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望新华 | 百岁国学泰斗饶宗颐:办品质教育 育创新人才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西门
“
你知道吗?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西门上的校名是百岁国学泰斗、国际汉学大家饶宗颐先生在其百岁寿诞之时亲笔题写的。已是期颐之年的饶宗颐身在香港,在 百岁寿诞 时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题写校名。王庭槐院长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在饶老题写的校名中,有一个字特别大、特别有力、特别有韵味,这就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新”字。中国需要新生代人才,国家也鼓励独立学院办学不断创新,东莞校区新校门的落成,标志着学院进一步开放包容、开门办学理念的体现,在学院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希望全院师生员工在新的起点上共同努力,培养出新生代复合型、应用型满足国家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百岁饶老正在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西门题字
饶宗颐与次女饶清芬、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副馆长郑炜明等领导与饶老一起展示为中山大学新华学院题写的校名
“新”,在汉语词典中,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表达了饶老对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期盼与寄望——办品质教育,育创新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同时“新”字亦有变得更好,与“旧”相对,如“推陈出新”之意。蕴含了饶老对我院秉承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校训,传承中山大学包容、开放、创新的大学精神和人心向学的优良学风,坚持“三基三严三早”的教学传统,倡导诚信求是、开放包容、笃实创新的精神和“早、正、严、实”的教学原则,秉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学理念的肯定与支持。
饶老题字
饶宗颐:
立品立德做学问
饶宗颐先生,他出身书香名门,自学而成一代宗师。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其贯通中西之学,则甲骨敦煌,梵文巴利,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无论是“北钱南饶”还是“北季南饶”,饶宗颐先生稳镇南国,蜚声海外,演绎出一个将近百年的文化传奇。出身富裕之家的他,受到其父饶锷的影响,走上了学术的道路。在这百年间,饶宗颐先生不言休地做学问,笔耕不缀,成就了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奇迹。
“先做人,先立德立品,以后再做学问,再做艺术。因为做学问同做艺术都是一个苦心。在苦中求乐,要耐苦,这样才能静修,修得静。”
这是饶宗颐先生在一段访谈中关于做人、治学、修身、养性的人生见解。这种大彻大悟的大智慧成就了他丰富、辉煌、灿烂的人生。
新华学子眼中的
饶老
1
记者站写作营 黎晓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作为一名新华学子,以饶老为榜样,发扬新生代学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在求学的路上走出自我、走出精彩、走出成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知识改变命运,奋斗铸就辉煌”。学问讲究时间与历练,尽管年轻的我们现在是无法练就如先生般超脱潇洒的大家风范,但是我们在求学路上,我们可以秉承饶宗颐先生“辛苦待舂锄”的求学态度,秉持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校训,敢于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敢于表达自我,成长为有远大志向,有广博文化知识,具有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为社会服务精神,坚持理论与实践融通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
2
记者站写作营赖乐诗:咀嚼孤独
我想做学问无非还是要耐得住孤独与寂寞,学问的探寻如果刚入门想必是枯燥的。正所谓万事开头难,而对于现代的大学生来说埋头钻研,一心向学行之不易。外界的诱惑越多,越难以按捺焦躁的心?如何不受外界干扰,心灵保有一片安宁去做学问?饶老在治学、求学路上“辛苦待舂锄”的态度对于新华学子就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新华学子,应该做到愿意去学更多的东西,不止于表面而是向更深层次的领域探寻,保持自己的思考,不只是摄取前人之思还要有独立的思考成果,我想这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考虑的问题。
3
记者站写作营王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管什么时候,饶老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学术的心,豁然地看待整个世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然脱俗。退休后的饶老仍然不断地探索着,致力于研究国学,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4
记者站写作营陈晓悦:每天以崭新的灵魂直面人生
每一天伊始,便是饶老开始以崭新的灵魂直面人生的时候。即便岁月逝去为他留下痕迹,但岁月的积累真是他通往崭新艺术道路的契机。“以艺术家的童心探寻学问,以学者的深度加深艺术”是他不变的追求。也正因此,我们才得以见证饶老先生源源不断地产出文化硕果。现今已是百岁高龄的他,仍旧保持着对文化的高度好奇,醉心于对文化的探寻。正如校门题字,我于这位百岁老人身上看到了“新”的含义:于旧识中探新知,于旧体中寻新魂。每一次与他的作品接触,我们都能进入一个新的世界,获得全新的体会。这样的“新鲜”,正是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所需要的“永恒”。
5
记者站写作营方琳霓:佛告舍利弗,如代昙钵花
在饶老《优昙花诗》一诗中,歌咏的重点在于昙花的冰肌玉质,在于其不与群芳争妍、稍然离开污浊尘世,返回大苍的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真是构思新颖,意趣横生。了解饶老的人都会说,饶老喜欢打坐。曾经有一人问他,“先生打坐时都在想什么?”,饶老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地,当自己闭眼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思想自由翱翔,可以想到几万年,几千里之外。
6
记者站写作营邓碧莹:孤独你我都应该学会的技能
孤独为何物?耐不住的孤独是寂寞,耐得住的孤独是人生。在饶老身上,我学到的是:孤独和寂寞是不一样的,寂寞会发慌,而耐住孤独是饱满的。现实之中,城市是喧嚣的,人群是吵闹的。网络、微信充斥着整个的交际圈,来来往往的行人都是过客,我们要做的不是努力合群,不是不停地约局,而是去品味孤独,享受孤独。不需要做到不食人间烟火,只需在孤独中一心一意地读一本书,品一壶茶,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你会发现孤独能带给你的是真实的你自己。这个你,要比在一堆朋友中吵闹玩乐的你有趣得多,有价值得多。所以说,孤独并不一定让人颓靡慌乱,把握好尺度,孤独便是你真实的人生。慢慢的,在孤独中学会让自己拥有一个有趣的灵魂,是你我都应该学会的技能。
7
记者站写作营方妙文:“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饶宗颐先生是位百岁老人,但当人问及饶老的高寿之道时,他说,我一直坐在葫芦里。我们在饶老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学问,还有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每个人都有完成自我的方式,也必有安顿自己的最佳位置。确实,人生是过得碌碌无为,还是出类拔萃;是高调处事,还是谦和有礼,其实都把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8
记者站写作营张楠:精益求精,勤于学思
饶老的求精态度贯彻了他整个学术道路,他曾经这么形容自己:“我的缺点是不能浅。”他写的文章不愿意马上发表,因为他始终认为他所写的文章还有所欠缺,他觉得先压一压,找到更好的形容便能使文章更加完美。著名学者陈韩曦在《饶宗颐——东方文化坐标》中这么形容饶老,泰山五岳中最高,北斗众星中最明,伟大的学者如泰山屹立于人世间,似北斗般指明前进的方向,饶宗颐教授堪称汉学泰山!
9
记者站写作营蔡露:渊博、求精、新奇
饶老治学的特点有三:渊博、求精、新奇。他的学术研究是以“求是”精神为基础的追索探求。他说做学问必须讲究“从根本出发”的做学问的方法,更要重视“持论要正”的做学问的态度。他就是这样,从17岁走上学术道路开始到如今,饶老退而不休,持续在开展学术、艺术工作。他以他独特的学术自尊心,扎根中华文化深厚的土壤之中,为我国的国学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
10
记者站写作营刘少镇:孜孜不倦,独立思考
作为一名新华学子,我们可以秉承饶宗颐先生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秉持新华学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之校训,培养自身创新意识,适应新时代的生存能力和发展形态。大胆求真、求新,不迷信、不盲从、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善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动手实践,使自己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11
记者站写作营庄渝: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正确安顿自己,寻到自己的天地。当人有了自己的天地,生活也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都能随遇而安,一点一点充实自己。饶老在自己漫长的人生岁月里,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道理,尤其是在山河破碎、战火纷飞的时期,坚持着教育与学术研究,在风雨中守护文化。像饶老这样的学者还有很多,他们避难到桂林,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学术圣地——西南联大,在炮火中坚守着文化研究,挥洒着智慧汗水。而今的我们回头看这些民国的老先生,除了感慨,更多的是敬佩!
全体中大新华师生祝福饶老:延年益寿、安康怡乐!
相关链接报道
[网易财经]饶宗颐: 一个人在世上,如何正确安顿好自己这是十分要紧的
http://money.163.com/14/1113/01/AAT5VOL600253B0H.html
[腾讯新闻]饶宗颐:弦歌继绝学,诗酒乐天真
http://news.qq.com/zt2012/master/master_79.htm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饶宗颐:中华文化的一座高峰
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1201/c40531-26126552.html
记者站写作营供稿
图片 |中国文化人物 网络
编辑 | 黎晓彤