恶。如果结合这是米罗在反对西班牙内战时期的创作,就可以更鲜明地体会他彼时的情绪了。看,苹果还可以这样用,这样画,这样体会。
(上一段,来自大概一个月前推送上一篇的第二天。第二天我跳着写了以下这些,突然爱又用完了。这一个月来我一直想着把这篇补完,但是又不想写,所以就这样吧!虽然有一些没有字,但还是有图的。爱你!)
▼ 高更的苹果
有扇子的静物 1889年 油画 画布 93*74cm 布鲁塞尔皇家美术馆藏
居然还找到一幅有苹果的自画像
高更的传奇已经盛传已久。他原本是一位有着娇妻美眷和雄厚家资的股票经纪,35岁时突然受到灵魂的召唤:「非画画不可了!」(这句呐喊是我杜撰的)于是就辞职离家,抛弃一切,跑到一个叫塔希提的小岛上去画画,一直画到死。是一位向心灵,自然和美感,自行学习的天才画家。这幅画就是他在塔希提岛上画的。
1885年,他就已经认定,一幅画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反映艺术家本身,不管是静物、风景、人像或别人的肖像,都应当如此。在每一种画里,都应当表现绘者的个性。那么他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1988年他在给妻子的信里是这样说的:「我离开丹麦以来,一直靠着每一分勇气支撑,为了办到这点,我已愈来愈习惯于硬起心肠。我收起所有敏感的心思麻醉自己。若要我再见到孩子,然后再离开他们,恐怕很难办到。你知道我有双重个性,一方面是个敏感的动物,一方面是个骁勇的印第安红人。而今敏感的动物部分已然消逝,印第安红人的部分得以大踏步挺立而行。」你可看到他,熊熊的红血正在发烫,而他整个人也正向疾驰的列车一样呼啸飞驰。
他画这幅画的时候是在1889年,41岁。在这前一年,他去了法国南部的阿尔,和梵高一起生活,同年的12月底,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在他画下这些苹果时,梵高画了《星夜》和《割耳的自画像》。
▼ 卢梭的苹果
卢梭这个人很无聊,懒得写了。
▼ 波提切利的苹果(划掉)石榴
石榴圣母 (圣母子与六天使) 1487年 蛋彩画画板 直径143.5cm
啊,一个石榴乱入,因为想介绍他,但是翻遍了画册没有找到有苹果的,所以就放了一个有石榴的!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波提切利7岁时,达芬奇刚刚出生。他也是意大利人。这是一幅受佛罗伦萨市政厅委托所作,用来装饰在市政厅接待室的圆形画作。当时他42岁,已经超越了他的老师利彼的风格,开始了更为优美,明丽,深远和洗练的道路。(这样装修真是挺高级的啊)
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宗教题材的绘画,圣母也画过许多个。在文艺复兴之前,绘画是一门服务于贵族的艺术,大画家们都在为教堂作画,或为皇家贵胄肖像。他们的工作大概是这个样子:画家成立画坊,带学徒,然后接受教堂或贵族,或政府的订单。
15世纪,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运动进入黄金时代,他正是在这一阶段占有特殊地位的早期的重要画家。
在这幅画中,圣母表现出倦怠的神情,这样的神情用和谐的线描出来。人物占有空间的主要部分,至于空间的构成,则经由圣母以及围绕幼子基督四周的天使所掌控。它的构图好像是教堂中的小圆窗一般,场面完全凝缩在这样的小窗当中。这一作品可以说是典型的波提切利的作品。天使的姿势,让我们看到他的老师利彼的影子。金色,远景的表现,是他脱离了老师的风格之后呈现出的洗练的伟大风格。
啊,但是她为什么手上拿着石榴呢?我翻了许多书没有找到答案。不过,他画的圣母往往都怀抱着婴孩,另一只手有时在读书,有时在祈祷,有时在哺乳,有时在写字,所以偶尔拿一个石榴也可以吧!毕竟石榴很好吃的,可能圣母和小基督都爱吃!(大雾)╮(╯▽╰)╭
其实我手上的画册里,还有另一幅圣母肖像里也有石榴。可能是有特别的意义吧!等我知道了答案,再来补充。☆圣母为啥拿着石榴?
他笔下的圣母,端庄、圣洁、忧郁,而在他另一幅非常重要的作品《春》里的女性人物,之妩媚,之明艳,整幅画之雄伟,气氛之美妙芬芳,实在是令人流连。就是画册上的印刷品,也可以久久凝视而不乏味。顺便说一下,大部分的画家都爱胖胖的女性体型呀,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以瘦为美的?文艺复兴时期被创造出的美丽的女性形象,哪一位不是丰腴安详,优美柔和的呢。希望文艺复兴运动再来一次,风水轮流转一下!(^人^)
《石榴圣母》和《春》都被收藏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有机会的胖友一定要好好瞧瞧。
▼ 勃纳尔的苹果
油灯 约1899 油画画板 54*70cm
1899年的勃纳尔时年32岁,在他30岁那年,发表了一些插画在一本杂志上,已经成名的雷诺阿见到这本杂志给他写了一封信,上面说:「我觉得你在杂志上的作品十分好,它们就是真正的你,不要失去这份艺术。」其实,后来的雷诺阿想必更为震惊。
勃纳尔的画作主要的题材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妻子,一个是花团锦簇的室内和室外花园。到那时,勃纳尔对透明光线的描绘将令人惊异不已。
他的妻子是一个很怪的人,1893年和勃纳尔相识,直到1925年结婚时,才向勃纳尔告知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且谎称她的母亲早已去世。她从不和自己的妹妹,侄子,甚至非常疼爱她的祖母联系。她和勃纳尔一起生活了49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她一直宣称自己没有家庭,没有任何社会关联,她的过去一片空白。她出现在他三百八十件作品中,是勃纳尔的终生伴侣,我想,她是孤独和隐私的象征,也是勃纳尔心灵的投射。勃纳尔用对光线的描绘,玩弄着亲昵与距离。
(咦?)综上所述,这幅油灯静物绝非勃纳尔的代表之作,(那为什么要选)他所玩味的光之魔术,在这时才刚刚初现端倪。
▼ 杜菲的苹果
一盆水果 油画 1948年 巴黎市立美术馆藏
这幅画必然不是杜菲重要的作品,我没有找到它的尺寸和创作材料。但是仍然可以看出画家轻松自在的挥洒之状和愉快的情绪。杜菲是一位描绘光与色的大师。他的画作轻盈诙谐,人物神情松弛散漫。他描绘的题材都是巴黎的景象,音乐会,舞会,游艇码头,赛马围场。我对巴黎的想象大部分来自杜菲的画:声色犬马,鲜明可口,宾客穿梭,人如众神一样欢乐,且面目模糊。隐隐含有我难以忍受的,不稳定的欢欣。
▼这一副也来自杜菲,想必你现在也可以认出来了:这些果子如此轻佻漂亮。
静物 1941年 水彩画 画纸 53.5*68.5
▼ 弗里达的苹果
弗里达是一位一生都在画自画像的画家。她一生病痛缠身,6岁小儿麻痹,18岁遭遇严重车祸,也有人说她还患有脊柱裂的先天疾病,而导致脊椎与腿部的发育问题。她几乎终生无法正常行走,后期出席自己的画展,是躺在床架上被抬去的。但是她仍然是一位有着旺盛活力和生命激情的人,主要的绘画题材是自画像,画了不计其数的自画像。她说这是因为孤独,而最了解自己的人只有她自己。
她画的静物不多,但是很有代表性,反正我就是完全感觉,她对这些静物没有什么兴趣,只是个媒介而已,她想画的是更加体现情绪和自我的东西,光色块都不够,她一定要加入许多更鲜明的元素。比如这幅画里怪笑的太阳,罗织的光线笼罩着一些「我干嘛在这儿的水果」和无脚的鸽子。弗里达有着一段极其狂暴的婚姻,这段婚姻里充满恩爱、外遇、创造和憎恨。两人在1929年结婚,1940年离婚。离完后又复合,直到弗里达去世。这俩人的婚姻也被人称作大象和鸽子的结合。因为一个很高大,一个很娇小。嗯?鸽子?这幅画里,也有一只鸽子,和一个很大的太阳。同时,弗里达还是一位双性恋者。这样一个被困在病痛的身体里,仍然不依不饶地活着,什么都愿意试试,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女人,的确是一种奇迹的存在。
我所放的图,都是能找到的最大的图。是我从画册上拍下来,然后一张一张放到Google里去搜,包括外文网站上能找到的最大质量的图。(百度真的是烂渣,什么都没有)所以如果想看到更多细节,可以点开图片撑开。不过最好就是尽量看原作了。原作的震撼不是这样的图片可以比拟哒。
到底为什么突然和苹果死磕来着?(⊙_⊙)?
戳阅读原文
围观一个画苹果的盆友~(≧▽≦)/~
最后放一个彩蛋:
我村小孩暑假里的下雨天在我家画画
不要因此认为我对小孩很有爱心,其实是一直想把他们赶走的,只是我没有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